一种改良的新型左心吸引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2832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9: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改良的新型左心吸引管,包括吸引管段、衔接头段和吸引头段,吸引管段、衔接头段和吸引头段相互衔接固定或一体成型;所述吸引头段包括最内层的支撑内芯、中间层的弹簧套筒和最外层的吸引管套,所述支撑内芯为头端开口与吸引管段导通,支撑内芯外包裹弹簧套筒,弹簧套筒至少比支撑内芯长0.5cm,所述弹簧套筒外包裹一层吸引管套,吸引管套外径规格与吸引管段相同并接合,连接端过渡光滑,吸引管套侧壁开设吸引开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改良的新型左心吸引管,能避免形变弯折堵塞造成的引流不畅,同时不会夹持损伤心内膜组织,其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安全方便,适合医疗机构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良的新型左心吸引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耗材
,具体的涉及一种改良的新型左心吸引管。
技术介绍
人工心肺机就是由氧合器和血泵及辅助设备组成的,能进行体外循环的机械装置.人工心肺机用于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肺移植的辅助呼吸,急性呼吸衰竭的辅助治疗等;从静脉系统引出静脉血,并在体外氧合,再经血泵将氧合血输回动脉系统的全过程,又称心肺转流,主要应用于心脏、大血管手术。人工心肺机体外循环管道是心血管手术中提供体外循环作为血液通道及通道连接一次性使用的产品,包含诸多部件,左心吸引接头管就是其中之一。左心吸引接头管(左心吸引头)是用于血液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时,减轻心腔内压力、吸引心脏内血液从而创造良好手术视野;目前常规的左心吸引管,前端有若干吸引的侧孔,但是在使用时,因带有侧孔的吸引管会弯折、形变,同时也容易堵塞,导致引流不顺畅,同时也不能给与较大的负压,否则会造成心内膜阻塞左心吸引管,从而导致心腔内淤血;专利号:201020617449.X公开一种新型左心吸引管,吸引头是由弹簧套筒包裹支撑内芯构成,弹簧套筒挡住了较大血块等阻塞物,减少了吸引管内芯的堵塞,吸引头端不会弯折堵塞;但是也存在缺陷,弹簧套筒具有较好的支撑作用和过滤功能,但是,弹簧套筒形变过程也会夹持住组织(心内膜),造成组织损伤,产生相应的并发症。综上所述,现有技术的左心吸引管还存在易形变弯折堵塞、易损伤心内膜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改良的新型左心吸引管,避免形变弯折堵塞造成的引流不畅,同时不会夹持损伤心内膜组织,其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安全方便,适合医疗机构推广使用。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改良的新型左心吸引管,包括吸引管段、衔接头段和吸引头段,吸引管段、衔接头段和吸引头段相互衔接固定或一体成型;所述吸引头段包括最内层的支撑内芯、中间层的弹簧套筒和最外层的吸引管套,所述支撑内芯为头端开口与吸引管段导通,支撑内芯外包裹弹簧套筒,弹簧套筒至少比支撑内芯长0.5cm,所述弹簧套筒外包裹一层吸引管套,吸引管套外径规格与吸引管段相同并接合,连接端过渡光滑,吸引管套侧壁开设吸引开槽。进一步的,所述弹簧套筒贴合于吸引管套,弹簧套筒为不锈钢材质。进一步的,所述吸引头段的吸引管套比弹簧套筒长0.5-1cm,吸引头段的吸引管套头端圆润。进一步的,所述吸引管套头端开设引流孔,引流孔直径不超过支撑内芯直径的三分之一。进一步的,所述吸引管套侧壁开设吸引开槽,吸引开槽为方型或条状开槽,呈周向分布在吸引管套。进一步的,所述吸引头段开始至吸引管段的外壁设置有间隔均匀的刻度线。进一步的,吸引头段的支撑内芯后端为衔接座插入吸引管段前端衔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改良的新型左心吸引管,包括吸引管段、衔接头段和吸引头段,吸引头段包括最内层的支撑内芯、中间层的弹簧套筒和最外层的吸引管套;吸引管套外径规格与吸引管段相同,衔接端过渡光滑且外壁设计了刻度线,便于吸引头段的置入和识别放入区域及长度;支撑内芯外包裹一层弹簧套筒,弹簧套筒能支撑吸引头段,在负压吸引时,一方面不会发生形变、弯折导致吸引引流不顺畅,另一方面,吸引头段的弹簧套筒挡住了较大血块等阻塞物,减少了吸引管内芯的堵塞,提高了安全性和吸引的顺畅性,同时在较大负压时,也不会导致心内膜组织损伤;最后弹簧套筒外包裹一层外径规格与吸引管段相同的吸引管套,吸引管套前端和侧壁开设引流孔和吸引开槽,避免在弹簧套筒发生形变时,弹簧套筒夹持心内膜组织,而导致心内膜组织损伤产生并发症和造成安全隐患;本技术改良的新型左心吸引管,避免形变弯折堵塞造成的引流不畅,同时不会夹持损伤心内膜组织,其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安全方便,适合医疗机构推广使用。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改良的新型左心吸引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吸引管段、衔接头段和吸引头段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支撑内芯、弹簧套筒和吸引管套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吸引管段,2-衔接头段,3-支撑内芯,301-支撑内芯,302-弹簧套筒,303-吸引管套,304-衔接座,305-吸引开槽,306-引流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3所示一种改良的新型左心吸引管,包括吸引管段1、衔接头段2和吸引头段3,吸引管段1、衔接头段2和吸引头段3相互衔接固定或一体成型;所述吸引头段3包括最内层的支撑内芯301、中间层的弹簧套筒302和最外层的吸引管套303,所述支撑内芯301为头端开口与吸引管段1导通,支撑内芯301外包裹弹簧套筒302,弹簧套筒302至少比支撑内芯301长0.5cm,所述弹簧套筒302外包裹一层吸引管套303,吸引管套303外径规格与吸引管段1相同并接合,连接端过渡光滑,吸引管套303侧壁开设吸引开槽305。所述弹簧套筒302贴合于吸引管套303,弹簧套筒302为不锈钢材质。所述吸引头段3的吸引管套303比弹簧套筒302长0.5-1cm,吸引头段3的吸引管套303头端圆润。所述吸引管套303头端开设引流孔306,引流孔306直径不超过支撑内芯301直径的三分之一。所述吸引管套303侧壁开设吸引开槽305,吸引开槽305为方型或条状开槽,呈周向分布在吸引管套303。所述吸引头段3开始至吸引管段1的外壁设置有间隔均匀的刻度线。所述吸引头段3的支撑内芯301后端为衔接座304插入吸引管段1前端衔接。本实施例的具体应用为:本技术改良的新型左心吸引管,包括吸引管段1、衔接头段2和吸引头段3,吸引头段3包括最内层的支撑内芯301、中间层的弹簧套筒302和最外层的吸引管套303;首先,在使用时,吸引管套303外径规格与吸引管段1相同,衔接端过渡光滑且外壁设计了刻度线,便于吸引头段的置入和识别放入区域及长度;支撑内芯301外包裹一层弹簧套筒302,弹簧套筒302能支撑吸引头段3,在负压吸引时,一方面不会发生形变、弯折导致吸引引流不顺畅,即常规无弹簧套筒302的吸引管,在负压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良的新型左心吸引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引管段、衔接头段和吸引头段,吸引管段、衔接头段和吸引头段相互衔接固定或一体成型;/n所述吸引头段包括最内层的支撑内芯、中间层的弹簧套筒和最外层的吸引管套,所述支撑内芯为头端开口与吸引管段导通,支撑内芯外包裹弹簧套筒,弹簧套筒至少比支撑内芯长0.5cm,所述弹簧套筒外包裹一层吸引管套,吸引管套外径规格与吸引管段相同并接合,连接端过渡光滑,吸引管套侧壁开设吸引开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良的新型左心吸引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引管段、衔接头段和吸引头段,吸引管段、衔接头段和吸引头段相互衔接固定或一体成型;
所述吸引头段包括最内层的支撑内芯、中间层的弹簧套筒和最外层的吸引管套,所述支撑内芯为头端开口与吸引管段导通,支撑内芯外包裹弹簧套筒,弹簧套筒至少比支撑内芯长0.5cm,所述弹簧套筒外包裹一层吸引管套,吸引管套外径规格与吸引管段相同并接合,连接端过渡光滑,吸引管套侧壁开设吸引开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的新型左心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套筒贴合于吸引管套,弹簧套筒为不锈钢材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的新型左心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头段的吸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雅永李亚雄王钊李建华韩燊孟平王小燕任乐蒲磊王略力钱旭夏阳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市延安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