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缆风绳锚固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2776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9: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缆风绳锚固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涉及建筑工程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盒体和滑轮装置,盒体一端固定于地锚上,其一侧面为可活动盖板;滑轮装置包括第一滑轮组和第二滑轮组,第一滑轮组和第二滑轮组均包括若干滑轮,第一滑轮组固定于盒体一端的内壁上,第二滑轮组固定于盒体另一端的内壁上。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可保证缆风绳受力稳定,进而使缆风绳避免因温度改变而出现松紧度变化,由此解决缆风绳因受力不稳定而导致其锚固的结构物出现受力不稳定的问题,还便于整理和收纳缆风绳且可回收重复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缆风绳锚固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施工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缆风绳锚固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在桅杆起重和各种高耸结构中,缆风绳是重要的稳定系统,其起着稳定桅杆并承受桅杆起重吊装中部分载荷的作用,同时对桅杆的轴力变化也起着一定的影响。因此,缆风绳的稳定使用会直接关系到桅杆式起重机的安全工作。然而,现有技术中的缆风绳在使用时往往会因为周围温度的变化而发生长度的变化,进而产生应力的变化,而该应力变化不仅会使其稳定结构物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还会威胁到结构的安全;另外,缆风绳在使用后通常会被随意堆放,使其易被施工机械碾压并破坏,且易出现打结问题;由于缆风绳一般为钢丝绳,质量大,在短距离运输时,存在使用机械运输不经济、人工搬运难度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缆风绳锚固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可保证缆风绳受力稳定,解决现有技术中缆风绳由于温变而导致的松紧度变化问题,稳定性强。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缆风绳锚固装置,包括:盒体,所述盒体一端固定于地锚上,其一侧面为可活动盖板;滑轮装置,所述滑轮装置包括第一滑轮组和第二滑轮组,所述第一滑轮组和所述第二滑轮组均包括若干滑轮,所述第一滑轮组固定于所述盒体的一端内壁上,所述第二滑轮组固定于所述盒体的另一端内壁上。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滑轮装置还包括收纳滑轮,所述收纳滑轮设于所述盒体一端的内壁上,并位于所述第二滑轮组的侧方。r>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锚固装置还包括曲柄,所述曲柄一端穿过所述盒体活动并连接于所述收纳滑轮上。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盒体为金属材质。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锚固装置还包括滚轮,所述滚轮固定于所述盒体的底部。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锚固装置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固定于所述盒体远离所述滚轮的一侧。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缆风绳锚固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盒体一端锚固在地锚上;打开盒体的可活动盖板,将缆风绳一端依次交叉绕过滑轮装置中的第一滑轮组的滑轮和第二滑轮组的滑轮后,再将其与结构物的锚固点进行连接,使缆风绳受力,并使用绳卡将缆风绳的另一端锁定,此时,缆风绳处于作业状态中;缆风绳锚固装置使用完毕后,拆除绳卡使缆风绳处于松弛状态,并解除缆风绳与结构物的连接,整理缆风绳,关闭可活动盖板。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滑轮装置还包括收纳滑轮,所述收纳滑轮用于收纳缆风绳。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缆风绳绕过第一滑轮组的滑轮数量和所述第二滑轮组的滑轮数量相同,该滑轮个数n的计算公式如下:其中,k1为盒体1的热膨胀系数,k2为缆风绳3的热膨胀系数,a为地锚与结构物锚固点的间距,S1为第一滑轮组与第二滑轮组的间距。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缆风绳锚固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盒体、滑轮装置,盒体一端固定于地锚上,其一侧面为可活动盖板;滑轮装置包括第一滑轮组和第二滑轮组,第一滑轮组和第二滑轮组均包括若干滑轮,第一滑轮组固定于盒体一端的内壁上,第二滑轮组固定于盒体另一端的内壁上;该装置可以保证缆风绳受力稳定,使缆风绳避免因温度改变而出现松紧度变化,由此解决缆风绳因受力不稳定而导致其锚固的结构物出现受力不稳定的问题,且可回收重复使用。(2)该装置还包括收纳滑轮,其便于整理和收纳缆风绳。(3)该装置还包括滚轮和把手,方便携带且有利于短距离的运输。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缆风绳锚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滑轮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缆风绳锚固装置的安装示意图。图中:1-盒体,2-滑轮装置,21-第一滑轮组,22-第二滑轮组,23-收纳滑轮,3-缆风绳,4-滚轮,5-把手,6-挂钩,7-曲柄,8-地锚,9-结构物。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缆风绳锚固装置,包括盒体1和滑轮装置2,盒体1为扁平状中空长方体,内部为长方形空腔,其上设有挂钩6,其一端通过挂钩6固定于地锚8上;参见图2和图3所示,滑轮装置2包括第一滑轮组21、第二滑轮组22和收纳滑轮23,第一滑轮组21焊接在盒体1一端的内壁上,第二滑轮组22焊接在盒体1另一端的内壁上,收纳滑轮23设于盒体1一端的内壁上,并位于第二滑轮组22的侧方,其用于收纳缆风绳3,缆风绳3一端固定于收纳滑轮23上,另一端依次交叉绕过第一滑轮组21的滑轮和第二滑轮组22的滑轮并穿过盒体1固定于结构物9上;盒体1使用热膨胀系数高的金属进行制备,优选为铝材质,当温度升高时,盒体1出现膨胀现象,使得第一滑轮组21和第二滑轮组22的间距增大,缆风绳3将被拉入盒体1;反之,第一滑轮组21和第二滑轮组22的间距减小,缆风绳3将被放出盒体1,即该装置可随温度调节缆风绳3长度,从而确保缆风绳3的受力稳定。第一滑轮组21和第二滑轮组22由相同数量的滑轮组成,即缆风绳绕过第一滑轮组21的滑轮数量和第二滑轮组22的滑轮数量相同,滑轮个数n的计算公式如下:其中,k1为盒体1的热膨胀系数;k2为缆风绳3的热膨胀系数;a为地锚8与结构物9锚固点的间距;S1为第一滑轮组21与第二滑轮组22的间距。以盒体1为铝材质、缆风绳3为不锈钢材质为例,将k1为2.360×10^-5℃-1、k2为1.010×10^-5℃-1、a为30m以及S1为1m代入上述公式中,解得n=11.222,将该结果进行四舍五入取整数,即n≈11。优选的,锚固装置还包括滚轮4和把手5,滚轮4固定于盒体1的底部,把手5固定于盒体1远离滚轮4的一侧,滚轮4和把手5的设置均有利于锚固装置进行短距离的运输,且便于携带和安装。参见图2所示,优选的,锚固装置还包括曲柄7,曲柄7一端穿过盒体1活动连接于收纳滑轮23上,另一端设于盒体1外,通过旋转曲柄7可将缆风绳3旋入收纳滑轮23中。参见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缆风绳锚固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盒体1的挂钩6锚固在地锚8上,转到S2。S2:打开盒体1的可活动盖板,将缆风绳3一端依次交叉绕过滑轮装置2中的第一滑轮组21的滑轮和第二滑轮组22的滑轮后,再将其与结构物9的锚固点进行连接,使缆风绳3受力,并使用绳卡将缆风绳3的另一端锁定,此时,缆风绳3处于作业状态中,转到S3。缆风绳3处于作业状态时,该装置可根据盒体1的温变伸缩改变滑轮组的间距来抵消缆风绳3的温变伸缩,从而使缆风绳3在温度变化的情况下,其长度及受力依然保持稳定状态。S3:缆风绳锚固装置使用完毕后,拆除绳卡使缆风绳3处于松弛状态,并解除缆风绳3与结构物9的连接,整理缆风绳3,关闭可活动盖板。优选的,在使用锚固装置前,将缆风绳3置于收纳滑轮23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缆风绳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盒体(1),所述盒体(1)一端固定于地锚(8)上,其一侧面为可活动盖板;/n滑轮装置(2),所述滑轮装置(2)包括第一滑轮组(21)和第二滑轮组(22),所述第一滑轮组(21)和所述第二滑轮组(22)均包括若干滑轮,所述第一滑轮组(21)固定于所述盒体(1)的一端内壁上,所述第二滑轮组(22)固定于所述盒体(1)的另一端内壁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缆风绳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盒体(1),所述盒体(1)一端固定于地锚(8)上,其一侧面为可活动盖板;
滑轮装置(2),所述滑轮装置(2)包括第一滑轮组(21)和第二滑轮组(22),所述第一滑轮组(21)和所述第二滑轮组(22)均包括若干滑轮,所述第一滑轮组(21)固定于所述盒体(1)的一端内壁上,所述第二滑轮组(22)固定于所述盒体(1)的另一端内壁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缆风绳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装置(2)还包括收纳滑轮(23),所述收纳滑轮(23)固定于盒体(1)一端的内壁上,并位于所述第二滑轮组(22)的侧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缆风绳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装置还包括曲柄(7),所述曲柄(7)一端穿过所述盒体(1)并活动连接于所述收纳滑轮(23)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缆风绳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为金属材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缆风绳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轮组(21)和所述第二滑轮组(22)的滑轮数量相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缆风绳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装置还包括滚轮(4),所述滚轮(4)固定于所述盒体(1)的底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缆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国卿蒋本俊杜操方俊李施展蒋思君刘生奇吴聪胡帆段绪龙瞿小荃余正中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大桥局第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