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下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2626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9: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下部结构,能够抑制侧面碰撞时向上层的电池组传递的碰撞载荷。电池包(10)具备:下层电池组(52),固定于下框架(30);及上层电池组(54),装载于下层电池组的上层。上层电池组在车高方向上与下层电池组离开。另外,以使车高方向位置同上层电池组与下层电池组之间的分离部位一致的方式设置作为加强部件的中间框架(70)。中间框架(70)具备:沿车宽方向延伸设置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设有一对的横框架(72、72)及与一对横框架(72、72)的车宽方向两端连接并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一对纵框架(74、74),纵框架(74、74)比上层电池组(54)向车宽方向外侧伸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下部结构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2019年1月9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19-001664的日本申请的优先权,并通过引用将其并入本申请中。
本公开涉及在车辆的地板下方收纳有蓄电池的车辆下部结构。
技术介绍
在电动汽车等使用旋转电机作为驱动源的车辆中搭载蓄电池作为其电源。在例如日本特开2010-153130号公报中,在构成车室的地板面的地板下方收纳有电池包。作为重物的电池包固定于车辆的骨架部件。例如,在电池包的底面设置作为骨架部件的下框架,该下框架从电池包向车宽方向外侧伸出。另一方面,在地板的车宽方向两侧,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有作为骨架部件的一对纵梁。下框架的从电池包伸出的部分和纵梁通过螺栓和螺母等紧固。在电池包内收纳有多个电池组。在该收纳时,以模仿车辆的地板形状的方式决定电池组的配置。例如,车室后方的行李空间的地板面比乘员空间的地板面高出。沿着该地板面形状,配置在地板下方的电池包的后方部分的电池组层叠为上下两层。为了确保下层的电池组的冷却风流路和导线(线缆)的空间,上层的电池组和下层的电池组在车高方向上分离。例如,从收纳电池组的壳体托盘的底面沿车高方向延伸设置作为支撑部件的托架,并在该托架上支撑(抬起支撑)上层的电池组。然而,当电池包底面的下框架被紧固于一对纵梁时,电池包配置在该一对纵梁之间。此时,电池包的至少一部分与纵梁的车高方向位置一致。在上述那样的配置中,当产生了车辆的侧面碰撞(以下,适当记载为侧面碰撞)时,作为重物的电池包会因惯性被向车宽方向施力(横向地摆动)。此时,上层的电池组有可能与位于其侧方的纵梁接触。即,下层的电池组被固定于下臂,另外下臂被固定于纵梁,所以下层的电池组与纵梁接触的可能性在结构上较低。另一方面,上层的电池组以从下层的电池组分离(浮起)的状态,经由托架等支撑部件而固定于下臂。根据托架的强度,在侧面碰撞时上层的电池组被沿车宽方向施力时,托架产生压弯变形,由此,上层的电池组在车宽方向上移动,有可能直接与纵梁接触。为了抑制托架的压弯变形,也可想到提高托架(支撑部件)的强度,例如使用厚壁的钢板,但有可能例如伴随着上层的电池包的重量增加再次实施强度计算而变更壁厚等对设计变更的应对变得繁杂。因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论上层的电池组的支撑部件的强度如何,都能够抑制侧面碰撞时向上层的电池组传递的碰撞载荷的车辆下部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下部结构。该结构具备:电池包、下框架及一对侧框架。电池包收纳在地板的下方。下框架是设于电池包的底面且在比该电池包向车宽方向外侧伸出的两端形成有紧固部的骨架部件。一对纵梁是在地板的车宽方向两侧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且与下框架的紧固部紧固的骨架部件。电池包具备:下层电池组,固定于下框架;及上层电池组,装载于下层电池组的上层。上层电池组在车高方向上与下层电池组分离。另外,以使加强部件的车高方向位置同上层电池组与下层电池组之间的分离部位一致的方式设置加强部件。加强部件具备:沿车宽方向延伸设置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设置有一对的横框架及与一对横框架的车宽方向两端连接并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一对纵框架,纵框架比上层电池组向车宽方向外侧伸出。根据上述结构,加强部件的纵框架比上层电池组向车宽方向外侧伸出,因此在侧面碰撞时,与上层电池组相比而先与纵梁接触。此外,纵框架以使车高方向位置同上层电池组与下层电池组之间的分离部位一致的方式设置,上层电池组及下层电池组成为在车高方向上避开纵框架的配置。因此,纵框架受到的车宽方向的载荷向横框架传递,另一方面,抑制了向上层电池组及下层电池组的传递。另外,在上述公开中,也可以是,纵框架包括车高方向位置与纵梁一致的重叠部位。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是,设有从纵框架的重叠部位进一步向车宽方向外侧伸出的辅助部件。通过辅助部件使向车宽方向伸出的伸出幅度扩张,由此避免纵梁与上层电池组接近。另外,通过限定在重叠部位设置辅助部件,与例如在纵框架的长度方向全长上设置辅助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部件的重量增加。另外,在上述公开中,也可以是,电池包具备收纳上层电池组及下层电池组的壳体托盘。在该情况下,上层电池组固定在从壳体托盘向上方且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板状的托架的上端。此外,托架以贯穿车辆前后方向的方式形成有棱线。通过以贯穿车辆前后方向的方式设置棱线,托架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刚性提高。另一方面,贯穿车辆前后方向的棱线有可能在侧面碰撞时成为托架的压弯变形的起点。但是,即使发生压弯变形,也由于如上所述那样,与上层电池组相比,加强部件先与纵梁碰撞,因此抑制了碰撞载荷向上层电池组的传递。根据本公开,无论上层的电池组的支撑部件的强度如何,都能够抑制侧面碰撞时碰撞载荷向上层的电池组的传递。附图说明图1为例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下部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2为例示电池包的底面结构的立体图。图3为说明电池包向纵梁紧固的紧固例的分解立体图。图4为例示电池包的构成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5为表示使中间框架紧固于支撑托架时的例子的立体图。图6为表示在中间框架上配置有上层电池组及上层中央通道时的例子的立体图。图7为例示电池包与后纵梁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侧视图。图8为图7的A-A剖视图。图9为表示侧面柱碰撞时的状况的A-A剖视图。图10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下部结构的第一其他例,即在纵框架的侧方安装有辅助部件的例子的立体图。图11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下部结构的第二其他例的立体图。图12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下部结构的第三其他例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图12例示了本实施方式的车辆下部结构。另外,在图1~图12中,车辆前后方向用由记号FR表示的轴表示,车宽方向用由记号RW表示的轴表示,车辆上下方向用由记号UP表示的轴表示。车辆前后轴FR以车辆前方方向为正方向。车宽轴RW以宽度方向右方为正方向。另外,车辆上下轴UP以上方向为正方向。上述三个轴彼此正交。图1例示了本实施方式的车辆下部结构的分解立体图。本实施方式的车辆下部结构搭载于例如电动汽车。该车辆下部结构具备:电池包10、下框架30、前纵梁110及后纵梁112。图1例示了电池包10和支撑该电池包10的车辆的骨架部件,并且辅助性地用虚线示出了面板部件和后轮胎118。车辆的骨架部件构成为,作为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纵骨架”,分别包括一对前纵梁110、110、后纵梁112、112及门槛梁116、116。另外,车辆的骨架部件构成为,作为沿车宽方向延伸设置的“横骨架”,包括中央地板横梁113及后横梁114。这些部件由例如高张力钢板或热冲压钢板构成。前纵梁110及后纵梁112均是在地板120(参照图3)的车宽方向两侧(两侧)设有一对,并且均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骨架部件。能够将前纵梁110和后纵梁112一起作为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一对纵梁。一对前纵梁110、110从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下部结构,具备:/n电池包,收纳在地板的下方;/n下框架,是设于所述电池包的底面,且在比该电池包向车宽方向外侧伸出的两端形成有紧固部的骨架部件;及/n一对纵梁,是在所述地板的车宽方向两侧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且与所述下框架的所述紧固部紧固的骨架部件,/n所述电池包具备:/n下层电池组,固定于所述下框架;及/n上层电池组,装载于所述下层电池组的上层,/n所述上层电池组在车高方向上与所述下层电池组分离,/n以使加强部件的车高方向位置同所述上层电池组与所述下层电池组之间的分离部位一致的方式设置所述加强部件,/n所述加强部件包括:沿车宽方向延伸设置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设有一对的横框架及与一对所述横框架的车宽方向两端连接并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一对纵框架,所述纵框架比所述上层电池组向车宽方向外侧伸出。/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109 JP 2019-0016641.一种车辆下部结构,具备:
电池包,收纳在地板的下方;
下框架,是设于所述电池包的底面,且在比该电池包向车宽方向外侧伸出的两端形成有紧固部的骨架部件;及
一对纵梁,是在所述地板的车宽方向两侧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且与所述下框架的所述紧固部紧固的骨架部件,
所述电池包具备:
下层电池组,固定于所述下框架;及
上层电池组,装载于所述下层电池组的上层,
所述上层电池组在车高方向上与所述下层电池组分离,
以使加强部件的车高方向位置同所述上层电池组与所述下层电池组之间的分离部位一致的方式设置所述加强部件,
所述加强部件包括: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忍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