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接拔除型胆汁胰液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2259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8: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直接拔除型胆汁胰液引流管。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鼻胆引流管和胰管引流管,还包括牵引管和牵引线,所述牵引管连接在牵引线的一端,所述牵引线穿过鼻胆引流管后连接在胰管引流管的尾端,胆汁胰液引流管置入人体后,鼻胆引流管头部伸入右肝管内,引流部的胆汁引流孔靠近十二指肠的一次管壁,胆汁引流孔包括中间孔和与中间孔相连的、设置于中间孔左、右侧的三角形孔。本发明专利技术鼻胆引流管可作为推进器将胰管引流管推入到胰管内。拔出鼻胆引流管过程中,在通过十二指肠乳头时,胆汁引流孔两边的管壁相互贴近,形成更小的襻,更容易通过十二指肠乳头,取出鼻胆引流管的同时,通过牵拉牵引线,可同时取出胰液引流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接拔除型胆汁胰液引流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引流管,具体地说是一种直接拔除型胆汁胰液引流管。
技术介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目前治疗肝胆胰疾病的重要措施,包括胆总管结石、胆管损伤、胆管狭窄、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等。该技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安全系数高、恢复快等优点。其直视下观察,能发觉常规肝胆脾胰CT、超声以及磁共振等检查所不能发现的肝胆胰疾病,同时进行治疗,如十二指肠乳头炎、乳头狭窄、乳头旁憩室、十二指肠乳头过长、胆胰合流异常等。但是ERCP术后存在急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迟发型出血等并发症。内镜鼻胆引流管引流是ERCP操作中的一种常规技术,可直接应用于梗阻性黄疸、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胆漏等疾病的治疗;术后留置鼻胆引流管能充分引流胆汁,降低胆道压力,具有降低术后胰腺炎及胆管炎的概率,同时能观察胆汁性状及流出情况,对于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迟发性胆道出血等,可经鼻胆引流管注入敏感性抗生素或止血药,临床效果显著。目前使用的鼻胆引流管包括单猪尾和襻式两种鼻胆引流管,单猪尾鼻胆引流管头端呈襻后具有良好的防移位作用,但是一般应用于肝内外胆管显著扩张的患者,如肝内外胆管无扩张,鼻胆引流管头端不仅不能呈襻,形成的弧形管容易压迫胆管壁导致术后疼痛,胆管溃疡、出血等并发症。襻式鼻胆引流管头端直线形、体部有两个60°角,具有良好的防移位效果,但是临床应用发现襻式鼻胆引流管存在以下缺陷:①鼻胆引流管襻一般位于幽门处,导致鼻胆引流管容易压迫十二指肠胰管开口而诱发急性胰腺炎;②襻式鼻胆引流管头端呈直线形,鼻胆引流管直接带导丝插管进入胆管难度较大,更换乳头切开刀插管延长了操作时间;③胆总管与十二指肠呈锐角,而襻式鼻胆引流头端呈直线形,引流管拔出时,直线行的头部在通过十二指肠乳头时容易导致胆总管成角,引流管头端容易划伤胆管壁及十二指肠乳头,导致出血、急性胆管炎和胰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内镜下胰管内引流是ERCP操作的另一种常规技术,放置胰管引流管可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胰腺脓肿等疾病,同时具有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的作用。临床应用的胰管引流管包括直形管、单猪尾或双猪尾胰管引流管,上述引流管存在以下不足:1、直形胰管引流管容易发生内移位,而内移位的胰管支架取出难度较大;2、单猪尾胰管引流管容易自行脱出,早期脱出的胰管引流管容易导致胰腺炎的发生或加重;3、未脱落的直形或单猪尾胰管引流管均需二次内镜取出,同时增加了患者精神和肉体上的痛苦。近年来出现了多种能同时引流胰液及胆汁的引流管,在拔出鼻胆引流的同时能拔出胰管引流管,进而避免胰管引流管移位所引起的急性胰腺炎、出血、肠道穿孔、长梗阻等并发症,而且无需二次内镜操作取出未脱落的胰管支架。专利技术专利号:ZL201510236031.1,专利技术名称:襻式胆汁胰液引流管;专利技术专利号:ZL201510236020.3,专利技术名称:带水囊式胆汁胰液引流管。上述两个专利技术中的胰管引流管都是通过线圈或金属环套在鼻胆引流管上,通过呈襻的鼻胆引流管或球囊牵拉胰管引流管尾部的线圈或金属环,将胰管引流管同时拉出体外。但是该专利技术置入到指定尾部后,在患者恶心呕吐的刺激下,胰管引流管尾部的连接线或金属环,容易以鼻胆引流管为轴,而移位脱出;牵出体外的过程中,呈襻鼻胆引流管、球囊或胰管引流管尾部的金属环通过鼻孔的阻力及刺激较大。专利技术专利号:ZL201510237352.3,专利技术名称:带水囊Y型胆汁胰液引流管;专利技术专利号:ZL201510236036.4,专利技术名称:Y型胆汁胰液引流管。上述专利技术中胰液内引流管与鼻胆引流管相连,胰管引流管及鼻胆引流管连接部位位置固定,难以适用于所有患者,其次上述专利技术在取出过程中胰管引流管与鼻胆引流并行走形,通过鼻腔的阻力和刺激较大。专利技术专利号:ZL201510242219.7,专利名称:一体式胆汁胰液引流管;专利技术专利号:ZL201510238034.9,专利技术名称:胆汁胰液引流管。上述专利技术中胰管引流管通过连接线与鼻胆引流管侧壁相连,鼻胆引流管可作为胰管引流管的推进器而节省了材料,但是在取出过程中,胰管引流管与鼻胆引流管并行走形,增了通过鼻腔的阻力,而且胰管引流管的头端容易刮伤上消化道黏膜、咽喉部及鼻腔黏膜,其副损伤及引起的不适反应更大。技术专利号:ZL201821584866.1,技术名称:一种带连接线的鼻胆胰内外引流管,该技术专利通过鼻胆引流管头端的连接线圈套在胰管引流管尾部,其操作难度相对较大,而且胰管引流管的头端容易刮伤上消化道黏膜、咽喉部及鼻腔黏膜,其副损伤及引起的不适反应更大。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直接拔除型胆汁胰液引流管。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一种直接拔除型胆汁胰液引流管,包括:鼻胆引流管和胰管引流管,还包括牵引管和牵引线,所述牵引管连接在牵引线的一端,所述牵引线穿过鼻胆引流管后连接在胰管引流管的尾端,所述鼻胆引流管包括依次相连的鼻胆引流管头部、引流部、弯曲部和引出部,所述引流部包括若干胆汁引流孔,所述胰管引流管包括依次相连的胰管引流管头部、主引流部和尾部,胆汁胰液引流管置入人体后,所述鼻胆引流管头部伸入右肝管内,所述胆汁引流孔靠近十二指肠的一次管壁,所述胆汁引流孔包括中间孔和与中间孔相连的、设置于中间孔左、右侧的三角形孔,所述弯曲部设有多组弯曲转角,各弯曲转角分别符合十二指肠乳头、幽门、胃大弯的拐角,所述引出部伸出于人体后与引流袋相连;所述胰管引流管头部伸入胰管,所述主引流部设有若干胰液引流孔,所述尾部设有用于固定的侧翼。进一步地,所述三角形孔为等腰三角形,所述中间孔上、下部分以两侧三角形孔顶点连线为轴,对称设置,上中间孔、下中间孔之间的距离即为三角形孔的底边长度,胆汁胰液引流管置入人体或是脱离人体的过程中,所述胆汁引流孔经过十二指肠一次管壁时,上中间孔、下中间孔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进入肝总管后,上中间孔、下中间孔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至复位。进一步地,所述鼻胆引流管头部具有圆弧,长1-2cm,所述鼻胆引流管头部与引流部之间的夹角为140-150°,所述引流部长11-13cm。进一步地,所述胰管引流管头部具有圆弧。进一步地,所述弯曲部包括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引流部的尾端与第一管段相连,所述第一管段与第二管段相连,所述第二管段的尾端与引出部的头端相连,所述引流部与第一管段之间的夹角为40-60°,所述第一管段长5-7cm,所述第一管段与第二管段之间的夹角为80-90°,所述第二管段长7-9cm,所述第二管段与引出部之间的夹角为100-130°。进一步地,所述引出部为直线型,长200-220cm。进一步地,鼻胆引流管外径包括5、7、8.5、10Fr,对应内径包括4、5、6.5、8Fr,全长2.5-3m。进一步地,胰管引流管外径包括5、7Fr,内径包括4、5Fr,长度5~11cm。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中的鼻胆引流管可作为推进器将胰管引流管推入到胰管内。2、本专利技术中的鼻胆引流管头端呈弧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接拔除型胆汁胰液引流管,包括鼻胆引流管和胰管引流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牵引管和牵引线,所述牵引管连接在牵引线的一端,所述牵引线穿过鼻胆引流管后连接在胰管引流管的尾端,/n所述鼻胆引流管包括依次相连的鼻胆引流管头部、引流部、弯曲部和引出部,所述引流部包括若干胆汁引流孔,/n所述胰管引流管包括依次相连的胰管引流管头部、主引流部和尾部,/n胆汁胰液引流管置入人体后,所述鼻胆引流管头部伸入右肝管内,所述胆汁引流孔靠近十二指肠的一次管壁,所述胆汁引流孔包括中间孔和与中间孔相连的、设置于中间孔左、右侧的三角形孔,所述弯曲部设有多组弯曲转角,各弯曲转角分别符合十二指肠乳头、幽门、胃大弯的拐角,所述引出部伸出于人体后与引流袋相连;所述胰管引流管头部伸入胰管,所述主引流部设有若干胰液引流孔,所述尾部设有用于固定的侧翼。/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接拔除型胆汁胰液引流管,包括鼻胆引流管和胰管引流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牵引管和牵引线,所述牵引管连接在牵引线的一端,所述牵引线穿过鼻胆引流管后连接在胰管引流管的尾端,
所述鼻胆引流管包括依次相连的鼻胆引流管头部、引流部、弯曲部和引出部,所述引流部包括若干胆汁引流孔,
所述胰管引流管包括依次相连的胰管引流管头部、主引流部和尾部,
胆汁胰液引流管置入人体后,所述鼻胆引流管头部伸入右肝管内,所述胆汁引流孔靠近十二指肠的一次管壁,所述胆汁引流孔包括中间孔和与中间孔相连的、设置于中间孔左、右侧的三角形孔,所述弯曲部设有多组弯曲转角,各弯曲转角分别符合十二指肠乳头、幽门、胃大弯的拐角,所述引出部伸出于人体后与引流袋相连;所述胰管引流管头部伸入胰管,所述主引流部设有若干胰液引流孔,所述尾部设有用于固定的侧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接拔除型胆汁胰液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形孔为等腰三角形,所述中间孔上、下部分以两侧三角形孔顶点连线为轴,对称设置,上中间孔、下中间孔之间的距离即为三角形孔的底边长度,
胆汁胰液引流管置入人体或是脱离人体的过程中,所述胆汁引流孔经过十二指肠一次管壁时,上中间孔、下中间孔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进入肝总管后,上中间孔、下中间孔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至复位。


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诚宋玲玲杨玉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