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波触控释放PLGA外壳的纳米粒子、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4922316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8: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微波触控释放PLGA外壳的纳米粒子、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涉及纳米粒子药物载体技术领域。该纳米粒子至少以PLGA为外壳,并且内部至少包裹有离子液体类的微波敏化剂。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微波触控释放PLGA外壳的纳米粒子在微波场作用下,当纳米粒子达到目标组织时,对组织使用微波治疗仪进行局部辐照,纳米粒子内的微波敏化剂在接受辐照后产生大量的热能,促进纳米材料局部释放药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波触控释放PLGA外壳的纳米粒子、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纳米粒子药物载体
,尤其是涉及一种微波触控释放PLGA外壳的纳米粒子、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纳米粒子载药系统是指利用粒径为1~1000nm的纳米粒子作为药物载体,以实现在分子水平上控制药物的递送及释放。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acid),PLGA)是由两种单体-乳酸和羟基乙酸随机聚合而成,是一种可降解的功能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毒、良好的成囊和成膜性能。PLGA作为一类重要的纳米粒子外壳材料,其生物安全性及稳定性好,但是也存在其内部包载治疗药物释放率较低,无法在靶区域实现治疗药物的有效富集,限制了其应用。在药物触控释放领域包括内源性触控释放和外源性触控释放,其中,内源性触控释放包括pH响应和酶响应等手段,但是其主要缺点在于对目标组织内源性pH值改变、响应酶含量等具有很强的依赖性,无法进行人为干预,控制强度等。外源性触控释放包括光响应和磁响应,但光响应其穿透深度低(约10mm),当局部组织病变存在部位离体表距离大于1cm时,则无法实现触发聚集在目标区域的纳米粒子;而磁响应存在触控释放所需设备体积大以及价格昂贵等缺点。因此针对具有全身副作用大的药物无法有效实现在靶区域的有效富集,容易对人体全身产生副作用,因此,需要一种成本低廉且可以有效实现药物载靶区域有效富集的纳米粒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波触控释放PLGA外壳的纳米粒子、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微波触控释放PLGA外壳的纳米粒子,所述纳米粒至少以PLGA为外壳,并且内部至少包裹有离子液体类的微波敏化剂。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微波敏化剂为1-丁基-3-甲基咪唑L乳酸盐。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纳米粒子的外壳还包括DPPC或DSPC。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纳米粒子内部还包裹有具有全身副作用的实体瘤治疗药物。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具有全身副作用的实体瘤治疗药物为紫杉醇或阿霉素。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所述的微波触控释放PLGA外壳的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称取用于形成纳米粒子外壳的材料并将其置于离心管内,加入二氯甲烷或三氯甲烷形成溶液;(b)将微波敏化剂与纯水或超纯水混合形成溶液;(c)将步骤(b)中形成的微波敏化剂溶液加入步骤(a)的离心管内;(d)将所述离心管置于冰浴中,使用超声波细胞破碎以对离心管内混合液体进行分散;(e)配置聚乙烯醇溶液;并将其加入至所述离心管内;(f)再次使用超声波细胞破碎仪分散;(g)在处理过的离心管内加入磁转子,使用磁力搅拌器或旋转蒸发仪对离心管内的混合溶液进行搅拌,结束后管内剩余乳浊液即为微波触控释放PLGA外壳的纳米粒子;(h)将所得乳浊液使用高速离心机进行离心;弃上清液,取沉淀物,加入纯水或磷酸缓冲盐溶液或生理盐水进行重悬,再次形成乳浊液;(i)将所得乳浊液进行保存。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微波敏化剂所形成的溶液与步骤(a)中的溶液的体积比为1:4,所述微波敏化剂为1-丁基-3-甲基咪唑L乳酸盐。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步骤(a)中的用于形成纳米粒子外壳的材料包括PLGA或者PLGA和DPPC。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步骤(a)还包括:称取具有全身副作用的实体瘤治疗药物并将其加入离心管内,其中,所述具有全身副作用的实体瘤治疗药物包括紫杉醇或阿霉素。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微波触控释放PLGA外壳的纳米粒子在制备治疗实体瘤药物中的应用。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微波触控释放PLGA外壳的纳米粒子、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微波触控释放PLGA外壳的纳米粒子至少以PLGA为外壳,并且内部至少包裹有离子液体类的微波敏化剂。微波敏化剂在微波场作用下,介质内部产生极化,由于超高频波动,可使微波敏化剂在短时间内温度迅速升高。通过在以PLGA为外壳的纳米材料内包裹微波敏化剂,当纳米粒子达到目标组织时,对组织使用微波治疗仪进行局部辐照,纳米粒子内的微波敏化剂在接受辐照后产生大量的热能,促进纳米材料局部释放药物。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微波敏化剂为离子液体类微波敏化剂1-丁基-3-甲基咪唑L乳酸盐,1-丁基-3-甲基咪唑L乳酸盐在室温或接近室温下呈现液态的,是完全由阴阳离子所组成的盐。该离子液体是一种绿色溶剂,可以反复多次使用。相比于无机盐溶液(例如氯化钠、氯化钾、三氯化铝、碘化钠等)的仅具有增强微波的作用,本专利技术的离子液体的界面张力和界面能低,因而可导致较高的成核速率,产生的粒子非常细小、不易长大且结构规整有序,因此对于制备粒径均一、结构稳定的纳米粒子具有一定作用。本专利技术所制备的微波触控释放的纳米粒子能够有效形成以PLGA为外壳,内包裹微波敏化剂的纳米粒子颗粒,并且作为药物载体可以携带实体瘤治疗药物,在达到目标组织后通过微波辐照,微波对纳米粒子乳状液进行辐射处理,对于油包水(W/0)型纳米粒子乳状液,由于水分子吸收微波的能力比油分子吸收能力强(因水的介电常数和损耗角大),内相水滴吸收更多的能量而膨胀,使界面膜受内压变薄从而使界面膜的机械强度变低而容易破裂,使得药物局部释放。而且由于微波触控释放,本专利技术的微波触控释放纳米粒子可触发的组织深度可达到5cm,因此可以有效的触发药物在靶区域的释放。另外,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微波触控释放设备价格相对较低,使用成本降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制备的纳米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制备的纳米粒子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的结构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制备的纳米粒子与对照组在微波刺激后的温度变化。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所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微波触控释放PLGA外壳的纳米粒子,该纳米粒子至少以PLGA为外壳,并且内部至少包裹有离子液体类的微波敏化剂。优选地,所述微波敏化剂为1-丁基-3-甲基咪唑L乳酸盐。离子液体是指在室温或接近室温下呈现液态的、完全由阴阳离子所组成的盐,也称为低温熔融盐。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波触控释放PLGA外壳的纳米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粒至少以PLGA为外壳,并且内部至少包裹有离子液体类的微波敏化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波触控释放PLGA外壳的纳米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粒至少以PLGA为外壳,并且内部至少包裹有离子液体类的微波敏化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波敏化剂为1-丁基-3-甲基咪唑L乳酸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纳米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粒子的外壳还包括DPPC或DSPC。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纳米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粒子内部还包裹有具有全身副作用的实体瘤治疗药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纳米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全身副作用的实体瘤治疗药物为紫杉醇或阿霉素。


6.一种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微波触控释放PLGA外壳的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称取用于形成纳米粒子外壳的材料并将其置于离心管内,加入二氯甲烷或三氯甲烷形成溶液;
(b)将微波敏化剂与纯水或超纯水混合形成溶液;
(c)将步骤(b)中形成的微波敏化剂溶液加入步骤(a)的离心管内;
(d)将所述离心管置于冰浴中,使用超声波细胞破碎以对离心管内混合液体进行分散;
(e)配置聚乙烯醇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红徐金顺张欢彭玉兰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