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射用丹曲林钠混悬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921782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8: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注射用丹曲林钠混悬剂及其制备方法,含表面活性剂和助悬剂,制备时将药物和表面活性剂以及助悬剂在球磨机中充分研磨,制成混悬液,再进行冷冻干燥,增加产品的稳定性。本发明专利技术是通过控制原辅料的内毒素水平,在配制过程中无需加入活性炭除热源,简化了工艺过程且避免了产品再次被污染。且通过使用球磨技术将难溶性的药物与表面活性剂以及助悬剂充分研磨,制成稳定的混悬剂,极大提高了产品的规格。因为在救治恶性高热患者时,需要在短时间内进行快速大量的给药,高规格产品能够大大缩短给药时间,且操作更加方便快捷,提高了恶性高热患者的救治率,并且高规格的产品使得生产频率以及相关能耗和耗材的使用量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射用丹曲林钠混悬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
具体涉及一种注射用丹曲林钠混悬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注射用丹曲林钠混悬剂的原研公司为印度Eagle公司,是一种纳米级的新型剂型,用于恶性高热(MH)的治疗,该剂型可在不到一分钟内快速配制和给药,从而能挽救生命和减少MH相关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其公布的产品说明书,处方成分为每支注射用丹曲林钠混悬液含丹曲林钠250mg,甘露醇125mg,25mg吐温80,4mg聚维酮K12,盐酸或氢氧化钠调节药液的pH。但未公开注射用丹曲林钠混悬液的制备方法。CN10230261A公开了一种注射用丹曲林钠冻干粉针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冻干粉针剂是由丹曲林钠、乳糖、pH调节剂和注射用水经冷冻干燥制成的,其中所述的丹曲林钠与乳糖的质量比为1:0.5~1:2.5。其制备方法为:在低温下,往注射用水中加入处方量的丹曲林钠、乳糖,搅拌,用pH调节剂调节pH至9.0~10.5,加入针用活性炭除热源脱色,过滤脱炭,再用滤膜精滤,分装,冷冻干燥。此制备方法中使用了活性炭进行脱色和除热源,且制成的注射用丹曲林钠规格小,在治疗恶性高热时需要高剂量的丹曲林钠进行静脉输注,整个输注过程较长且不方便操作。CN101254176A公开了丹曲林钠冻干粉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丹曲林钠冻干粉针剂含有丹曲林钠及其它适宜的药用辅料,所述的适宜药用辅料包括载体、pH调节剂、抗氧化、螯合剂。其制备方法为:称取配方量的丹曲林钠加注射用水溶解,制成丹曲林钠溶液,加入适量的药用载体,调节pH值8.0-12.0,按配制量加0.005%-5%针用活性炭,搅拌10-20min,过滤脱炭后再采用0.22微孔滤膜精滤,中间体检测合格后,无菌灌装,冷冻干燥,真空压盖后取出,压铝盖贴签即得成品。此制备方法中使用了活性炭进行脱色和除热源,且使用了抗氧化、螯合剂等,最终成品也是小规格产品,在救治恶性高热患者时不能及时快速的进行给药。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专利技术人经过研究发现,当严格控制原辅料中的细菌内毒素时,制备工程无需再加入活性炭进行吸附除热源,最终的产品的内毒素也是符合标准要求的。纳米混悬剂是近年来药剂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作为一种新的给药剂型常被用于提高药物溶解度和溶出速度。与传统意义上的基质骨架型纳米体系不同,纳米混悬剂无需载体材料,它可通过表面活性剂的稳定作用,将纳米尺度的药物粒子均匀分散在水中或者有机相中形成稳定的体系,增大了药物的比表面积,显著提高药物的溶剂热度和溶出度,从而提高药物的吸收。同时纳米混悬剂能提高制剂中药物的含量,特别适合大剂量的内服、注射给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通过将微粉化的丹曲林钠、表面活性剂和注射用水共同研磨,随后加入助悬剂、冻干赋形、pH调节剂和剩余的注射用水研磨并分散得混悬液,再将混悬液冷冻干燥。所制得产品能极大提高产品的规格,使得单支产品达到250mg的规格,使用更加方便,且在用于治疗恶性高热的时能极大提高救治速度。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注射用丹曲林钠混悬剂的制备方法,每支注射用丹曲林钠混悬液含原料、赋形剂、表面活性剂、助悬剂以及pH调节剂。其中,赋型剂选用甘露醇,表面活性剂用吐温80,助悬剂用聚维酮K12,pH调节剂使用盐酸或氢氧化钠。技术方案:一种注射用丹曲林钠混悬剂,所述的注射用丹曲林钠混悬剂含表面活性剂和助悬剂,制备时将药物和表面活性剂以及助悬剂在球磨机中充分研磨,制成稳定的高剂量规格的混悬液,再进行冷冻干燥,增加产品的稳定性。作为优化:其处方按重量比如下:作为优化:所述的丹曲林钠的D50在1-10um之间。作为优化:将药物与表面活性剂和助悬剂在球磨机中充分研磨,使药物均匀稳定的分散在介质中,所述的表面活性剂由以下一种或几种构成:吐温20、吐温40、吐温80。作为优化:所述的冻干赋形剂为以下一种或几种:木糖醇、蔗糖、甘露醇。作为优化:所述的助悬剂选用聚维酮K12。作为优化:所述的pH调节剂使用盐酸或氢氧化钠。作为优化:最终成品的pH为9-11。作为优化:选用低内毒素水平的原辅料,在配制过程中无需加入活性炭除热源。一种所述的注射用丹曲林钠混悬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含如下步骤:a.将处方量微粉化的丹曲林钠和表面活性剂投入球磨机中,加适量的注射用水,研磨30min,制成a溶液;b.向a溶液中加入处方量的助悬剂、冻干赋形剂,研磨30min,制成b溶液;c.用pH调节剂调节b溶液的pH,使pH在9.5-10.5之间,并补足注射用水至全量,得c初步混悬液;d.将c初步混悬液转移至胶体磨中,研磨60min,得d最终混悬液;e.将d最终混悬液按每支5ml的装量灌装至20ml的管制瓶中,并进行冷冻干燥。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是通过控制原辅料的内毒素水平,在配制过程中无需加入活性炭除热源,简化了工艺过程且避免了产品再次被污染。且通过使用球磨技术将难溶性的药物与表面活性剂以及助悬剂充分研磨,制成稳定的混悬剂,极大提高了产品的规格。因为在救治恶性高热患者时,需要在短时间内进行快速大量的给药,高规格产品能够大大缩短给药时间,且操作更加方便快捷,提高了恶性高热患者的救治率。并且高规格的产品使得生产频率以及相关能耗和耗材的使用量大大降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的界定。本专利技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表1实施例1的成分含量表成分用量(g)丹曲林钠25甘露醇12.5吐温802.5聚维酮K120.4氢氧化钠适量注射用水加至500ml如表1和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为:将25g微粉化的丹曲林钠(D50在1-10um之间)和2.5g吐温80投入实验室球磨机中(MITR米淇牌实验室行星球磨仪),加入400ml的注射用水,30HZ低温研磨30min。向上述球磨机中加入0.4g聚维酮K12、12.5g甘露醇,50HZ低温研磨30min。用1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10.0,并补足注射用水至500ml。将混悬液转移至胶体磨(JMS-140型)中,循环研磨60min,得最终混悬液。混悬液按每支5ml的装量灌装至20ml的管制瓶中,并进行冷冻干燥。实施例2表2实施例2的成分含量表成分用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注射用丹曲林钠混悬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注射用丹曲林钠混悬剂含表面活性剂和助悬剂,制备时将药物和表面活性剂以及助悬剂在球磨机中充分研磨,制成稳定的高剂量规格的混悬液,再进行冷冻干燥,增加产品的稳定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射用丹曲林钠混悬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注射用丹曲林钠混悬剂含表面活性剂和助悬剂,制备时将药物和表面活性剂以及助悬剂在球磨机中充分研磨,制成稳定的高剂量规格的混悬液,再进行冷冻干燥,增加产品的稳定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用丹曲林钠混悬剂,其特征在于:其处方按重量比如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射用丹曲林钠混悬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丹曲林钠的D50在1-10um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用丹曲林钠混悬剂,其特征在于:将药物与表面活性剂和助悬剂在球磨机中充分研磨,使药物均匀稳定的分散在介质中,所述的表面活性剂由以下一种或几种构成:吐温20、吐温40、吐温8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射用丹曲林钠混悬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冻干赋形剂为以下一种或几种:木糖醇、蔗糖、甘露醇。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射用丹曲林钠混悬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助悬剂选用聚维酮K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锋汤征王小镒周亚兵杜芳张鑫周敏慧丁云晖
申请(专利权)人:上药东英江苏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