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2149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拉链,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第一端与第一固定块转动连接且第二端能够与第二固定块相抵的抵接挡块及设于第一固定块与抵接挡块之间并用于辅助抵接挡块自动复位的复位弹性件。更换拉片时,下压抵接挡块,抵接挡块相对于第一固定块向下转动,与此同时,抵接挡块与第二固定块脱离接触;将拉片套于第二固定块,施加至抵接挡块的作用力消失,复位弹性件恢复形变,复位弹性件依靠弹性力带动抵接挡块向上移动,直至抵接挡块与第二固定块相抵,由此完成更换拉片。在更换拉片的过程中,仅需下压抵接挡块即可,操作过程简单,方便更换拉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拉链
本技术涉及服装配件
,特别涉及一种拉链。
技术介绍
拉链广泛应用于服装、箱包、鞋子等常用产品上,现有的拉链通常包括拉片和拉头,拉片拉动拉头沿链牙移动,使链牙实现开合。现有的拉头顶部通常固设有帽盖,拉片的一端套于帽盖上。然而,现有的帽盖与拉头通常为一体式结构,一旦帽盖与拉头完成组装后用户难以方便更换拉片。尽管现有部分拉链能够实现更换拉片,但此类拉链尚存在诸多不足。例如,一部分拉链的帽盖两端可拆卸卡接于拉头顶部所设的卡接块上,为保证拉片与拉头之间连接可靠,帽盖与卡接块之间的作用力较大,当更换拉片时,用户的手指需克服较大的作用力才能取下帽盖,帽盖过小的体积进一步加大拆卸难度,拉片更换难度过大,不方便更换拉片。再例如,一部分帽盖的一端与拉头顶部所固定的转销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拉头顶部所设的咬合齿相咬合,当更换拉片时,需先沿转销的轴向方向拉动帽盖,使帽盖与咬合齿脱离,然后再转动帽盖,显然,拉片的更换过程繁杂,仍不方便更换拉片。因此,如何优化现有拉链的结构以方便更换拉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链,仅需下压抵接挡块便实现更换拉片,方便更换拉片。其具体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一种拉链,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第一端与第一固定块转动连接且第二端能够与第二固定块相抵的抵接挡块;设于第一固定块与抵接挡块之间并用于辅助抵接挡块自动复位的复位弹性件。优选地,还包括拉片,第二固定块靠近第一固定块的一侧设有用于防止抵接挡块在复位过程中与拉片相抵的避让凹槽。优选地,第二固定块设有与抵接挡块相抵的抵接凹槽,抵接挡块设有与抵接凹槽相抵的抵接锁舌。优选地,抵接挡块靠近第一固定块的一端设有环形转套,第一固定块设有用于安装环形转套的安装凹槽,环形转套与安装凹槽通过转动销轴转动连接。优选地,转动销轴套设有分别与环形转套的两端相抵并用于隔开环形转套和安装凹槽的环形隔套。优选地,抵接锁舌粘固有弹性垫。相对于
技术介绍
,本技术所提供拉链包括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抵接挡块和复位弹性件。更换拉片时,下压抵接挡块,抵接挡块相对于第一固定块向下转动,与此同时,抵接挡块与第二固定块脱离接触;将拉片套于第二固定块,施加至抵接挡块的作用力消失,复位弹性件恢复形变,复位弹性件依靠弹性力带动抵接挡块向上移动,直至抵接挡块与第二固定块相抵,由此完成更换拉片。在更换拉片的过程中,仅需下压抵接挡块即可,操作过程简单,方便更换拉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拉链的爆炸结构图;图2为拉片下压抵接挡块的状态图;图3为安装拉片后抵接挡块的自动复位状态图;图4为手动下压抵接挡块的状态图;图5为拉片的取出状态图。附图标记如下:拉片01和拉头02;第一固定块1、第二固定块2、抵接挡块3、复位弹性件4和转动销轴5;安装凹槽11;避让凹槽21;抵接锁舌31和环形转套3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了使本
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至图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拉链的爆炸结构图;图2为拉片下压抵接挡块的状态图;图3为安装拉片后抵接挡块的自动复位状态图;图4为手动下压抵接挡块的状态图;图5为拉片的取出状态图。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拉链,其关键改进点在于优化帽盖的结构,以方便拆卸拉片01。本技术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块1和第二固定块2,第一固定块1和第二固定块2均固定于拉头02的顶部,第一固定块1与拉头02之间及第二固定块2与拉头02之间均为一体式结构,可靠性较好。第一固定块1和第二固定块2沿拉头02的移动方向错开设置。本技术还包括抵接挡块3和复位弹性件4。抵接挡块3的第一端与第一固定块1转动,其第二端能够与第二固定块2相抵。初始状态下,抵接挡块3与第二固定块2保持相抵状态,方便翻转拉片01;更换拉片01时,抵接挡块3与第二固定块2脱离接触,方便更换拉片01。在此需特别说明的是,抵接挡块3的顶部与第二固定块2的底部相抵,避免拉片01在翻转过程中拉动抵接挡块3相对于第二固定块2转动,可靠性较高。以附图1的当前视图位置,抵接挡块3的顶部是指抵接挡块3的上表面,第二固定块2的底部是指第二固定块2靠近拉头02的一侧侧面。复位弹性件4设于第一固定块1与抵接挡块3之间,用于辅助抵接挡块3自动复位。在该具体实施例中,复位弹性件4优选扭转弹簧,但不限于此。更换拉片01时,下压抵接挡块3,抵接挡块3相对于第一固定块1向下转动,如附图2中箭头所指的方向,与此同时,抵接挡块3与第二固定块2脱离接触;将拉片01套于第二固定块2,施加至抵接挡块3的作用力消失,复位弹性件4恢复形变,复位弹性件4依靠弹性力带动抵接挡块3向上移动,如附图3中箭头所指的方向,直至抵接挡块3与第二固定块2相抵,由此完成更换拉片01。在更换拉片01的过程中,仅需下压抵接挡块3即可,操作过程简单,方便更换拉片01。因此,本技术所提供的拉链能够方便更换拉片01。第二固定块2靠近第一固定块1的一侧设有避让凹槽21,防止抵接挡块3在复位过程中与拉片01相抵,保证抵接挡块3顺利复位,有利于提升可靠性。当拉片01套于第二固定块2时,避让凹槽21能够使拉片01远离抵接挡块3,防止碰撞干涉。在该具体实施例中,避让凹槽21优选圆弧状凹槽,其开口与第一固定块1相对。为提升美观性,第一固定块1靠近第二固定块2的一侧也设有圆弧状避让凹槽。第二固定块2设有与抵接挡块3相抵的抵接凹槽,相应地,抵接挡块3设有与抵接凹槽相抵的抵接锁舌31,抵接锁舌31的底面与抵接凹槽的槽沿齐平,防止抵接挡块3阻碍拉片01顺利翻转。抵接挡块3靠近第一固定块1的一端设有环形转套32,第一固定块1设有用于安装环形转套32的安装凹槽11,使整体结构更紧凑。环形转套32与安装凹槽11通过转动销轴5转动连接,从而使抵接挡块3绕转动销轴5相对于安装凹槽11转动。转动销轴5套设有分别与环形转套32的两端相抵的环形隔套,环形隔套能够隔开环形转套32和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拉链,其特征在于,包括:/n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块(1)和第二固定块(2);/n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块(1)转动连接且第二端能够与所述第二固定块(2)相抵的抵接挡块(3);/n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块(1)与所述抵接挡块(3)之间并用于辅助所述抵接挡块(3)自动复位的复位弹性件(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链,其特征在于,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块(1)和第二固定块(2);
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块(1)转动连接且第二端能够与所述第二固定块(2)相抵的抵接挡块(3);
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块(1)与所述抵接挡块(3)之间并用于辅助所述抵接挡块(3)自动复位的复位弹性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拉片,所述第二固定块(2)靠近所述第一固定块(1)的一侧设有用于防止所述抵接挡块(3)在复位过程中与所述拉片相抵的避让凹槽(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块(2)设有与所述抵接挡块(3)相抵的抵接凹槽,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述余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伟星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