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清华专利>正文

自动捕鼠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2041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8: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捕鼠器。包括捕获桶、套筒、及锁定装置;套筒上开设有通孔,锁定装置包括解锁组件及锁舌组件;锁舌组件包括横向活动穿设于通孔中并置于翻板的底部下方的锁舌件、固定设置于套筒的外周壁上底板、及固定设置于底板上的导向套;锁舌件远离套筒的横向一侧上设有推动块,锁舌组件还包括复位拉簧,解锁组件还包括设置于底板上的绕杆及一端固定连接于推动块上且另一端绕过绕杆并沿伸穿入套筒中并置于翻板靠近上限位板一侧上方的拉绳;拉绳置于套筒中的一端捆绑有诱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捕鼠器能自动多次捕捉老鼠,不仅干净卫生,而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捕鼠量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捕鼠器
本技术涉及捕鼠设备,特别为一种自动捕鼠器。
技术介绍
捕鼠器为家庭常用的捕鼠器具,普通的捕鼠器多为捕鼠夹,捕鼠夹一方面能捕捉老鼠的数量有限,一次可能就只能捕捉一只,后又需要重新布设,操作繁琐;另一方面捕鼠夹捕捉老鼠,场面较血腥残忍,容易影响室内卫生环境,且后期处理也极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捕鼠器,该捕鼠器能自动多次捕捉老鼠,不仅干净卫生,而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捕鼠量大。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自动捕鼠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设空腔且上端开口的捕获桶、套置于捕获桶外周壁上或塞置于捕获桶的内周壁上的套筒;所述套筒的上下两端均设开口,且套筒的下端开口与捕获桶的内部空腔相连通;所述自动捕鼠器还包括通过纵向水平延伸的转轴转动连接于套筒上的翻板、固定设置于套筒的内周壁上的并位于翻板横向一侧的上方的用于限制与之相近一侧的翻板边缘不能绕转轴向上翻转的上限位板、及设置于套筒旁侧的锁定装置;所述套筒在上限位板下方位置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锁定装置包括解锁组件及锁舌组件;所述锁舌组件包括横向活动穿设于通孔中并置于翻板的底部下方的用于限制靠近上限位板一侧的翻板边缘无法绕转轴向下翻转的锁舌件、固定设置于套筒的外周壁上且沿横向水平方向延伸的且支撑于锁舌件底部的底板、及固定设置于底板上的用于对锁舌件起横向导向作用的导向套;锁舌件远离套筒的横向一侧上设有推动块,所述锁舌组件还包括固定连接于推动块和导向套之间的复位拉簧,在复位拉簧的牵引作用下,锁舌件能保持对翻板的锁定状态;所述解锁组件还包括设置于底板上的绕杆及一端固定连接于推动块上且另一端绕过绕杆并沿伸穿入套筒中并置于翻板靠近上限位板一侧上方的拉绳;拉绳置于套筒中的一端捆绑有诱饵。当老鼠咬住诱饵并收紧拉绳时,锁舌件能相对底板横向滑动并释放翻板以使得靠近上限位板一侧的翻板在老鼠重力的作用下绕转轴向下翻转。其工作原理和过程如下:在使用过程中首先在拉绳的自由端捆绑诱饵,初始状态下翻板在上限位板和锁舌件的限制下保持平衡,老鼠如踩在正常的平面上,老鼠的敏感性大大地降低,当老鼠咬住诱饵并拉紧拉绳,在拉绳的带动下锁舌件能相对底板横向滑动,锁舌件解除对翻板的限制,靠近上限位板一侧的翻板在老鼠重力的作用下绕转轴向下转动,使得老鼠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掉落至捕获桶中被捕抓,后重新布设该捕鼠器即可继续使用。整个捕鼠过程干净卫生,捕鼠性能安全可靠,且几乎无任何操作难度。为了便于翻板的自动回位,所述自动捕鼠器还包括方便翻板自动回位的回位组件;所述回位组件包括固设于翻板远离上限位板的横向另一侧上的重物块以及固设于套筒的内周壁上且位于翻板下方的翻转限位块,所述翻转限位块沿横向方向延伸至套筒中部位置从而对翻板靠近上限位板的横向一侧的向下翻转角度起限位作用;所述锁舌件靠近翻板一端的端面为斜面,且该斜面与锁舌件底面之间的夹角a的角度为:100°≦a≦170°,翻板上靠近锁舌件的位置设有一个以便翻板在回位过程中能横向顶开锁舌件以正常回位的配合槽,所述配合槽的上表面为斜坡面,所述斜坡面与翻板底面之间的夹角b的角度为:10°≦b≦80°。为了便于拉绳的绕接和减少拉绳的磨损,在绕杆上转动连接有用于方便拉绳进行绕接的转轮。较之前技术而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的自动捕鼠器,该捕鼠器能自动多次捕捉老鼠,不仅干净卫生,而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捕鼠量大。2.本技术中的翻转限位块能限制翻板的过度翻转,捕获老鼠后,在重物块的带动下靠近上限位板一侧的翻板能绕转轴向上转动从而进行回位,翻板在回位过程中,翻板上配合槽中的斜坡面能顶开具有斜面的锁舌件,并最终回位至初始状态,锁舌件在复位拉簧的作用下能再次置于翻板的底面将其锁定。由于该捕鼠器具有自动回位的功能,捕获老鼠后无需从新布设,使得该捕鼠器更加的便捷化和自动化。3.本技术中在绕杆上转动连接有用于方便拉绳进行绕接的转轮,且能减少拉绳的使用磨损。4.本技术还还具有设计巧妙,便于推广应用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中锁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重物块、翻板及锁舌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重物块、翻板及锁舌件的剖视图(竖直剖切)。标号说明:1-捕获桶、2-套筒、21-通孔、3-翻板、31-配合槽、311-斜坡面、4-锁定装置、41-解锁组件、411-绕杆、4111-转轮、412-拉绳、42-锁舌组件、421-底板、422-导向套、423-锁舌件、4231-斜面、4232-推动块、424-复位拉簧、5-诱饵、6-回位组件、61-重物块、62-翻转限位块、7-转轴、8-上限位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技术做详细说明:如图1-5所示,一种自动捕鼠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设空腔且上端开口的捕获桶1、套置于捕获桶1外周壁上或塞置于捕获桶1的内周壁上的套筒2;所述套筒2的上下两端均设开口,且套筒2的下端开口与捕获桶1的内部空腔相连通;所述自动捕鼠器还包括通过纵向水平延伸的转轴7转动连接于套筒2上的翻板3、固定设置于套筒2的内周壁上的并位于翻板3横向一侧的上方的用于限制与之相近一侧的翻板3边缘不能绕转轴7向上翻转的上限位板8、及设置于套筒2旁侧的锁定装置4;所述套筒2在上限位板8下方位置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21,所述锁定装置4包括解锁组件41及锁舌组件42;所述锁舌组件42包括横向活动穿设于通孔21中并置于翻板3的底部下方的用于限制靠近上限位板8一侧的翻板3边缘无法绕转轴7向下翻转的锁舌件423、固定设置于套筒2的外周壁上且沿横向水平方向延伸的且支撑于锁舌件423底部的底板421、及固定设置于底板421上的用于对锁舌件423起横向导向作用的导向套422;锁舌件423远离套筒2的横向一侧上设有推动块4232,所述锁舌组件42还包括固定连接于推动块4232和导向套422之间的复位拉簧424,在复位拉簧424的牵引作用下,锁舌件423能保持对翻板3的锁定状态;所述解锁组件41还包括设置于底板421上的绕杆411及一端固定连接于推动块4232上且另一端绕过绕杆411并沿伸穿入套筒2中并置于翻板3靠近上限位板8一侧上方的拉绳412;拉绳412置于套筒2中的一端捆绑有诱饵5。当老鼠咬住诱饵5并收紧拉绳412时,锁舌件423能相对底板421横向滑动并释放翻板3以使得靠近上限位板8一侧的翻板3在老鼠重力的作用下绕转轴7向下翻转。如图1-2、4-5所示,为了便于翻板的自动回位,所述自动捕鼠器还包括方便翻板3自动回位的回位组件6;所述回位组件6包括固设于翻板3远离上限位板8的横向另一侧上的重物块61以及固设于套筒2的内周壁上且位于翻板3下方的翻转限位块62,所述翻转限位块62沿横向方向延伸至套筒2中部位置从而对翻板3靠近上限位板8的横向一侧的向下翻转角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捕鼠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设空腔且上端开口的捕获桶(1)、套置于捕获桶(1)外周壁上或塞置于捕获桶(1)的内周壁上的套筒(2);所述套筒(2)的上下两端均设开口,且套筒(2)的下端开口与捕获桶(1)的内部空腔相连通;所述自动捕鼠器还包括通过纵向水平延伸的转轴(7)转动连接于套筒(2)上的翻板(3)、固定设置于套筒(2)的内周壁上的并位于翻板(3)横向一侧的上方的用于限制与之相近一侧的翻板(3)边缘不能绕转轴(7)向上翻转的上限位板(8)、及设置于套筒(2)旁侧的锁定装置(4);/n所述套筒(2)在上限位板(8)下方位置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21),所述锁定装置(4)包括解锁组件(41)及锁舌组件(42);所述锁舌组件(42)包括横向活动穿设于通孔(21)中并置于翻板(3)的底部下方的用于限制靠近上限位板(8)一侧的翻板(3)边缘无法绕转轴(7)向下翻转的锁舌件(423)、固定设置于套筒(2)的外周壁上且沿横向水平方向延伸的且支撑于锁舌件(423)底部的底板(421)、及固定设置于底板(421)上的用于对锁舌件(423)起横向导向作用的导向套(422);锁舌件(423)远离套筒(2)的横向一侧上设有推动块(4232),所述锁舌组件(42)还包括固定连接于推动块(4232)和导向套(422)之间的复位拉簧(424),在复位拉簧(424)的牵引作用下,锁舌件(423)能保持对翻板(3)的锁定状态;所述解锁组件(41)还包括设置于底板(421)上的绕杆(411)及一端固定连接于推动块(4232)上且另一端绕过绕杆(411)并沿伸穿入套筒(2)中并置于翻板(3)靠近上限位板(8)一侧上方的拉绳(412);拉绳(412)置于套筒(2)中的一端捆绑有诱饵(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捕鼠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设空腔且上端开口的捕获桶(1)、套置于捕获桶(1)外周壁上或塞置于捕获桶(1)的内周壁上的套筒(2);所述套筒(2)的上下两端均设开口,且套筒(2)的下端开口与捕获桶(1)的内部空腔相连通;所述自动捕鼠器还包括通过纵向水平延伸的转轴(7)转动连接于套筒(2)上的翻板(3)、固定设置于套筒(2)的内周壁上的并位于翻板(3)横向一侧的上方的用于限制与之相近一侧的翻板(3)边缘不能绕转轴(7)向上翻转的上限位板(8)、及设置于套筒(2)旁侧的锁定装置(4);
所述套筒(2)在上限位板(8)下方位置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21),所述锁定装置(4)包括解锁组件(41)及锁舌组件(42);所述锁舌组件(42)包括横向活动穿设于通孔(21)中并置于翻板(3)的底部下方的用于限制靠近上限位板(8)一侧的翻板(3)边缘无法绕转轴(7)向下翻转的锁舌件(423)、固定设置于套筒(2)的外周壁上且沿横向水平方向延伸的且支撑于锁舌件(423)底部的底板(421)、及固定设置于底板(421)上的用于对锁舌件(423)起横向导向作用的导向套(422);锁舌件(423)远离套筒(2)的横向一侧上设有推动块(4232),所述锁舌组件(42)还包括固定连接于推动块(4232)和导向套(422)之间的复位拉簧(424),在复位拉簧(424)的牵引作用下,锁舌件(423)能保持对翻板(3)的锁定状态;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清华
申请(专利权)人:杨清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