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力护肘及其织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91997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8: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力护肘及其织造方法,压力护肘的结构包括:上罗口针织部,下罗口针织部,形成于上罗口针织部和下罗口针织部之间的中间针织布,固定于中间针织布上的可翻边观察窗组件;独特的压力设计能够稳定固定导管,设置有可翻边观察窗组件,不仅遮盖创面,且方便医护人员观察,根据手臂尺寸设计压力,佩戴舒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力护肘及其织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用辅助产品,特别是一种压力护肘及其织造方法。
技术介绍
护肘的主要作用就是可以减轻人们身体的压力,同时可以起到保暖和保护关节的效果,所以护肘在平时具有很好的功效,同时可以带着护肘防止让身体受伤,可以防止某种程度的扭伤问题。在医疗手术后需要固定导管(普通导管、PICC导管),同时可能需要对创面进行观察及留置针的遮盖和观察,市场上目前普遍使用固定贴,固顶帖的使用无法稳定固定导管,且创面完全暴露在外,无法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市场需要一种能够起到固定导管的作用,同时可通过观察窗口进行创面的观察,方便医护人员的工作,且能够适用于各种粗细的手臂,佩戴舒适的压力护肘;本专利技术解决这样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力护肘及其织造方法,独特的压力设计能够稳定固定导管,设置有可翻边观察窗组件,不仅遮盖创面,且方便医护人员观察,根据手臂尺寸设计压力,佩戴舒适。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压力护肘,包括:上罗口针织部,下罗口针织部,形成于上罗口针织部和下罗口针织部之间的中间针织布,固定于中间针织布上的可翻边观察窗组件。前述的一种压力护肘,可翻边观察窗组件组成有:设置于中间针织布上的观察窗,一侧固定于中间针织布并覆盖观察窗的翻盖针织面,位于翻盖针织面固定的一侧并覆合于中间针织布的粘合层,将翻盖针织面活动的一侧活动连接在中间针织布上的连接部件。前述的一种压力护肘,连接部件组成有:覆合于翻盖针织面活动的一侧的魔术贴,覆合于中间针织布并位于观察窗上端位置的绒布层。前述的一种压力护肘,魔术贴设置于翻盖针织面的正反面,魔术贴的宽度为0.5-1cm。前述的一种压力护肘,在上罗口针织布以下2-4cm的位置设置有绒布层,绒布层的宽度为1cm。前述的一种压力护肘,观察窗为圆形。一种压力护肘的织造方法,包括如下内容:上罗口针织部采用高弹吸湿透气材料进行双罗口针织,结构为每隔1个线圈,嵌入1根垫纱;中间针织布采用安装有进线张力控制系统的圆机用高弹吸湿透气材料通过双路垫纱嵌入式结构编织而成;所述双路垫纱嵌入式结构为每隔1个环状纱线,嵌入1个纱线;下罗口针织部采用高弹吸湿透气材料进行平纹针织,结构为每隔1个线圈,嵌入1根垫纱;翻盖针织面采用高弹吸湿透气材料进行平纹针织,结构为每隔1个线圈,嵌入1根垫纱;在上罗口针织部的下端采用高周波热压机热压绒布层;在中间针织布上采用同步裁断机裁剪出通孔,并采用高弹性缝纫线锁边缝制,组成观察窗口;在观察窗口的下端采用高周波热压机热压绒布层;采用缝纫机将翻盖针织面缝制于观察窗口上端,得到压力护肘。前述的一种压力护肘的织造方法,进线张力控制系统包括如下步骤:开始部段→上罗口部段→中间部段→下罗口部段→收口部段→结束;张力值在各个部段分别为:开始部段为450,上罗口部段为500,中间部段为520,下臂部段为550,收口部段为750,结束为750。前述的一种压力护肘的织造方法,进线张力控制系统的设定值包括:压力护肘横向宽度尺寸和横向拉伸率;进线张力控制系统的设定值设定位点包括:上罗口针织部F点,下罗口针织部D点,中间针织布E点;上罗口针织部F点的设定值,测量尺寸包括:小号为10±0.5cm,中号为10.5±0.5cm,大号为11±0.5cm,加大号12±0.5cm;横向拉伸率为110-140;下罗口针织部D点的设定值,测量尺寸包括:小号为9.5±0.5cm,中号为10±0.5cm,大号为11±0.5cm,加大号11.5±0.5cm;横向拉伸率为110-140;中间针织布E点的设定值,测量尺寸包括:小号为8±0.5cm,中号为8.5±0.5cm,大号为9±0.5cm,加大号9.5±0.5cm;横向拉伸率为110-140;前述的一种压力护肘的织造方法,双路垫纱嵌入式结构的具体编织方法包括:4路纱线同时进入针织区域,其中第1、3路原料为嵌入纱线,由进线张力装置控制进入编织区域纱线的张力,在上罗口针织部F点到中间针织布E点到下罗口针织部D点,张力值逐步增大;其中第2、4路纱线为环状成圈纱线,不经过进线张力装置,直接织入压力护肘身。本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对不同手臂的粗细,设计不同的尺码,能够稳定固定导管;护肘的各个部位进行不同的压力设计,佩戴舒适;本专利技术设置有可翻边观察窗组件,不仅遮盖创面,且方便医护人员观察;观察窗为圆型,符合腘窝处的结构设计,确保弯曲过程的的舒适度,不产生褶皱压痕;观察窗上方设有翻盖面,方便观察窗的遮盖;观察窗上下端各设有绒面层,方便翻盖面的固定,确保穿戴舒适性及观察的方便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双路垫纱嵌入式结构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平针结构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双罗纹结构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网格式结构的编织方法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穿着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翻盖针织面翻开固定后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上罗口针织部,2绒布层,3粘合层,4翻盖针织面,5观察窗,6魔术贴,7中间针织布,8下罗口针织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具体的介绍。一种压力护肘,包括:上罗口针织部1,下罗口针织部8,形成于上罗口针织部1和下罗口针织部8之间的中间针织布7,固定于中间针织布7上的可翻边观察窗组件。如图1所示,可翻边观察窗5组件组成有:设置于中间针织布7上的观察窗5,一侧固定于中间针织布7并覆盖观察窗5的翻盖针织面4,位于翻盖针织面4固定的一侧并覆合于中间针织布7的粘合层3,将翻盖针织面4活动的一侧活动连接在中间针织布7上的连接部件;连接部件组成有:覆合于翻盖针织面4活动的一侧的魔术贴6,覆合于中间针织布7并位于观察窗5上端位置的绒布层2。魔术贴6设置于翻盖针织面4的正反面,魔术贴6的宽度为0.5-1cm。在上罗口针织布以下2-4cm的位置设置有绒布层2,绒布层2的宽度为1cm。观察窗5包括:圆形,方形,椭圆形及各类不规格形状;形状不受限制。作为一种优选,观察窗5为圆型,符合腘窝处的结构设计,确保弯曲过程的的舒适度,不产生褶皱压痕一种压力护肘的织造方法,包括如下内容:上罗口针织部1运用专业德国MERZ设备或意大利LONATI设备采用高弹吸湿透气材料进行双罗口针织,结构为每隔1个线圈,嵌入1根垫纱;作为一种优选,高弹吸湿透气材料为改性吸湿透气氨纶、锦纶、棉纱等。改性材料主要为材料的横截面进行了物理处理,包括十字形沟槽处理,三角形凹槽处理等,化学处理主要为添加了抑菌抗菌助剂,例如银离子成分。中间针织布7采用采用安装有进线张力控制系统的专业德国M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力护肘,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罗口针织部,下罗口针织部,形成于所述上罗口针织部和下罗口针织部之间的中间针织布,固定于所述中间针织布上的可翻边观察窗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力护肘,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罗口针织部,下罗口针织部,形成于所述上罗口针织部和下罗口针织部之间的中间针织布,固定于所述中间针织布上的可翻边观察窗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力护肘,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翻边观察窗组件组成有:设置于所述中间针织布上的观察窗,一侧固定于中间针织布并覆盖所述观察窗的翻盖针织面,位于翻盖针织面固定的一侧并覆合于中间针织布的粘合层,将翻盖针织面活动的一侧活动连接在中间针织布上的连接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压力护肘,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组成有:覆合于翻盖针织面活动的一侧的魔术贴,覆合于中间针织布并位于观察窗上端位置的绒布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压力护肘,其特征在于,所述魔术贴设置于翻盖针织面的正反面,魔术贴的宽度为0.5-1c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压力护肘,其特征在于,在上罗口针织布以下2-4cm的位置设置有绒布层,所述绒布层的宽度为1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力护肘,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窗为圆形。


7.一种压力护肘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内容:
上罗口针织部采用高弹吸湿透气材料进行双罗口针织,结构为每隔1个线圈,嵌入1根垫纱;
中间针织布采用安装有进线张力控制系统的圆机用高弹吸湿透气材料通过双路垫纱嵌入式结构编织而成;所述双路垫纱嵌入式结构为每隔1个环状纱线,嵌入1个纱线;
下罗口针织部采用高弹吸湿透气材料进行平纹针织,结构为每隔1个线圈,嵌入1根垫纱;
翻盖针织面采用高弹吸湿透气材料进行平纹针织,结构为每隔1个线圈,嵌入1根垫纱;
在上罗口针织部的下端采用高周波热压机热压绒布层;
在中间针织布上采用同步裁断机裁剪出通孔,并采用高弹性缝纫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锋鲁建国苗一豪赖玉梁
申请(专利权)人:振德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