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1637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连接器,其中,该电连接器包括:外壳,具有一接线孔,所述接线孔自所述外壳的一端的端面贯穿另一端面设置;以及端子,包括两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沿所述第一固定环和所述第二固定环的周向上固设有多条栅条,且所述第一固定环上所述栅条与所述第二固定环上所述栅条呈相互间隔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固定环焊设于所述接线孔的一端,所述第二固定环固设于所述接线孔的另一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改善了端子与外壳之间容易出现松动甚至脱落的现象,在提高电连接器承载更大电流能力的同时,端子的结构也便于工艺生产制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导电连接
,特别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电连接器是电路连接的一种常用的电路元件,因其具有接触良好,工作可靠,维护方便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气线路中,起着连接或者断开电路的作用。目前的电连接器一般由壳体和端子等器件组成,外壳用于保护端子等电连接器内部器件不被损伤;而端子常用压接或者压入等方式内置于外壳中,这种方式通常在电连接器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出现端子与壳体之间连接松动、甚至端子从壳体中脱落出来的现象。此外,现有技术中,端子结构中的金属簧片、扭簧插孔或者转簧插孔常采用的制作工艺为冲压成型工艺,这种工艺虽然制作方便,但是,当电连接器需要承受更大的电流时,便需要金属簧片上冲刷掉的孔相对应的减小,当孔过窄时,对工艺制造的要求会比较高,不利于电连接器的大量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电连接器,旨在改善了端子与外壳之间容易出现松动甚至脱落的现象;进一步提升电连接器承载电流的能力。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电连接器,包括:外壳,具有一接线孔,所述接线孔自所述外壳的一端的端面贯穿另一端面设置;以及端子,包括两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沿所述第一固定环和所述第二固定环的周向上均固设有多条栅条,所述第一固定环上的所述栅条插入所述第二固定环的相邻两所述栅条之间,以使所述第一固定环上所述栅条与所述第二固定环上所述栅条呈相互间隔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固定环焊接于所述接线孔的一端,所述第二固定环固定于所述接线孔的另一端。可选地,所述第二固定环焊接于所述接线孔内。可选地,所述端子还包括焊接环,所述焊接环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环的内侧,所述焊接环用以将所述第一固定环固定连接于所述接线孔内。可选地,所述焊接环的宽度范围为:0.3-0.6mm。可选地,每一所述栅条沿所述固定环的轴向呈直线延伸。可选地,每一所述栅条沿所述固定环的轴向呈倾斜延伸。可选地,于所述接线孔周径方向上,每一所述栅条两端向中间呈收缩状设置。可选地,每一所述栅条中间部分呈向外凸起设置。可选地,每一所述栅条上设有凸棱、凸点以及凸台中的一者或多者。可选地,相邻两所述栅条间距离范围为:0.6-1.2mm。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压接或者压入等方式将端子内置于套筒状外壳形成的接线孔内,再通过端子结构中的固定环与接线孔内壁相焊接固定,如此,减少了电连接器使用时限长而出现端子与壳体之间连接松动或者脱落现象的发生;此外,通过在固定环上周向间隔多个栅条结构,固定环上栅条与另一固定环上的栅条相互对插组合,如此,将其中一固定环上的多个栅条对应组装在另一固定环上的多个栅条形成的间隙内,这种结构,在端子横截面积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设置更多的栅条,增大了电路电流的流通面积,让电连接器可以承载更大的电流,同时也方便工艺制造,适合大量生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电连接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端子的爆炸示意图图4为图1中端子形式一实施例示意图;图5为图1中端子形式另一实施例示意图;图6为图1中端子形式再一实施例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外壳11接线孔2端子21第一固定环22第二固定环23栅条24焊接环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提出一种电连接器。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示,该电连接器包括:外壳1,具有一接线孔11,接线孔11自外壳1的一端的端面贯穿另一端面设置;以及端子2,包括两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环21和第二固定环22,沿第一固定环21和第二固定环22的周向上均固设有多条栅条23,第一固定环21上的栅条23插入第二固定环22的相邻两栅条23之间,以使第一固定环21上栅条23与第二固定环22上栅条23呈相互间隔设置;其中,第一固定环21焊接于接线孔11的一端,第二固定环22固定于接线孔11的另一端。于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保护端子2以及协助端子2更好的夹紧接线柱,外壳1采用适配端子2结构的套筒形状;可以理解,接线孔11由套筒状外壳1沿长度方向贯穿形成,参照图2至图3,端子2包括第一固定环21和第二固定环22,两固定环上皆间隔设有若干栅条23,将第一固定环21所对应的栅条23插入第二固定环22所对应的两相邻栅条23之间的间隙内,如此,相比较于两固定环之间冲压直接形成的多个栅条23的结构,本设计在提高端子2与接线柱之间的接触面积的同时,也便于工艺制造生产,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环21与第二固定环22、以及固定环上的栅条23为相同工艺规格下制作形成,需要说明的是,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固定环21与第二固定环22上的栅条23在能够形成相互穿插的结构条件下,也可由不同工艺规格制作形成,不失一般性的,固定环以及固定环上的栅条23皆为钢板冲压成型,并按照一定的规格周卷形成;具体的,固定环同轴设于外壳1的接线孔11内,端子2与外壳1共同形成接线孔11,端子2以压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壳,具有一接线孔,所述接线孔自所述外壳的一端的端面贯穿另一端面设置;以及/n端子,包括两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沿所述第一固定环和所述第二固定环的周向上均固设有多条栅条,所述第一固定环上的所述栅条插入所述第二固定环的相邻两所述栅条之间,以使所述第一固定环上所述栅条与所述第二固定环上所述栅条呈相互间隔设置;其中,/n所述第一固定环焊接于所述接线孔的一端,所述第二固定环固定于所述接线孔的另一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具有一接线孔,所述接线孔自所述外壳的一端的端面贯穿另一端面设置;以及
端子,包括两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沿所述第一固定环和所述第二固定环的周向上均固设有多条栅条,所述第一固定环上的所述栅条插入所述第二固定环的相邻两所述栅条之间,以使所述第一固定环上所述栅条与所述第二固定环上所述栅条呈相互间隔设置;其中,
所述第一固定环焊接于所述接线孔的一端,所述第二固定环固定于所述接线孔的另一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环焊接于所述接线孔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还包括焊接环,所述焊接环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环的内侧,所述焊接环用以将所述第一固定环固定连接于所述接线孔内。


4.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佳丽陈智强王丽英滕森王钰王彦楠
申请(专利权)人:大庆市特拉利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