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叶冠东专利>正文

冷却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1440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冷却管,其是由圆柱形的外管和排列成蜂窝状的内圆管,两端各为进口和出口所组成的管柱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一外管,其两端呈封闭状,且于一端外侧壁设提供冷却工作流体进入的入口,另一端外侧壁设提供冷却工作流体排出的出口; 复数细管内,是以圆形阵列方式装置于外管内部,各内管两端部分别贯设外管两端,管端口显露于外; 一导入套,装置于外管靠近入口的管端处,其一端与内管连通,另一端呈封闭状而形成一容置空间,且于侧壁上设一提供胶体导入的注入口; 一控制转盘,是一中间具有轴杆的圆形盘体所构成,盘体上设有注孔,其装设于导入套容置空间中邻接各内管端口,轴杆穿出导入套连接驱动组件。(*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涉及食品加工领域中的一种冷却管,尤指一种应用于自海藻原料中萃取天然胶质制成粉末的过程中,用以将液态胶质凝结为固态的冷却管结构设计。前述处理方法虽提供人们一种用以萃取海藻中天然胶质以制作粉末的处理方法,但该处理方法中,利用不锈钢冷却输送带机将液态胶质凝结为固态的处理方式存在若干缺点,以致无法产制出较佳品质的产品以及提供具有实用性的制法,其中的缺点如下1、效率差该处理效方法中,因是以泵浦抽取液态胶质导入容器中,再经不锈钢冷却输送带机中进行喷冷水冷却凝胶,再由人工操作空压机具将凝结的胶块自容器内取出,先用石头加压后,由人工搬运至油压机具加压脱水后,将整片压干后的胶体用手挂在晒干架,移置到干燥室中进行干燥,或移置室外借助阳光照射自然风干,其整个制作流程完全是由人工操作,故有作业效率差的缺点。且操作空间占很大比例,产量又不大,不合经济价值。2、胶速度慢该处理方法中因液态胶质漂白后或不漂白,即直接导入不锈钢冷却输送带机进行冷却凝胶处理,其中因进行冷却前的液态胶质温度偏高冷却速度又慢,加以液态胶质是放置于大体积的容器、且不锈钢冷却输送带机是采用开放式水冷式结构,其冷水易于外泄,冷温度与外界温度混合后,温度即迅速提高,因此冷却不均匀而使效果较差,且因冷水不易深入容器中的液态胶质内部,以至液态胶质的凝胶速度偏慢,形成有的凝胶,有的不凝胶的损耗,而导致制作耗时、耗费,且暴露在外的冷却方式,最易污染细菌形成胶体变黑、变褐色。3、不易脱水干燥该处理方法中,因是将液态胶质冷却凝结成大块状的胶块,由于胶块的形体大,内部水分不易散发,再配合油压机具加压脱水,故不仅脱水后的胶体厚薄不一,且使胶块的脱水干燥处理作业需花费较长的工作时间,形成细菌滋长,有酸败的异味产生。4、胶质易被破坏该处理方法中,因液态胶质于漂白或未经漂白程序后即直接导入不锈钢冷却输送带机进行冷却凝胶处理,其中因胶质温度偏高,加以液态胶质放置于大体积的容器,由于不锈钢冷却输送带机的冷水不易深入到冷却的液态胶质内部,内外冷热差异大,以至胶质易被破坏,而影响其产品品质。为实现前述目的,本技术所提出的冷却管是由圆柱形的外管和排列成蜂窝状的内圆管,两端各为进口和出口所组成的管柱形装置(附附图说明图1、2分别给出了冷却管的轴、径向的示意图)。其特征在于—外管,其两端呈封闭状,且于一端外侧壁设提供冷却工作流体进入的入口,另一端外侧壁设提供冷却工作流体排出的出口。复数细管内,是以圆形阵列方式装置于外管内部,各内管两端部分别贯设外管两端,管端口显露于外。一导入套,装置于外管靠近入口的管端处,其一端与内管连通,另一端呈封闭状而形成一容置空间,且于侧壁上设一提供胶体导入的注入口。一控制转盘,是一中间具有轴杆的圆形盘体所构成,盘体上设有注孔,其装设于导入套容置空间中邻接各内管端口,轴杆穿出导入套连接驱动组件。本技术所提出的冷却管具有一提供冷却工作流体于其中的流通外管,外管内部设复数呈圆形阵列状的细内管,细内管两端显露出外管外,外管一端设具有注入口的导入套,且在其内部设由驱动组件带动的控制转盘,转盘上设注孔,在利用转盘旋转时,注孔对应于内管端口,让液体胶质以间断式导入细内管中,并在外管中流通的冷却工作流体对内管的冷却作用下,使液体胶质急速冷却凝固成细状胶条,而提供一种可自动化操作,速度又快,可24小时连续作业,且是密闭式设计,可进行快速且均匀的凝胶作用,因此凝胶效率佳,可减少胶质被破坏,且可避免污染的冷却管。图2是本技术的径向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控制转盘相对内管位置的平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使用操作时的端视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使用操作时的侧视示意图。(10)外管(11)端板(12)入口(13)出口(14)隔板(15)流道(20)内管(30)导入套 (31)容置空间(32)注入口(40)控制转盘 (41)盘体(42)轴杆 (43)注孔前述外管(10)内部相对入口(12)与出口(13)之间,利用数隔板(14)将其内部空间区隔成一迂回的流道(15),用以延缓冷却工作流体在外管(10)中的流速,且将入口(12)、出口(13)衔接冷却工作流体的循环装置。前述复数内管(20)分成二组以不同半径的同心圆形阵列方式装设于外管(10)内部,控制转盘(40)的盘体(41)上设有至少二个对应外管(10)中不同半径的内管(20)管端的注孔(43),前述注孔(43)且以对称状布设于盘体(41)上为最佳。在使用时,请参阅第3、4图所示,其是抽出海藻原料蒸煮后的液态胶质,经降温处理(或经降温、漂白再降温处理)后导入冷却管,以减少胶质被破坏。而液态胶质导入冷却管时,是自导入套(30)的注孔(43)加压进入其内部容置空间(31),此时,因控制转盘(40)在驱动组件带动旋转,当其盘体(41)上的注孔(43)旋至对应内管(20)端口时,液态胶质即进入内管(20)中,使液态胶质以间断方式注入于内管(20)中,另借助在外管(10)中迂回流道(15)中循环流通的冷却工作流体,对内管(20)进行冷却作用,使内管(20)中的液态胶凝结成细条状,而自内管(20)另一端排出,再经过后续的干燥及研磨等程序,而制成粉末状成品。经由以上的结构特征及使用操作说明后,且与利用不锈钢冷却输送带机进行凝胶处理的方式相比较,即可得知本创作的特点至少包括有1、作业效率佳本技术是采取自动化的结构设计凝胶速度快,且可24小时连续作业,配合自动脱水机,在作业效率上,远优于现今用人工操作数倍。2、凝胶速度快本技术冷却管在液态胶质进行密闭式凝胶时,是利用间断式导入细条状内管中,以小型体易降温的形态,配合外部回流式冷却作用,使其可以有效地急速冷却凝固成细条状胶条。3、有助于胶块脱水干燥本技术冷却管可将液态胶质凝结成多数细胶条,利用细胶条型体小内部水份易散发脱水的特点,有助于后续的自动化脱水处理。4、可减少胶质被破坏本技术冷却管在液态胶质进行凝胶时,是将液态胶质以间断式导入细条状内管中,减少胶质内外温差大的情况,故在外部回流式冷却作用下,可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凝结成细条状,借此可减少胶质被破坏,进而维持最佳的品质。5、可避免被污染本技术冷却管是让液态胶质导入密闭的管体内部进行冷却作用,故可阻止污染源进入,从而能有效避免胶体被污染,且避免胶体变黑,变褐,产生酸败异味。6、符合卫生条件本技术冷却管使用后,即可随时清洗干净,避免滋生细菌,得以符合国际食品级标准。7、减少故障本技术的设计可避免现今用不锈钢输送带在使用大约两个月后,即会在电焊之处断裂而需加以更换的顾虑,因此可减少故障及维修的损耗。综上所述,本技术借助其创新的冷却管设计,确实可解决现今用人工操作不锈钢冷却输送带机进行凝胶作业的缺点,并能够提供一更具产业利用价值的设计。权利要求1.一种冷却管,其是由圆柱形的外管和排列成蜂窝状的内圆管,两端各为进口和出口所组成的管柱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外管,其两端呈封闭状,且于一端外侧壁设提供冷却工作流体进入的入口,另一端外侧壁设提供冷却工作流体排出的出口;复数细管内,是以圆形阵列方式装置于外管内部,各内管两端部分别贯设外管两端,管端口显露于外;一导入套,装置于外管靠近入口的管端处,其一端与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冠东
申请(专利权)人:叶冠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