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结构、红外传感器模块及清洁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1351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装配结构、红外传感器模块及清洁机器人,该装配结构包括下壳,下壳相对地设置有信号发射卡槽和信号接收卡槽,其中,信号发射卡槽的中心线与信号接收卡槽的中心线成预设角度。红外传感器模块包括前述装配结构、红外发射传感器、红外接收传感器、以及插设于红外发射传感器和红外接收传感器的信号板;红外发射传感器安装在所述信号发射卡槽中,红外接收传感器安装在所述信号接收卡槽中,信号板配合所述信号发射卡槽和所述信号接收卡槽分别固定红外发射传感器和红外接收传感器。不需要对红外发射传感器的发射角度和红外接收传感器的接收角度作调整要求,且防止装配的红外发射传感器和红外接收传感器脱落松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结构、红外传感器模块及清洁机器人
本技术属于传感器检测的
,尤其涉及一种信号收发传感器的装配结构、一种装配所述装配结构的红外传感器模块及一种清洁机器人。
技术介绍
目前的红外检测结构没有专门对红外接收头和红外发射头设置相应的安装卡位,只是将其简单的插设在电路板上,在进行障碍物的检测过程中,红外接收头和红外发射头伴随着机器的运转而出现晃动的现象,长期使用后甚至会出现松动脱落的现象,或者在装配传感器组件过程中也会出现脱落松动的现象,进而影响红外检测、红外避障、红外定位的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完整可靠、装配简便的一种信号收发传感器的装配结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信号收发传感器的装配结构,该装配结构包括下壳,下壳相对地设置有信号发射卡槽和信号接收卡槽;其中,信号发射卡槽的中心线与信号接收卡槽的中心线成预设角度。该装配结构可不再需要对装配的信号传感器的发射角度作调整要求,基本防止装配的信号传感器或长期使用的传感器脱落松动;依靠该装配结构,信号传感器能够在检测信号的过程中更加稳定。进一步地,所述信号接收卡槽分别与所述信号发射卡槽之间设置有下壳限位槽,该下壳限位槽也隔离所述信号接收卡槽与所述信号发射卡槽;所述装配结构还包括上壳,上壳的底面设置有与下壳限位槽位符合卡接关系的上壳限位结构,上壳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上壳扣接孔,所述下壳设置有与上壳扣接孔符合扣接关系的下壳卡接骨位,使得上壳盖紧于所述下壳中。使得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成为所述装配结构中可脱卸的连接结构,装配简单,增强信号传感器的固定装配效果。进一步地,所述信号发射卡槽包括第一信号发射卡槽和第二信号发射卡槽;所述第一信号发射卡槽的中心线与所述信号接收卡槽的中心线交叉点,与所述第二信号发射卡槽的中心线与所述信号接收卡槽的中心线交叉点分别位于不同平面。使得装配入所述装配结构的信号发射传感器和信号接收传感器,不再依赖于对信号强度的检测,而是能够解决不同反射面带来的相同距离接收强度不同的问题,通过固定槽位卡紧传感器的角度和间距位置进行信号检测,有利于维持同一精度下的目标物体检测,降低误判断。进一步地,所述信号接收卡槽的中心线分别与所述第一信号发射卡槽的中心线和所述第二信号发射卡槽的中心线所成的预设角度不同时,所述信号接收卡槽分别与所述第一信号发射卡槽和所述第二信号发射卡槽的间距相同;或者,所述信号接收卡槽的中心线分别与所述第一信号发射卡槽的中心线和所述第二信号发射卡槽的中心线所成的预设角度相同时,所述信号接收卡槽分别与所述第一信号发射卡槽和所述第二信号发射卡槽的间距不相同。该技术方案通过对各个信号发射卡槽与信号接收卡槽的间距及其中心线交叉形成的预设角度进行差异化处理,有利于达到所述第一信号发射卡槽和所述第二信号发射卡槽的中心线与其所述信号接收卡槽的中心线交叉点处于不同平面的目的;同时避免装配入所述第一信号发射卡槽的发射传感器和装配入所述第二信号发射卡槽的发射传感器之间出现信号干扰。进一步地,正对所述第一信号发射卡槽、所述第二信号发射卡槽和所述信号接收卡槽的位置均设有供信号线穿过的光孔,且彼此之间均由所述下壳的壁面隔开。该技术方案通过为信号发射卡槽和信号接收卡槽设置孔位来保证正常发射信号和接收反射信号,避免影响检测的准确性。进一步地,所述信号接收卡槽设置在所述下壳的中间,并沿着所述下壳的中心线开槽;所述第一信号发射卡槽和所述第二信号发射卡槽分别设置所述信号接收卡槽的两侧,且与所述信号接收卡槽之间由水平延伸的侧板连接。使得所述信号接收卡槽分别与所述第一信号发射卡槽和所述第二信号发射卡槽之间的紧凑度不会过大而增加生产难度;同时所述信号接收卡槽设置在所述下壳的中间,也容易辨别对应类型的传感器装配空间位置。进一步地,所述信号接收卡槽分别与所述第一信号发射卡槽和所述第二信号发射卡槽之间设置有下壳限位槽;该下壳限位槽包围所述信号接收卡槽,但不包围其正对的光孔;其中,该限位槽的两侧通过所述水平延伸的侧板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信号发射卡槽和所述第二信号发射卡槽。起到了屏蔽发射信号之间的干扰以及抑制外界环境对装配结构内部信号的干扰。一种装配所述的信号收发传感器的装配结构的红外传感器模块,包括红外发射传感器、红外接收传感器、以及插设于红外发射传感器和红外接收传感器的信号板;红外发射传感器安装在所述装配结构的所述信号发射卡槽中,红外接收传感器安装在所述装配结构的所述信号接收卡槽中,信号板配合所述装配结构的所述信号发射卡槽和所述装配结构的所述信号接收卡槽分别固定红外发射传感器和红外接收传感器。该红外传感器模块可不再需要对红外发射传感器的发射角度和红外接收传感器的接收角度作调整要求,基本防止装配过程中或长期使用的红外发射传感器和红外接收传感器脱落松动,增强红外传感器模块的信号检测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红外传感器模块还包括开设于所述下壳的侧壁的插槽,用于插设所述信号板,该插槽的两侧分别相适应地固定所述信号板两侧的侧板,其中,该插槽所在的侧壁与所述装配结构的所述光孔所在的侧壁相对。防止所述信号板及设置在其上的传感器元件在信号收发过程中发生晃动。进一步地,所述红外发射传感器还包括第一红外发射传感器和第二红外发射传感器,第一红外发射传感器安装在所述第一信号发射卡槽中,第二红外发射传感器安装在所述第二信号发射卡槽中,使得所述信号板插设于插槽后,第一红外发射传感器和第二红外发射传感器的发射探头朝着对应的所述光孔安装在相应的卡槽中。该技术方案结合上一技术方案,实现对所述信号板连同所述第一红外发射传感器和所述第二红外发射传感器的定位。一种清洁机器人,装配所述的红外传感器模块,所述红外传感器模块装配在所述清洁机器人的底盘,适用于机器人防止跌落;或者,装配在所述清洁机器人的前侧面,适用于机器人避障。其中,反射比较差的物体也可以通过红外的方式检测到,机器人感知能力获得很大提升;深色地毯、地面和台阶可以精确检测到,减少误判断。提高机器人红外检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红外传感器模块的结构分解图。附图标记:101、上壳,1011、上壳扣接孔,1012、上壳限位结构;102、信号板;103、第一红外发射传感器;104、红外接收传感器;105、第二红外发射传感器;106、下壳,1061、下壳卡接骨位,1062、下壳限位槽;107、第一信号发射卡槽;108、信号接收卡槽;109、第二信号发射卡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装置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是可知的,在此不再详细描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信号收发传感器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装配结构包括下壳,下壳相对地设置有信号发射卡槽和信号接收卡槽,其中,信号发射卡槽的中心线与信号接收卡槽的中心线成预设角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信号收发传感器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装配结构包括下壳,下壳相对地设置有信号发射卡槽和信号接收卡槽,其中,信号发射卡槽的中心线与信号接收卡槽的中心线成预设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接收卡槽与所述信号发射卡槽之间设置有下壳限位槽,该下壳限位槽隔离所述信号接收卡槽与所述信号发射卡槽;
所述装配结构还包括上壳,上壳的底面设置有与下壳限位槽位符合卡接关系的上壳限位结构,上壳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上壳扣接孔,所述下壳设置有与上壳扣接孔符合扣接关系的下壳卡接骨位,使得上壳盖紧于所述下壳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发射卡槽包括第一信号发射卡槽和第二信号发射卡槽;所述第一信号发射卡槽的中心线与所述信号接收卡槽的中心线交叉点,与所述第二信号发射卡槽的中心线与所述信号接收卡槽的中心线交叉点不位于同一位置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接收卡槽的中心线分别与所述第一信号发射卡槽的中心线和所述第二信号发射卡槽的中心线所成的预设角度不同,所述信号接收卡槽分别与所述第一信号发射卡槽和所述第二信号发射卡槽的间距相同;
或者,所述信号接收卡槽的中心线分别与所述第一信号发射卡槽的中心线和所述第二信号发射卡槽的中心线所成的预设角度相同,所述信号接收卡槽分别与所述第一信号发射卡槽和所述第二信号发射卡槽的间距不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正对所述第一信号发射卡槽、所述第二信号发射卡槽和所述信号接收卡槽的位置均设有供信号线穿过的光孔,且彼此之间均由所述下壳的壁面隔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装配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苗苗姜新桥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一微半导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