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工业取暖器新型进风燃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91047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工业取暖器新型进风燃烧系统,它包括一安装在壳体内的燃烧筒和一安装在壳体内的送风装置,燃烧筒具有一进风端和一出风端,送风装置用于向燃烧筒的进风端送风,所述的壳体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为壳体内补充氧气的进气孔,若干个进气孔均位于燃烧筒的进风端和送风装置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为燃烧筒内输送充足的氧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工业取暖器新型进风燃烧系统
本技术涉及取暖器
,具体是一种智能工业取暖器新型进风燃烧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的智能工业取暖器,一般包括一底座,底座上安装有一壳体,壳体的两端开口,壳体内安装有一燃烧筒和一送风装置,燃烧筒内设置有一燃烧头,该智能工业取暖器工作时,燃气输送管将燃气输送到燃烧头进行燃烧,并且送风装置工作以将风通过壳体的后端输送到燃烧筒内,以为燃烧头的燃烧提供氧气。然而,在该智能工业取暖器实际使用时,通过送风装置输送到燃烧筒内的空气往往无法充足的为燃烧头的燃烧供应氧气,从而使得燃烧头燃烧不充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工业取暖器新型进风燃烧系统,其可以为燃烧筒内输送充足的氧气。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智能工业取暖器新型进风燃烧系统,它包括:一安装在壳体内的燃烧筒,燃烧筒具有一进风端和一出风端;一安装在壳体内的送风装置,送风装置用于向燃烧筒的进风端送风;所述的壳体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为壳体内补充氧气的进气孔,若干个进气孔均位于燃烧筒的进风端和送风装置之间。作为优选,所述的进气孔有四个。作为优选,所述的燃烧筒的进风端上设置有一盖板,盖板上设置有若干个通风孔和若干个折流板,若干个折流板均设置在盖板的朝向燃烧筒外的一表面上,折流板与通风孔一一对应设置,每块折流板的一侧边均与盖板相连接,在燃烧筒的轴线方向上,每块折流板均倾斜延伸至相对应的通风孔的上方。作为优选,每块折流板的一侧边均设置有连接部,每块折流板的连接部均通过螺栓与盖板相连接。作为优选,每块折流板与盖板的夹角的角度均在110度至115度之间。作为优选,每块折流板与盖板的夹角均为110度。作为优选,所述的燃烧筒固定在一安装筒内,安装筒固定在壳体内,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对合设置,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安装筒通过若干个连接件相互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壳体的开口面的边沿上设置有第一安装部,第一安装部上设置有若干个缺口,第二壳体的开口面的边沿上设置有第二安装部,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相贴合;每个连接件均包括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均具有相垂直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第一部分的第一侧边上连接有与第一部分相垂直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的第二侧边上连接有与第一部分相平行的第三部分;连接件与缺口一一对应设置,每个连接件的第一部分均位于相对应的缺口内,每个连接件的第三部分均位于第一安装部的背离第二安装部的一表面上,第二安装部、第一安装部和每个连接件的第三部分均通过螺栓连接,每个连接件的第二部分均与安装筒通过螺栓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的送风装置包括一风扇和一用于驱动风扇转动的电机,电机安装在一安装架上;第一安装部上设置有若干个让位缺口,安装架上设置有装配部,装配部上固定设置有若干个装配板,装配板与让位缺口一一对应设置,装配部被夹紧固定在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之间,装配板贴合在第一安装部的背离第二安装部的一表面上,每个装配板均通过螺栓与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相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的安装架为V形结构。采用以上结构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本技术的智能工业取暖器新型进风燃烧系统在使用时,送风装置工作,以使得将风通过壳体的后端吸入然后输送到燃烧筒内,以为燃烧头的燃烧提供氧气,并且在壳体上增设了进气孔,进气孔可以直接与外部大气连通或者连接氧气供应装置,这样,在送风装置工作时,空气或氧气可以通过进气孔进入到壳体内,然后被送风装置送入到燃烧筒内,以为燃烧筒补充氧气,从而使得燃烧筒内的燃烧头可以有充足的氧气进行燃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爆炸图;图3是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燃烧筒、盖板和折流板的组合视图;图6是本技术的爆炸图;图7是图6中A区域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由图1~图5所示,本技术的智能工业取暖器包括一底座9,底座9上设置有一壳体1,壳体1为圆筒状且两端开口,壳体1的后端进风,壳体1的前端出风,壳体1的前端呈缩口状,壳体1的前端开口为圆形且与壳体1同轴线设置,壳体1的前端开口的直径小于壳体1的内径,在壳体1的径向方向上,壳体1的前端开口的边沿与壳体1的内壁之间的高度差为7-15mm,由于壳体1前端呈缩口状,可以增加壳体1内进风后的风压,从而提高壳体1的前端的出风量。本技术的智能工业取暖器新型进风燃烧系统包括一安装在壳体1内的燃烧筒2和一安装在壳体1内的送风装置3,燃烧筒2具有一进风端201和一出风端202,送风装置3工作时通过壳体1的后端吸入空气并将空气通过燃烧筒2的进风端201送入到燃烧筒2内,燃烧筒2内设置有一燃烧头,燃烧头连接有一燃气送气管,燃气送气管将燃气输送至燃烧头进行燃烧,燃烧头燃烧时将空气加热,加热后的空气通过燃烧筒2的出风端202和壳体1的前端输出,以为周围环境进行加热取暖。所述的壳体1上设置有四个用于为壳体1内补充氧气的进气孔4,四个进气孔4均位于燃烧筒2的进风端201和送风装置3之间,四个进气孔4可以直接与外部大气连通,或者四个进气孔4可以连接氧气供应装置,这样,在送风装置3工作时,空气或氧气可以通过进气孔4进入到壳体1内,然后被送风装置3送入到燃烧筒2内,以为燃烧筒2补充氧气,以使得燃烧筒2内的燃烧头有充足的氧气进行燃烧。所述的燃烧筒2的进风端201上设置有一盖板5,盖板5将燃烧筒2的进风端201封盖,盖板5上设置有若干个通风孔501和若干个折流板6,通风孔501和折流板6均围绕燃烧筒2的轴线周向均匀分布,若干个折流板6均设置在盖板5的朝向燃烧筒2外的一表面上,折流板6与通风孔501一一对应设置,每块折流板6的一侧边均与盖板5相连接,在燃烧筒2的轴线方向上,每块折流板6均倾斜延伸至相对应的通风孔501的上方,这样,当送风装置3工作而将风吹向燃烧筒2的进风端时,折流板6可以改变风的流向,以避免风直接吹入到盖板5的通风孔501内,从而达到降低吹入到燃烧筒2内的风的风速的目的,以避免风速过快而使得燃烧头内的燃气无法充分燃烧。每块折流板6的一侧边均设置有连接部601,每块折流板6的连接部601均通过螺栓与盖板5相连接,这样,使得折流板6与盖板5之间连接牢固。每块折流板6与盖板5的夹角均为110度。所述的燃烧筒2固定在一安装筒7内,燃烧筒2与安装筒7同轴线设置,安装筒7固定在壳体1内,壳体1包括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对合设置,第一壳体101、第二壳体102和安装筒7通过若干个连接件8相互连接。所述的第一壳体101的开口面的边沿上设置有第一安装部1011,第一安装部1011上设置有若干个缺口1012,第二壳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工业取暖器新型进风燃烧系统,它包括:/n一安装在壳体(1)内的燃烧筒(2),燃烧筒(2)具有一进风端(201)和一出风端(202);/n一安装在壳体(1)内的送风装置(3),送风装置(3)用于向燃烧筒(2)的进风端(201)送风;/n其特征在于:/n所述的壳体(1)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为壳体(1)内补充氧气的进气孔(4),若干个进气孔(4)均位于燃烧筒(2)的进风端(201)和送风装置(3)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工业取暖器新型进风燃烧系统,它包括:
一安装在壳体(1)内的燃烧筒(2),燃烧筒(2)具有一进风端(201)和一出风端(202);
一安装在壳体(1)内的送风装置(3),送风装置(3)用于向燃烧筒(2)的进风端(201)送风;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壳体(1)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为壳体(1)内补充氧气的进气孔(4),若干个进气孔(4)均位于燃烧筒(2)的进风端(201)和送风装置(3)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工业取暖器新型进风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孔(4)有四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工业取暖器新型进风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烧筒(2)的进风端(201)上设置有一盖板(5),盖板(5)上设置有若干个通风孔(501)和若干个折流板(6),若干个折流板(6)均设置在盖板(5)的朝向燃烧筒(2)外的一表面上,折流板(6)与通风孔(501)一一对应设置,每块折流板(6)的一侧边均与盖板(5)相连接,在燃烧筒(2)的轴线方向上,每块折流板(6)均倾斜延伸至相对应的通风孔(501)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工业取暖器新型进风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每块折流板(6)的一侧边均设置有连接部(601),每块折流板(6)的连接部(601)均通过螺栓与盖板(5)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工业取暖器新型进风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每块折流板(6)与盖板(5)的夹角的角度均在110度至115度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智能工业取暖器新型进风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每块折流板(6)与盖板(5)的夹角均为110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工业取暖器新型进风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烧筒(2)固定在一安装筒(7)内,安装筒(7)固定在壳体(1)内,壳体(1)包括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对合设置,第一壳体(101)、第二壳体(1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军枢程义龙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宝工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