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玉林专利>正文

一种余热利用炒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10373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余热利用炒灶,包括,炉膛,其包括底座和膛体,所述底座与所述膛体连接,膛体位于底座的上方,底座与膛体之间形成空腔;燃烧器,其设置在炉膛内;环绕水管,其设置在所述空腔内,环绕水管环设在膛体的外表面;储水箱,其用于储存环绕水管内循环的水,储水箱与环绕水管的出水端连接;循环水泵,其通过水管与储水箱连接,循环水泵还与环绕水管的进水端连接。其中,炉膛可拆卸设置能使环绕水管的检查、维修以及更换更方便;循环水泵使环绕水管内的水主动循环,有利于水的温度保持,且节约水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余热利用炒灶
本技术涉及炒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余热利用炒灶。
技术介绍
炒灶为中餐烹饪中一种常见的厨具,传统的炒灶用于炒菜时,燃烧产生的热量只有一部分被炒锅吸收,其余热量释放到炒灶外,造成厨房室温升高,不利于用户使用,且大量的余热会加速灶体的老化。针对名为“集成式余热热水燃烧中餐炒灶”(授权公告号为CN202613535U)的中国技术专利,其夹层式的炉膛内的气腔中设有金属水管,金属水管环绕在炉膛内以吸收余热加热金属水管内的水。在实现本专利技术创造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上述方案存在以下弊端:1.炉膛为夹层式炉膛,用于余热利用的金属水管设置在夹层式炉膛的夹层中,金属水管损坏时难以装拆更替。2.该方案利用利用自来水自行灌入金属水管中,通过余热进行换热,带有温度的自来水最后存储在蓄水箱中。其中,自来水的压力不稳定,水流速难以控制,换热效果不好;另一方面,在蓄水箱中的自来水难以保持温度,容易冷却。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的炒灶金属水管难以更换,且水管内水的循环运动不可靠,还浪费水的技术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余热利用炒灶,其炉膛为可拆卸式设置,方便更换炉膛内的环绕水管,而且环绕水管内的水主动循环,不断流动循环到环绕水管加热,取代了不断排出水的方式,更有效地吸收炉膛内的余热转换为水的热量,不断循环的水有利于温度保持。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本技术所述的一种余热利用炒灶,包括:炉膛,其包括底座和膛体,所述底座与所述膛体连接,膛体位于底座的上方,底座与膛体之间形成空腔;燃烧器,其设置在炉膛内;环绕水管,其设置在所述空腔内,环绕水管环设在膛体的外表面;储水箱,其用于储存环绕水管内循环的水,储水箱与环绕水管的出水端连接;循环水泵,其通过水管与储水箱连接,循环水泵还与环绕水管的进水端连接。优选地,所述余热利用炒灶还包括进水管道和排气管道,所述进水管道用于进水到储水箱,进水管道的一端连接外部进水口,进水管道的另一端连接储水箱;所述排气管道用于排出燃烧废气,排气管道与所述空腔连接。具体地,所述余热利用炒灶还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具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其中,所述第一接口连接排气管道,所述第二接口排出燃烧废气,第三接口连接进水管道,第四接口通过管道连接到储水箱。具体地,所述余热利用炒灶还设置有定水位阀,所述进水管道通过定水位阀连接储水箱。优选地,所述余热利用炒灶设置有防垢器,所述防垢器设置于衔接环绕水管和循环水泵的水管上。优选地,所述膛体上开设若干通孔。进一步地,所述膛体的内表面上还设置有聚热板。优选地,所述膛体的内表面设置有保温涂层。优选地,所述底座上设置有隔热层。优选地,所述环绕水管为不锈钢制成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述的余热利用炒灶,其炉膛为可拆卸式设置,炉膛由底座和膛体连接而成,底座与膛体之间形成的空腔设置环绕水管,环绕水管可吸收炉膛内的热量,增大热利用率,而且使炉膛与外部隔热。摒弃了夹层式的炉膛,底座与膛体可拆卸使空腔内的环绕水管更易于检查、维修以及更换。在环绕水管中接入循环水泵,实现循环水管内水的主动循环,重复循环的水能吸收大量的余热。摒弃了依靠自来水水压维持水流通的方式,通过循环水泵驱动循环的水能反复吸收炒灶余热,使储水箱内的热水能保持温度,且水主动循环的方式能有效节约用水。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余热利用炒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余热利用炒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炉膛使用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炉膛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膛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聚热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0-炉膛、11-底座、12-膛体、13-聚热板;20-燃烧器;30-环绕水管、31-进水管道、32-排气管道;40-储水箱;50-循环水泵;60-换热器;70-定位水阀;80-防垢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如图1~图6所示,为本技术所述的余热利用炒灶的优选结构。如图1~图3所示,所述余热利用炒灶包括炉膛10、燃烧器20、环绕水管30、储水箱40以及循环水泵50,优选地,本实施例所述的余热利用炒灶还包括进水管道31、排气管道32、换热器60以及防垢器80。如图4所示,所述炉膛10用于为燃烧器20提供相对封闭的燃烧空间,炉膛10由底座11和膛体12构成。底座11形状为中空的圆柱体设置,下端面与侧面形成腔体,上端为底座11的开口。其表面的上端部设置圆环状的连接部,连接部上设置等距均匀分布的螺栓孔。如图4所示,所述膛体12为上开口较大,下开口较小的中空结构,膛体12由金属制成的,膛体12从上方进入底座11,底座11与膛体12连接形成炉膛10,炉膛10的内部会出现环状的空腔。如图5所示,膛体内表面上设置有斜面,斜面上开设有的通孔,通孔均匀地分布斜面上。膛体12的上端的开口处设置有倒角,倒角的角度适配于炒锅底面的角度设置。膛体12的上端设置与底座11连接部相匹配的连接部,连接部上设置与底座11想适配的螺栓孔,底座11与膛体1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炉膛10使用螺栓固定的方式,使得炉膛10的装拆更方便。所述燃烧器20的开口设置在炉膛10内部的下方,燃烧器20燃烧向上方喷出火焰产生热量,加热锅底,锅底反射火焰和热量到膛体12的四周,燃烧器20会产生燃烧废气,燃烧废气带有大量热量,直接排出的话会升高外部环境温度,会影响用户使用炒灶的舒适性。本实施例优选地,所述膛体12的斜面上还设置有聚热板13,所述聚热板13覆盖在斜面的通孔上,聚热板13用于吸收更多燃烧余热到炉膛10的空腔中。如图6所示,聚热板13上设置均匀分布的密集小通孔,通孔用于使燃烧废气通过,进入到炉膛10的空腔中。优选地,所述膛体12的内表面设置有保温涂层,将膛体12内的燃烧余热保留在膛体12内,能有效地升高膛体12的温度,相应地能提高炒锅的温度;保留在膛体12的余热能更好地被回收利用。优选地,所述底座11的表面设置有隔热层,隔热层能有效地减少燃烧余热释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余热利用炒灶,其特征在于,包括:/n炉膛(10),其包括底座(11)和膛体(12),所述底座(11)与所述膛体(12)连接,膛体(12)位于底座(11)的上方,底座(11)与膛体(12)之间形成空腔;/n燃烧器(20),其设置在炉膛(10)内;/n环绕水管(30),其设置在所述空腔内,环绕水管(30)环设在膛体(12)的外表面;/n储水箱(40),其用于储存环绕水管(30)内循环的水,储水箱(40)与环绕水管(30)的出水端连接;/n循环水泵(50),其通过水管与储水箱(40)连接,循环水泵(50)还与环绕水管(30)的进水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余热利用炒灶,其特征在于,包括:
炉膛(10),其包括底座(11)和膛体(12),所述底座(11)与所述膛体(12)连接,膛体(12)位于底座(11)的上方,底座(11)与膛体(12)之间形成空腔;
燃烧器(20),其设置在炉膛(10)内;
环绕水管(30),其设置在所述空腔内,环绕水管(30)环设在膛体(12)的外表面;
储水箱(40),其用于储存环绕水管(30)内循环的水,储水箱(40)与环绕水管(30)的出水端连接;
循环水泵(50),其通过水管与储水箱(40)连接,循环水泵(50)还与环绕水管(30)的进水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利用炒灶,其特征在于:
所述余热利用炒灶还包括进水管道(31)和排气管道(32),所述进水管道(31)用于进水到储水箱(40),进水管道(31)的一端连接外部进水口,进水管道(31)的另一端连接储水箱(40);
所述排气管道(32)用于排出燃烧废气,排气管道(32)与所述空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余热利用炒灶,其特征在于:
所述余热利用炒灶还包括换热器(60),所述换热器(60)具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其中,所述第一接口连接排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玉林姚小勇
申请(专利权)人:赵玉林姚小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