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架空保冷压力管道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0903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架空保冷压力管道支撑结构,实现竖直管道的固定,该支撑结构包括分别通过上过渡板和下过渡板固定在管道上的上加强筋和下加强筋、包裹在管道外且设置在上加强筋和下加强筋之间的保冷木块、用以固定保冷木块的管卡以及连接管卡和现有支撑之间的竖梁和横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降低散热量、节约能源、降低安装成本、适用性强、避免应力集中、安全可靠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架空保冷压力管道支撑结构
本技术涉及压力管道设计、施工及检测
,尤其是涉及一种架空保冷压力管道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工业生产中的低温管道大部分都属于压力管道,管道运输是工业生产的重要运输方式,如:氨制冷装置在啤酒、食品等行业广泛应用,主要用于生产过程制冷及冷藏制冷。氨是一种理想的制冷工质,属高度危害介质,近年来氨制冷装置泄漏事故时有发生,不仅对企业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对人身安全造成侵害,而且往往因为涉及公共安全而引起全社会的密切关注。工业管道一般大多采用架空敷设方式,架空管道为了保证其强度和刚度的要求,需要每隔一段距离对管道进行支撑。对于竖直管道一般采取在距离地面比较近的位置采用支架进行支撑,但是在工业生产中存在部分管道敷设在离开地面位置较高位置,采用传统的支架支撑不但造价比较高、影响美观而且可能会出现现场地面已经存在设备而无法支撑的情况,因此传统的支架无法满足该类管道的支撑。相反利用管道旁边现有的静设备作为支点,并对竖直管道进行支撑更加合理。在工业生产中的许多低温管道会因为温度变化产生各种方向的位移量。同时传统的支架均与低温管道直接接触,导致管道内的冷量通过支架与外界进行传热,大大增加了换热量,造成了能源浪费。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架空保冷压力管道支撑结构,用来同时克服高处低温管道的支撑及由于温度变化的位移量的问题,而且需要满足低温管道的保冷性能,降低低温管道的传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架空保冷压力管道支撑结构。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架空保冷压力管道支撑结构,实现竖直管道的固定,该支撑结构包括分别通过上过渡板和下过渡板固定在管道上的上加强筋和下加强筋、包裹在管道外且设置在上加强筋和下加强筋之间的保冷木块、用以固定保冷木块的管卡以及连接管卡和现有支撑之间的竖梁和横梁。所述的上过渡板与下过渡板结构相同,均由均匀分布在管道外表面四块结构相同的弧形板构成,弧形板的弧度、材质均与管道的弧度和材质相同,弧形板对应的圆心角范围为30~60度。所述的上加强筋与下加强筋结构相同,其形状均为直角梯形,且分别安装在对应上过渡板或下过渡板的中心线上,直角梯形的上下底边均与管道轴向平行,且下底边的长度与对应上过渡板或下过渡板沿管道轴向的长度相等。所述的保冷木块由用以实现对管道合围的第一木块和第二木块构成,所述的第一木块为一内表面开有半圆形槽的半圆形柱形木块,所述的第二木块为一内表面开有半圆形槽的方形木块,所述的半圆形槽的半径和形状均与管道配合,所述的第一木块和第二木块在管道轴向的长度相等。所述的管卡包括相互焊接成型的管卡圆弧段和管卡直边段,所述的管卡圆弧段为扁钢,管卡直边段为圆钢,所述的管卡直边段的一端设有螺纹,并通过紧固件与竖梁固定,所述的竖梁通过横梁与现有支撑连接。所述的上加强筋底部与保冷木块上表面接触,下加强筋顶部与保冷木块下表面间设有3~10mm的间隙。所述的竖梁和横梁均为角钢,竖梁与横梁在水平面内相互垂直设置,并且在竖梁两侧开设安装孔。该支撑结构还包括设置在管卡外侧的保冷结构层,所述的保冷结构层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保冷材料层、防潮层和金属保护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一、本支撑结构通过设置保冷木块从而避免了管卡与管道的直接接触,降低了管道内的冷量与外界的交换,节约能源。二、本支撑结构利用相邻的现有的静设备作为支撑,无需重新单独新建地面支撑支点,降低了土建施工成本,减少了施工周期,经济效益明显。三、与传统方式中管卡均采用圆钢相比,本技术采用扁钢作为管卡圆弧段材料,增加了管卡与保冷木块的接触面积,增大了摩擦力,使管道与保冷木块更加紧密的固定在一起。四、本支撑结构通过设置过渡板,避免加强筋所受的力直接作用于管道,同时通过设置多个加强筋,可以有效分解加强筋所受的力。五、本支撑结构将上加强筋底部放置于保冷木块上,可以使管道的重量,依次通过上过渡板、上加强筋、保冷木块、管卡、纵梁、横梁,最后传递至现有的静设备上,同时下加强筋顶部低于保冷木块底部3~10mm,当温度变化后产生向上的位移时,管道既有3~10mm的安全位移量,能够有效释放管道应力,同时又避免过大的位移变形,导致管道发生破坏,从而保证了管道的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保冷木块与管卡的连接示意图。其中:1、管道,21、上过渡板,22、下过渡板,31、上加强筋,32、下加强筋,4、保冷木块,41、第一木块,42、第二木块,51、管卡圆弧段,52、管卡直边段,6、紧固件,7、竖梁,8、横梁,9、现有静设备,10、保冷结构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一种架空保冷压力管道支撑结构,解决了传统方式带来的以下问题:1、管道的支架与管道直接接触,导致管道内的冷量通过支架与外界进行传热,大大增大了换热量,造成了能源浪费。2、高处管道需要单独新建地面支撑支点,土建施工成本高,施工周期长,经济效益差。3、传统方式管道由于温度变化产生位移量的问题无法解决,管道存在失效的危险因素。如图1-2所示,本技术的压力管道支撑结构包括管道1、过渡板、加强筋、保冷木块4、管卡、紧固件6、竖梁7、横梁8和保冷结构层10。在管道1外表面设定的上、下固定位置分别焊接过渡板和加强筋,加强筋包括上加强筋31和下加强筋32,在管道1外箍设保冷木块4,保冷木块4位于上、下固定位置之间,即上加强筋31和下加强筋32之间,管卡包括相互焊接的管卡圆弧段51和管卡直边段52,管卡通过紧固件6与竖梁7进行连接,保冷结构层10位于管卡的外侧,横梁8两端分别连接现有静设备9以及竖梁7,横梁8与竖梁7相互垂直且在同一水平面内,竖梁7上设有两个安装孔。过渡板包括连接管道1与上加强筋31的上过渡板21以及连接管道1与下加强筋32的下过渡板22,上过渡板21与下过渡板22结构相同,均包括四块结构相同的弧形板,且弧形板的弧度、材质均与管道1相同,四块弧形板均匀分布在管道1的外表面,且弧形板对应的圆心角范围为30~60°。上加强筋31与下加强筋32的结构相同,均呈直角梯形,上下底边与管道1轴向平行且安装在弧形板的中心线上,直角梯形的下底长度与过渡板沿管道1轴向的长度相等。上加强筋31下表面与保冷木块4的上表面接触,下加强筋32的上表面与保冷木块4下表面间设有3~10mm的间隙,用以释放管道应力,同时又避免过大的位移变形。如图3所示,保冷木块4由用以实现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架空保冷压力管道支撑结构,实现竖直管道(1)的固定,其特征在于,该支撑结构包括分别通过上过渡板(21)和下过渡板(22)固定在管道(1)上的上加强筋(31)和下加强筋(32)、包裹在管道(1)外且设置在上加强筋(31)和下加强筋(32)之间的保冷木块(4)、用以固定保冷木块(4)的管卡以及连接管卡和现有静设备(9)之间的竖梁(7)和横梁(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架空保冷压力管道支撑结构,实现竖直管道(1)的固定,其特征在于,该支撑结构包括分别通过上过渡板(21)和下过渡板(22)固定在管道(1)上的上加强筋(31)和下加强筋(32)、包裹在管道(1)外且设置在上加强筋(31)和下加强筋(32)之间的保冷木块(4)、用以固定保冷木块(4)的管卡以及连接管卡和现有静设备(9)之间的竖梁(7)和横梁(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架空保冷压力管道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过渡板(21)与下过渡板(22)结构相同,均由均匀分布在管道(1)外表面四块结构相同的弧形板构成,弧形板的弧度、材质均与管道(1)的弧度和材质相同,弧形板对应的圆心角范围为30~60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架空保冷压力管道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加强筋(31)与下加强筋(32)结构相同,其形状均为直角梯形,且分别安装在对应上过渡板(21)或下过渡板(22)的中心线上,直角梯形的上下底边均与管道(1)轴向平行,且下底边的长度与对应上过渡板(21)或下过渡板(22)沿管道(1)轴向的长度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架空保冷压力管道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冷木块(4)由用以实现对管道(1)合围的第一木块(41)和第二木块(42)构成,所述的第一木块(41)为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浦哲任彬刘书宏王洁璐李玮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