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底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08676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回转底座,属于底座装配技术领域,回转底座包括:固定部、连接部、齿圈和定位件。连接部中空结构并与固定部固定连接;连接部内部靠近固定部一端设置有抵接台,连接部内部背离固定部一端设置有第一定位槽。齿圈一端抵接在抵接台上,另一端开设有与第一定位槽连通的第二定位槽。定位件固定在第二定位槽和第一定位槽内;定位件分别与齿圈和连接部抵接,用于将齿圈固定在连接部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回转底座,能够实现齿圈的更换,节省了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回转底座
本技术属于底座装配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回转底座。
技术介绍
在一些回转底座的内部均固定有齿圈,而齿圈作为一种传动工件,由于在使用中会产生一定的磨损甚至破坏,使得振动加剧或者传动失效。现有的回转底座在齿圈报废的同时,整个底座也无法使用,从而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回转底座,旨在解决齿圈报废后,整个底座无法使用,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回转底座,包括:固定部;连接部,中空结构并与所述固定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内部靠近所述固定部一端设置有抵接台,所述连接部内部背离所述固定部一端设置有第一定位槽;齿圈,一端抵接在所述抵接台上,另一端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槽连通的第二定位槽;和定位件,固定在所述第二定位槽和所述第一定位槽内;所述定位件分别与所述齿圈和所述连接部抵接,用于将所述齿圈固定在所述连接部上。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抵接台为环状结构;所述抵接台设置有抵接面,所述抵接面垂直所述连接部的轴线且朝向所述第一定位槽设置,所述抵接面用于定位所述齿圈。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连接部设置有承托槽,所述承托槽位于所述抵接台和所述第一定位槽之间;所述承托槽的底面与所述齿圈抵接。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定位槽为多个且与所述第二定位槽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定位槽均匀开设在所述连接部的周线方向上。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定位槽和所述第二定位槽内均开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一定位槽的内螺纹和所述第二定位槽的内螺纹相配合并围设成螺纹孔,所述定位件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连接部的外周上开设有环形卡接槽;所述卡接槽内可拆卸设置有配重机构;所述配重机构卡接在所述卡接槽的内部。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卡接槽的截面积沿所述连接部的径线向所述连接部外侧递减。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连通孔,所述连通孔与所述卡接槽连通,且用于将所述配重机构放入所述卡接槽内。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配重机构包括:卡接块,沿所述连接部的周线布置,所述卡接块的两侧边抵接在所述卡接槽的侧面上,多个所述卡接块上贯通开设有连通孔;和定位销,与所述连通孔螺纹连接,且定位端抵接在所述卡接槽的底面上;所述卡接块借助所述定位销卡接固定在所述连接部上。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连通孔处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所述连通孔连通,且用于与所述定位销的定位端螺纹连接。本技术提供的回转底座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回转底座中由于连接部为中空结构,并且与固定部固定连接。首先将齿圈放入连接部内直至一端抵接在抵接台上,转动齿圈直至齿圈上开设的第二定位槽与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槽相连通。将定位件固定在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内,由于定位件分别与齿圈和连接部抵接,从而将齿圈固定在连接部上。当需要更换时,将定位件卸下即可更换齿圈。本申请将齿圈与连接部做成可拆卸结构,齿圈磨损时通过定位件即可完成更换,方便快捷,实现了回转底座的重复利用,节省了资源。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回转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回转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的A处局部放大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右视图;图5为本技术中齿圈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固定部;2、连接部;201、抵接台;202、第一定位槽;203、卡接槽;3、齿圈;301、第二定位槽;4、定位件;5、定位销;6、卡接块;7、连通孔;8、定位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和图2,现对本技术提供的回转底座进行说明。回转底座,包括:固定部1、连接部2、齿圈3和定位件4。连接部2中空结构并与固定部1固定连接;连接部2内部靠近固定部1一端设置有抵接台201,连接部2内部背离固定部1一端设置有第一定位槽202。齿圈3一端抵接在抵接台201上,另一端开设有与第一定位槽202连通的第二定位槽301。定位件4固定在第二定位槽301和第一定位槽202内;定位件4分别与齿圈3和连接部2抵接,用于将齿圈3定位在连接部2上。本技术提供的回转底座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回转底座中由于连接部2为中空结构,并且与固定部1固定连接。首先将齿圈3放入连接部2内直至一端抵接在抵接台201上,转动齿圈3直至齿圈3上开设的第二定位槽301与连接部2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槽202相连通。将定位件4固定在第一定位槽202和第二定位槽301内,由于定位件4分别与齿圈3和连接部2抵接,从而将齿圈3固定在连接部2上。当需要更换时,将定位件4卸下即可更换齿圈3。本申请将齿圈3与连接部2做成可拆卸结构,齿圈3磨损时通过定位件4即可完成更换,方便快捷,实现了回转底座的重复利用,节省了资源。作为本技术提供的回转底座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和图4,抵接台201为环状结构;抵接台201设置有抵接面,抵接面垂直连接部2的轴线且朝向第一定位槽202设置,抵接面用于定位齿圈3。固定部1和连接部2均为回转体结构,并且固定部1与连接部2一体成型。固定部1的轴线与连接部2的轴线重合设置。抵接台201可视为垂直于连接部2轴线上的环形结构。在抵接台201上设置有抵接面,抵接面的法线与连接部2的轴线平行设置,并且抵接面朝向连接部2背离固定部1的方向上。当将齿圈3放入连接部2后,齿圈3的轴线与连接部2的轴线重合设置,并且齿圈3的一端抵接并定位在抵接面上。将定位件4插入第一定位槽202和第二定位槽301内使得齿圈3与连接部2的位置相对固定。作为本技术提供的回转底座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连接部2设置有承托槽,承托槽位于抵接台201和第一定位槽202之间;承托槽的底面与齿圈3抵接。为了保证齿圈3能够稳定固定在连接部2上,在连接部2的内部开设有承托槽。当将齿圈3放入连接部2后,齿圈3的一端抵接在抵接台201上,齿圈3的侧面与承托槽抵接,并通过定位件4最终能够将齿圈3稳定固定在连接部2上。承托槽可设置在抵接台201和第一定位槽202之间。承托槽也可分别与抵接台201和第一定位槽202连通,以及承托槽的一侧面为抵接面,另一侧位于第一定位槽202的底面处。抵接台201可视为在开设承托槽时的截止端。承托槽的轴线与连接部2的轴线重合,能够将齿圈3稳定的承托,并且为了减少齿圈3对承托槽底面的冲击,也即减少在齿圈3在传动过程中连接部2的振动,在承托槽的底面上可固定一圈减震层,减震层设置在齿圈3和连接部2之间,从而在保证了齿圈3位置相对稳定的同时,减少了齿圈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回转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n固定部;/n连接部,中空结构并与所述固定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内部靠近所述固定部一端设置有抵接台,所述连接部内部背离所述固定部一端设置有第一定位槽;/n齿圈,一端抵接在所述抵接台上,另一端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槽连通的第二定位槽;和/n定位件,固定在所述第二定位槽和所述第一定位槽内;/n所述定位件分别与所述齿圈和所述连接部抵接,用于将所述齿圈固定在所述连接部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回转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部;
连接部,中空结构并与所述固定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内部靠近所述固定部一端设置有抵接台,所述连接部内部背离所述固定部一端设置有第一定位槽;
齿圈,一端抵接在所述抵接台上,另一端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槽连通的第二定位槽;和
定位件,固定在所述第二定位槽和所述第一定位槽内;
所述定位件分别与所述齿圈和所述连接部抵接,用于将所述齿圈固定在所述连接部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台为环状结构;所述抵接台设置有抵接面,所述抵接面垂直所述连接部的轴线且朝向所述第一定位槽设置,所述抵接面用于定位所述齿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设置有承托槽,所述承托槽位于所述抵接台和所述第一定位槽之间;所述承托槽的底面与所述齿圈抵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槽为多个且与所述第二定位槽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定位槽均匀开设在所述连接部的周线方向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回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和所述第二定位槽内均开设有内螺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金伟高长山邹爱军陈书勇贾红秋
申请(专利权)人:邢台中伟跨越传动件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