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御倒塌的不对称节点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0661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御倒塌的不对称节点加固结构,第一钢梁的端部及第二钢梁的端部均固定于钢柱的侧面;所述三角形钢筋构造圈包括三角形钢筋、第一椭圆形钢筋及第二椭圆形钢筋,其中,三角形钢筋的底边上设置有缺口,第一椭圆形钢筋长轴的端部固定连接于三角形钢筋底边缺口的位置处,第二椭圆形钢筋位于三角形钢筋内,且第二椭圆形钢筋长轴的端部分别固定于三角形钢筋构造圈的两侧边上,三角形钢筋构造圈的一个侧边固定于钢柱的侧面上,三角形钢筋构造圈的另一个侧边固定于第二钢梁的底部;第一钢梁的顶部与第二钢梁的顶部齐平,第二钢梁的底部高于第一钢梁的底部,该结构能够实现不对称节点的加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御倒塌的不对称节点加固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不对称节点加固结构,具体涉及一种防御倒塌的不对称节点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钢结构具有自重轻、抗震性能好、材料重复利用率高、施工进度快等优点,在土木工程结构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钢框架由于建筑空间布置灵活、传力路径明确可靠、施工安装简单便捷等优势,使用最为普遍,是多、高层结构中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我国,钢筋混凝土框架的连续倒塌研究和相关设计规定虽较钢框架起步早,但随着钢框架应用的普及,其抗连续倒塌性能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钢框架抗连续倒塌性能研究方面,国内许多学者及其研究团队所做的工作较有代表性。但遗憾的是,对于一些几何形状不对称、扩建或加固改造的钢框架结构的抗连续倒塌研究甚少,其往往存在节点不对称的情况,若有不对称节点的失效,同样会引发结构局部破坏,甚至导致结构整体倒塌,因此有必要对不对称节点进行加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防御倒塌的不对称节点加固结构,该结构能够实现不对称节点的加固。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述的防御倒塌的不对称节点加固结构包括钢柱、第一钢梁、第二钢梁及三角形钢筋构造圈,其中,第一钢梁的端部及第二钢梁的端部均固定于钢柱的侧面;所述三角形钢筋构造圈包括三角形钢筋、第一椭圆形钢筋及第二椭圆形钢筋,其中,三角形钢筋的底边上设置有缺口,第一椭圆形钢筋长轴的端部固定连接于三角形钢筋底边缺口的位置处,第二椭圆形钢筋位于三角形钢筋内,且第二椭圆形钢筋长轴的端部分别固定于三角形钢筋构造圈的两侧边上,三角形钢筋构造圈的一个侧边固定于钢柱的侧面上,三角形钢筋构造圈的另一个侧边固定于第二钢梁的底部;第一钢梁的顶部与第二钢梁的顶部齐平,第二钢梁的底部高于第一钢梁的底部。钢柱与第一钢梁的端部及第二钢梁的端部均相焊接。第一钢梁的端部固定有第一端板,第二钢梁的端部固定有第二端板,其中,钢柱与第一端板及第二端板之间通过第一高强度螺栓相连接。钢柱与第一钢梁的端部及第二钢梁的端部之间均通过角钢及第二高强度螺栓相连接。第一椭圆形钢筋所在平面与第二椭圆形钢筋所在平面相平行。三角形钢筋与第一椭圆形钢筋及第二椭圆形钢筋相焊接。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防御倒塌的不对称节点加固结构在具体操作时,第一钢梁的端部及第二钢梁的端部均固定于钢柱的侧面,第二钢梁的底部高于第一钢梁的底部,第一钢梁的顶部与第二钢梁的顶部齐平,三角形钢筋构造圈固定于第二钢梁与钢柱的连接位置处,在工作时,通过三角形钢筋的三个边、第一椭圆形钢筋及第二椭圆形钢筋的变形来优先消耗能量,避免不对称节点过早发生破坏,保证不对称节点相对长久有效共同工作,进而提高结构的牢固性,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极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三角形钢筋构造圈4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三角形钢筋构造圈4的侧视图。其中,1为钢柱、2为第一钢梁、3为第二钢梁、4为三角形钢筋构造圈、41为三角形钢筋、42为第一椭圆形钢筋、43为第二椭圆形钢筋、5为端板、61为第一高强度螺栓、62为第二高强度螺栓、7为角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考图1、图4及图5,本技术所述的防御倒塌的不对称节点加固结构包括钢柱1、第一钢梁2、第二钢梁3及三角形钢筋构造圈4,其中,第一钢梁2的端部及第二钢梁3的端部均固定于钢柱1的侧面;所述三角形钢筋构造圈4包括三角形钢筋41、第一椭圆形钢筋42及第二椭圆形钢筋43,其中,三角形钢筋41的底边上设置有缺口,第一椭圆形钢筋42长轴的端部固定连接于三角形钢筋41底边缺口的位置处,第二椭圆形钢筋43位于三角形钢筋41内,且第二椭圆形钢筋43长轴的端部分别固定于三角形钢筋构造圈4的两侧边上,三角形钢筋构造圈4的一个侧边固定于钢柱1的侧面上,三角形钢筋构造圈4的另一个侧边固定于第二钢梁3的底部;第一钢梁2的顶部与第二钢梁3的顶部齐平,第二钢梁3的底部高于第一钢梁2的底部。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椭圆形钢筋42所在平面与第二椭圆形钢筋43所在平面相平行;三角形钢筋41与第一椭圆形钢筋42及第二椭圆形钢筋43相焊接。参考图1,钢柱1与第一钢梁2的端部及第二钢梁3的端部均相焊接。或者参考图2,第一钢梁2的端部固定有第一端板5,第二钢梁3的端部固定有第二端板,其中,钢柱1与第一端板5及第二端板之间通过第一高强度螺栓61相连接。或者参考图3,钢柱1与第一钢梁2的端部及第二钢梁3的端部之间均通过角钢7及第二高强度螺栓62相连接。本技术在具体操作时,当输入外部能量时,通过第一椭圆形钢筋42及第二椭圆形钢筋43的压拉变形来消耗能量,避免不对称节点的早期破坏,提高不对称节点的延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御倒塌的不对称节点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柱(1)、第一钢梁(2)、第二钢梁(3)及三角形钢筋构造圈(4),其中,第一钢梁(2)的端部及第二钢梁(3)的端部均固定于钢柱(1)的侧面;/n所述三角形钢筋构造圈(4)包括三角形钢筋(41)、第一椭圆形钢筋(42)及第二椭圆形钢筋(43),其中,三角形钢筋(41)的底边上设置有缺口,第一椭圆形钢筋(42)长轴的端部固定连接于三角形钢筋(41)底边缺口的位置处,第二椭圆形钢筋(43)位于三角形钢筋(41)内,且第二椭圆形钢筋(43)长轴的端部分别固定于三角形钢筋构造圈(4)的两侧边上,三角形钢筋构造圈(4)的一个侧边固定于钢柱(1)的侧面上,三角形钢筋构造圈(4)的另一个侧边固定于第二钢梁(3)的底部;/n第一钢梁(2)的顶部与第二钢梁(3)的顶部齐平,第二钢梁(3)的底部高于第一钢梁(2)的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御倒塌的不对称节点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柱(1)、第一钢梁(2)、第二钢梁(3)及三角形钢筋构造圈(4),其中,第一钢梁(2)的端部及第二钢梁(3)的端部均固定于钢柱(1)的侧面;
所述三角形钢筋构造圈(4)包括三角形钢筋(41)、第一椭圆形钢筋(42)及第二椭圆形钢筋(43),其中,三角形钢筋(41)的底边上设置有缺口,第一椭圆形钢筋(42)长轴的端部固定连接于三角形钢筋(41)底边缺口的位置处,第二椭圆形钢筋(43)位于三角形钢筋(41)内,且第二椭圆形钢筋(43)长轴的端部分别固定于三角形钢筋构造圈(4)的两侧边上,三角形钢筋构造圈(4)的一个侧边固定于钢柱(1)的侧面上,三角形钢筋构造圈(4)的另一个侧边固定于第二钢梁(3)的底部;
第一钢梁(2)的顶部与第二钢梁(3)的顶部齐平,第二钢梁(3)的底部高于第一钢梁(2)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御倒塌的不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宝钟炜辉郝际平段仕超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