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固古建筑大木构件裂缝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06618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古建筑木构架修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加固古建筑大木构件裂缝的装置,包括构件本体和带体,所述带体一端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绕构件本体一周后与带体另一端之间通过连接组件连接,所述带体上复合有金属片,且所述带体两侧边缘设有向构件本体外弯曲的弯曲部,所述金属片边缘与弯曲部表面抵触。本方案利用连接组件将连接部与带体端部相连,以此将构件本体箍紧,而带体上复合金属片以增加带体的强度,提高带体的加固效果,弯曲部的设计将金属片与构件本体隔绝,从而避免了金属片在带体箍紧构件本体后损伤构件本体表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固古建筑大木构件裂缝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古建筑木构架修缮
,特别涉及一种加固古建筑大木构件裂缝的装置。
技术介绍
古建筑是指具有历史意义的建国之前的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木构架结构,古建筑木构架中的主要构件有梁、柱、檀、枋、斗拱等,这些构件的损坏对建筑物安全影响较大。梁、柱是木构架中的大木构件,屋顶与房檐的重量通过梁架传递到立柱上,梁、柱因荷重大或年久失修,会出现弯曲劈裂现象,此外因严重漏雨而发生腐朽折断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所以,梁、柱维修工作是古建筑大型修缮工程中的主要项目。目前,在梁、柱的维修工作中经常使用的是“加两至三道铁箍加固防止继续开裂”的方法。目前,公告号为CN201447881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加固古建筑大木构件裂缝的装置,所述大木构件包括梁、柱,设有厚度为1-2mm的皮带形金属箍,该皮带形金属箍一端设有方形通孔、另一端部设有尖头,所述皮带形金属箍包卷在大木构件的裂缝处,所述尖头插入所述方形通孔,反折尖头并箍紧所述大木构件。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皮带形金属箍将梁身或柱身箍筋,以此达到加固的目的。但存在以下缺陷:上述方案中,大木构件为木质,较为脆弱,还会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发生膨胀和收缩;而皮带形金属箍由金属制成,边缘锋利,箍筋后容易对大木构件表面造成破坏。为此,亟需一种加固古建筑大木构件裂缝的装置,能避免损伤大木构件表面,具有良好的加固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固古建筑大木构件裂缝的装置,能避免损伤大木构件表面,具有良好的加固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加固古建筑大木构件裂缝的装置,包括构件本体和带体,所述带体一端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绕构件本体一周后与带体另一端之间通过连接组件连接,所述带体上复合有金属片,且所述带体两侧边缘设有向构件本体外弯曲的弯曲部,所述金属片边缘与弯曲部表面抵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连接组件将连接部与带体端部相连,以此将构件本体箍紧,而带体上复合金属片以增加带体的强度,提高带体的加固效果,弯曲部的设计将金属片与构件本体隔绝,从而避免了金属片在带体箍紧构件本体后损伤构件本体表面。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弯曲部内侧开设有凹槽,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固定在连接部两侧边缘的卡齿以及固定在凹槽内的卡块,所述卡齿与卡块均由橡胶制成,且所述卡齿与卡块均为直角三角形,两者相互啮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卡块与卡齿的啮合来实现连接部与带体端部的连接,且橡胶制成的卡齿和卡块具有弹性,能够适应构件本体膨胀或收缩时的体积变化。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辅助连接部件,所述辅助连接部件包括固定在带体与连接部相接处的若干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上固定弹性绳,所述带体未设有连接部的一端上固定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上开设有供弹性绳通过的缺口,且所述固定套上螺纹连接有用于抵紧所述弹性绳的螺钉。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弹性绳对带体和连接部进行二次加固,以此加强带体的加固效果,且弹性绳亦能适应构件本体膨胀或收缩时的体积变化,实用性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部远离带体的一端开设有便于操作人员拉动的条形孔。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部朝向构件本体的一侧上固定有磁块,所述带体背向构件本体的一侧上固定有柔性磁贴,且所述磁块与所述带体上的柔性磁贴磁性相吸。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柔性磁贴和磁块的磁力对带体和连接部的连接进行第三重加固,从而进一步提高加固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部朝向构件本体的一侧以及所述带体背向构件本体的一侧上均固定有多个磁条,多个所述磁条沿带体长度方向排列分布,且所述连接部上的磁条与所述带体上的磁条一一对应并磁性相吸,相邻所述磁条的磁极相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改用磁条加固带体与连接部,带体上的磁条与连接部上的磁条磁性相吸,而由于相邻磁条的磁极相反,当连接部上的磁条与带体上的磁条相吸时,带体上相邻的磁条对连接部上的磁条具有相斥的作用力,以此进一步加强带体与连接部之间连接的牢固度。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本方案利用连接组件将连接部与带体端部相连,以此将构件本体箍紧,而带体上复合金属片以增加带体的强度,提高带体的加固效果,弯曲部的设计将金属片与构件本体隔绝,从而避免了金属片在带体箍紧构件本体后损伤构件本体表面;2.本方案利用卡块与卡齿的啮合来实现连接部与带体端部的连接,且橡胶制成的卡齿和卡块具有弹性,能够适应构件本体膨胀或收缩时的体积变化;3.本方案利用弹性绳对带体和连接部进行二次加固,以此加强带体的加固效果,且弹性绳亦能适应构件本体膨胀或收缩时的体积变化,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以图1中A-A为剖切线所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以图1中B-B为剖切线所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2中磁条磁极的分布情况示意图。附图标记:1、构件本体;2、带体;21、弯曲部;211、凹槽;22、金属片;23、连接部;24、条形孔;31、卡齿;32、卡块;331、固定柱;332、弹性绳;333、固定套;334、螺钉;335、缺口;41、柔性磁贴;42、磁块;43、磁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加固古建筑大木构件裂缝的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构件本体1和带体2,构件本体1为柱、梁,其上有裂缝;带体2为带状,由橡胶制成,缠绕在构件本体1上一周。以带体2一端为起点,另一端为终点,带体2终点端上设有连接部23,连接部23与带体2一体成型。如图1、图2所示,带体2表面复合有一层金属片22,金属片22用于增强带体2的强度和韧性。带体2两侧边缘设有向构件本体1外弯曲的弯曲部21,金属片22边缘与弯曲部21表面抵触,弯曲部21用于将金属片22与构件本体1隔绝,从而避免了金属片22在带体2箍紧构件本体1后损伤构件本体1表面。弯曲部21内侧表面上开设有凹槽211,凹槽211的延伸方向与带体2的长度方向一致,且凹槽211内设有卡块32。卡块32为直角三角形,由橡胶制成,且卡块32为连接组件的一部分,连接组件还包括卡齿31和辅助连接部23件。卡齿31与卡块32的形状、材质相同,且两者啮合。卡块32的斜边朝向绕构件本体1一周后的连接部23,卡齿31的朝向与卡块32相对,以此使得卡块32与卡齿31啮合时,两者的直角边抵触。连接部23端部还开设有条形孔24,用于方便操作人员拉动连接部23。辅助连接部23件包括固定柱331、弹性绳332、固定套333和螺钉334。固定柱331位于带体2与连接部23相接处,其底端与带体2表面固定。弹性绳332由橡胶制成,其一端固定在固定柱331上,另一端延伸向带体2起点。固定套333固定在带体2起点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固古建筑大木构件裂缝的装置,包括构件本体(1)和带体(2),其特征是:所述带体(2)一端设有连接部(23),所述连接部(23)绕构件本体(1)一周后与带体(2)另一端之间通过连接组件连接,所述带体(2)上复合有金属片(22),且所述带体(2)两侧边缘设有向构件本体(1)外弯曲的弯曲部(21),所述金属片(22)边缘与弯曲部(21)表面抵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固古建筑大木构件裂缝的装置,包括构件本体(1)和带体(2),其特征是:所述带体(2)一端设有连接部(23),所述连接部(23)绕构件本体(1)一周后与带体(2)另一端之间通过连接组件连接,所述带体(2)上复合有金属片(22),且所述带体(2)两侧边缘设有向构件本体(1)外弯曲的弯曲部(21),所述金属片(22)边缘与弯曲部(21)表面抵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固古建筑大木构件裂缝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弯曲部(21)内侧开设有凹槽(211),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固定在连接部(23)两侧边缘的卡齿(31)以及固定在凹槽(211)内的卡块(32),所述卡齿(31)与卡块(32)均由橡胶制成,且所述卡齿(31)与卡块(32)均为直角三角形,两者相互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固古建筑大木构件裂缝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辅助连接部(23)件,所述辅助连接部(23)件包括固定在带体(2)与连接部(23)相接处的若干固定柱(331),所述固定柱(331)上固定弹性绳(332),所述带体(2)未设有连接部(23)的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晏雪飞喻婷喻武陈洪斌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翰林苑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