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改善烘缸缸面洁净度的双刮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0501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改善烘缸缸面洁净度的双刮刀装置,包括刮刀座和刮刀座轴、第一刮刀片、销轴、绕销轴转动的上压板、下压板、开放气囊、加压气囊、第二刮刀片、顶触件、第三气囊、开关、用于检测烘缸缸面是否存在胶黏物并在检测到胶黏物时触发开关的多个检测单元;第一刮刀片与上压板可拆卸连接,下压板与刮刀座顶部固定连接;上压板为倒“山”字型结构,下压板为“山”字型结构;销轴同时套设于上压板的中柱和下压板的中柱内;开放气囊、加压气囊分别设置在销轴的两侧;刮刀座设置有凹槽,第三气囊设置在凹槽内;顶触件一侧与第二刮刀片转动连接,另一侧与第三气囊连接;检测单元设置在第一刮刀片与第二刮刀片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改善烘缸缸面洁净度的双刮刀装置
本技术属于造纸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改善烘缸缸面洁净度的双刮刀装置。
技术介绍
造纸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重要专利技术,分有机制和手工两种形式。机制是在造纸机上连续进行,将适合于纸张质量的纸浆,用水稀释至一定浓度,在造纸机的网部初步脱水,形成湿的纸页,再经压榨脱水,然后烘干成纸。造纸产业以木材、竹、芦苇等原生植物纤维和废纸等再生纤维为原料,目前造纸行业原料结构中废纸原料所占比重达到60%以上。由于废纸原料多次的循环使用,导致原料品质差,胶黏物含量多。湿纸幅经过烘缸加热蒸发脱水时,其上的胶黏物会转移到烘缸缸面,进而在烘缸缸面积累,由于胶黏物在热的烘缸缸面黏性大,易造成纸幅在烘缸处黏断或造成缠缸、塞缸,严重影响产品质量以及纸机运行率。清洁烘缸缸面的传统方法是采用单刮刀刮掉缸面上的胶黏物,但是,单刮刀的清洁效果不好,不能将烘缸缸面上的胶黏物彻底清除,进而使滞留于烘缸缸面上的胶黏物二次污染纸页,降低产品的质量,同时,单刮刀易磨损,当单刮刀磨损后,无法有效的去除缸面胶黏物。如何改善烘缸缸面的洁净度成为以废纸为原料的造纸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改善烘缸缸面洁净度的双刮刀装置。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用于改善烘缸缸面洁净度的双刮刀装置,烘缸缸面上黏附有多个胶黏物,所述双刮刀装置包括刮刀座和套设于刮刀座内的刮刀座轴,所述刮刀座与刮刀座轴转动连接,还包括第一刮刀片、销轴、绕销轴转动的上压板、下压板、开放气囊、加压气囊、第二刮刀片、顶触件、用于控制第二刮刀片的第三气囊、用于控制第三气囊的开关、用于检测烘缸缸面是否存在胶黏物并在检测到胶黏物时触发开关的多个检测单元;所述第一刮刀片与上压板可拆卸连接,所述下压板与刮刀座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上压板为倒“山”字型结构,所述下压板为“山”字型结构;所述销轴同时套设于所述上压板的中柱和下压板的中柱内;所述开放气囊、加压气囊分别设置在销轴的两侧;所述刮刀座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三气囊设置在凹槽内;所述顶触件一侧与第二刮刀片转动连接,另一侧与第三气囊连接;所述检测单元设置在第一刮刀片与第二刮刀片之间。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检测单元包括检测杆、凸缘、弹簧;所述检测杆贯穿所述刮刀座的侧壁,其伸入凹槽的一端部靠近开关,且与开关的位置相对应,另一端部靠近烘缸缸面;所述凸缘设置在检测杆上;所述弹簧一端与凸缘连接,另一端与刮刀座侧壁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多个检测单元沿第一刮刀片的长度方向呈均匀分布。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刮刀片、第二刮刀片的长度与烘缸的轴长度相等。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刮刀片、第二刮刀片上均设置有用于抽吸走胶黏物的真空抽吸区域,所述真空抽吸区域通过真空管道与真空风机连通。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刮刀片、第二刮刀片上均设置有用于储存胶黏物的收集槽。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刮刀座内设置有分别与开放气囊、加压气囊、第三气囊连接的第一充放气机构、第二充放气机构、第三充放气机构。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清洁烘缸缸面的效果好,彻底清除烘缸缸面上的胶黏物,显著改善烘缸缸面的洁净度,使纸幅稳定脱水运行,保证生产运行的稳定性,提高产品质量以及纸机运行率,有效避免出现断纸、纸病、缠缸以及塞缸的现象;保证刀刃与烘缸缸面的任何一点接触都非常均衡,显著延长刮刀片的使用寿命,降低刀刃的磨损,防止刮伤烘缸缸面,同时,通过调节供气的压力,使线压得到有效的控制,此外,刀片更换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与烘缸缸面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第一刮刀片处于最大打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使用时第一刮刀片处于打开状态、第二刮刀片未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所述第一刮刀片处于最大加压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使用时第一刮刀片处于工作状态且检测单元检测到胶黏物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使用时第一刮刀片和第二刮刀片均处于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烘缸缸面;2—纸幅;3—胶黏物;4—刮刀座;41—刮刀座轴;5—第一刮刀片;51—上压板;52—下压板;53—销轴;54—开放气囊;55—加压气囊;6—第二刮刀片;61—顶触件;62—第三气囊;63—开关;7—检测单元;71—检测杆;72—凸缘;73—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实施例如图6和图7所示,浆料在纸机的网部成形,并在网压部脱水后,形成湿的纸幅2,纸幅2传递至烘干部,经过烘缸加热蒸发脱水时,其上的胶黏物3会转移到烘缸缸面1,胶黏物3在热的烘缸缸面1黏性大,若不清除易造成纸幅2黏断或造成缠缸、塞缸,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双刮刀装置,以彻底清除烘缸缸面1的胶黏物3,保证纸幅2稳定脱水运行,提高生产运行的稳定性。如图1~图7所示,本实施例所述一种用于改善烘缸缸面洁净度的双刮刀装置,包括刮刀座4和套设于刮刀座4内的刮刀座轴41,所述刮刀座4与刮刀座轴41转动连接,以便于提高所述双刮刀装置的实用性,增大其适用范围;还包括第一刮刀片5、销轴53、绕销轴53转动的上压板51、下压板52、开放气囊54、加压气囊55、第二刮刀片6、顶触件61、用于控制第二刮刀片6的第三气囊62、用于控制第三气囊62的开关63、用于检测烘缸缸面1是否存在胶黏物3并在检测到胶黏物3时触发开关63的多个检测单元7;所述第一刮刀片5与第二刮刀片6利用气囊均能完全紧密的贴合在烘缸缸面1上,跟随性能良好,通过气囊使刃口与烘缸缸面1任何一点的接触都非常均衡,降低刀刃的磨损,防止刮伤烘缸缸面1,不需人工调整刮刀的线压,通过调节供气的压力,使线压得到有效的控制,控制第一刮刀片5、第二刮刀片6与烘缸缸面1的接触压力大小,所述双刮刀装置有效解决单刮刀无法解决的线压力、材质、角度以及清洁不彻底等问题;所述第一刮刀片5与上压板51可拆卸连接,例如,可以通过插销连接,以便于更换或维修第一刮刀片5,提高第一刮刀片5的更换速度,所述上压板51可以采用高弹性的弹簧不锈钢材料;所述下压板52与刮刀座4顶部固定连接,以提高所述双刮刀装置的稳定性和工作可靠性;所述上压板51为倒“山”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改善烘缸缸面洁净度的双刮刀装置,烘缸缸面(1)上黏附有多个胶黏物(3),所述双刮刀装置包括刮刀座(4)和套设于刮刀座(4)内的刮刀座轴(41),所述刮刀座(4)与刮刀座轴(41)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刮刀片(5)、销轴(53)、绕销轴(53)转动的上压板(51)、下压板(52)、开放气囊(54)、加压气囊(55)、第二刮刀片(6)、顶触件(61)、用于控制第二刮刀片(6)的第三气囊(62)、用于控制第三气囊(62)的开关(63)、用于检测烘缸缸面(1)是否存在胶黏物(3)并在检测到胶黏物(3)时触发开关(63)的多个检测单元(7);/n所述第一刮刀片(5)与上压板(51)可拆卸连接,所述下压板(52)与刮刀座(4)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上压板(51)为倒“山”字型结构,所述下压板(52)为“山”字型结构;所述销轴(53)同时套设于所述上压板(51)的中柱和下压板(52)的中柱内;所述开放气囊(54)、加压气囊(55)分别设置在销轴(53)的两侧;/n所述刮刀座(4)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三气囊(62)设置在凹槽内;所述顶触件(61)一侧与第二刮刀片(6)转动连接,另一侧与第三气囊(62)连接;所述检测单元(7)设置在第一刮刀片(5)与第二刮刀片(6)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改善烘缸缸面洁净度的双刮刀装置,烘缸缸面(1)上黏附有多个胶黏物(3),所述双刮刀装置包括刮刀座(4)和套设于刮刀座(4)内的刮刀座轴(41),所述刮刀座(4)与刮刀座轴(41)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刮刀片(5)、销轴(53)、绕销轴(53)转动的上压板(51)、下压板(52)、开放气囊(54)、加压气囊(55)、第二刮刀片(6)、顶触件(61)、用于控制第二刮刀片(6)的第三气囊(62)、用于控制第三气囊(62)的开关(63)、用于检测烘缸缸面(1)是否存在胶黏物(3)并在检测到胶黏物(3)时触发开关(63)的多个检测单元(7);
所述第一刮刀片(5)与上压板(51)可拆卸连接,所述下压板(52)与刮刀座(4)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上压板(51)为倒“山”字型结构,所述下压板(52)为“山”字型结构;所述销轴(53)同时套设于所述上压板(51)的中柱和下压板(52)的中柱内;所述开放气囊(54)、加压气囊(55)分别设置在销轴(53)的两侧;
所述刮刀座(4)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三气囊(62)设置在凹槽内;所述顶触件(61)一侧与第二刮刀片(6)转动连接,另一侧与第三气囊(62)连接;所述检测单元(7)设置在第一刮刀片(5)与第二刮刀片(6)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改善烘缸缸面洁净度的双刮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7)包括检测杆(71)、凸缘(7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聪定万涛黄跃鲁仕敏
申请(专利权)人:山鹰国际控股股份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