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厚型单丝基布丙纶针刺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0467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增厚型单丝基布丙纶针刺毡,包括单丝机织布基层,所述单丝机织布基层内腔的四周均编织有丝线,所述丝线包括经向丝线和纬向丝线,所述经向丝线和纬向丝线之间为交叉编织,所述单丝机织布基层顶部的表面附着有丙纶纤维层,所述丙纶纤维层顶部的表面压制有辅网过滤层,所述丙纶纤维层的顶部设置有主过滤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单丝机织布基层、经向丝线、纬向丝线、丙纶纤维层、主过滤面和辅网过滤层的配合,增强单丝的直径厚度,继而加强单丝机织布基层的整体强度,避免随着基布密度增加而减小丝经,继而直接增强单丝机织布基层的整体强力,避免单丝机织布基层出现组织粗稀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厚型单丝基布丙纶针刺毡
本技术涉及高分子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增厚型单丝基布丙纶针刺毡。
技术介绍
在常规的固液分离过程中,丙纶、涤纶对酸碱的适应范围较广,价格也相对便宜,故在多数情况下,固液分离选用涤纶、丙纶材质的较多,除了材质的选用外,还一应考虑材料结构的选用,目前的纤维,一般有三种结构,即短纤维、长丝和单丝,其中单丝表面光洁,经过对织物表面进行压光后,布面光洁,极易脱饼,过滤效率高,密度通过丝经调节、组织的改变以及表面处理可以达到理想的高密度,适宜制作板框压滤、带式过滤机等,而滤料在组织结构方面,双层组织织物采用正、反二面不同的组织结构而又互相连接成一体的一种特殊组织,正面组织细密,以控制过滤效果为主,反面组织粗稀,以增强织物强力,正反二面即可采用同一规格的原料,也可采用不同规格的原料,该类织物有利于增加织物密度、重量与厚度,从而提高织物强度与过滤精度,但是在单丝织物的设计上,由于单丝的光滑特性确定了织物较难达到期望的密度,如要增加密度势必减小丝经,但又会降低织物强力,从而降低单丝基布丙纶针刺毡的整体强度。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增厚型单丝基布丙纶针刺毡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增厚型单丝基布丙纶针刺毡,解决了现有单丝基布丙纶针刺毡强度低下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增厚型单丝基布丙纶针刺毡,包括单丝机织布基层,所述单丝机织布基层内腔的四周均编织有丝线,所述丝线包括经向丝线和纬向丝线,所述经向丝线和纬向丝线之间为交叉编织,所述单丝机织布基层顶部的表面附着有丙纶纤维层,所述丙纶纤维层顶部的表面压制有辅网过滤层,所述丙纶纤维层的顶部设置有主过滤面。优选的,所述经向丝线和纬向丝线均为单丝,所述经向丝线和纬向丝线的直径均为0.2mm。优选的,所述辅网过滤层相向的一侧开设有网眼滤槽,且网眼滤槽面积大小范围为0.5㎜²-1㎜²。优选的,所述单丝机织布基层和丙纶纤维层的整体厚度范围为1.5mm-2mm。优选的,所述丙纶纤维层的厚度小于单丝机织布基层的厚度。优选的,所述单丝机织布基层和丙纶纤维层的表面均涂设有石墨耐高温抗氧化涂层,且石墨耐高温抗氧化涂层的厚度范围为0.2mm-0.5mm。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增厚型单丝基布丙纶针刺毡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增厚型单丝基布丙纶针刺毡,1、本技术通过单丝机织布基层、经向丝线、纬向丝线、丙纶纤维层、主过滤面和辅网过滤层的配合,增强单丝的直径厚度,继而加强单丝机织布基层的整体强度,避免随着基布密度增加而减小丝经,继而直接增强单丝机织布基层的整体强力,避免单丝机织布基层出现组织粗稀的现象,也增强单丝机织布基层和丙纶纤维层的过滤效果。2、本技术通过经向丝线和纬向丝线的直径均为0.2mm,增强丝线的编织强度,防止丝线出现断裂,通过网眼滤槽面积大小范围为0.5㎜²-1㎜²,增强固液分离的过滤效果,使固液分离的更加彻底,通过单丝机织布基层和丙纶纤维层的整体厚度范围为1.5-2.0mm,增强单丝机织布基层和丙纶纤维层的整体强度,通过石墨耐高温抗氧化涂层,避免固液分离过程中化学物质对单丝机织布基层和丙纶纤维层造成侵蚀,延长单丝机织布基层和丙纶纤维层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增厚型单丝基布丙纶针刺毡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纬向丝线结构局部主视图;图3为图1所示结构局部主视图。图中标号:1、单丝机织布基层;2、丝线;21、经向丝线;22、纬向丝线;3、丙纶纤维层;4、主过滤面;5、辅网过滤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增厚型单丝基布丙纶针刺毡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纬向丝线结构局部主视图;图3为图1所示结构局部主视图。一种增厚型单丝基布丙纶针刺毡,包括单丝机织布基层1,单丝机织布基层1内腔的四周均编织有丝线2,丝线2包括经向丝线21和纬向丝线22,经向丝线21和纬向丝线22之间为交叉编织,且经向丝线21和纬向丝线22的断裂强力均≥2500N,且经向丝线21的断裂伸长率≤35%,纬向丝线22的断裂伸长率≤50%,单丝机织布基层1顶部的表面附着有丙纶纤维层3,丙纶纤维层3顶部的表面压制有辅网过滤层5,丙纶纤维层3的顶部设置有主过滤面4。经向丝线21和纬向丝线22均为单丝,经向丝线21和纬向丝线22的直径均为0.2mm。辅网过滤层5相向的一侧开设有网眼滤槽,且网眼滤槽面积大小范围为0.5㎜²-1㎜²。单丝机织布基层1和丙纶纤维层3的整体厚度范围为1.5mm-2mm。丙纶纤维层3的厚度小于单丝机织布基层1的厚度。单丝机织布基层1和丙纶纤维层3的表面均涂设有石墨耐高温抗氧化涂层,且石墨耐高温抗氧化涂层的厚度范围为0.2mm-0.5mm。本技术提供的增厚型单丝基布丙纶针刺毡的工作原理如下:使用者选用0.2mm的优质高强度的单丝丝线2,优化织机结构及织造工艺,采用多层立体的编织加固技术,制备整体厚度为1.5~2.0mm的单丝机织布基层1和丙纶纤维层3,继而大大提升了滤料的强力,增强了单丝机织布基层1和丙纶纤维层3的整体强度,通过网眼滤槽面积大小范围为0.5㎜²-1㎜²,增强固液分离的过滤效果,使固液分离的更加彻底,使用者涂设石墨耐高温抗氧化涂层,避免固液分离过程中化学物质对单丝机织布基层1和丙纶纤维层3造成侵蚀,延长单丝机织布基层1和丙纶纤维层3的使用寿命。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增厚型单丝基布丙纶针刺毡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单丝机织布基层1、经向丝线21、纬向丝线22、丙纶纤维层3、主过滤面4和辅网过滤层5的配合,增强单丝的直径厚度,继而加强单丝机织布基层1的整体强度,避免随着基布密度增加而减小丝经,继而直接增强单丝机织布基层1的整体强力,避免单丝机织布基层1出现组织粗稀的现象,也增强单丝机织布基层1和丙纶纤维层3的过滤效果;本技术通过经向丝线21和纬向丝线22的直径均为0.2mm,增强丝线2的编织强度,防止丝线2出现断裂,通过网眼滤槽面积大小范围为0.5㎜²-1㎜²,增强固液分离的过滤效果,使固液分离的更加彻底,通过单丝机织布基层1和丙纶纤维层3的整体厚度范围为1.5-2.0mm,增强单丝机织布基层1和丙纶纤维层3的整体强度,通过石墨耐高温抗氧化涂层,避免固液分离过程中化学物质对单丝机织布基层1和丙纶纤维层3造成侵蚀,延长单丝机织布基层1和丙纶纤维层3的使用寿命。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增厚型单丝基布丙纶针刺毡,包括单丝机织布基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丝机织布基层(1)内腔的四周均编织有丝线(2),所述丝线(2)包括经向丝线(21)和纬向丝线(22),所述经向丝线(21)和纬向丝线(22)之间为交叉编织,所述单丝机织布基层(1)顶部的表面附着有丙纶纤维层(3),所述丙纶纤维层(3)顶部的表面压制有辅网过滤层(5),所述丙纶纤维层(3)的顶部设置有主过滤面(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厚型单丝基布丙纶针刺毡,包括单丝机织布基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丝机织布基层(1)内腔的四周均编织有丝线(2),所述丝线(2)包括经向丝线(21)和纬向丝线(22),所述经向丝线(21)和纬向丝线(22)之间为交叉编织,所述单丝机织布基层(1)顶部的表面附着有丙纶纤维层(3),所述丙纶纤维层(3)顶部的表面压制有辅网过滤层(5),所述丙纶纤维层(3)的顶部设置有主过滤面(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厚型单丝基布丙纶针刺毡,其特征在于,所述经向丝线(21)和纬向丝线(22)均为单丝,所述经向丝线(21)和纬向丝线(22)的直径均为0.2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增厚型单丝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尚泽吴刚裘春湖李越徽许天恒姚晶晶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严牌过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