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体净化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0389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体净化设备,所述水体净化设备包括内部具有腔室的隔离箱、设在腔室内且可自由移动的生物填料、浮体、通气部件、通水部件和部分设在隔离箱的底面的曝气装置,浮体具有浮力调节舱室,通气部件和通水部件均与浮力调节舱室相连,在通气部件向浮力调节舱室内供气时浮力调节舱室内的水通过通水部件排出浮力调节舱室,在通气部件从浮力调节舱室内排气时外部的水通过通水部件进入浮力调节舱室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水体净化设备可以适应不同水体环境的治理需求,加强了水体自净能力,提高了净化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体净化设备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处理
,具体地,涉及一种水体净化设备。
技术介绍
在城镇居民区、乡村附近的河流、湖滩等地表水域,由于部分居民的生活污水未完全截留、居民区楼房阳台洗衣水混入雨水管网、农田地表径流造成的化肥流失、农业养殖废水排入、旅游资源开发时环保设施不完善等原因,经过多年累积导致地表水体富营养化(氮、磷超标),并易产生水华现象,严重时会导致水环境中原有的鱼、虾、蟹等死亡,原有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人居环境变差,甚至给附近的水产养殖业造成经济损失。因此对地表水体进行水质恢复刻不容缓。相关技术中,采用较多的地表水体处理技术主要有水生植物修复技术等。然而现有的水生植物修复设备大都漂浮在污染水体表面对水体进行净化或养护,无法适应现在隐蔽式水体环境的养护和治理需求,而且修复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水体净化设备,该水体净化设备可以沉入水体底部、浮在水体中或漂浮在水体表面以对水体进行净化或养护,能够适应不同水体环境的养护和治理需求,而且提高了净化效率。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水体净化设备包括:隔离箱,所述隔离箱的内部具有腔室,所述隔离箱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生物填料,所述生物填料设在所述腔室内且可自由移动;浮体,所述浮体设在所述隔离箱上,所述浮体内具有浮力调节舱室;通气部件和通水部件,所述通气部件与所述浮力调节舱室相连以向所述浮力调节舱室内供气或从所述浮力调节舱室内排气,所述通水部件与所述浮力调节舱室相连,其中在所述通气部件向所述浮力调节舱室内供气时所述浮力调节舱室内的水通过所述通水部件排出所述浮力调节舱室,且在所述通气部件从所述浮力调节舱室内排气时外部的水通过所述通水部件进入所述浮力调节舱室内,用于控制所述隔离箱浸没在水体内的深度;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的至少部分设在所述隔离箱的底面,用于向所述腔室内供气。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水体净化设备,在隔离箱上设置浮体,通过水和空气共同控制浮体以调节隔离箱浸没在水体内的深度,该水体净化设备可以沉入水体底部、浮在水体中或漂浮在水体表面以对水体进行净化或养护,能够适应不同水体环境的养护和治理需求,且可以相对稳定地位于不同位置,加强了水体自净能力,提高了净化效率。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浮体包括第一浮体和第二浮体,所述第一浮体和所述第二浮体彼此相对地设在所述隔离箱的两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气部件包括主管、第一旁通管和第二旁通管,所述主管设在所述隔离箱的顶面,所述主管与所述第一旁通管和第二旁通管相连以连通所述主管和所述第一旁通管以及连通主管和所述第二旁通管,所述第一旁通管与所述第一浮体相连以连通所述第一旁通管和所述第一浮体的浮力调节舱室,所述第二旁通管与所述第二浮体相连以连通所述第二旁通管和所述第二浮体的浮力调节舱室。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浮体和所述第二浮体中的每一个具有多个所述浮力调节舱室,多个所述浮力调节舱室沿相应的所述第一浮体或所述第二浮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一旁通管和所述第二旁通管为多个,所述第一浮体的每个浮力调节舱室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旁通管对应连通,所述第二浮体的每个浮力调节舱室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旁通管对应连通。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浮体和所述第二浮体中的每一个包括第一密封板、第二密封板和多个管体,多个所述管体沿所述管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多个所述管体包括沿相应的所述第一浮体或所述第二浮体的长度方向位于最外侧的两个最外侧管体,所述第一密封板设在相邻所述管体之间,所述第二密封板设在所述最外侧管体的外端,所述第一旁通管和所述第二旁通管为多个,所述第一浮体的每个管体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旁通管对应连接,所述第二浮体的每个管体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旁通管对应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离箱的顶面敞开以形成所述出水口,所述隔离箱的顶面设有盖住所述出水口的出口隔离网,所述隔离箱的底面敞开以形成所述进水口,所述隔离箱的底面设有盖住所述进水口的进口隔离网,所述隔离箱的四周封闭,或者,所述隔离箱的四周敞开以形成周向开口,所述隔离箱的四周设有盖住周向开口的周向隔离网。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体净化设备还包括第一环形件和第二环形件,所述第一环形件设在所述隔离箱的顶面的外缘以固定所述出口隔离网,所述第二环形件设在所述隔离箱的底面的外缘以固定所述进口隔离网。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体净化设备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安装在所述隔离箱的底面,所述曝气装置包括布气管和设在所述布气管上的曝气盘,所述布气管设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曝气盘设在所述布气管上,所述布气管和所述曝气盘均与所述隔离箱的底面在上下方向上间隔布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隔离箱在上下方向上间隔布置,所述布气管设在所述挡板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曝气装置包括曝气管,所述曝气管为S形且设有曝气孔,所述曝气管通过所述曝气孔向所述腔室内供气。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水体净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水体净化设备的主视示意图。图3是图1中水体净化设备的侧视示意图。图4是图1中水体净化设备的俯视示意图。图5是图1中水体净化设备工作时的水体的流态图。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水体净化设备沉在水底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水体净化设备悬浮在水中的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水体净化设备的部分露出水面的示意图。图9是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水体净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中水体净化设备的主视示意图。图11是图9中水体净化设备的侧视示意图。图12是图9中水体净化设备的俯视示意图。图13是图9中水体净化设备工作时的水体的流态图。图14是图9中水体净化设备在水流有流速时的工作流态图。附图标记:水体净化设备100,隔离箱1,腔室11,隔离网2,生物填料3,曝气装置4,曝气盘41,布气管42,浮体5,第一浮体51,第二浮体52,第一密封板501,第二密封板502,管体503,通气部件6,主管61,第一旁通管62,第二旁通管63,通水部件7,第一通水管71,第二通水管72,固定件8,第一环形件81,支架9,挡板91,支撑杆92,固定装置20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体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n隔离箱,所述隔离箱的内部具有腔室,所述隔离箱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n生物填料,所述生物填料设在所述腔室内且可自由移动;/n浮体,所述浮体设在所述隔离箱上,所述浮体内具有浮力调节舱室;/n通气部件和通水部件,所述通气部件与所述浮力调节舱室相连以向所述浮力调节舱室内供气或从所述浮力调节舱室内排气,所述通水部件与所述浮力调节舱室相连,其中在所述通气部件向所述浮力调节舱室内供气时所述浮力调节舱室内的水通过所述通水部件排出所述浮力调节舱室,且在所述通气部件从所述浮力调节舱室内排气时外部的水通过所述通水部件进入所述浮力调节舱室内,用于控制所述隔离箱浸没在水体内的深度;/n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的至少部分设在所述隔离箱的底面,用于向所述腔室内供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体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隔离箱,所述隔离箱的内部具有腔室,所述隔离箱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生物填料,所述生物填料设在所述腔室内且可自由移动;
浮体,所述浮体设在所述隔离箱上,所述浮体内具有浮力调节舱室;
通气部件和通水部件,所述通气部件与所述浮力调节舱室相连以向所述浮力调节舱室内供气或从所述浮力调节舱室内排气,所述通水部件与所述浮力调节舱室相连,其中在所述通气部件向所述浮力调节舱室内供气时所述浮力调节舱室内的水通过所述通水部件排出所述浮力调节舱室,且在所述通气部件从所述浮力调节舱室内排气时外部的水通过所述通水部件进入所述浮力调节舱室内,用于控制所述隔离箱浸没在水体内的深度;
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的至少部分设在所述隔离箱的底面,用于向所述腔室内供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包括第一浮体和第二浮体,所述第一浮体和所述第二浮体彼此相对地设在所述隔离箱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体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部件包括主管、第一旁通管和第二旁通管,所述主管设在所述隔离箱的顶面,所述主管与所述第一旁通管和第二旁通管相连以连通所述主管和所述第一旁通管以及连通所述主管和所述第二旁通管,所述第一旁通管与所述第一浮体相连以连通所述第一旁通管和所述第一浮体的浮力调节舱室,所述第二旁通管与所述第二浮体相连以连通所述第二旁通管和所述第二浮体的浮力调节舱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体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浮体和所述第二浮体中的每一个具有多个所述浮力调节舱室,多个所述浮力调节舱室沿相应的所述第一浮体或所述第二浮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一旁通管和所述第二旁通管为多个,所述第一浮体的每个浮力调节舱室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旁通管对应连通,所述第二浮体的每个浮力调节舱室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旁通管对应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维林加·索德·哈伯斯·约瑟夫张健张巍
申请(专利权)人:微资源上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