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油生产用灌装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03369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油生产用灌装辅助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出料管、导管、回收釜、真空泵,所述出料管上设有出料阀,所述导管与所述出料管的连接处设于所述出料阀下方;所述真空泵与所述回收釜的上部连通,所述导管与所述回收釜的中部连通,所述回收釜的下部设有回收管,所述回收管上设有回收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真空泵对回收釜进行抽空,出料管中残余的机油从导管中流入回收釜,避免出料管中残余的机油滴落,从回收釜中回收的机油无需过滤等处理,可直接用于灌装,解决了机油回收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油生产用灌装辅助装置
本技术涉及灌装设备,特别是一种机油生产用灌装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机油,即润滑油,能对发动机、压缩机等起到润滑减磨、辅助冷却降温、密封防漏、防锈防蚀、减震缓冲等作用。机油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机油灌装过程中,由于部分的油残留在灌装口,在将下一个油罐传送到灌装口下方之前,残留的油会滴落,这部分油需要回收。现有技术中,通常在灌装口下方设置有回收槽,回收槽上设置有回收口,从回收口将油回收过滤处理。由于机油的成分复杂,回收处理会得不好会影响其中的添加剂的含量,存在回收过程麻烦,回收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机油灌装过程中,灌装口残留的机油会滴落,这部分机油回收成本高的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机油生产用灌装辅助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出料管、导管、回收釜、真空泵,所述出料管上设有出料阀,所述导管与所述出料管的连接处设于所述出料阀下方;所述真空泵与所述回收釜的上部连通,所述导管与所述回收釜的中部连通,所述回收釜的下部设有回收管,所述回收管上设有回收阀。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防逆流管,所述防逆流管呈拱形,所述防逆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出料管和所述导管连通。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逆流管材质透明。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连接支管,所述连接支管倾斜设置,所述连接支管位置较低的一端与所述出料管连通,所述连接支管位置较高的一端与所述防逆流管连通,所述防逆流管通过所述连接支管与所述出料管连通。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回收釜上设有透明视窗。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回收釜内设有竖向设置的真空管,所述真空管的上端与所述真空泵连通,所述真空管上套设有透明接油环,所述透明接油环上设有开口向上的接油槽。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回收釜的上部设有泄压阀。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出料阀、回收阀均为电磁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真空泵对回收釜进行抽空,出料管中残余的机油从导管中流入回收釜,避免出料管中残余的机油滴落,从回收釜中回收的机油无需过滤等处理,可直接用于灌装,解决了机油回收成本高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局部剖视图之一;图3是本技术的局部剖视图之二。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专利技术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参照图1~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具体地:一种机油生产用灌装辅助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出料管10、导管20、回收釜30、真空泵31,所述出料管10上设有出料阀12,所述导管20与所述出料管10的连接处设于所述出料阀12下方;所述真空泵31与所述回收釜30的上部连通,所述导管20与所述回收釜30的中部连通,所述回收釜30的下部设有回收管,所述回收管上设有回收阀33。本技术的原理是:在出料阀12关闭之后,出料管10下方的外设油罐被运走之前,利用真空泵31对回收釜30进行抽空,由于导管20与出料管10的连接处设于出料阀12下方,负压作用下,出料管10中残余的机油从导管20中流入回收釜30,一段时间后停止抽空,可将已装油的外设油罐运走,继续进行下一次灌装。从出料管10中进入回收釜30的空气可平衡回收釜30中的负压。回收釜30中的机油液面与导管20接触之前,打开回收阀33,通过回收管将其回收。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防逆流管13,所述防逆流管13呈拱形,所述防逆流管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出料管10和所述导管20连通。拱形的防逆流管13可以防止出料管10出料时机油流入导管20中,也可防止导管20中残留的机油倒流回出料管10。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防逆流管13材质透明。方便观察防逆流管13中的机油是否全部流入导管20中,如果有残留,则需要调整工艺,加强真空泵31的抽空功率,或增加抽真空的时间。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连接支管11,所述连接支管11倾斜设置,所述连接支管11位置较低的一端与所述出料管10连通,所述连接支管11位置较高的一端与所述防逆流管13连通,所述防逆流管13通过连接支管11与所述出料管10连通。优选的防逆流管13的材质为塑料或者玻璃,出料管10的材质一般为金属,设置连接支管11可以方便连接不同材质的出料管10与逆流管13,连接支管11可焊接在出料管10上。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回收釜30上设有透明视窗35。方便观察回收釜30中的液位,避免液位与导管20接触后机油倒流入出料管10。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回收釜30内设有竖向设置的真空管,所述真空管的上端与所述真空泵31连通,所述真空管上套设有透明接油环34,所述透明接油环34上设有开口向上的接油槽。回收釜30内壁上的机油有可能会部分被吸入真空泵31中,透明接油环34的设置是为了收集真空管上的机油,从透明视窗35中观察透明接油环34中的机油量,及时清理透明接油环34,避免机油被吸入真空泵31中。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回收釜30的上部设有泄压阀32。泄压阀32可辅助回收釜30内的气压回升到大气压,仅仅依靠出料管10、导管20来回升气压,回升过程较慢,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出料阀12、回收阀33均为电磁阀。如此,可以通过外设的控制器控制出料阀12、回收阀33自动启闭,实现自动化灌装。以上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技术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油生产用灌装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出料管(10)、导管(20)、回收釜(30)、真空泵(31),所述出料管(10)上设有出料阀(12),所述导管(20)与所述出料管(10)的连接处设于所述出料阀(12)下方;所述真空泵(31)与所述回收釜(30)的上部连通,所述导管(20)与所述回收釜(30)的中部连通,所述回收釜(30)的下部设有回收管,所述回收管上设有回收阀(3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油生产用灌装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出料管(10)、导管(20)、回收釜(30)、真空泵(31),所述出料管(10)上设有出料阀(12),所述导管(20)与所述出料管(10)的连接处设于所述出料阀(12)下方;所述真空泵(31)与所述回收釜(30)的上部连通,所述导管(20)与所述回收釜(30)的中部连通,所述回收釜(30)的下部设有回收管,所述回收管上设有回收阀(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油生产用灌装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逆流管(13),所述防逆流管(13)呈拱形,所述防逆流管(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出料管(10)和所述导管(20)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油生产用灌装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逆流管(13)材质透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机油生产用灌装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支管(11),所述连接支管(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全莉余士港罗杨坚黎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安德森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