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曳引机减震降噪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0293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曳引机减震降噪装置;包括承重梁,在承重梁上设置有曳引机本体,在曳引机本体与承重梁之间设置有可调节阻尼减震降噪装置,所述可调节阻尼减震降噪装置包括与曳引机本体连接的上端梁和与承重梁连接的下端梁,在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上端梁的下部设置有可调节阻尼器,在上端梁的上部还设置隔音槽,在隔音槽内部还设置有隔音垫,该结构不但可以根据不同曳引机牵引反作用力的大小任意自动调节曳引机运行过程中的抗震性能,有效的保证了电梯轿厢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而且有效的降低了电梯运行过程中的噪音,有效的提高了电梯乘坐过程中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曳引机减震降噪装置
本技术属于电梯曳引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电梯曳引机减震降噪装置。
技术介绍
电梯,是指动力驱动,利用刚性导轨运行的箱体或者沿固定线路运行的梯级,进行升降或者平行运送人、货物的机电设备;电梯一般由机房、井道、轿厢和层站四大部位组成,在电梯的系统功能上通常有曳引系统、导向系统、轿厢系统、门系统、重量平衡系统、驱动系统、控制系统和安全保护系统等八大系统构成;其中曳引系统主要由曳引机、曳引钢丝绳、导向轮等组成,曳引机由电动机联轴器、制动器、减速器、机座、曳引轮等组成,它是电梯的动力源;曳引钢丝绳的两端分别连接轿厢和对重,依靠钢丝绳与曳引轮槽之间的摩擦力来驱动轿厢升降;由于曳引机做为电梯的主要动力源,曳引机的工作稳定性能和平稳性能直接关系到电梯轿厢乘坐的稳定性能和舒适度,所以曳引机在运行过程中的抗震和降噪性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新型的电梯曳引机减震降噪装置,不但可以根据不同曳引机牵引反作用力的不同任意自动调节曳引机运行过程中的抗震性能,达到良好的减震抗震效果,有效的保证电梯轿厢运行过程中的平稳稳定性能,而且有效的降低了电梯运行过程中的噪音,有效的提高电梯乘坐过程中的舒适度,有效的提高企业的产品品质质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一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梯曳引机减震降噪装置,包括承重梁,在承重梁上设置有曳引机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曳引机本体与承重梁之间设置有可调节阻尼减震装置,所述可调节阻尼减震装置包括与曳引机本体连接的上端梁和与承重梁连接的下端梁,所述上端梁的下部设置有可调节阻尼器,所述可调节阻尼器通过柔性连接块一与上端梁相连接,所述可调节阻尼器的下部还设置有型钢支撑架,所述可调节阻尼器通过柔性连接块二与型钢支撑架相连接,所述上端梁通过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与所述型刚支撑架相固定,所述型钢支撑架的底部还设置有柔性连接块三,所述柔性连接块三与下端梁连接固定;所述上端梁的上部还设置有隔音槽,所述隔音槽的内部还设置有隔音垫。作为优选,所述的型钢支撑架采用等腰梯形结构设置的支撑架体,柔性连接块三分别设置于支撑架体两等腰结构的底部,等腰梯形结构的支撑架体更为牢固。作为优选,所述上端梁下端梁和型钢支撑架以及第一立柱第二立柱柔性连接块三之间形成沙漏型结构,沙漏型的结构相对稳定且更具有承重性,能更好的承载曳引机的重量。作为优选,所述的可调节阻尼器采用磁流变阻尼器,通过磁流变化来提高阻尼系数,调整减震效果。作为优选,所述下端梁上还分别设置有控制器和传感器,控制器通过连接导线分别于传感器和磁流变阻尼器相连接,通过传输曳引机在曳引电梯轿厢升降过程中产生的冲击震动频率,来控制可调节阻尼器自动调节阻尼大小,免去了人工调节的繁琐性。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有如下技术效果:该结构设置的新型电梯曳引机减震降噪装置,不但可以根据不同曳引机牵引反作用力的不同任意自动调节曳引机运行过程中的抗震性能,达到良好的减震抗震效果,有效的保证了电梯轿厢运行过程中的平稳稳定性能,而且有效的降低了电梯运行过程中的噪音,有效的提高了电梯乘坐过程中的舒适度,有效的提高了企业的产品品质质量,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可调节阻尼减震降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承重梁;2为曳引机本体;3为可调节阻尼减震装置;4为上端梁;5为下端梁;6为第一立柱;7为第二立柱;8为可调节阻尼器;9为柔性连接块一;10为型钢支撑架;11为柔性连接块二;12为柔性连接块三;13为隔音槽;14为隔音垫;15为控制器;16为传感器;17为连接导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2所示,提供了一种电梯曳引机减震降噪装置,包括承重梁1,在承重梁1上设置有曳引机本体2,所述曳引机本体2与承重梁1之间设置有可调节阻尼减震装置3,所述可调节阻尼减震装置3包括与曳引机本体2连接的上端梁4和与承重梁1连接的下端梁5,所述上端梁4的下部设置有可调节阻尼器8,所述可调节阻尼器8通过柔性连接块一9与上端梁4相连接,所述可调节阻尼器8的下部还设置有型钢支撑架10,所述可调节阻尼器8通过柔性连接块二11与型钢支撑架10相连接,所述上端梁4通过第一立柱6和第二立柱7与所述型刚支撑架10相固定,所述型钢支撑架10的底部还设置有柔性连接块三12,所述柔性连接块三12与下端梁5连接固定;所述上端梁4的上部还设置有隔音槽13,所述隔音槽13的内部还设置有隔音垫14。进一步的,所述的型钢支撑架10采用等腰梯形结构设置的支撑架体,柔性连接块三分别设置于支撑架体两等腰结构的底部,等腰梯形结构的支撑架体更为牢固。进一步的,所述上端梁4下端梁5和型钢支撑架10以及第一立柱6第二立柱7柔性连接块三12之间形成沙漏型结构,沙漏型的结构相对稳定且更具有承重性,能更好的承载曳引机的重量。进一步的,所述的可调节阻尼器8采用磁流变阻尼器,通过磁流变化来提高阻尼系数,调整减震效果。进一步的,所述下端梁5上还分别设置有控制器15和传感器16,控制器15通过连接导线17分别于传感器16和调节阻尼器8相连接,通过传输曳引机在曳引电梯轿厢升降过程中产生的冲击震动频率,来控制可调节阻尼器自动调节阻尼大小,免去了人工调节的繁琐性。本技术一种电梯曳引机减震降噪装置结构新颖实用,当曳引机1在曳引电梯轿厢升降的过程中,由于曳引系统产生的冲击震动,直接传递给在曳引机1下部安装的可调节阻尼减震降噪装置3上,所述可调节阻尼减震装置3在结构设置上采用了上端梁4、下端梁5和型钢支撑架10以及第一立柱6和第二立柱7柔性连接块三11之间的沙漏型结构,在曳引机系统上产生的冲击震动直接转换为可调节阻尼器8的位移、速度与加速度,通过柔性连接块一9、柔性连接块二11和柔性连接块三12直接传递给下端梁5上,从而有效的了实现了曳引系统的抗震抗冲击功能,有效的保证了电梯轿厢的升降平稳性能,在下端梁5上设置的控制器15和传感器16,控制器15可根据传感器16有效的获得曳引系统传递到底部的下端梁5的冲击震动频率,控制器15根据该冲击信号的强弱和特性选择合适的电流,通过连接导线17输入到磁流变阻尼器中,从而自动调节阻尼的大小,实现该系统的可调节阻尼功能;该结构设置的新型电梯曳引机减震降噪装置,不但可以根据不同曳引机牵引反作用力的不同任意自动调节曳引机运行过程中的抗震性能,达到良好的减震抗震效果,有效的保证了电梯轿厢运行过程中的平稳稳定性能,而且有效的降低了电梯运行过程中的噪音,有效的提高了电梯乘坐过程中的舒适度,有效的提高了企业的产品品质质量,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曳引机减震降噪装置,包括承重梁(1),在承重梁(1)上设置有曳引机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曳引机本体(2)与承重梁(1)之间设置有可调节阻尼减震装置(3),所述可调节阻尼减震装置(3)包括与曳引机本体(2)连接的上端梁(4)和与承重梁(1)连接的下端梁(5),所述上端梁(4)的下部设置有可调节阻尼器(8),所述可调节阻尼器(8)通过柔性连接块一(9)与上端梁(4)相连接,所述可调节阻尼器(8)的下部还设置有型钢支撑架(10),所述可调节阻尼器(8)通过柔性连接块二(11)与型钢支撑架(10)相连接,所述上端梁(4)通过第一立柱(6)和第二立柱(7)与所述型钢支撑架(10)相固定,所述型钢支撑架(10)的底部还设置有柔性连接块三(12),所述柔性连接块三(12)与下端梁(5)连接固定;所述上端梁(4)的上部还设置有隔音槽(13),所述隔音槽(13)的内部还设置有隔音垫(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曳引机减震降噪装置,包括承重梁(1),在承重梁(1)上设置有曳引机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曳引机本体(2)与承重梁(1)之间设置有可调节阻尼减震装置(3),所述可调节阻尼减震装置(3)包括与曳引机本体(2)连接的上端梁(4)和与承重梁(1)连接的下端梁(5),所述上端梁(4)的下部设置有可调节阻尼器(8),所述可调节阻尼器(8)通过柔性连接块一(9)与上端梁(4)相连接,所述可调节阻尼器(8)的下部还设置有型钢支撑架(10),所述可调节阻尼器(8)通过柔性连接块二(11)与型钢支撑架(10)相连接,所述上端梁(4)通过第一立柱(6)和第二立柱(7)与所述型钢支撑架(10)相固定,所述型钢支撑架(10)的底部还设置有柔性连接块三(12),所述柔性连接块三(12)与下端梁(5)连接固定;所述上端梁(4)的上部还设置有隔音槽(13),所述隔音槽(13)的内部还设置有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惠星金卫琴郑燕平杨垚峰楼增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尼邦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