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传热型管壳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0242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强化传热型管壳式换热器,包括带有封头、壳体和通过折流板、管板组装其内的换热管,其特征是换热管为管壁有由外向内分段成型的外凹内凸环形体的厚壁管。(*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冷热介质进行热量交换的装置,特别是一种强化传热型管壳式换热器。目前,广泛应用干石油、化工、冶金等领域的换热器,有管壳式、板式、螺旋板式、振动盘管式、板翅式等换热器。因其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一些缺陷,故应用均有局限性。如现有传统的管壳式换热器虽然运行平稳、安全牢固,但其体积大、传热系数低、易堵、易结垢。板式换热器虽然传热系数高、体积小,但仍易堵塞,而且极易泄漏,不宜推广。现有波纹管式换热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换热器存在的缺点,但由于其所用换热管壁较薄(厚度不大于1mm)故使用也有局限性。因此,现有换热器有待进一步改进。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强化传热型管壳式换热器,它结构简便、密封可靠,不易结垢、不堵塞,运行安全平稳,传热效率高,其应用范围较广。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装置包括带有封头、壳体和通过折流极、管板组装其内的换热管,其中换热管为管壁有由外向内分段成型的外凹内凸环形体的厚壁管。由于本技术是在现有立式或卧式管壳式换热器结构基础上改进的,所以很容易实现。现有管壳式换热器主要的传热元件是换热管,一般均采用光滑平直的圆管制成;也有的采用薄壁波纹管制作。前者平滑管在流体流过时易在管壁面上形成边界层,易结垢、堵塞通路,影响管内外的传热效率后者波纹管连续波纹的波谷也易积垢、易腐蚀,不仅影响管内外的传热效率,而且降低波纹管使用寿命。该装置采用厚壁管作为换热管,同时又以分段成型的方式在管壁上加工出外凹内凸的环形体,使流体流经换热管内外时,既减薄边界层,又不易积垢,流体在管内外壁面形成充分强化湍流,提高传热效率。即使在流速很小的情况下,流体在管内外也可形成强烈的扰动,也能提高传热效率。该换热管结构比波纹管简单,加工容易。本技术运行安全平稳、不易结垢、不堵塞,传热效率高。在相同换热量时,与现有管壳式换热器相比体积可缩小1/3左右,故减少占用空间。因此,本实新型极易推广应用。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具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换热管的一种具体结构剖视图。根据图1-2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结构。该装置是在现有立式或卧式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基础上改进的,有些部件,如壳体11、封头2、管板4、法兰8、折流板10等件基本与现有技术相同。其中封头2的形状根据使用要求可为球形体、蝶形体、平板等几何形体。通过折流板10、管板4组装在壳体11内的换热管7采用新型结构,即以光滑平直的厚壁管(管壁厚大于1mm)用滚压成型机分段成型的方法,在管壁上加工出所需间距的由外向内成型的外凹内凸的环形体。该换热管既不同于现有光滑平直管式的换热管,它能破坏流体流经换热管时的管壁面上形成的边界层,可起到延缓结垢的作用,传热效率明显高于平直管,也不同于波纹管式的换热管,它从根表上改变波形由内向外加工成型的壁厚约束,制造工艺简单,且壁厚坚固耐用,使用安全可靠,拓宽介质的适用范围,应用更广泛。壳体11的介质入口3、9,介质出口1、5的接管形状可为直管形或弯管形。为使壳体在热量交换过程中具有自身补偿之功能,可在壳体上设置波纹管式补偿器6。上述新型结构的厚壁换热管也可用于其它结构形式的换热器上,如浮头式、U型管式、釜式等的换热器。权利要求1.一种强化传热型管壳式换热器,包括带有封头、壳体和通过折流极、管板组装其内的换热管,其特征是换热管为管壁有由外向内分段成型的外凹内凸环形体的厚壁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是壳体上设置波纹管式补偿器。专利摘要一种强化传热型管壳式换热器,包括带有封头、壳体和通过折流板、管板组装其内的换热管,其中换热管为管壁有由外向内分段成型的外凹内凸环形体的厚壁管。它结构简便、密封可靠,不易结垢、不堵塞,运行安全平稳,传热效率高,其应用范围较广。文档编号F28D1/04GK2314326SQ9725143公开日1999年4月14日 申请日期1997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1997年12月30日专利技术者丰艳春, 申明俭, 王玉, 邱广涛, 钱江, 丛文滋, 常阳, 詹玉璋, 李鑫, 段军武 申请人:机械工业部沈阳仪器仪表工艺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丰艳春申明俭王玉邱广涛钱江丛文滋常阳詹玉璋李鑫段军武
申请(专利权)人:机械工业部沈阳仪器仪表工艺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