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热管换热器,组成包括壳体、热管、中间隔板、热流体进、出口和冷流体进、出口,高温区的热管分离为热流体高温区吸热端管束和冷流体高温区放热端管束,低温区的热管分离为热流体低温区吸热端管束和冷流体低温区放热端管束,热流体高温区吸热端管束与冷流体低温区放热端管束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热流体低温区吸热端管束与冷流体高温区放热端管束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将整体式热管换热器的结构与分离式热管换热器的结构有机地组合为一体,换热器的高温区和低温区为分离式结构,换热器的中部为整体式结构,兼具整体式与分离式热管换热器的优点,解决了设备的高温爆管和低温露点腐蚀问题。(*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热管换热器,特别是一种组合式热管换热器。
技术介绍
目前,热管换热器通常分为整体式热管换热器和分离式热管换热器两种,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应用于不同场合。整体式热管换热器如图1所示,其组成包括壳体1、热管2、中间隔板12、热流体进、出口31、32和冷流体进、出口33、34,其设备安装方便,投资较小,但是,其热流体进口处31和冷流体出口处34为换热器的高温区,该处热管的管内工质温度较高,容易引起爆管;其热流体出口处32和冷流体进口处33为换热器的低温区,该处热管的管内工质温度较低,容易引起露点腐蚀。分离式热管换热器如图2所示,装置的吸热段10和放热段20可视现场情况而分开布置,可实现远距离传热,换热管束11、13可根据冷、热流体的性能及工艺要求选择不同的结构参数和材质,从而可有效地解决设备的露点腐蚀和爆管问题。其缺点是设备必须到现场安装,冷凝液管14和蒸汽管15一般都在现场焊接,现场工作量较大,且占地面积较大,热管也需现场生成,特别是外联管路在现场焊接困难大,不利于检查。对于一些特定场合,例如钢铁系统小高炉的余热回收,一般情况均采用整体式热管换热器,其规模小,成本低,但是由于小高炉出热风炉的排烟温度极不稳定,容易产生余热回收装置的爆管现象和露点腐蚀现象,若采用分离式热管换热器,现场工作量及设备投资又过大。因此,目前还没有适用于钢铁系统小高炉等的热管换热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在整体式热管换热器基础上改进的组合式热管换热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组合式热管换热器,其组成包括壳体、热管、中间隔板、热流体进、出口和冷流体进、出口,其热流体进口处和冷流体出口处为换热器的高温区,其热流体出口处和冷流体进口处为换热器的低温区,其特征是高温区的热管分离为热流体高温区吸热端管束和冷流体高温区放热端管束,低温区的热管分离为热流体低温区吸热端管束和冷流体低温区放热端管束,热流体高温区吸热端管束与冷流体低温区放热端管束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热流体低温区吸热端管束与冷流体高温区放热端管束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将整体式热管换热器的结构与分离式热管换热器的结构有机地结合为一体,换热器的高温区和低温区为分离式结构,热流体高温区吸热端管束与冷流体低温区放热端管束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组成新的热管换热单元,高温区热流体与低温区冷流体在其中进行热交换,使其管内工质温度较之通常的整体式热管换热器要低,不易引起高温爆管,同样,热流体低温区吸热端管束与冷流体高温区放热端管束通过连接管连通也组成新的热管换热单元,低温区热流体与高温区冷流体在其中进行热交换,使其管内工质温度较之通常的整体式热管换热器要高,不易引起低温露点腐蚀;换热器的中部为整体式结构的常规热管。因此,组合式热管换热器兼具整体式与分离式热管换热器的优点,克服了二者的缺点。附图说明图1为整体式热管换热器结构示意图。图2为分离式热管换热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组合式热管换热器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示意为1-壳体,12-中间隔板,2-热管,22-热流体高温区吸热端管束,23-冷流体高温区放热端管束,24-热流体低温区吸热端管束,25-冷流体低温区放热端管束,31-热流体进口,32-热流体出口,33-冷流体进口,34-冷流体出口,41-连接管,42-连接管,10-吸热段,20-放热段,11-换热管束,13-换热管束,14-冷凝管,15-蒸汽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技术不限于所给出的例子。如图3所示,组合式热管换热器,其组成包括壳体1、热管2、中间隔板12、热流体进口31、热流体出口32、冷流体进口33和冷流体出口34,热流体进口处31和冷流体出口处34为换热器的高温区,热流体出口处32和冷流体进口处33为换热器的低温区,高温区的热管分离为热流体高温区吸热端管束22和冷流体高温区放热端管束23,低温区的热管分离为热流体低温区吸热端管束24和冷流体低温区放热端管束25,热流体高温区吸热端管束22与冷流体低温区放热端管束25之间通过连接管41连通,形成热管,热流体低温区吸热端管束23与冷流体高温区放热端管束24之间通过连接管42连通,形成热管。热流体从热流体进口31流入,冷流体从冷流体进口33流入,左侧的热流体高温区吸热端管束22所吸收热流体的热量,通过热管中的工质向右侧的冷流体低温区放热端管束25传递,右侧的热流体低温区吸热端管束24所吸收热流体的热量,通过热管中的工质向左侧的冷流体高温区放热端管束23传递。权利要求1.组合式热管换热器,其组成包括壳体、热管、中间隔板、热流体进、出口和冷流体进、出口,其热流体进口处和冷流体出口处为换热器的高温区,其热流体出口处和冷流体进口处为换热器的低温区,其特征是高温区的热管分离为热流体高温区吸热端管束和冷流体高温区放热端管束,低温区的热管分离为热流体低温区吸热端管束和冷流体低温区放热端管束,热流体高温区吸热端管束与冷流体低温区放热端管束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热流体低温区吸热端管束与冷流体高温区放热端管束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专利摘要组合式热管换热器,组成包括壳体、热管、中间隔板、热流体进、出口和冷流体进、出口,高温区的热管分离为热流体高温区吸热端管束和冷流体高温区放热端管束,低温区的热管分离为热流体低温区吸热端管束和冷流体低温区放热端管束,热流体高温区吸热端管束与冷流体低温区放热端管束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热流体低温区吸热端管束与冷流体高温区放热端管束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将整体式热管换热器的结构与分离式热管换热器的结构有机地组合为一体,换热器的高温区和低温区为分离式结构,换热器的中部为整体式结构,兼具整体式与分离式热管换热器的优点,解决了设备的高温爆管和低温露点腐蚀问题。文档编号F28D15/02GK2924459SQ20062007383公开日2007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12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12日专利技术者孙红, 刘小平, 陆建宁, 董人和 申请人:南京华电节能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组合式热管换热器,其组成包括壳体、热管、中间隔板、热流体进、出口和冷流体进、出口,其热流体进口处和冷流体出口处为换热器的高温区,其热流体出口处和冷流体进口处为换热器的低温区,其特征是高温区的热管分离为热流体高温区吸热端管束和冷流体高温区放热端管束,低温区的热管分离为热流体低温区吸热端管束和冷流体低温区放热端管束,热流体高温区吸热端管束与冷流体低温区放热端管束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热流体低温区吸热端管束与冷流体高温区放热端管束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红,刘小平,陆建宁,董人和,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华电节能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