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殿生专利>正文

内插管组式换热管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0102 阅读:3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内插管组式换热管换热器,属管壳换热器的设计与制造技术领域。由壳体和管束构成。换热管的外管内带有内插管组,内插管组的各管之间和管组外壁与外管内壁之间保持相切状态,用钎焊的方法焊合,使管组与外管形成可传递热量的整体。这样就加大了换热系数小一侧的传热面积,可有效地提高传热效果。解决了现有产品热交换不平衡而带来的体积庞大的实际问题,并且适用于高温高压介质的传热。从设备体积上可显著缩小,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降低了水资源的浪费。安装上也变得容易,是一种理想的管壳式换热器。(*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管壳换热器的设计与制造

技术介绍
换热器是完成冷热流体进行热量交换的专用设备。目前在工矿企业中所使用的大部分换热器都是管壳式换热器。依据换热管的不同,可分为光管式换热器、螺纹管换热器、翅片管换热器等。其中光管换热器占大多数。衡量换热器性能的主要指标是传热系数K值的大小,K值越大说明换热器的性能越好。传热系数K取决于换热管两侧的热交换介质与换热管内、外壁之间的对流换热系数a,如果不考虑污垢热阻,则传热系数如下式所示K=1/(1/a1+1/a2)=a1*a2/(a1+a2)从上式可得出,K值一定小于a1和a2。因此,在两种换热介质的对流换热系数相差较大时,换热器的传热系数很小,换热性能不好,而且还存在严重的热交换不平衡问题,浪费大量能源。例如,在气—水换热器中,气的对流换热系数约为50W/m2℃,而水的对流换热系数约为5000W/m2℃,二者相差100倍。如果气侧和水侧的传热面积相同,则会使换热器的体积庞大,运行中造成大量的水资源的浪费。所以,加大对流换热系数较小一侧的传热面积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翅片管换热器就是加大了换热管的外表面积,提高了换热性能,解决了热交换不平衡问题。由于翅片管外径较大,使换热器的体积也比较大。翅片管强化的是壳程一侧,也不适于高温高压介质的换热。同样另外两种换热器也因为该原因而使得体积庞大。因此说现在管壳式换热器不是很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两种介质的对流换热系数较大的情况,同样适用于高温高压介质换热的管壳式换热器。体积小,重量轻。同等热交换量可比翅片管换热器的体积减少一半以上。本技术的结构如附图所示由壳体和管束构成。在壳体的两端部带有封头,在两端封头上带有管束介质进出口。在封头与壳体之间带有密封垫,封头与壳体由螺栓固定。在壳体上部带有壳体介质进出口。在管束的折流板上带有若干个换热管孔,孔内有换热管。在管束的两端部带有管板。管束与管板由胀接法固定在一起。换热管由换热管外管和内插组管构成。在换热管外管内带有内插管组。内插管组各管之间和管组与外管之间呈相切状态,用钎焊方法焊合。使管组与外管之间形成可传递热量的整体。本技术的使用方法与现有设备相同。换热介质分别在管束内和壳体内流动,使两种介质在流动中实现热量的传递。本技术由于在换热管内带有内插管组,并且管组的每根管之间以及管组外部管管壁与换热管外管内壁之间保持相切状态。这样,就使外管与管组成为互相导热的整体。也就是增大了传热面积。对比相同规格的光管,传热面积可提高5~10倍。因此,其传热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解决了现有设备两种换热介质的对流换热系数相差大而产生的热交换不平衡问题。本产品因强化的是换热管内侧,使高温高压介质走管程得以实现。提高了工作效率,体积小,重量轻,节省能源,降低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1-管束介质进口 2-壳体介质出口 3-壳体介质进口 4-管束介质出口 5-封头 6-密封垫 7-管板 8-换热管 9-折流板 10-壳体图2为本技术换热管结构示意图11-内插组管 12-换热管外管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结构如附图所示由壳体(10)和管束构成。在壳体的两端部带有封头(5),在一端封头上带有管束介质进口(1),另一端有管束介质出口(4)。在封头与壳体之间带有密封垫(6),封头与壳体由螺栓固定。在壳体左侧上部带有壳体介质出口(2),右侧上部带有壳体介质进口(3)。在管束的折流板(9)上带有若干个换热管孔,孔内有换热管(8)。在管束的两端部带有管板(7)。管束与管板由胀接法固定在一起。换热管由换热管外管和内插组管构成。在换热管外管(12)内带有内插管组(11)。内插管组各管之间和管组与外管之间呈相切状态,用钎焊方法焊合。使管组与外管之间形成可传递热量的整体。权利要求1.内插管组式换热管换热器,由壳体(10)和管束构成,其特征在于在在换热管外管(12)内带有内插管组(11),内插管组各管之间和管组与外管之间呈相切状态。专利摘要内插管组式换热管换热器,属管壳换热器的设计与制造
由壳体和管束构成。换热管的外管内带有内插管组,内插管组的各管之间和管组外壁与外管内壁之间保持相切状态,用钎焊的方法焊合,使管组与外管形成可传递热量的整体。这样就加大了换热系数小一侧的传热面积,可有效地提高传热效果。解决了现有产品热交换不平衡而带来的体积庞大的实际问题,并且适用于高温高压介质的传热。从设备体积上可显著缩小,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降低了水资源的浪费。安装上也变得容易,是一种理想的管壳式换热器。文档编号F28D7/10GK2919177SQ20062009013公开日2007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31日专利技术者刘殿生 申请人:刘殿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内插管组式换热管换热器,由壳体(10)和管束构成,其特征在于在在换热管外管(12)内带有内插管组(11),内插管组各管之间和管组与外管之间呈相切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殿生
申请(专利权)人:刘殿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