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0071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人机,属于飞行器技术领域,包括机身、平尾、起落架、两个机翼、垂尾和尾撑,起落架设置在机身底部,两个机翼对称设置在机身的两侧,两个垂尾并列设置在机身后方,平尾设置在两个垂尾顶部并与垂尾固定连接,两个垂尾底部分别通过两个尾撑与机身后侧两端连接;机身包括机身架和机罩,所述机身架上设置有动力设备,机身架设置在机罩内,并支撑机罩,机罩上下设置有中线。该无人机可满足较大装载空间要求,采用高升阻比总体外形设计,可快速拆卸、组装,机鼻和高平尾提升大迎角性能,小翼和垂尾提升抗侧风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人机
本技术属于飞行器
,具体涉及一种无人机。
技术介绍
无人机作为一种灵活方便、可靠、可完成多种任务需求的技术装备,在军用和民用领域获得了极大重视和应用。目前,各国、各单位、各领域、各公司都十分重视无人机的开发和应用。虽然现有技术中已经存在多种成熟可靠的无人机产品,但是这些产品依然存在以下问题:1)机身部位不产生升力、仅仅作为设备和任务载荷的装载空间;2)机身各部位固连在一起,运输和保存占用空间大;3)飞行稳定性和大迎角飞行能力弱。针对这些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无人机设计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人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人机,包括机身、平尾、起落架、两个机翼、垂尾和尾撑,所述起落架设置在所述机身底部,两个所述机翼对称设置在所述机身的两侧,两个所述垂尾并列设置在所述机身后方,所述平尾设置在两个所述垂尾顶部并与所述垂尾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垂尾底部分别通过两个所述尾撑与所述机身后侧两端连接;所述机身包括机身架和机罩,所述机罩上下设置有中线,所述机身架上设置有动力设备,所述机身架设置在所述机罩内,并支撑所述机罩;所述机罩顶部为向上拱起的曲面结构,所述机罩的前侧机鼻部位向内收缩、且机鼻下弯,所述机罩的后侧中间向四周隆起形成柱状尾翼,所述机罩两侧分别开设有机翼安装孔,所述机翼安装孔外侧设置有机翼安装套,两个所述机翼安装套后方均设置有尾撑杆连接件,所述机罩顶部开设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上设置有盖板;两个所述机翼分别与两个所述机翼安装套配合,并与所述机身架可拆卸连接,两个所述尾撑分别与两个尾撑杆连接件可拆卸连接。优选地,所述机身架包括机身前置安装碳管、机身后置安装碳管、两根并排设置的支撑梁和与所述支撑梁垂直设置的一组油箱隔框,所述支撑梁穿过所述油箱隔框底部,所述油箱隔框两侧的所述支撑梁上均设置有设备安装板,所述动力设备安装在所述设备安装板上;两个所述油箱隔框之间设置有油箱,两个所述油箱隔框两侧分别正对一个所述机翼安装孔,所述机身前置安装碳管和机身后置安装碳管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油箱隔框的外侧;所述支撑梁前端设置有前侧机身隔框,所述前侧机身隔框外壁设置有光电吊舱安装板,所述光电吊舱安装板上安装有光电吊舱,所述光电吊舱安装板上靠近所述前侧机身隔框设置有前起落架转轴;所述支撑梁后端设置有尾部隔框,所述尾部隔框通过副梁与后侧的所述油箱隔框连接;所述柱状尾翼与所述尾部隔框和副梁所在的位置匹配,所述光电吊舱下端穿过所述机罩的前侧底板。优选地,所述机翼包括主翼、副翼和翼梢小翼,所述主翼包括主翼罩和设置在所述主翼罩内支撑所述主翼罩的主翼架,所述主翼架包括机翼前置安装碳管、机翼后置安装碳管、并排设的前翼肋、后翼肋、位于所述前翼肋和后翼肋之间的多个中间翼肋及并排设置的两个机翼梁,两个所述机翼梁均穿过所述前翼肋、中间翼肋和后翼肋,所述机翼前置安装碳管和机翼后置安装碳管均穿过所述前翼肋;所述前翼肋与所述机翼安装套配合,所述机翼前置安装碳管与所述机身前置安装碳管可拆卸连接,所述机翼后置安装碳管与所述机身后置安装碳管可拆卸连接;所述副翼包括副翼罩和设置在所述副翼罩内并带动所述副翼罩转动的副翼架,所述副翼架包括转轴和均匀设置在所述转轴上的多个支撑片,所述转轴两端分别与所述后翼肋与其中一个所述中间翼肋转动连接,所述副翼罩底部通过铰接部件与所述主翼罩底部铰接;所述翼梢小翼包括小翼罩和固定在所述小翼罩内侧的两根小翼梁,两根所述小翼梁均穿过所述后翼肋并与所述后翼肋固定连接,所述小翼罩尾部向上翘起。优选地,所述主翼罩底部开设有铰接孔,所述铰接孔处安装有孔盖,所述铰接部件包括铰接块、铰接座和连杆,所述铰接块安装在所述孔盖内部,所述铰接座固定在所述副翼罩底部,所述连杆一端与所述铰接座转动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孔盖与所述铰接块转动连接。优选地,所述起落架包括“U”型支架和两个滚轮,所述机罩底部开设有起落架安装孔,所述“U”型支架顶部穿过所述起落架安装孔并与两根所述支撑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滚轮分别固定在所述“U”型支架的两端。本技术提供的无人机无人机可满足较大装载空间要求,采用高升阻比总体外形设计,可快速拆卸、组装;总体采用翼身融合体设计,机翼和机身自然融合,形成翼身融合体,减小的飞行阻力;同时,翼身融合的机翼在机体自然延伸,形成了边条翼,提高了升力和大迎角性能;偏平、流线型的机身经过了气动优化设计,使其产生可观的升力;机罩上下的中线,对气流启到了导流作用,对机体的整体流场进行了优化,避免了气流的不对称分离;下湾的机鼻减小了机头附件的局部迎角,同时对来流启到了下洗效果,提高了整机的大迎角性能;高尾撑设计提高了该机在大迎角条件下的操作性能,提高了大迎角条件下的飞行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无人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无人机的俯瞰结构示意图;图3为机身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机翼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机翼的俯瞰结构示意图;图6为机翼骨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翼梢小翼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机身骨架的结构示意图一;图9为机身骨架的结构示意图二;图10为机身骨架的结构示意图三。附图标记说明:机身1、机罩11、柱状尾翼12、机翼安装孔13、机翼安装套14、尾撑杆连接件15、盖板16、机身前置安装碳管17、机身后置安装碳管18、支撑梁19、油箱隔框110、设备安装板111、油箱112、前侧机身隔框113、光电吊舱安装板114、光电吊舱115、前起落架转轴116、尾部隔框117、副梁118;平尾2、起落架3、“U”型支架31、滚轮32;机翼4、主翼41、主翼罩411、机翼前置安装碳管412、机翼后置安装碳管413、前翼肋414、后翼肋415、中间翼肋416、机翼梁417、孔盖418;副翼42、副翼罩421、转轴422、支撑片423;翼梢小翼43、小翼罩431、小翼梁432;垂尾5、尾撑6、动力设备7、铰接部件8、铰接块81、铰接座82、连杆83。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能予以实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1)、平尾(2)、起落架(3)、两个机翼(4)、垂尾(5)和尾撑(6),所述起落架(3)设置在所述机身(1)底部,两个所述机翼(4)对称设置在所述机身(1)的两侧,两个所述垂尾(5)并列设置在所述机身(1)后方,所述平尾(2)设置在两个所述垂尾(5)顶部并与所述垂尾(5)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垂尾(5)底部分别通过两个所述尾撑(6)与所述机身(1)后侧两端连接;/n所述机身(1)包括机身架和机罩(11),所述机罩(11)上下设置有中线,所述机身架上设置有动力设备(7),所述机身架设置在所述机罩(11)内,并支撑所述机罩(11);/n所述机罩(11)顶部为向上拱起的曲面结构,所述机罩(11)的前侧机鼻部位向内收缩、且机鼻下弯,所述机罩(11)的后侧中间向四周隆起形成柱状尾翼(12),所述机罩(11)两侧分别开设有机翼安装孔(13),所述机翼安装孔(13)外侧设置有机翼安装套(14),两个所述机翼安装套(14)后方均设置有尾撑杆连接件(15),所述机罩(11)顶部开设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上设置有盖板(16);/n两个所述机翼(4)分别与两个所述机翼安装套(14)配合,并与所述机身架可拆卸连接,两个所述尾撑(6)分别与两个尾撑杆连接件(15)可拆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1)、平尾(2)、起落架(3)、两个机翼(4)、垂尾(5)和尾撑(6),所述起落架(3)设置在所述机身(1)底部,两个所述机翼(4)对称设置在所述机身(1)的两侧,两个所述垂尾(5)并列设置在所述机身(1)后方,所述平尾(2)设置在两个所述垂尾(5)顶部并与所述垂尾(5)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垂尾(5)底部分别通过两个所述尾撑(6)与所述机身(1)后侧两端连接;
所述机身(1)包括机身架和机罩(11),所述机罩(11)上下设置有中线,所述机身架上设置有动力设备(7),所述机身架设置在所述机罩(11)内,并支撑所述机罩(11);
所述机罩(11)顶部为向上拱起的曲面结构,所述机罩(11)的前侧机鼻部位向内收缩、且机鼻下弯,所述机罩(11)的后侧中间向四周隆起形成柱状尾翼(12),所述机罩(11)两侧分别开设有机翼安装孔(13),所述机翼安装孔(13)外侧设置有机翼安装套(14),两个所述机翼安装套(14)后方均设置有尾撑杆连接件(15),所述机罩(11)顶部开设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上设置有盖板(16);
两个所述机翼(4)分别与两个所述机翼安装套(14)配合,并与所述机身架可拆卸连接,两个所述尾撑(6)分别与两个尾撑杆连接件(15)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架包括机身前置安装碳管(17)、机身后置安装碳管(18)、两根并排设置的支撑梁(19)和与所述支撑梁(19)垂直设置的一组油箱隔框(110),所述支撑梁(19)穿过所述油箱隔框(110)底部,所述油箱隔框(110)两侧的所述支撑梁(19)上均设置有设备安装板(111),所述动力设备(7)安装在所述设备安装板(111)上;
两个所述油箱隔框(110)之间设置有油箱(112),两个所述油箱隔框(110)两侧分别正对一个所述机翼安装孔(13),所述机身前置安装碳管(17)和机身后置安装碳管(18)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油箱隔框(110)的外侧;
所述支撑梁(19)前端设置有前侧机身隔框(113),所述前侧机身隔框(113)外壁设置有光电吊舱安装板(114),所述光电吊舱安装板(114)上安装有光电吊舱(115),所述光电吊舱安装板(114)上靠近所述前侧机身隔框(113)设置有前起落架转轴(116);所述支撑梁(19)后端设置有尾部隔框(117),所述尾部隔框(117)通过副梁(118)与后侧的所述油箱隔框(110)连接;所述柱状尾翼(12)与所述尾部隔框(117)和副梁(118)所在的位置匹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彦非李继广孙俊磊王飞张庆谯盛军魏佳豪唐家坤严天健李二博李嘉兴张锐佳白楠楠张天阳易俊杰吴悦刘豪定龙喜洋张兆杨王昭质陆南何凯刘庆郭晓阳封承霖李以撒夏雁博王怡丰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航空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