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相军专利>正文

一种自行车无死点脚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0056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行车无死点脚踏装置,包括左右相位差为180度的被驱动杆,脚踏板,车架,还包括两个后置的轴,两个中间杆,两个主驱动杆,所述中间杆与主驱动杆的方向一致,中间杆与轴的内端固定连接,主驱动杆与轴的外端固定连接,后置的轴与车架旋转连接,中间杆上设有轨道槽,被驱动杆上设有滚轮,滚轮延轨道槽滚动,主驱动杆与脚踏板旋转连接。其一侧的脚踏板在被踩至最低位时,另一侧的主驱动杆向前倾斜一个角度,踩踏无死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行车无死点脚踏装置
本技术涉及人力自行车
,尤其是一种自行车无死点脚踏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自行车左右驱动杆相位差为180度,当一侧的脚踏板运行至最下端时,另一侧脚踏板处于最上端,处于发力死点,同样的脚踏力在最上端区域形成的扭矩小,驱动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无死点脚踏装置,当一侧的脚踏板在被踩至最低位时,另一侧的脚踏板处于已过最高位并拥有一个合适的前移量。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行车无死点脚踏装置,包括左右相位差为180度的被驱动杆,脚踏板,车架,还包括两个后置的轴,两个中间杆,两个主驱动杆,所述中间杆与主驱动杆的方向一致,中间杆与轴的内端固定连接,主驱动杆与轴的外端固定连接,后置的轴与车架旋转连接,中间杆上设有轨道槽,被驱动杆上设有滚轮,滚轮延轨道槽滚动,主驱动杆与脚踏板旋转连接。所述被驱动杆可以是牙盘的一部分。由于采用上述方案,一侧的脚踏板在被踩至最低位时,另一侧的主驱动杆向前倾斜一个角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一侧的脚踏板处于最低位即主驱动杆处于竖直位置时,另一侧的主驱动杆有一个较大的向前倾斜角,踩踏无死点,由于倾斜角大,可提前向该主驱动杆上的脚踏板施力,与另一只脚共同做功,同样的脚踏力所形成的扭矩大,驱动效率高,且主被动驱动杆之间采用滚轮延轨道槽滚动传动,传动效率高,结构简单。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右侧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俯视示意图图中,1-被驱动杆,01-被驱动杆轴心,11-滚轮,12-滚轮轴心的运动轨迹,02-中间杆和主驱动杆的轴心,2-中间杆,22-轨道槽,3-主驱动杆,4-脚踏板,5-车架。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左右相位差为180度的被驱动杆1通过轴与车架5转动连接,在被驱动杆1的端部设有滚轮11,中间杆2与轴的内端固定连接,主驱动杆3与轴的外端连接,中间杆2与主驱动杆3的方向一致,其轴设在被驱动杆1的轴的后方并于车架5旋转连接,中间杆2上设有轨道槽22,滚轮11置于轨道槽22内,主驱动杆3与脚踏板4旋转连接。所述中间杆2的轴心02后置量越大,主驱动杆3向前倾斜角也越大,同样的踩踏力所产生的驱动扭矩也越大。当采用链条传动时,所述被驱动杆1可以是牙盘的一部分,或者,当采用轴传动时,所述被驱动杆1可以是锥齿盘的一部分。驱动原理:当右侧的脚踏板4在最低位即右侧的主驱动杆3处于竖位时,左侧的主驱动杆3处于向前倾斜一个角度的位置,此时踩动左侧的脚踏板4,相应的主驱动杆3带动中间杆2逆时针旋转,中间杆2的轨道槽22会对滚轮11施以向右下的斜压力,滚轮11就会驱动左侧的被驱动杆1逆时针旋转,右侧的被驱动杆1就会跟着顺时针旋转,并通过滚轮22驱动右侧的中间杆2顺时针旋转,当左侧的脚踏板4旋转至最低位置即左侧的主驱动杆3竖位时,右侧的主驱动杆3处于向前倾斜一个角度的位置。左右脚踏板4交替处于最低位,相应的左右主驱动杆3会交替处于向前倾斜位,踩踏无死点,且能产生较大驱动扭矩。以上所述仅为实现本技术基本功能的实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行车无死点脚踏装置,包括左右相位差为180度的被驱动杆,脚踏板,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后置的轴,两个中间杆,两个主驱动杆,所述中间杆与主驱动杆的方向一致,中间杆与轴的内端固定连接,主驱动杆与轴的外端连接,后置的轴与车架旋转连接,中间杆上设有轨道槽,被驱动杆上设有滚轮,滚轮延轨道槽滚动,主驱动杆与脚踏板旋转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行车无死点脚踏装置,包括左右相位差为180度的被驱动杆,脚踏板,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后置的轴,两个中间杆,两个主驱动杆,所述中间杆与主驱动杆的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相军
申请(专利权)人:王相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