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世贤专利>正文

一种靠背升降式汽车前排座椅及包含其的房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99879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靠背升降式汽车前排座椅及包含其的房车,包括前排底座、前排靠背和伸缩导轨,前排靠背底部设有插接部,前排底座上设有插槽,前排靠背通过插接部和插槽的配合固定在前排底座上,前排靠背与前排底座靠近车身侧柱一侧分别与伸缩导轨的上下两端相连接,且前排靠背侧边与伸缩导轨上端活动连接,使插接部和插槽脱离配合后的前排靠背能随伸缩导轨的拉伸而同步上升,并翻转至与车顶相贴合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前排靠背可从前排底座上拆卸下来,并随着连接在侧边上的伸缩导轨一起向上提升至车顶位置,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车内的宽敞度,使得前排底座和后排底座之间无遮挡隔绝,从而使在二者之上铺设垫板形成便于躺卧的床成为了可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靠背升降式汽车前排座椅及包含其的房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
,具体涉及一种靠背升降式汽车前排座椅及包含其的房车。
技术介绍
随着全国各地普通百姓生活水平的提供,许多有车族喜欢驾驶私家汽车出行,当司机或家人累了,需要休息时,常常萎缩身子在后排座睡觉,这样无法得到充分休息;无奈只好到宾馆休息,这样对于一些中低收入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再说寻找一家合适的宾馆,还需要花费一些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靠背升降式汽车前排座椅,其主要解决的是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座椅的靠背限制导致车身内空间不够宽敞,不便于人们躺卧休息等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靠背升降式汽车前排座椅,包括前排底座、前排靠背和伸缩导轨,前排靠背底部设有插接部,前排底座上设有插槽,前排靠背通过插接部和插槽的配合固定在前排底座上,前排靠背与前排底座靠近车身侧柱一侧分别与伸缩导轨的上下两端相连接,且前排靠背侧边与伸缩导轨上端活动连接,使插接部和插槽脱离配合后的前排靠背能随伸缩导轨的拉伸而同步上升,并翻转至与车顶相贴合状态。进一步,所述伸缩导轨包括上导轨和下导轨,上导轨套置在下导轨中并能相对下导轨上下伸缩,且上导轨上设有弹簧定位销,下导轨上设有若干个能与弹簧定位销相配合的定位孔。进一步,所述前排靠背相对伸缩导轨的一侧上设有插接导向部,下导轨相对前排靠背一侧上设有能与插接导向部相配合的插接导向槽。进一步,所述前排靠背一侧与上导轨形成转动连接,且连接处设有能定位前排靠背翻转角度的松紧螺母。进一步,所述下导轨与前排底座固定连接,且下导轨通过加固用的连接件与车身底板加固连接。进一步,所述前排靠背上端部设有高度可调的活动头枕。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房车,包括车身、后排座椅和上述的靠背升降式汽车前排座椅,车身内的前排驾驶位和副驾驶位上均设有靠背升降式汽车前排座椅,后排座椅包括后排底座和连接在后排底座上的、能折叠形成背垫和/或坐垫的折叠垫,折叠垫展开后能平铺于前排底座和后排底座上形成便于躺卧的床。进一步,所述折叠垫由第一垫部、第二垫部和第三垫部依次连接形成三段折叠式结构,且第一垫部连接在后排底座上,第一垫部和第二垫部折叠在一起能形成后排座椅的双层式背垫,且第三垫部铺设于后排底座上形成后排座椅的坐垫。进一步,所述后排底座上设有背垫支撑部,背垫支撑部上开设有嵌槽,嵌槽能供由第一垫部和第二垫部折叠形成的双层式背垫适配嵌入。进一步,所述前排底座和后排底座的高度一致,使展开后平铺于前排底座和后排底座上的折叠垫能保持水平。本技术所述的靠背升降式汽车前排座椅及包含其的房车,具有如下优点:1、前排靠背是活动地设置在前排底座上的,在需要时,前排靠背可从前排底座上拆卸下来,并随着连接在侧边上的伸缩导轨一起向上提升至车顶位置,而后前排靠背还能相对伸缩导轨翻转至与车顶相贴合的状态,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车内的宽敞度,使得前排底座和后排底座之间无遮挡隔绝,从而使在二者之上铺设垫板形成便于躺卧的床成为了可能。2、在不改变现有汽车的前排座椅和后排座椅的原有设计间距的前提下,通过将前排座椅的前排靠背设计为升降式结构,在需要时,前排靠背可上升,进而使得前排底座和后排底座之间无遮挡隔绝,同时后排座椅上设有折叠垫,折叠垫展开时能平铺在前排底座和后排底座上,进行形成宽敞平整的便于躺卧的床,大大地提高了休息的舒适性,且前排座椅和后排座椅变形为床的过程快捷方便易操作。3、房车与原普通家用汽车(包括轿车和SUV汽车)的动力、内外部结构几乎相同,生产成本与原汽车相差无几。由于一般房车的价格比普通小汽车高得多,使用成本也比较高,而且地下停车场或机械停车楼,普通的房车根本无法进行泊车,而本专利技术的房车完全可以自由泊车,通常状态下与普通的家用汽车一样使用,而当需要休息时,便可将前排座椅和后排座椅变形形成便于躺卧的床,让人们得到更好的休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靠背升降式汽车前排座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靠背升降式汽车前排座椅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前排靠背和前排底座分离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前排靠背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前排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伸缩导轨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房车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房车的内部结构俯视图。图9是图7中的前排靠背随伸缩导轨一起上升并相对伸缩导轨翻转至与车顶相贴合的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中后排座椅的折叠垫向前展开平铺于前排底座和后排底座上形成床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的内部结构俯视图。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后排座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后排座椅的侧视图。图1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后排座椅的折叠垫展开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后排座椅的折叠垫展平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备用电源的电路原理框图。标号说明:1、前排座椅,2、后排座椅,3、车身,11、前排底座,12、前排靠背,13、伸缩导轨,21、后排底座,22、折叠垫,23、背垫支撑部,111、插槽,121、插接部,122、插接导向部,123、松紧螺母,124、活动头枕,131、上导轨,132、下导轨,221、第一垫部,222、第二垫部,223、第三垫部,231、嵌槽,1241、头枕支柱,1242、枕部,1311、弹簧定位销,1321、定位孔,2231、活动垫部,KA、继电器,QA1、微动开关,QA2、启动开关,FA、空气开关,FU1/FU2/FU3/FU4、保险丝,LOCK/ON、汽车钥匙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照附图1至附图6,本实施例中,一种靠背升降式汽车前排座椅,包括前排底座11、前排靠背12和伸缩导轨13,前排靠背12底部设有插接部121,前排底座11上设有插槽111,前排靠背12通过插接部121和插槽111的配合固定在前排底座11上,前排靠背12与前排底座11靠近车身侧柱(可以是B柱)一侧分别与伸缩导轨13的上下两端相连接,且前排靠背12侧边与伸缩导轨13上端活动连接,使插接部121和插槽111脱离配合后的前排靠背12能随伸缩导轨13的拉伸而同步上升,并翻转至与车顶相贴合状态。本实施例中,前排靠背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靠背升降式汽车前排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排底座(11)、前排靠背(12)和伸缩导轨(13),前排靠背(12)底部设有插接部(121),前排底座(11)上设有插槽(111),前排靠背(12)通过插接部(121)和插槽(111)的配合固定在前排底座(11)上,前排靠背(12)与前排底座(11)靠近车身侧柱一侧分别与伸缩导轨(13)的上下两端相连接,且前排靠背(12)侧边与伸缩导轨(13)上端活动连接,使插接部(121)和插槽(111)脱离配合后的前排靠背(12)能随伸缩导轨(13)的拉伸而同步上升,并翻转至与车顶相贴合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靠背升降式汽车前排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排底座(11)、前排靠背(12)和伸缩导轨(13),前排靠背(12)底部设有插接部(121),前排底座(11)上设有插槽(111),前排靠背(12)通过插接部(121)和插槽(111)的配合固定在前排底座(11)上,前排靠背(12)与前排底座(11)靠近车身侧柱一侧分别与伸缩导轨(13)的上下两端相连接,且前排靠背(12)侧边与伸缩导轨(13)上端活动连接,使插接部(121)和插槽(111)脱离配合后的前排靠背(12)能随伸缩导轨(13)的拉伸而同步上升,并翻转至与车顶相贴合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靠背升降式汽车前排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导轨(13)包括上导轨(131)和下导轨(132),上导轨(131)套置在下导轨(132)中并能相对下导轨(132)上下伸缩,且上导轨(131)上设有弹簧定位销(1311),下导轨(132)上设有若干个能与弹簧定位销(1311)相配合的定位孔(13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靠背升降式汽车前排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排靠背(12)相对伸缩导轨(13)的一侧上设有插接导向部(122),下导轨(132)相对前排靠背(12)一侧上设有能与插接导向部(122)相配合的插接导向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靠背升降式汽车前排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排靠背(12)一侧与上导轨(131)形成转动连接,且连接处设有能定位前排靠背(12)翻转角度的松紧螺母(12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靠背升降式汽车前排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导轨(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世贤
申请(专利权)人:徐世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