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传动系统、混合动力系统和汽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899775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混合动力传动系统、混合动力系统和汽车,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该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包括第一输入轴,第一输入轴的一端用于与发电机相连,第一输入轴的另一端具有离合器,离合器用于与发动机的输出轴同轴相连;与第一输入轴同轴设置的第一同步器以及至少两个输入传动轮,第一同步器用于将输入传动轮择一连接于第一输入轴上,并与第一输入轴同步转动;第二输入轴,第二输入轴用于与驱动电机连接;输出轮系,输入传动轮和第二输入轴均和输出轮系连接,以使输出轮系向行走轮输出动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可以实现驱动电机、发电机中一者或两者的纯电驱动模式,动力性能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合动力传动系统、混合动力系统和汽车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混合动力传动系统、混合动力系统和汽车。
技术介绍
纯电动汽车在短期内很难解决其动力电池带来的整车成本增加、里程困扰、充电时间长、电池寿命及安全等诸多问题。而混合动力汽车由于具备长驾驶里程、低油耗、低排放、无充电困扰等诸多优势,正越来越受到市场青睐。现有的混合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发电机、驱动电机以及传动轮系,其中,如图1所示,传动系统包括: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入轴、第三输入轴以及输出轮系,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入轴和第三输入轴平行设置,第一输入轴与发电机固定连接、第二输入轴与发动机固定连接,第三输入轴与驱动电机固定连接,第一输入轴上设有第一输入齿轮,第二输入轴上设有与第一输入齿轮啮合传动的第二输入齿轮,第三输入轴上设有第三输入齿轮;输出轮系包括第一中间轴、第二中间轴以及输出齿轮,第一中间轴上设有与第二输入齿轮啮合的第一中间齿轮以及与输出齿轮啮合的第二中间齿轮,且第一中间轴上还设有能连接或断开第一中间齿轮的离合器,第二中间轴上设有与第三输入齿轮啮合的第三中间齿轮以及与输出轮啮合的第四中间齿轮。其中,通过离合器闭合,发动机、发电机以及驱动电机开启,可以实现混合动力系统的模式,离合器断开,发动机和发电机停机,驱动电机启动可以实现混合动力系统的纯电驱动模式。然而,在纯电驱动模式下,上述传动轮系只能由驱动电机驱动,动力性能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混合动力传动系统、混合动力系统和汽车,能在纯电模式下实现由驱动电机、发电机中一者或两者驱动,动力性能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其包括:第一输入轴,所述第一输入轴的一端用于与发电机相连,所述第一输入轴的另一端具有离合器,所述离合器用于与发动机的输出轴同轴相连;与所述第一输入轴同轴设置的第一同步器以及至少两个输入传动轮,所述第一同步器用于将所述输入传动轮择一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入轴上,并与所述第一输入轴同步转动;第二输入轴,所述第二输入轴用于与驱动电机连接;输出轮系,所述输入传动轮和所述第二输入轴均和所述输出轮系连接,以使所述输出轮系向行走轮输出动力。如上所述的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其中,所述输出轮系包括: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一输出齿轮、第二输出齿轮和至少两个中间齿轮;所述中间齿轮和所述输入传动轮一一对应,且与对应的所述输入传动轮相互啮合,不同所述中间齿轮对应不同的传动比,所述第一输出齿轮和所述中间齿轮均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轴上;所述第二输入轴上设置有第三输出齿轮;所述第二输出齿轮设置于所述第二传动轴上,且所述第二输出齿轮和所述第一输出齿轮以及所述第三输出齿轮中的一者啮合,所述第二传动轴用于向所述行走轮输出动力。如上所述的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其中,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二传动轴平行设置。如上所述的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其中,所述输出轮系还包括:第三传动轴;所述第三传动轴上设有第四输出齿轮与第五输出齿轮,所述第三输出齿轮与所述第四输出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第五输出齿轮与所述第二输出齿轮啮合传动。如上所述的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其中,所述第三传动轴上还设有第二同步器,所述第二同步器用于使所述第四输出齿轮和所述第三传动轴同步转动,或者从所述第三传动轴上断开。如上所述的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其中,所述输出轮系还包括:差速器,所述差速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输出齿轮相连,所述差速器另一端用于与所述行走轮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具有如下优点: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具有第一输入轴和第二输入轴,第一输入轴的一端与发电机连接,第一输入轴的另一端通过离合器与发动机连接,第二输入轴与驱动电机连接,且输出轮系与输入传动轮和第二输入轴上连接,用于输出动力。其中,第一输入轴可以通过离合器与发动机连接或断开,当离合器断开,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可以实现由发电机和驱动电机中一者驱动的纯电驱动模式,也可以实现由发电机和驱动电机共同驱动的纯电驱动模式,动力性能足。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其包括:发动机、发电机、驱动电机以及上述混合动力传动系统;所述发电机与所述第一输入轴固定相连,所述发动机与所述离合器相连,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二输入轴固定相连。如上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其中,所述混合动力系统还包括:电池;所述发电机与所述电池连接,用于为所述电池充电,且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电池连接,以驱动所述驱动电机。如上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其中,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上设有减震器。本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汽车,其包括:行走轮、以及上述混合动力系统,所述混合动力系统中的所述输出轮系用于向所述行走轮输出动力。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混合动力传动系统、混合动力系统和汽车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的混合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混合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一;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混合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二。附图标记:10:第一输入轴;11:输入传动轮;11L:第一输入传动轮;11H:第二输入传动轮;20:第二输入轴;21:第三输出齿轮;31:第一传动轴;32:第二传动轴;33:第一输出齿轮;34:第二输出齿轮;35:中间齿轮;36:差速器;41:第三传动轴;42:第四输出齿轮;43:第五输出齿轮;50:减震器;60:行走轮;ICE:发动机;GM:发电机;TM:驱动电机;C:离合器;S:第一同步器;D:第二同步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混合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一,请参阅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包括:第一输入轴10,第一输入轴10的一端用于与发电机GM相连,第一输入轴10的另一端具有离合器C,离合器C用于与发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输入轴,所述第一输入轴的一端用于与发电机相连,所述第一输入轴的另一端具有离合器,所述离合器用于与发动机的输出轴同轴相连;/n与所述第一输入轴同轴设置的第一同步器以及至少两个输入传动轮,所述第一同步器用于将所述输入传动轮择一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入轴上,并与所述第一输入轴同步转动;/n第二输入轴,所述第二输入轴用于与驱动电机连接;/n输出轮系,所述输入传动轮和所述第二输入轴均和所述输出轮系连接,以使所述输出轮系向行走轮输出动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输入轴,所述第一输入轴的一端用于与发电机相连,所述第一输入轴的另一端具有离合器,所述离合器用于与发动机的输出轴同轴相连;
与所述第一输入轴同轴设置的第一同步器以及至少两个输入传动轮,所述第一同步器用于将所述输入传动轮择一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入轴上,并与所述第一输入轴同步转动;
第二输入轴,所述第二输入轴用于与驱动电机连接;
输出轮系,所述输入传动轮和所述第二输入轴均和所述输出轮系连接,以使所述输出轮系向行走轮输出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轮系包括: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一输出齿轮、第二输出齿轮和至少两个中间齿轮;
所述中间齿轮和所述输入传动轮一一对应,且与对应的所述输入传动轮相互啮合,不同所述中间齿轮对应不同的传动比,所述第一输出齿轮和所述中间齿轮均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轴上;
所述第二输入轴上设置有第三输出齿轮;
所述第二输出齿轮设置于所述第二传动轴上,且所述第二输出齿轮和所述第一输出齿轮以及所述第三输出齿轮中的一者啮合,所述第二传动轴用于向所述行走轮输出动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二传动轴平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轮系还包括:第三传动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平原刘宝高泽霖程才珍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