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采棉机的发动机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9977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采棉机的发动机支架,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支承梁(1);以及从两个所述支承梁(1)的一端向着另一端依次间隔固定设置的支承框(2)和两个连接架(3);所述连接架(3)包括分别垂直支承在两个所述支承梁(1)上的两个连接柱(31);两个所述连接架(3)之间还设有连接梁(4),连接梁(4)分别与两个支承梁(1)垂直连接;还包括各连接所述连接梁(4)一端的两个拉杆(5)。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采棉机,可以稳定的支承发动机、传动箱以及油箱等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采棉机的发动机支架
本技术涉及采棉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采棉机的发动机支架。
技术介绍
采棉机,一种带有行走装置可移动的棉花收获机。现有技术中的采棉机通常集采棉-打捆-包膜-卸棉为一体,而采棉机的发动机、液压油箱和减速器通常安装在一支架中,而支架则通过几根立柱固定在车架底部。发动机等部件的重量非常大,因此具有极大的惯性。在采棉机出现急停或起步时,这些部件会依靠惯性给予立柱一个水平方向的力。此时连接在车架底部的立柱变为悬臂梁,而这些立柱的设计虽能承受竖直方向的拉力,但不具备承受水平方向力矩的能力。因此在采棉机急停或起步时极易出现形变而损坏,从而使整个发动机支架掉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稳固支承采棉机发动机的发动机支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采棉机的发动机支架,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支承梁;以及从两个所述支承梁的一端向着另一端依次间隔固定设置的支承框和两个连接架;所述连接架包括分别垂直支承在两个所述支承梁上的两个连接柱;两个所述连接架之间还设有连接梁,连接梁分别与两个支承梁垂直连接;还包括各连接所述连接梁一端的两个拉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每根所述拉杆的两端各连接一个杆端关节轴承;所述连接梁的两端设有可以容纳所述杆端关节轴承的外圈的槽,所述槽的槽壁设有销孔。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还包括穿过所述杆端关节轴承的内圈与所述销孔的销子。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每个所述连接柱通过连接板与所述支承梁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位于两个所述支承梁端部的连接板通过连接座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还包括:加强梁,两端与中间的连接架中的两个连接柱连接;第一加强杆,与两个所述支承梁上位于中间的所述连接板连接;第二加强杆,垂直连接在所述两个支承梁的远离所述连接座的一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支承框由一根长边梁和垂直连接在所述长边梁两端的两根短立柱组成;所述短立柱分别支承在所述第二加强杆的两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还包括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杆和位于中间位置的连接板的加强架;所述加强架与所述支承梁平行。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其中一根或多根连接柱的中上部向一侧弯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案,两个连接架之间设有连接梁,两个拉杆通过杆端关节轴承与销子可活动地连接在连接梁的两端,而拉杆的另一端以相同的方式一前一后的连接在车架底部。在采棉机急停时,发动机等部件依靠惯性给与车架一个水平向前的力,而此时连接在车架后侧的拉杆则可以给车架一个水平向后的拉力,从而可以抵消掉发动机依靠惯性向前的移动趋势,避免四根连接柱出现断裂。而在采棉机刚起步时,由连接在车架前侧的拉杆起该抵消作用。这样的设计不仅使动力发动机支架获得稳定性,也使支架结构更加合理,防止支架形变量越来越大导致断裂。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用于采棉机的发动机支架的立体图;图2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发动机支架中的拉杆的立体图;图3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发动机支架安装在车架上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针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时,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所表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相关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详细地描述,实施方式不能在此一一赘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因此限定于以下实施方式。图1示出了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用于采棉机的发动机支架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用于采棉机的发动机支架主体为两个平行设置的支承梁1。支架中的其他部件均依靠这两个支承梁1定位及支承。两个支承梁1平行设置初步形成支承框架,框架从左至右分别为A、B、C三个安装位。支架中的两个连接架3和支承框2则分别连接在这三个安装位上。每个连接架3的主要包括两根连接柱31,两个连接架3总共有四个连接柱31。四个连接柱31分别通过连接板11安装在两个支承梁1位于A和B两个安装位的位置上。两个支承梁1在B、C两个安装位处设有分别与二者垂直连接的第一加强杆9和第二加强杆10,而在A安装位设置了连接座12。本技术还设置了加强架13,加强架13两端分别连接第二加强杆10的一端和位于B安装位且与第二加强杆10该端处于同一侧的连接板11,使得加强架13平行于支承梁1。本技术中,两个支承梁1、第一加强杆9、第二加强杆10、加强架13与各个连接板11整体焊接而成。而连接柱31、连接座12和支承框2为单独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柱31基本为矩形空心柱,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位于图1左下角的一根连接柱31的中上部向左弯折。这样的设计相较于笔直的连接柱31可以承受更多的水平力矩。本技术只给出这样的构思,实际使用时可根据需求选择弯折的连接柱31的数量与弯折幅度。位于B安装位的两根连接柱31中部还连接有加强梁6。如图1所示,连接柱31插在两片连接板11中间,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板11均为“L”型直角板。连接座12为矩形方块,其上端的侧壁向下凹陷,一方面减轻重量,另一方面使得连接座12本身呈力学性能较好的“U”型结构。连接座12的两端分别通过螺钉连接在每根连接柱31底部连接的两片平行的连接板11之间。A和B两个安装位之间还安装有连接梁4,连接梁4两端分别垂直连接在两个支承梁1上。连接梁4的作用是通过拉杆5将动力发动机支架与主驾体连接,不仅使动力发动机支架获得稳定性,也使支架结构更加合理,防止支架形变量越来越大导致断裂。前后拉杆5的另一端则通过相同的方式一前一后的连接在车架底部(参见图3)。拉杆5两端分别通过关节轴承8与销子7连接发动机支架和车架。具体参见图2,两个的拉杆5的两端均设有沿其轴向的螺纹孔,每个螺纹孔分别拧入一个杆端关节轴承8。同时,连接梁4的两端分别设有可以容纳杆端关节轴承8头部外圈的槽,并且槽壁上设有两个销孔,而拧在拉杆5上的杆端关节轴承8的球头部分位于两销孔之间,再用销子7穿过连接梁4的销孔与杆端关节轴承8球头的内圈。在采棉机急停时,发动机等部件依靠惯性给与车架一个水平向前的力,而此时连接在车架后侧的拉杆5则可以给车架一个水平向后的拉力,从而可以抵消掉发动机依靠惯性向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采棉机的发动机支架,包括:/n平行设置的两个支承梁(1);/n以及从两个所述支承梁(1)的一端向着另一端依次间隔固定设置的支承框(2)和两个连接架(3);/n所述连接架(3)包括分别垂直支承在两个所述支承梁(1)上的两个连接柱(31);/n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连接架(3)之间还设有连接梁(4),连接梁(4)分别与两个支承梁(1)垂直连接;/n还包括各连接所述连接梁(4)一端的两个拉杆(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采棉机的发动机支架,包括:
平行设置的两个支承梁(1);
以及从两个所述支承梁(1)的一端向着另一端依次间隔固定设置的支承框(2)和两个连接架(3);
所述连接架(3)包括分别垂直支承在两个所述支承梁(1)上的两个连接柱(31);
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连接架(3)之间还设有连接梁(4),连接梁(4)分别与两个支承梁(1)垂直连接;
还包括各连接所述连接梁(4)一端的两个拉杆(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采棉机的发动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拉杆(5)的两端各连接一个杆端关节轴承(8);
所述连接梁(4)的两端设有可以容纳所述杆端关节轴承(8)的外圈的槽,所述槽的槽壁设有销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采棉机的发动机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穿过所述杆端关节轴承(8)的内圈与所述销孔的销子(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采棉机的发动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连接柱(31)通过连接板(11)与所述支承梁(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采棉机的发动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英心包青春王玉刚王吉鹏王永政杨建宁宫玉龙白秀乐孙军孙艳蕾张磊磊燕生霍海洋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天鹅棉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