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站凝汽器排汽废热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9670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站凝汽器排汽废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介质进、出口管的联箱布置于凝汽器喉部端板外,联箱与管板连接,管板与加热管束固定,加热管束通过支撑管板、拉杆、定距管、支撑底板、角钢支撑并整体放置在支撑托架上。(*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站凝汽器排汽废热的利用装置,适合在已投运的凝汽器使用,也可在新建机组上实施。
技术介绍
现代蒸汽动力约有50%的热量传递给凝汽器的循环冷却水散失于大气中损失掉。该热量的温度受环境温度及汽轮机与凝汽器结构限制一般不小于30℃,通常情况此温度高于环境水温度10℃以上,具有回收利用价值。目前,电站凝汽器一般由布置凝汽器冷却管束的凝汽器壳体及连接低压缸排汽口与凝汽器壳体的喉部组成,喉部空间较大,存在布置排汽废热利用的空间及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利用凝汽器喉部空间布置排汽废热利用装置、加热电站工艺实际所需的水或其它介质,如电站化学补充水等,部分利用回收凝汽器排汽废热,减少凝汽器冷却管束热负荷,提高凝汽器运行真空。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解决方案实现具有介质进、出口管的联箱布置于凝汽器喉部端板外,联箱与管板连接,管板与加热管束固定,加热管束通过支撑管板、拉杆、定距管、支撑底板、角钢支撑并整体放置在支撑托架上。所述支撑托架焊接在喉部支撑杆上。所述连接短接与喉部端板连接。所述联箱与管板焊接连接。所述联箱与管板法兰连接。所述管板与加热管束胀、焊连接。所述用于支撑加热管束的支撑管板焊接于角钢上。所述拉杆通过螺纹、焊接与管板相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凝汽器排热废热加热电站工艺实际所需的水或其它介质,如电站化学补充水等,部分回收利用凝汽器排汽废热,减少凝汽器冷却管束热负荷,提高凝汽器运行真空。该装置简单易行,可以在已投运的凝汽器实施,也可在新建机组上实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装置布置于凝汽器喉部的水平剖面图。图2是图1的A-A剖面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图2,具有介质进、出口管10的联箱1布置于凝汽器喉部端板外,介质进、出口联箱1与管板2连接,管板2与加热管束4固定,加热管束4通过支撑管板5、拉杆6、定距管11、联箱分隔板12、角钢7等支撑并整体放置在支撑托架8上。支撑托架8焊接在喉部支撑杆9上。连接短接3与喉部端板连接。联箱1与管板2焊接连接。联箱1与管板2法兰连接。管板2与加热管束4账、焊连接。用于支撑加热管束4的支撑管板5焊接于角钢7上。拉杆6通过螺纹、焊接与管板2相连接。本技术运行时,被加热介质经联箱的介质进口管道10进入联箱1,通过管板2分配进入加热管束4,介质在管束4中被凝汽器排汽废热加热达到工艺过程所需的温度后经联箱1上介质出口管10排出。本装置检修时,通过切割短接3或松开短接3与管板2相接法兰,抽出废热利用装置即可。权利要求1.一种电站凝汽器排汽废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介质进、出口管的联箱布置于凝汽器喉部端板外,联箱与管板连接,管板与加热管束固定,加热管束通过支撑管板、拉杆、定距管、支撑底板、角钢支撑并整体放置在支撑托架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站凝汽器排汽废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托架焊接在喉部支撑杆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站凝汽器排汽废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短接与喉部端板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站凝汽器排汽废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联箱与管板焊接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站凝汽器排汽废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联箱与管板法兰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站凝汽器排汽废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管板与加热管束胀、焊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站凝汽器排汽废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支撑加热管束的支撑管板焊接于角钢上。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站凝汽器排汽废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拉杆通过螺纹、焊接与管板相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站凝汽器排汽废热利用装置。它是利用凝汽器喉部空间及位置安装其装置来实现。该装置具有介质进、出口管的联箱布置于凝汽器喉部端板外,联箱与管板连接,管板与加热管束固定,加热管束通过支撑管板、拉杆、定距管、支撑底板、角钢支撑并整体放置在支撑托架上。利用凝汽器排热废热加热电站工艺实际所需的水或其它介质,如电站化学补充水等,部分回收利用凝汽器排汽废热,减少凝汽器冷却管束热负荷,提高凝汽器运行真空。该装置简单易行,可以在已投运的凝汽器实施,也可在新建机组上实施。文档编号F28D7/10GK2665645SQ20032010441公开日2004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12日专利技术者杜立刚 申请人:东方汽轮机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立刚
申请(专利权)人:东方汽轮机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