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董久明专利>正文

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9658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回收工业热气余热的换热器,由支撑架、热气通道、传热元件、定位管架、配液管、输液管组成。传热元件由管径不同的管子构成,按管径的大小,一大一小套接并通过定位管架连接,置于热气通道内,一端与配液管相连,另一端与出液管相连。配液管的另一端与待加热的液体管线相连接。出液管的另一端与出液总管相连接。这种结构使得装置的单位体积内传热面积大,热气流通截面合理,可广泛地应用于常压工业热气的余热回收领域。(*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换热器,特别是对常压工业热气余热回收的换热器,主要用于大中小型高中低压锅炉的省煤气设计。该领域常用的换热器有列管式、蛇形盘管式、排管式换热器。列管式换热器的特点是热气走管内,冷液走钢制压力容器壳程,单位体积内传热面积小,受压元件多,气体流通截面小,制造成本高,钢材消耗大,元件不易修换。蛇形盘管式换热器它的特点是冷液走蛇形管内,热气横向流过管外,它的不足之处是,蛇形盘管布置的纵向节距受弯管半径限定,横向节距受热气流通截面限定,单位体积传热面积小,属错流-逆流传热,不能十分有效地利用传热温差,管子破损时不易修换。排管式换热器的特点是冷液走管内,热气横向流过管外,错流传热不能有效地利用传热温差,气体阻力大易受冲刷磨损元件损坏不易修换。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单位体积内传热面积大,热气流通截面合理,有效地利用传热温差,热气阻力小,受压元件少,检验修理方便的换热器。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支于地面的支撑架、用薄铁板焊接的热气通道,它的传热元件通过定位管架联接成一体,有序排列布置于热气通道内,一端与配液管子相连,另一端与出液管相连接。配液管的另一端与待加热的液体管线相连接。出液管的另一端与出液总管相连接。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传热元件由管径不同的管子构成,管径可根据设备要求任一选定,不同管径的管子一一对应成对有序排列,其两端的环隙为封闭式。用于支撑联接传热元件的定位管架固定于支撑架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由于传热元件采用双套管形式并用定位管架根据需要排列固定,所以在有限的空间内能布置最大的传热面积;2、由于小管内热气和大管外热气,同时沿管中心方向流动,所以减少了热气中颗粒对管子的冲刷磨损,延长了寿命,也降低了热气阻力;3、由于双套管环隙内液体同小管内大管外热气逆流流动,所以能够获得最大的对数平均温差;4、由于取消了管板和压力容器外壳,所以受压元件少,制造修理检验方便,节省钢材,降低生产成本;5、适用范围广泛,可广泛应用于大中小型及高中低压锅炉的省煤气设计。如果同板式换热器组合配套使用,可大大地降低烟气阻力缩短烟气流程提高经济效益。还可替代化工等行业中使用的钢壳管板列管式废热锅炉的传热部分以及用于以液体为介质对常压热气余热的回收领域等。附图的图面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断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中热气通道(1)、传热元件(2)、配液管(3)、出液管(4)、定位管架(5)、支撑架(6)、液体管线(7)、出液总管(8)。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详述本技术。本技术属于大中小型高中低压锅炉的省煤气设计,它的热气通道(1)用薄铁板焊接而成。热气通道(1)的直径根据设计选定。传热元件(2)采用直径大小不等的管子,一大一小套接,堵死两端的环隙,构成传热元件(2),套接在一起的传热元件(2)两端开孔,一端的孔与配液管(3)插接,另一端与出液管(4)插接。定位管架(5)是焊接组合件,它的作用是组装固定传热元件(2),根据设备设计需要,定位管架(5)可以将传热元件(2)组装成任意形状,如矩形、圆形等。定位管架(5)的底部用支撑架(6)支撑,同支撑架(6)焊接在一起,支撑架(6)固定在地面上。定位管架(5)、传热元件(2)均置于热气通道(1)内,在热气通道(1)内按要求排列,可以是立式排列,也可以是卧式排列。本技术的附图排列形式为卧式排列结构,这种形式的排列用于以液体为介质对工业常压热气的余热回收领域中。如果是立式排列便可应用于锅炉的省煤气设计。热气通道(1)根据使用领域要求,在其内外壁均要加保温层,以减少能量损失。配液管(3)置于热气通道(1)外,一端与所需加热的液体管线(7)相联接,液体管线(7)的液体直接流入配液管(3)。配液管(3)的另一端与传热元件(2)的入口相连通,待加热的液体由配液管(3)的出口均匀地进入到传热元件(2)内加热。配液管(3)的横截面积大于传热元件(2)的横截面积。传热元件(2)的输出端即出口与出液管(4)连通。出液管(4)置于热气通道外的另一端,加热后的液体由传热元件(2)中流入出液管(4)中,由出液管(4)流入出液总管(8)。本技术用于化肥厂造气工段的废锅炉,具体使用方法是将传热元件(2)以一定的倾斜角(根据设计选定角度)立式放置于热气通道内,水从底部低处配入沿管的环隙上升受热,到达上部逐渐汽化流入出液管。并进入蒸汽包进行汽液分离,热气从顶部进入管内和管外沿热气通道流下从底部流出。本技术的工作程序是待加热的液体由液体管线进入配液管,配液管的液体流入到传热元件中,在传热元件中加热后流入出液管,由出液管进入出液总管中。传热元件的内外热气走向与管环隙内液体走向相反。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回收工业热气余热的换热器,包括支于地面的支撑架、热气通道,其特征在于a、传热元件通过定位管架联接成一体,有序排列布置于热气通道内,一端与配液管相连,另一端与出液管相连接;b、配液管的另一端与待加热的液体管线相连接;c、出液管的另一端与出液总管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传热元件由管径不同的管子构成,一一成对,两端的环隙为封闭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定位管架固定于支撑架上。专利摘要一种用于回收工业热气余热的换热器,由支撑架、热气通道、传热元件、定位管架、配液管、输液管组成。传热元件由管径不同的管子构成,按管径的大小,一大一小套接并通过定位管架连接,置于热气通道内,一端与配液管相连,另一端与出液管相连。配液管的另一端与待加热的液体管线相连接。出液管的另一端与出液总管相连接。这种结构使得装置的单位体积内传热面积大,热气流通截面合理,可广泛地应用于常压工业热气的余热回收领域。文档编号F28D7/00GK2193990SQ94208168公开日1995年4月5日 申请日期1994年4月10日 优先权日1994年4月10日专利技术者董久明 申请人:董久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回收工业热气余热的换热器,包括支于地面的支撑架、热气通道,其特征在于:a、传热元件通过定位管架联接成一体,有序排列布置于热气通道内,一端与配液管相连,另一端与出液管相连接;b、配液管的另一端与待加热的液体管线相连接;c、 出液管的另一端与出液总管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久明
申请(专利权)人:董久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