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VKR控股公司专利>正文

具有主框架和至少一个副框架的屋顶窗、用于安装这种屋顶窗的方法及用于拆卸屋顶窗的副框架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895877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21
屋顶窗具有主框架(1)和一个或多个副框架(2,3),比如窗扇(2)和中间框架(3)。举升装置包括插入在主框架(1)与副框架(2,3)之间的举升臂(14),该举升臂(14)具有第一端部(12)和第二端部(13),第一端部以可旋转的方式与滑撬系统(30)连接,该滑撬系统在滑撬引导件(16)中以可滑动的方式与主框架(1)连接,第二端部以可旋转的方式与副框架(3)连接。举升装置(10)还包括弹簧组件(20),该弹簧组件(20)构造成借助于联接机构联接至滑撬系统(30)并进而联接至举升臂(14)的第一端部(12),使得弹簧组件(20)能够相对于滑撬系统(30)处于未联接状态和联接状态。联接机构包括第一联接构件(21),第一联接构件与弹簧组件(20)相关联的并适于与第二联接构件(31)配合,第二联接构件与滑撬系统(30)相关联。第一联接构件包括钩状元件(21),并且第二联接构件包括形成在滑撬系统(30)中并构造成在联接状态下与所述钩状元件(21)配合的接纳装置(31)。钩状元件(21)构造成至少具有未接合位置和接合位置,并且联接机构还包括联接板(25),该联接板布置成至少具有对应于联接状态的第一位置和对应于未联接状态的第二位置,联接板(25)允许钩状元件(21)处于所述未接合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具有主框架和至少一个副框架的屋顶窗、用于安装这种屋顶窗的方法及用于拆卸屋顶窗的副框架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屋顶窗,该屋顶窗特别用于安装在倾斜的屋顶表面中,该屋顶窗包括主框架、至少一个副框架比如窗扇和/或中间框架以及举升装置,该举升装置包括插入在主框架与所述至少一个副框架之间的举升臂,该举升臂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该第一端部以可旋转的方式与滑撬系统连接,该滑撬系统在滑撬引导件中以可滑动的方式与主框架连接,该第二端部以可旋转的方式与所述至少一个副框架连接,举升装置还包括弹簧组件,该弹簧组件构造成借助于联接机构联接至滑撬系统并且联接至举升臂的第一端部,使得弹簧组件能够相对于滑撬系统处于未联接状态和联接状态,联接机构包括第一联接构件,该第一联接构件与弹簧组件相关联并且适于与第二联接构件配合,该第二联接构件与滑撬系统相关联,并且第一联接构件包括钩状元件,并且第二联接构件包括形成在滑撬系统中并构造成在联接状态下与钩状元件配合的接纳装置,或者第二联接构件包括钩状元件而第一联接装置包括构造成在联接状态下与钩状元件配合的接纳装置,钩状元件构造成至少具有未接合位置和接合位置。本专利技术还涉及用于安装这种屋顶窗的方法以及用于拆卸该屋顶窗的副框架的方法。
技术介绍
用于安装在倾斜的屋顶表面上的窗包括在中心处或中心附近铰接的枢转式、顶部铰接式以及最终在正常操作期间为顶部铰接的但可枢转以用于进行清洁的屋顶窗。例如在申请人的WO-A-89/10460、EP0733146B1、EP1873323B1以及EP2762665A2中公开了枢转以用于清洁的上悬式窗的示例。为了使窗扇可以旋转大约180°达到方便进行清洁的位置,窗扇结构与带有框架臂的中间框架连接,框架臂在窗的关闭位置中位于框架的上部与窗扇侧构件之间,并且框架臂在窗作为上悬式窗正常使用的期间跟随窗扇侧构件。在完全或部分地绕顶部处的铰链轴线进行操作的屋顶窗中,已知借助于举升装置来平衡可移动部件的至少一部分的重量,该举升装置分别插入到固定框架的一对相关联的侧构件与窗扇元件之间,并且该举升装置的一个端部与侧构件中的一个侧构件枢转地连接,而该举升装置的另一端部铰接至可沿另一侧构件移位的滑动座,所述座被拉力弹簧沿一个方向推动,从而通过杆来对窗扇元件施加向外指向的压力。这种布置的目的是便于打开窗,并且可以选择尺寸,使得弹簧可以使顶部铰接的框架在期望的打开位置中保持平衡。例如从EP0081333B1中已知了这种窗的弹簧组件的联接和断开联接,其中,窗扇举升杆的一个端部具有至少两个枢转点,所述至少两个枢转点与杆的另一端部处的枢轴点的距离不同,并且所述至少两个枢转点定位成在打开窗期间相继起作用并且相继增加杆的有效长度。在WO89/010460A1中发现了另一公开,其中,描述了滑动座和预应力弹簧,该滑动座和该预应力弹簧设置有适于在窗的安装期间彼此接合的联接装置。所述联接装置包括拉杆,该拉杆在一个端部处连接至所述弹簧并且在其另一端部处连接至联接元件。联接元件借助于横向销而接合滑动座中的接纳凹部。然而,这种窗要求安装人员在安装和拆卸期间中用一只手抬起窗扇的全部重量同时另一只手放置在窗扇与框架之间的潜在危险位置。另外,窗扇的重量逐渐增加,这是因为现代窗扇包括提供更大功能范围的附加元件,并且更好的隔热性能要求在框架、窗玻璃和窗扇的结构中包括更大量的材料。考虑到这一点,当前的挑战是提供能够承受当前的载荷需求的弹簧组件和滑撬系统联接机构,同时,提供直观且易于管控的屋顶窗简化了安装和拆卸。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屋顶窗,在该屋顶窗中副框架是易于安装和拆卸的。该目的通过引言中提到的类型的屋顶窗来实现,该屋顶窗的特征还在于,联接机构还包括联接板,该联接板布置成至少具有对应于联接状态的第一位置和对应于未联接状态的第二位置,该联接板允许钩状元件处于所述未接合位置。因此,可以通过手动地将联接板定位在选定位置并打开和关闭窗扇以释放或接合第一联接构件来使弹簧组件与滑撬系统联接和断开联接。当第一联接构件摆脱了其与滑撬系统的联接并且因此不干涉弹簧组件的偏置时,联接板停留在选定位置,直到该联接板被重新启动为止,这允许将窗扇和/或中间框架安装在固定框架中或从固定框架中拆卸。应注意,尽管第一联接构件被示出并描述为设置在与弹簧组件相关联的第一联接构件上的钩状元件,并且第二联接构件作为形成在滑撬系统中的接纳装置,但也可以设想将钩形元件形成在滑撬系统内或形成在滑撬系统上并为弹簧组件设置接纳装置。此外,在本申请的上下文中,术语“钩状元件”和“接纳装置”应解释为还包括其他合适类型的凸形-凹形连接器。在当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联接构件的钩状元件具有面向滑撬系统的至少一个钩状部分。尤其是从安装角度来看,这是有利的。在另一当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联接构件的钩状元件布置成沿一个方向以可滑动的方式接触滑撬系统并且沿另一方向接合第二联接构件。除了安装和拆卸简单之外,这还提供了逻辑操作。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中,提供了用于安装屋顶窗的方法。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中,提供了用于拆卸屋顶窗的副框架的方法。在从属权利要求中阐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选实施方式。附图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将参照示意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在附图中图1是从内侧观察并处于打开位置的屋顶窗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且对应于图1的屋顶窗的打开位置的具有举升装置的屋顶窗的细节的立体图;图3是图2的屋顶窗的细节的等距视图,该屋顶窗处于窗的关闭位置。图4是图3的细节的部分分解视图;图5是图3中所示的弹簧组件的等距视图;图6是图5中所示的弹簧组件的局部放大等距视图;图7是图6的一些元件的局部分解等距视图;图8a至图8e是图7的元件的等距视图;图9a是图3中所示的细节的局部放大等距视图;图9b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中的举升装置的细节的分解局部立体图;图10和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屋顶窗的举升装置的细节的局部等距视图;图12a至图12h是本专利技术的屋顶窗的实施方式在举升装置的联接和断开联接期间的示意性局部侧视图;图13a至图13b、图14a至图14b以及图15a至图15b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屋顶窗的细节的立体图;图16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中的屋顶窗的细节的示意性立体图;图17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实施方式中的屋顶窗的细节的示意性侧视图;图18a至图18e是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屋顶窗的细节的分别对应于图8a至图8e的视图;图19a至图19b是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屋顶窗的细节的分别对应于图13a至图13b的视图;图20a是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屋顶窗的细节的对应于图14a的视图;图20b是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屋顶窗的细节的局部立体图;以及图21至图2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实施方式中的屋顶窗的细节的局部图或全貌图、分解图或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屋顶窗,所述屋顶窗特别用于安装在倾斜的屋顶表面中,所述屋顶窗包括:/n主框架(1),/n至少一个副框架(2,3),比如窗扇(2)和/或中间框架(3),以及/n举升装置(10),所述举升装置(10)包括插入在所述主框架(1)与所述至少一个副框架(2,3)之间的举升臂(14),所述举升臂(14)具有第一端部(12)和第二端部(13),所述第一端部(12)以可旋转的方式与滑撬系统(30)连接,所述滑撬系统(30)在滑撬引导件(16)中以可滑动的方式与所述主框架(1)连接,所述第二端部(13)以可旋转的方式与所述至少一个副框架(3)连接,所述举升装置(10)还包括弹簧组件(20),所述弹簧组件(20)构造成借助于联接机构联接至所述滑撬系统(30)并且联接至所述举升臂(14)的所述第一端部(12),使得所述弹簧组件(20)能够相对于所述滑撬系统(30)处于未联接状态和联接状态,所述联接机构包括第一联接构件(21),所述第一联接构件(21)与所述弹簧组件(20)相关联并且适于与第二联接构件(31)配合,所述第二联接构件(31)与所述滑撬系统(30)相关联,所述第一联接构件包括钩状元件(21)并且所述第二联接构件包括形成在所述滑撬系统(30)中并构造成在所述联接状态下与所述钩状元件(21)配合的接纳装置,或者所述第二联接构件包括钩状元件并且所述第一联接构件包括构造成在所述联接状态下与所述钩状元件配合的接纳装置,并且所述钩状元件(21)构造成至少具有未接合位置和接合位置,/n其特征在于,/n所述联接机构还包括联接板(25),所述联接板(25)布置成至少具有对应于所述联接状态的第一位置和对应于所述未联接状态的第二位置,所述联接板(25)允许所述钩状元件(21)处于所述未接合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124 DK PA2017708891.一种屋顶窗,所述屋顶窗特别用于安装在倾斜的屋顶表面中,所述屋顶窗包括:
主框架(1),
至少一个副框架(2,3),比如窗扇(2)和/或中间框架(3),以及
举升装置(10),所述举升装置(10)包括插入在所述主框架(1)与所述至少一个副框架(2,3)之间的举升臂(14),所述举升臂(14)具有第一端部(12)和第二端部(13),所述第一端部(12)以可旋转的方式与滑撬系统(30)连接,所述滑撬系统(30)在滑撬引导件(16)中以可滑动的方式与所述主框架(1)连接,所述第二端部(13)以可旋转的方式与所述至少一个副框架(3)连接,所述举升装置(10)还包括弹簧组件(20),所述弹簧组件(20)构造成借助于联接机构联接至所述滑撬系统(30)并且联接至所述举升臂(14)的所述第一端部(12),使得所述弹簧组件(20)能够相对于所述滑撬系统(30)处于未联接状态和联接状态,所述联接机构包括第一联接构件(21),所述第一联接构件(21)与所述弹簧组件(20)相关联并且适于与第二联接构件(31)配合,所述第二联接构件(31)与所述滑撬系统(30)相关联,所述第一联接构件包括钩状元件(21)并且所述第二联接构件包括形成在所述滑撬系统(30)中并构造成在所述联接状态下与所述钩状元件(21)配合的接纳装置,或者所述第二联接构件包括钩状元件并且所述第一联接构件包括构造成在所述联接状态下与所述钩状元件配合的接纳装置,并且所述钩状元件(21)构造成至少具有未接合位置和接合位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联接机构还包括联接板(25),所述联接板(25)布置成至少具有对应于所述联接状态的第一位置和对应于所述未联接状态的第二位置,所述联接板(25)允许所述钩状元件(21)处于所述未接合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顶窗,其中,所述第一联接构件的所述钩状元件(21)具有面向所述滑撬系统(30)的至少一个钩状部分(2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屋顶窗,其中,所述钩状元件(21)具有包括基板部分(212)和两个凸缘部分(213)的U形形状的构型,在所述凸缘部分(213)中的一个或每个凸缘部分处设置有一个钩状部分(214)。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屋顶窗,其中,所述弹簧组件(20)包括拉杆(22),所述拉杆(22)包括大致沿所述弹簧组件(20)的长度延伸的杆部部分(221)以及面向所述钩状元件(21)的头部部分(222),所述拉杆(22)在所述头部部分(222)与所述杆部部分(221)之间的过渡部处设置有至少一个倾斜部分(223,224)。


5.根据权利要求3和4所述的屋顶窗,其中,所述钩状元件(21)在所述基板部分(212)中设置有孔口(211)以允许所述拉杆(22)穿过,使得所述拉杆(22)的所述头部部分(222)在所述基板部分(212)的前侧处被保持在所述U形形状内,并且所述杆部部分(221)位于后侧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屋顶窗,其中,所述联接机构的所述联接板(25)具有基部部分(252),所述基部部分(252)位于所述钩状元件(21)的所述基板部分(212)的后侧处并且设置有长方形的孔口(251)以允许所述拉杆(22)的所述杆部部分(221)穿过,并且其中,所述联接板(25)能够在所述基部部分(252)的大致垂直于所述杆部部分(221)的平面中滑动,使得当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或底部位置时,所述钩状部分(21)能够处于其接合位置,并且当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或顶部位置时,所述钩状部分(21)保持在其未接合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屋顶窗,其中,所述联接板(25)设置有底部凸缘(253),所述底部凸缘(253)形成在所述基部部分(252)上,以在所述未接合位置中抵接在至少一个所述倾斜部分(223)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屋顶窗,其中,所述联接板(25)在所述基部部分(252)的顶部处设置有切口(254)以形成至少一个、优选两个直立的凸耳(255)。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屋顶窗,其中,在所述拉杆(22)的所述头部部分(222)附近设置有角元件(23),所述角元件(23)具有用以允许所述拉杆(22)的所述杆部部分(221)穿过的孔口(2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拉塞·温瑟·赫德耶斯佩尔·赖伯格
申请(专利权)人:VKR控股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丹麦;DK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