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892323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掺有改性纳米填料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固态聚合物电解质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新型掺有改性纳米填料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是由环状碳酸酯修饰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锂盐、聚氧化乙烯和能溶解聚氧化乙烯的溶剂混合后干燥成膜制备而成。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制备环状碳酸酯修饰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制备电解质混合液和制备电解质薄膜。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工艺简单,效率高,生产成本低,所得到的的锂离子电池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具有较好的离子电导率与机械强度及优异的安全性能,具有很高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固态聚合物电解质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掺有改性纳米填料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电解质材料是指具有优良的离子传导性能,同时兼顾界面性能、电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安全性、机械性能等功能特性的材料体系。目前,商业锂离子电池广泛使用的LiPF6-碳酸酯基电解液虽然具有高离子电导率和良好的浸润性能,但存在易燃烧、易挥发和抗氧化性不足等缺陷,严重制约着锂离子电池安全性和能量密度的进一步提高。相比较而言,固态电解质材料没有或仅含有少量液体成分,有望从根本上解决电池的安全性问题。有机无机复合固态电解质是将无机粒子引入传统的聚合物电解质中形成的一类电解质。聚合物基电解质可以通过弹性和塑性变形来补偿充放电过程中电极的体积变化;而将无机填料引入聚合物电解质中,可抑制聚合物基底的结晶化、重组聚合物和锂离子的相互作用,从而有效的提高电解质的离子传导性能、界面性能和机械强度。但是,无机填料与聚合物基体间的兼容性问题有待提高,填料在聚合物基体中容易发生团聚,影响电解质性能发挥。相关专利技术有CN03136183.3公开了一种由聚合物基体、锂盐和改性或未改性的无机纳米颗粒制备的复合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其中无机纳米颗粒分别采用含环氧基团、氨基、丙烯酸酯基的硅烷偶联剂(KH550、KH560、KH570、KH792)进行改性;CN03119735公开了一种由聚合物基体、锂盐和改性的无机纳米颗粒制备的复合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其中,无机二氧化硅纳米颗粒表面基团可为羟基、三甲基硅基、聚二甲基硅烷;CN201710059631公开了含巯基的硅烷偶联剂与聚合物基底混合成膜,然后将巯基氧化成磺酸基、再原位聚合和锂化制成含锂盐的复合固态聚合物电解质膜;CN201810072837.5公开了一种由离子液体改性纳米二氧化硅为填料的复合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膜;CN201910269774.7公开了含UPy功能化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与具有自愈合功能的UpyMA与PEGMA共聚物复合制备自愈合聚合物电解质。以上专利均使用无机二氧化硅纳米粒子作为复合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填料,通过引入无机二氧化硅纳米粒子或表面功能化改性的无机纳米粒子,不仅使得无机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在聚合物基体中有较好的分散性,同时还可以赋予复合固态聚合物电解质更多的功能特性。商业锂离子电池广泛使用的具有高离子电导率和良好的浸润性能的LiPF6-碳酸酯基电解液虽然存在易燃烧、易挥发和抗氧化性不足等缺陷,但环状碳酸酯基团具有较高的介电常数、对锂盐有较好的溶解性和有助于离子电导的特点,利用环状碳酸酯基团功能化的电解液仍是目前商业电解液开发的热点,如氟代碳酸酯、乙烯基功能化碳酸酯、离子液体功能化碳酸酯、磺酸基功能化碳酸酯、长链烷基功能化的碳酸酯和有机硅功能化碳酸酯。申请人前期合成了系列烷氧基硅烷取代的环状碳酸酯(RSCAdv.,2015,5,17660-17666)和氟硅取代的环状碳酸酯(ZL201210358351.0;PCT/CN2012/084205),用作锂离子电池高电压电解液表现出了优异的性能。本申请将硅烷功能化的环状碳酸酯用作硅烷偶联剂,对纳米粒子进行功能化改性,并与聚氧化乙烯和锂盐复合制备固态电解质材料;环状碳酸酯修饰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具有较好的分散性、与聚氧化乙烯有较好的相容性、并对锂盐具有较好的离解能力;因此,该复合固态电解质材料展示出了较高的离子电导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掺有改性二氧化硅纳米填料的复合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该环状碳酸酯改性二氧化硅纳米填料具有较好的分散性、与聚氧化乙烯有较好的相容性、并对锂盐具有较好的离解能力;该复合固态电解质材料展示出了较好的机械性能和离子电导率。该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有利于大规模生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复合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组成为:改性纳米二氧化硅颗粒、锂盐和具有导锂能力的聚氧化乙烯。所述环状碳酸酯修饰的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在电解质中的质量分数为1-50%,锂盐在电解质中的质量分数为15-50%,具有导锂能力的聚氧化乙烯在电解质中的质量分数为30-80%。进一步,所述环状碳酸酯修饰的纳米二氧化硅颗粒按照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备:步骤1:将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分散到溶剂中,其中纳米二氧化硅占该溶剂的质量分数为0.1%-10%,超声分散均匀;步骤2:搅拌的条件下,按照纳米二氧化硅颗粒与环状碳酸酯修饰的硅烷偶联剂的质量比为10:1-1:10,加入如式(1)所示的环状碳酸酯修饰的硅烷偶联剂:其中R1选自如下结构单元:-(CH2)n-(n=1-3),或-CH2OCH2CH2CH2-;R2,R3,R4选自烷氧基或卤素取代基团;步骤3:在30℃-120℃温度条件下反应0.5-12小时,经离心分离和无水乙醇洗涤后干燥,即得到环状碳酸酯修饰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进一步,在步骤1中,所述纳米二氧化硅为亲水性纳米二氧化硅,其粒径为7-40nm,比表面积为380m2/g。进一步,在步骤1中,所述溶剂为甲醇、乙醇、四氢呋喃、甲苯、二甲苯、二氯甲烷其中的一种或几种。进一步,在步骤2中,所述环状碳酸酯修饰的硅烷偶联剂的制备方法为:通过含环氧乙烷基团的硅烷偶联剂(KH560)与二氧化碳在季铵盐存在的条件下由环加成反应制备,或含双键的碳酸酯(乙烯基碳酸乙烯酯)与硅氢烷在氯铂酸存在的条件下通过硅氢化反应制备。进一步,在步骤3中,所述离心分离的条件为8000-14000r/min。所述锂盐为高氯酸锂(LiClO4)、六氟砷酸锂(LiAsF6)、四氟硼酸锂(LiBF4)、六氟磷酸锂(LiPF6)、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TFSI)、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三氟甲基磺酸锂(LiCF3SO3)、双草酸硼酸锂(LiBOB)、二氟草酸硼酸锂(LiODFB)、氯化锂(LiCl)其中的一种或几种。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合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聚氧化乙烯溶于溶剂中配制成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20%的聚合物溶液,并加入锂盐;步骤2:将环状碳酸酯修饰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分散到步骤1所得的聚合物溶液中,在20-90℃的条件下分散0.5-24小时,分散均匀后流延成膜,待溶剂挥发后得到聚合物膜,即为锂离子电池复合固态电解质膜;所述步骤1和步骤2中的溶剂包括乙腈、丙酮、N,N-二甲基甲酰胺(DMF)、N-甲基吡咯烷酮(NMP)或水。所述的复合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制膜后,其膜的厚度在50-200um之间。所述的复合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其特征在于离子电导率达到8.9×10-6S/cm,比同等条件下的没有环状碳酸酯修饰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掺杂的空白复合固态电解质材料的电导率(3.5×10-7S/cm)高出一个数量级。本专利技术操作简单,安全性高,适合复合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连续规模生产。而且本专利技术制备的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组成为:改性纳米二氧化硅颗粒、锂盐和具有导锂能力的聚氧化乙烯;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固态聚合物电解质是以环状碳酸酯修饰的纳米二氧化硅颗粒为填料,环状碳酸酯修饰后的纳米颗粒有利于提高其在聚氧化乙烯中的分散性和相容性以及其与锂盐的相互作用;环状碳酸酯修饰的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在电解质中的质量分数为1-50%,锂盐在电解质中的质量分数为15-50%,具有导锂能力的聚氧化乙烯在电解质中的质量分数为30-8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组成为:改性纳米二氧化硅颗粒、锂盐和具有导锂能力的聚氧化乙烯;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固态聚合物电解质是以环状碳酸酯修饰的纳米二氧化硅颗粒为填料,环状碳酸酯修饰后的纳米颗粒有利于提高其在聚氧化乙烯中的分散性和相容性以及其与锂盐的相互作用;环状碳酸酯修饰的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在电解质中的质量分数为1-50%,锂盐在电解质中的质量分数为15-50%,具有导锂能力的聚氧化乙烯在电解质中的质量分数为30-8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碳酸酯修饰的纳米二氧化硅颗粒按照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备:
步骤1:将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分散到溶剂中,其中纳米二氧化硅占该溶剂的质量分数为0.1%-10%,超声分散均匀;
步骤2:搅拌的条件下,按照纳米二氧化硅颗粒与环状碳酸酯修饰的硅烷偶联剂的质量比为10:1-1:10,加入如式(1)所示的环状碳酸酯修饰的硅烷偶联剂:



其中R1选自如下结构单元:-(CH2)n-(n=1-3),或-CH2OCH2CH2CH2-;R2,R3,R4选自烷氧基或卤素取代基团;
步骤3:在30℃-120℃温度条件下反应0.5-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靖伦孙天霷韩冲宇唐子龙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