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8977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反应装置,包括:反应釜,循环回路:包括循环管线和设置于所述循环管线上的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出料端通过循环阀与所述反应釜的顶部连通,所述循环泵的进料端通过隔断阀与反应釜的底部连通;投料回路:包括投料管线和旁通管线,所述投料管线设置于隔断阀和循环泵之间,与循环管线连通;所述旁通管线上设置有控制阀,旁通管线的一端与循环泵的出料端连通,另一端与反应釜的底部连通;出料回路:包括出料管线,设置于循环泵与循环阀之间,与循环管线连通,所述出料管线上设置有出料阀;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实现了用同一个循环泵只需要切换阀门的开关就可以进行投料、循环和出料的工艺步骤,操作简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应装置
本技术涉及化工生产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反应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化工产品的合成制备过程中,反应装置的使用非常常见。中国专利CN204768663U公开了一种反应釜,包括釜体,管路组件,循环泵,投料斗和阀门组件。其中釜体两端分别设有上封头和下封头;循环泵的进料端及出料端均与送流管连通;投料斗与送流管连通,投料斗用于投入反应原料,之后再通过送流管、分流管、导流管及溢流管,可以将反应原料从投料斗运送至釜体内。投料斗可以安装在厂房的地面上,也可以安装在外部的支架上,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安装。阀门组件包括出料阀、投料阀及循环阀,出料阀设置于送流管,且出料阀的第一端与下封头连通。投料阀设置于送流管,且投料阀的第一端与投料斗连通,投料阀的第二端分别与出料阀的第二端及循环泵的进料端连通。循环阀设置于送流管,且循环阀的第一端与循环泵的出料端连通,循环阀的第二端与上封头连通。当需要向釜体投入反应原料时,首先,关闭出料阀,打开投料阀和循环阀,并控循环泵正常工作,然后,向投料斗投入反应原料,通过循环泵可以将反应原料从投料斗中送入釜体内。当投料完毕时,首先,关闭投料阀,并打开出料阀,通过循环泵可以将反应原料从釜体的底部运送至釜体的顶部,在循环运送的过程中,可以起到混合原料的作用。从而通过一个循环泵和多个控制阀实现循环与投料的工艺步骤。但是,上述反应釜依然存在如下缺陷:1、采用釜顶投料的方式需要循环泵从底部抽料到釜顶投料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扬程做功能耗大。2、如果原料是固液混合物或者粘稠液体时,在投料过程中会在导流管上产生挂壁,以及在溢流管可能出现堵塞。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反应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釜;循环回路:包括循环管线和设置于所述循环管线上的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出料端通过循环阀与所述反应釜的顶部连通,所述循环泵的进料端通过隔断阀与反应釜的底部连通;投料回路:包括投料管线和旁通管线,所述投料管线设置于隔断阀和循环泵之间,与循环管线连通;所述旁通管线上设置有控制阀,旁通管线的一端与循环泵的出料端连通,另一端与反应釜的底部连通;出料回路:包括出料管线,设置于循环泵与循环阀之间,与循环管线连通,所述出料管线上设置有出料阀。其中,所述出料管线的位置高于旁通管线的位置。所述反应釜的底部设有双向流动阀。所述投料管线与原料容器相连。所述出料管线与储罐相连。所述反应釜的上部设有真空泵。所述反应釜内部设置有搅拌桨。所述反应釜的顶部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搅拌桨的驱动装置。关闭隔断阀、出料阀、和循环阀,打开投料阀和双向流动阀,然后调节控制阀和循环泵,实现投料。关闭出料阀、投料阀、和控制阀,打开双向流动阀、循环阀、隔断阀和循环泵,实现循环。关闭循环阀、投料阀、和控制阀,打开双向流动阀、出料阀、隔断阀和循环泵,实现出料。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反应装置,通过设置旁通管线,投料管线和相应的控制阀、投料阀的设置实现釜底投料,不仅克服了循环泵从底部抽料到釜顶投料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扬程做功,降低能耗;而且避免了原料为固液混合物或者粘稠液体时,容易在导流管上挂壁以及在溢流管易堵塞的现象。本技术通过设置旁通管线、投料管线和出料管线以及相应的阀门,实现通过同一个循环泵只需要切换阀门的开关就可以进行投料、循环和打料的工艺步骤,操作简便,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生产标准化的作业要求,使生产更加规范高效。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反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改进的反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反应釜;2-循环管线;3-循环阀;4-循环泵;5-旁通管线;6-控制阀;7-投料管线;8-投料阀;9-隔断阀;10-出料管线;11-出料阀;12-双向流动阀;13-原料容器;14-储罐;15-真空泵;16-驱动装置;17-搅拌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反应装置的实施方式,包括:反应釜1;循环回路:包括循环管线2和设置于所述循环管线2上的循环泵4,所述循环泵4的出料端通过循环阀3与所述反应釜1的顶部连通,所述循环泵4的进料端通过隔断阀9与反应釜1的底部连通;投料回路:包括投料管线7和旁通管线5,所述投料管线7设置于隔断阀9和循环泵4之间,与循环管线2连通;所述旁通管线5上设置有控制阀6,旁通管线5的一端循环泵4的出料端连通,另一端与反应釜1的底部连通;出料回路:包括出料管线10,设置于循环泵4与循环阀3之间,与循环管线2连通,所述出料管线10上设置有出料阀11。其中,所述出料管线10的位置高于旁通管线5的位置。所述投料管线7与原料容器13相连。所述出料管线10与储罐14相连。所述反应釜1的上部设有真空泵15。所述反应釜1内部设置有搅拌桨17。所述反应釜1的顶部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搅拌桨17的驱动装置16。上述反应釜1,通过设置旁通管线5,投料管线7和相应的控制阀6、投料阀8实现釜底投料,与现有技术相比,克服了循环泵4从底部抽料到釜顶投料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扬程做功,降低能耗。通过采用上述反应釜1,关闭隔断阀9、出料阀11、和循环阀3,打开投料阀8,然后调节控制阀6和循环泵4,实现投料;关闭出料阀11、投料阀8、和控制阀6,打开循环阀3、隔断阀9和循环泵4,实现循环;关闭循环阀3、投料阀8、和控制阀6,打开出料阀11、隔断阀9和循环泵4,实现出料;即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釜;/n循环回路:包括循环管线和设置于所述循环管线上的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出料端通过循环阀与所述反应釜的顶部连通,所述循环泵的进料端通过隔断阀与反应釜的底部连通;/n投料回路:包括投料管线和旁通管线,所述投料管线设置于隔断阀和循环泵之间,与循环管线连通;所述旁通管线上设置有控制阀,旁通管线的一端与循环泵的出料端连通,另一端与反应釜的底部连通;/n出料回路:包括出料管线,设置于循环泵与循环阀之间,与循环管线连通,所述出料管线上设置有出料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釜;
循环回路:包括循环管线和设置于所述循环管线上的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出料端通过循环阀与所述反应釜的顶部连通,所述循环泵的进料端通过隔断阀与反应釜的底部连通;
投料回路:包括投料管线和旁通管线,所述投料管线设置于隔断阀和循环泵之间,与循环管线连通;所述旁通管线上设置有控制阀,旁通管线的一端与循环泵的出料端连通,另一端与反应釜的底部连通;
出料回路:包括出料管线,设置于循环泵与循环阀之间,与循环管线连通,所述出料管线上设置有出料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管线的位置高于旁通管线的位置。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静韦志龙魏会李玉博
申请(专利权)人:佳化化学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