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溶解微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86506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易溶解微针结构,包括针体,所述针体包括针尖部和针底部,所述针尖部的外表面为曲面,所述针尖部的横截面为圆形且直径由下至上逐渐变小直至为零,所述针底部为内凹的多棱柱,所述针尖部和针底部上下过渡连接。本微针结构的针尖部外表面为曲面,所述针尖部的横截面为圆形且直径由下至上逐渐变小直至为零,在保证一定机械强度的同时,易刺入皮肤内,而针底部为内凹的多棱柱,针底部的形态设计,以较小的体积获得较大的表面积,增加跟皮肤的接触面积,针底部能够在皮肤内快速溶解并断裂,使得针体与基片快速脱离,节省基片粘贴在皮肤上的时间,而且针尖部和针底部上下过渡连接,形态设计非常合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易溶解微针结构
本技术涉及医疗及美容领域,尤其涉及可溶性微针。
技术介绍
微针的无痛经皮给药作为一种新型的给药技术,可在皮肤上无痛地创造微米级的药物传输通道,增强皮肤对活性物质或药物尤其是大分子药物的渗透性,因其具有的无痛、安全、易操作等优势,代表着未来药物经皮向体内传导的发展方向。现阶段可溶性微针的制作工艺主要分为两大类,模具塑形和拉伸塑形方式。对于拉伸塑形方式而言,总要是通过接触拉伸粘性高分子液滴形成微针结构,由于制造工艺利用了粘性流体具有的拉伸延展特性,使得制作出来的微针形态无法自由控制;而对于模具方式而言,需要将粘性高分子材料利用离心或抽真空的等外力方式灌注到微米级别的微针模具当中,因此需要将微针模具设计成底部直径/面积大于针尖部分的直径/面积,使粘性溶液易于完全填充于模具当中。考虑到上述制作工艺的局限性,在设计微针结构时,为了易于刺入皮肤,会尽量减小微针的锥度及体积,但会损失一定的机械强度,若一味地降低微针的机械强度,在刺入皮肤时容易产生弯曲折断的问题。除此以外,在刺入皮肤后,微针的底部还需要在皮肤内快速溶解断裂,使得微针本体与基片快速脱离,针尖部分则会滞留在皮肤内,发挥出缓释的效果,而基片也就不用长久粘贴在皮肤上,防止引起不适,微针底部溶解的速度跟与皮肤接触的面积有关,表面积越大,溶解速度越快,因此急需一款形态设计合理的微针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了一种微针结构,其形态设计合理,具备一定的机械强度,易刺入皮肤且微针底部能够快速溶解。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易溶解微针结构,包括针体,所述针体包括针尖部和针底部,所述针尖部的外表面为曲面,所述针尖部的横截面为圆形且直径由下至上逐渐变小直至为零,所述针底部为内凹的多棱柱,所述针尖部和针底部上下过渡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针尖部的外表面的切线倾斜角度由下至上逐渐变小。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针尖部的顶部具有尖端点,任一经过尖端点的针尖部纵剖面的外周线在尖端点处连续不可导。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针尖部的顶部外表面处处连续可导。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针底部为侧面内凹的正五棱柱。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针尖部与针底部之间过渡形成中间过渡部,所述中间过渡部的外表面具有多个外凸曲面段和多个内凹曲面段,外凸曲面段和内凹曲面段一一间隔分布。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中间过渡部的横截面积由下至上逐渐减小。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有:本微针结构的针尖部外表面为曲面,所述针尖部的横截面为圆形且直径由下至上逐渐变小直至为零,在保证一定机械强度的同时,易刺入皮肤内,而针底部为内凹的多棱柱,针底部的形态设计,以较小的体积获得较大的表面积,增加跟皮肤的接触面积,针底部能够在皮肤内快速溶解并断裂,使得针体与基片快速脱离,节省基片粘贴在皮肤上的时间,而且针尖部和针底部上下过渡连接,形态设计非常合理。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图;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图5是图3的B-B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例:本技术提供一种易溶解微针结构,参见图1,包括针体1,针体1可由模具一次灌注成形,针体1包括针尖部2、针底部3和中间过渡部4,针尖部2和针底部3上下过渡连接,针尖部2与针底部3之间过渡形成中间过渡部4。进一步参见图3和图5,针尖部2的外表面为光滑的曲面,结合流体力学原理,减小刺入皮肤时的阻力,针尖部2的横截面为圆形且直径由下至上逐渐变小直至为零,使得针尖部2越靠近底部的机械强度越高,降低弯曲折断的概率。针尖部2并非标准的圆锥体,类似于外凸的圆锥体,针尖部2的外表面的切线倾斜角度由下至上逐渐变小,使得整个针尖部2刺入皮肤的过程越来越容易,在第一实施例中,针尖部2的顶部具有尖端点21,如图3和图5所示,任一经过尖端点21的针尖部纵剖面的外周线在尖端点21处连续不可导,即尖端点21一侧的切线与另一侧的切线不重合,保证针尖部2的顶部的尖锐性,在保持一定机械强度的同时,非常利于刺入皮肤。进一步参见图2,针底部3为内凹的多棱柱,具体为侧面内凹的正五棱柱,以较小的体积获得较大的表面积,增加跟皮肤的接触面积,针底部3能够在皮肤内快速溶解并断裂,使得针体1与基片快速脱离,节省基片粘贴在皮肤上的时间。进一步参见图3和图4,中间过渡部4的外表面具有多个外凸曲面段41和多个内凹曲面段42,外凸曲面段41和内凹曲面段42一一间隔分布,中间过渡部4的横截面积由下至上逐渐减小,使得已经刺入皮肤的针尖部2能够依靠中间过渡部4的衔接,很顺畅地保障针底部3继续刺入皮肤,整个针体1的形态设计非常合理。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进一步参见图6,针尖部2的顶部外表面处处连续可导,只有顶点,没有尖端点,保证针尖部2的顶部具有圆滑性,在保证能够方便地刺入皮肤的同时,增加针尖部2顶部的机械强度,有效地防止针尖部2的顶部出现弯曲折断的情况。此外,需要补充声明的是,所述针尖部2和针底部3分别由不同的可溶性高分子材料制成,在灌注时采用先后添加的方式实现后续的一体成型,其中,针底部3在皮肤内的溶解速度较针尖部2在皮肤内的溶解速度快,功能性化妆品或药物活性成分只搭载于针尖部2,针底部3通常是不含药,起速溶效果,当然,有的针底部3内部也可以搭载有功能性化妆品或药物活性成分;针尖部2一方面可缓释,增加药物利用度;另一方面可以精确控制给药剂量。通过调整针尖部2和针底部3的成分或聚合物浓度,例如组成针底部3的材质是很容易溶解在水的材质,例如PVP。针体1刺入皮肤一段时间后,针底部3可快速溶解断裂,针尖部2滞留在皮肤内,发挥出缓释的效果,基片就不用长久粘贴在皮肤上,防止引起不适。具体地,针尖部2的材料具体可为硫酸软骨素、聚乳酸、聚乙醇酸、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甲基乙烯基醚-顺丁烯酸酐共聚物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针底部3的材料具体可为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乙二醇、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卡波姆、海藻糖、麦芽糖、蔗糖、棉子糖、透明质酸、海藻酸钠、支链淀粉、葡聚糖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以上所述,只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但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其以任何相同或相似手段达到本技术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易溶解微针结构,包括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针体包括针尖部和针底部,所述针尖部的外表面为曲面,所述针尖部的横截面为圆形且直径由下至上逐渐变小直至为零,所述针底部为内凹的多棱柱,所述针尖部和针底部上下过渡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易溶解微针结构,包括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针体包括针尖部和针底部,所述针尖部的外表面为曲面,所述针尖部的横截面为圆形且直径由下至上逐渐变小直至为零,所述针底部为内凹的多棱柱,所述针尖部和针底部上下过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溶解微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尖部的外表面的切线倾斜角度由下至上逐渐变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易溶解微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尖部的顶部具有尖端点,任一经过尖端点的针尖部纵剖面的外周线在尖端点处连续不可导。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优微珠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