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装置及空调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8514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交换装置及空调,包括:半导体制冷件,具有相互连接的冷端与热端;第一换热机构及第二换热机构,第一换热机构与冷端接触传热,第二换热机构与热端接触传热;其中,第一换热机构的至少部分与第二换热机构的至少部分均与半导体制冷件同步运动,以使第一换热机构及第二换热机构扰动空气并与空气进行热交换。上述热交换装置,通过半导体制冷件配合第一换热机构及第二换热机构即可实现室内空间的制冷或制热,结构较简单,则结构简单的热交换装置,便于清洗;同时第一换热机构的至少部分与第二换热机构的至少部分与半导体制冷件同步运动,提高了第一换热机构与第二换热机构与空气的热交换效率,保证了热交换装置的热交换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交换装置及空调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交换
,特别是涉及一种热交换装置及空调。
技术介绍
热交换装置可以通过人工手段,对建筑物或者构筑物内环境的空气温度、湿度及流速等参数进行调节。目前对于厨房环境的空调市场已推出多种热交换装置,如风管机、天井机及一体机等。但是无论采用风管机、天井机及一体机,结构均较复杂,从而导致清洗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热交换装置结构复杂导致清洗不便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热交换装置及空调。一种热交换装置,包括:半导体制冷件,具有相互连接的冷端与热端;第一换热机构及第二换热机构,所述第一换热机构与所述冷端接触传热,所述第二换热机构与所述热端接触传热;其中,所述第一换热机构的至少部分及所述第二换热机构的至少部分与所述半导体制冷件同步运动,以使所述第一换热机构及所述第二换热机构扰动空气并与空气进行热交换。上述热交换装置,通过半导体制冷件配合第一换热机构及第二换热机构即可实现室内空间的制冷或制热,结构较简单,则结构简单的热交换装置,便于清洗;同时第一换热机构的至少部分与第二换热机构的至少部分与半导体制冷件同步运动,提高了第一换热机构与第二换热机构与空气的热交换效率,保证了热交换装置的热交换效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半导体制冷件包括至少两个,每相邻两个所述半导体制冷件之间相互间隔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交换装置还包括隔热件,所述隔热件设置于每相邻两个所述半导体制冷件之间,用于隔绝每相邻两个所述半导体制冷件之间的热传导。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交换装置还包括隔热件,所述隔热件设于所述第一换热机构与所述第二换热机构之间用于阻隔所述第一换热机构与所述第二换热机构之间的热传导。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机构包括第一轮毂及第一风叶,所述半导体制冷件设于所述第一轮毂与所述第二换热机构之间,所述第一风叶与所述第一轮毂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轮毂及所述第一风叶均与所述半导体制冷件同步运动以扰动空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叶在所述半导体制冷件所在平面的投影与所述半导体制冷件至少部分重叠。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换热机构包括第二轮毂及第二风叶,所述半导体制冷件设于所述第一换热机构与所述第二轮毂之间,所述第二风叶与所述第二轮毂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二轮毂及所述第二风叶均与所述半导体制冷件同步运动以扰动空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风叶在所述半导体制冷件所在平面的投影与所述半导体制冷件至少部分重叠。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机构包括第一轮毂及第一风叶,所述第二换热机构包括第二轮毂及第二风叶,所述第一轮毂套接于所述第二轮毂内,所述半导体制冷件设于所述第一轮毂与所述第二轮毂之间,所述第一风叶与所述第一轮毂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风叶与所述第二轮毂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轮毂、所述第一风叶、所述第二轮毂及所述第二风叶均与所述半导体制冷件同步运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叶与所述第一轮毂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风叶与所述第二轮毂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叶为轴流风叶,所述第二风叶为离心风叶,所述离心风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轮毂的轴向平行。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换热机构还包括装配件,所述装配件与所述第二轮毂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风叶固定连接于所述装配件上,所述第二风叶、所述装配件及所述第二轮毂的外周面三者之间界定形成气流空间,所述气流空间沿所述第二轮毂的轴向的一端形成进风端,另一端形成封闭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换热机构还包括引流件,所述引流件设于所述气流空间内,用于将气流从所述进风端引导向所述第二风叶上排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交换装置还包括风道机构,所述风道机构具有第一进风风道及第二进风风道,所述第一进风风道与所述第二进风风道之间独立设置;其中,所述第一换热机构的进风端与所述第一进风风道连通,所述第一进风风道用于所述第一换热机构的进风,所述第二换热机构的进风端与所述第二进风风道连通,所述第二进风风道用于所述第二换热机构的进风。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风通道具有与外界连通的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风道具有与外界连通的第二进风口;其中,所述第一进风口包括相互独立设置主风口及副风口,或所述第二进风口包括相互独立设置的主风口及副风口。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交换装置还包括风道机构,所述风道机构具有第一出风风道及第二出风风道,所述第一出风风道与所述第二出风风道之间独立设置;其中,所述第一换热机构的出风端与所述第一出风风道连通,所述第一出风风道用于所述第一换热机构的出风,所述第二换热机构的出风端与所述第二出风风道连通,所述第二出风风道用于所述第二换热机构的出风。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交换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换热机构的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换热机构的至少部分及所述半导体制冷件同步运动。一种空调,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装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热交换装置的结构图;图2为图1中所示热交换装置的部分结构图;图3为图1中所示热交换装置的第一换热机构及连接架的结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热交换装置的结构图;图5为图1及图4中所示的热交换装置的第二换热机构的结构图;图6为图1中所示热交换装置的正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热交换装置的装配图;图8为图7中所示的热交换装置的部分结构的装配图;图9为图7中所示的热交换装置的驱动机构的部分结构的爆炸图;图10为图7中所示的热交换装置的部分结构的装配图;图11为图7中所示的热交换装置的爆炸图;图12为图7中所示的热交换装置的部分结构的爆炸图。100、热交换装置;10、半导体制冷件;11、制冷面;12、制热面;20、第一换热机构;21、第一轮毂;211、第一装配平面;212、装配槽;22、第一风叶;30、第二换热机构;31、第二轮毂;311、第二装配平面;32、第二风叶;33、装配件;34、引流件;40、气流空间;50、隔热件;60、驱动机构;61、连接架;62、驱动件;63、固定座;64、支架;71、壳体;711、外壳;7111、第三开口;7112、本体;7113、盖板;712、隔板;72、第一进风风道;721、第一进风口;7211、主风口;7212、副风口;73、第二进风口;74、第一出风口;75、导流圈;76、蜗壳;761、第一开口;762、第二开口;77、第二出风风道;771、第二出风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半导体制冷件(10),具有相互连接的冷端与热端;/n第一换热机构(20)及第二换热机构(30),所述第一换热机构(20)与所述冷端接触传热,所述第二换热机构(30)与所述热端接触传热;/n其中,所述第一换热机构(20)的至少部分及所述第二换热机构(30)的至少部分与所述半导体制冷件(10)同步运动,以使所述第一换热机构(20)及所述第二换热机构(30)扰动空气并与空气进行热交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半导体制冷件(10),具有相互连接的冷端与热端;
第一换热机构(20)及第二换热机构(30),所述第一换热机构(20)与所述冷端接触传热,所述第二换热机构(30)与所述热端接触传热;
其中,所述第一换热机构(20)的至少部分及所述第二换热机构(30)的至少部分与所述半导体制冷件(10)同步运动,以使所述第一换热机构(20)及所述第二换热机构(30)扰动空气并与空气进行热交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制冷件(10)包括至少两个,每相邻两个所述半导体制冷件(10)之间相互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装置还包括隔热件(50),所述隔热件(50)设置于每相邻两个所述半导体制冷件(10)之间,用于隔绝每相邻两个所述半导体制冷件(10)之间的热传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装置还包括隔热件(50),所述隔热件(50)设于所述第一换热机构(20)与所述第二换热机构(30)之间用于阻隔所述第一换热机构(20)与所述第二换热机构(30)之间的热传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机构(20)包括第一轮毂(21)及第一风叶(22),所述半导体制冷件(10)设于所述第一轮毂(21)与所述第二换热机构(30)之间,所述第一风叶(22)与所述第一轮毂(21)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轮毂(21)及所述第一风叶(22)均与所述半导体制冷件(10)同步运动以扰动空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叶(22)在所述半导体制冷件(10)所在平面的投影与所述半导体制冷件(10)至少部分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机构(30)包括第二轮毂(31)及第二风叶(32),所述半导体制冷件(10)设于所述第一换热机构(20)与所述第二轮毂(31)之间,所述第二风叶(32)与所述第二轮毂(31)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轮毂(31)及所述第二风叶(32)均与所述半导体制冷件(10)同步运动以扰动空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叶(32)在所述半导体制冷件(10)所在平面的投影与所述半导体制冷件(10)至少部分重叠。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机构(20)包括第一轮毂(21)及第一风叶(22),所述第二换热机构(30)包括第二轮毂(31)及第二风叶(32),所述第一轮毂(21)套接于所述第二轮毂(31)内,所述半导体制冷件(10)设于所述第一轮毂(21)与所述第二轮毂(31)之间,所述第一风叶(22)与所述第一轮毂(2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风叶(32)与所述第二轮毂(31)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轮毂(21)、所述第一风叶(22)、所述第二轮毂(31)及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才周郭跃新邓朝国王良才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