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灯光学元件、车灯模组、车辆前照灯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8462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照明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车灯光学元件,该车灯光学元件包括入光部、光传输部和出光部;所述光传输部上沿出光方向的两端分别为入光端和出光端;所述入光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光传输部的入光端并与光源对应的至少一个入光结构;所述出光部包括从所述光传输部的出光端向出光方向凸设的出光面;所述光传输部从入光端到出光端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增大。在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案中,由于元件的入光部和出光部设置在同一光学结构上,无需搭建光路,装配关系简单,从而简化了车灯光学元件的结构,提高了车灯光学元件的光学系统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灯光学元件、车灯模组、车辆前照灯和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照明
,具体涉及一种车灯光学元件、车灯模组、车辆前照灯和车辆。
技术介绍
车辆前照灯中通常设置有车灯模组,车灯模组是指单独或组合使用的、能够实现车辆的不同照明功能的装置或单元,例如,Matrix矩阵式前照灯模组,即能够将远光照明区域细分为多个照明区域的车灯模组,实现ADB自适应远光功能,可根据路况自适应地变换远光光型,对车辆前方的目标物进行遮蔽,避免道路其他使用者炫目,提高驾驶安全。现有车灯模组中通常设置有初级光学元件(比如反射镜、光导)和次级光学元件(比如透镜),通过初级光学元件和次级光学元件的配合,实现远近光切换。专利申请CN107664295A公开了一种车用光学模组,适用于矩阵式大灯,设置有作为初级光学元件的准直透镜以及作为次级光学元件的二级透镜。专利申请CN109611780A公开了一种机动车远光照明模组,适用于矩阵式大灯,包括安装有聚光器的电路板,且该聚光器位于由电路板、透镜支架和透镜形成容置腔内,其中,聚光器为该模组的初级光学元件,透镜为该模组的次级光学元件。由于现有车灯模组中的组成零件较多,导致车灯模组的装配关系复杂,受初级光学元件和次级光学元件本身的零件制造精度以及总成装配精度的影响,现有车灯模组存在装配复杂、调光困难且光学系统精度误差较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车灯模组装配复杂、调光困难且光学系统精度误差较大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车灯光学元件,应用于车灯模组中。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灯光学元件,所述车灯光学元件包括入光部、光传输部和出光部;所述光传输部上沿出光方向的后端和前端分别为入光端和出光端;所述入光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光传输部的入光端并与光源对应的至少一个入光结构;所述出光部包括从所述光传输部的出光端向出光方向凸设的出光面;所述光传输部从所述入光端到出光端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增大。优选地,所述入光结构在所述光传输部的入光端呈矩阵式排列;所述入光结构在所述光传输部的入光端端面上设置为至少一排。优选地,所述入光结构为由所述光传输部的入光端向着光源方向凸出的椎体;每个所述椎体的顶部与光源对应;每个所述入光结构与所述出光部的出光面在出光方向上构成双凸透镜结构。优选地,所述出光部的出光面是由若干个凸透镜面连续拼接成的曲面结构。优选地,所述光传输部从入光端到出光端的横截面上,沿横向方向的长度和/或沿纵向方向的长度逐渐增大;所述光传输部包括连接其入光端与出光端的侧壁;所述侧壁是由多个侧面拼接成的拼接面,所述侧面为平面或曲面;每个所述侧面与所述光传输部的中心轴平行或呈一夹角。优选地,所述光传输部的至少一个侧面上设置有消光纹,所述消光纹为皮纹或消光齿。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灯模组,所述车灯模组包括散热器、散热支架、光源电路板以及上述的车灯光学元件;所述光源电路板设置在所述车灯光学元件的入光部后方,且所述光源电路板上的光源与所述车灯光学元件的入光结构一一对应;所述光源电路板上的每个光源能被独立控制亮灭;所述车灯光学元件用于将远光的照明区域分割成与光源数量相等的若干个照明单元,每个照明单元的明暗通过对应的光源单独控制。优选地,所述光源为LED光源或激光光源。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前照灯,所述车辆前照灯包括灯体和安装在所述灯体内的至少一个上述的车灯模组;当所述车灯模组为多个时,多个所述车灯模组一体设置或分散设置于灯体内。本专利技术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上设置有上述的车辆前照灯。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车灯光学元件中,由于入光部与出光部设置在同一光学结构上,无需搭建光路,也无需安装其他不必要的支撑装置,装配关系简单,提高了车灯光学元件的零件制造精度和光学系统精度,同时,车灯光学元件的体积在满足配光要求条件时能适应性缩小,有利于集成化研究。附图说明图1是车灯光学元件在第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车灯光学元件在第二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车灯光学元件的侧视图;图4是图3所示的车灯光学元件沿B-B线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车灯光学元件的俯视图;图6是图5所示的车灯光学元件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图7是图6中的P部放大示意图;图8是车灯光学元件的前视图;图9是车灯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所示的车灯模组内的光线走向示意图;图11是车辆前照灯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应用图11所示的车辆前照灯的光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车灯光学元件1车灯模组2车辆前照灯3入光部10光传输部11出光面12入光结构13侧面14光源20灯体30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现有的车灯模组受初级光学元件和次级光学元件的零件精度和安装位置精度的影响,其光学系统调节困难且系统精度误差较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灯光学元件,该车灯光学元件应用于车灯模组中。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述的“前”、“后”对应于车辆正常行驶的“前”、“后”方向,车灯的照明区域在前。所述的“上”、“下”与附图3中的光学元件的“上”、“下”方向一致,也即汽车正常行驶时车灯的“上”、“下”方向;“前”、“后”、“左”、“右”分别对应附图5的“前”、“后”、“左”、“右”方向,也即汽车正常行驶时车灯的前后左右方向,车灯的出光方向为从“后”向“前”。请参阅图1至图8,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灯光学元件1,车灯光学元件1一体成型,其上设置有包括入光部10、光传输部11和出光部。光传输部11上沿出光方向的后端和前端分别是入光端和出光端。如图2所示,入光部10包括设置在光传输部11的入光端并与光源对应的至少一个入光结构13,入光部10用于通过入光结构13将光源发出的光导入光传输部11。光传输部11用于收集经入光部10导入的入射光以及经光传输部11的侧壁反射的反射光,并将其传播到出光部。出光部包括从光传输部11的出光端向出光方向凸设的出光面12,出光部通过该出光面12对光进行折射后形成远光。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车灯光学元件1有一中心轴,该中心轴为沿出光方向延伸至经过出光面顶点的直线,其中,出光面顶点为图3所示的出光面12与上下方向的竖直平面相切的切点。在光传输部11从入光端到出光端的横截面上,沿横向方向的长度和/或沿纵向方向的长度逐渐增大,也即沿图5所示左右方向的长度和/或图3所示上下方向的长度逐渐增大,使得光传输部11从入光端到出光端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增大,该横截面为垂直于车灯光学元件1的中心轴的截面。示例性地,如图5和图6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灯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灯光学元件包括入光部、光传输部和出光部;/n所述光传输部上沿出光方向的后端和前端分别为入光端和出光端;/n所述入光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光传输部的入光端并与光源对应的至少一个入光结构;/n所述出光部包括从所述光传输部的出光端向出光方向凸设的出光面;/n所述光传输部从入光端到出光端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增大。/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605 CN 201910488336X;20190605 CN 2019208599381.一种车灯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灯光学元件包括入光部、光传输部和出光部;
所述光传输部上沿出光方向的后端和前端分别为入光端和出光端;
所述入光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光传输部的入光端并与光源对应的至少一个入光结构;
所述出光部包括从所述光传输部的出光端向出光方向凸设的出光面;
所述光传输部从入光端到出光端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光结构在所述光传输部的入光端呈矩阵式排列;
所述入光结构在所述光传输部的入光端端面上设置为至少一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光结构为由所述光传输部的入光端向着光源方向凸出的椎体;
每个所述椎体的顶部与光源对应;
每个所述入光结构与所述出光面在出光方向上构成双凸透镜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部的出光面是由若干个凸透镜面连续拼接成的曲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传输部从入光端到出光端的横截面上,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仇智平张大攀祝贺
申请(专利权)人:华域视觉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