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姚小文专利>正文

术后下肢治疗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8417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术后下肢治疗调节装置,包括调节支架以及位于所述调节支架上的下肢治疗机构;所述下肢治疗机构包括治疗仓以及分别连接在治疗仓两端的支撑仓,且所述治疗仓与所述支撑仓之间转动连接;所述治疗仓上开设有治疗窗口,所述支撑仓位于所述调节支架上;该装置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使用性能好,治疗效果好,可对患者下肢治疗情况进行实时观察,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术后下肢治疗调节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术后下肢治疗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当患者下肢手术后,需要对下肢进行后续辅助治疗,在后续治疗过程中,当需要患者将下肢抬高或者移动时,只能靠患者自身对下肢进行移动,操作不便,且容易给患者造成不适,影响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术后下肢治疗调节装置,以解决现有治疗中患者下肢移动不便、治疗效果不佳的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术后下肢治疗调节装置,包括调节支架以及位于所述调节支架上的下肢治疗机构;所述下肢治疗机构包括治疗仓以及分别连接在治疗仓两端的支撑仓,且所述治疗仓与所述支撑仓之间转动连接;所述治疗仓上开设有治疗窗口,所述支撑仓位于所述调节支架上。进一步,所述调节支架包括外杆以及与所述外杆连接的内杆,所述外杆内部具有空腔,所述内杆置于所述外杆的空腔内且沿所述外杆的空腔滑动,所述外杆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内杆滑动的限位件,所述内杆远离所述外杆的端部与所述支撑仓的下端连接。进一步,所述内杆上设置有刻度线。进一步,所述支撑仓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治疗仓转动的固定组件。进一步,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设置在支撑仓外壁上的卡扣片以及设置在治疗仓外壁上的卡槽,所述卡扣片与所述卡槽相配合。进一步,所述治疗窗口处铰接有盖板,且所述盖板的大小与所述治疗窗口的大小相适配。进一步,所述治疗仓内壁与所述支撑仓内壁上均设置有缓冲减压层。进一步,所述支撑仓与治疗仓之间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位置处配合连接有制动片,所述制动片的凸片与所述凹槽相适配。进一步,所述缓冲减压层由海绵或橡胶材质制成。进一步,所述治疗仓由透明材质制成。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所提供的术后下肢治疗调节装置,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使用性能好,患者下肢置于下肢治疗机构内部,通过其内壁设置的缓冲减压层有效的降低下肢受压程度,提高患者治疗舒适度;通过调节支架带动下肢治疗机构实现高度的调节,根据需要将患者下肢上升或下降到适当高度,从而保证烤灯、理疗或药物治疗的治疗效果;且通过支撑仓与治疗仓之间的转动连接方式,使得治疗仓绕支撑仓转动,从而根据治疗需要对患者下肢进行不同角度的治疗,提高治疗效果;通过治疗窗口及其治疗仓的透明设置,可对患者下肢治疗情况进行实时观察,方便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调节支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固定组件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制动片结构示意图;图1至图4中所示附图标记分别表示为:1-调节支架,2-下肢治疗机构,20-治疗仓,21-支撑仓,22-治疗窗口,11-外杆,12-内杆,13-限位件,23-固定组件,230-卡扣片,231-卡槽,30-凹槽,31-制动片,32-凸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图4所示,术后下肢治疗调节装置,包括调节支架1以及位于调节支架1上的下肢治疗机构2。调节支架1具有升降功能,可带动下肢治疗机构2进行升降,从而达到下肢最佳治疗位置,保证治疗效果。下肢治疗机构2包括治疗仓20以及分别连接在治疗仓20两端的支撑仓21,且治疗仓20与支撑仓21之间转动连接;治疗仓20上开设有治疗窗口22,支撑仓21位于调节支架1上。优选地,治疗仓20和支撑仓21均为圆柱状结构,有助于治疗仓20和支撑仓21之间的转动。两端的支撑仓21为下肢起到支撑作用,使下肢在进行治疗时可处于自然放松状态,提高治疗舒适性能。治疗仓20用于对下肢进行物理治疗,在使用时,患者将下肢伸入至下肢治疗机构2内,其中下肢需治疗部位放置在治疗仓20内,并将需治疗一侧对准治疗窗口22,从而便于烤灯、药物添加或理疗的操作。支撑仓21与治疗仓20相接触位置开设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滚珠,通过凹槽与滚珠配合实现支撑仓21与治疗仓20之间的相对转动,当需要对下肢不同位置进行治疗时,只需将治疗仓20进行转动,使得治疗窗口22对准所需治疗部位即可,不需要患者自身移动下肢,方便可靠,操作便捷。凹槽30位置处配合连接有制动片31,制动片31的凸片32与凹槽30相适配,当需要停止转动时,将制动片的凸片按扣在凹槽内,增加治疗仓与支撑仓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实现对治疗仓与支撑仓之间的位置起到限位作用。治疗仓20由透明材质制成,观察更为直观,有助于医护人员实时观察患者下肢的治疗恢复情况。为了提高支架的可调节性能,本技术中,调节支架1包括外杆11以及与外杆11连接的内杆12,外杆11内部具有空腔,内杆12置于外杆11的空腔内且沿外杆11的空腔滑动,外杆1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内杆12滑动的限位件13,内杆12远离外杆11的端部与支撑仓21的下端连接。调节支架为圆柱状结构或正方体结构。当需要调节高度时,将内杆12沿外杆11内腔进行上下升降移动,当到达所需高度位置时,通过限位件13插入至空腔内固定内杆12。该限位件13采用螺栓,该螺栓与外杆11上开设的螺栓孔配合连接,螺栓的旋紧至空腔内并对内杆12进行挤压,实现对内杆12的固定,且螺纹连接具有自锁功能,可保证固定的可靠性。且内杆12上设置有刻度线,使用者可根据刻度线实现对支架的精准调节,提高使用性能。为了保证治疗过程中治疗仓20与支撑仓21之间的相对固定,本技术中,支撑仓21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治疗仓20转动的固定组件23。固定组件23包括设置在支撑仓21外壁上的卡扣片230以及设置在治疗仓20外壁上的卡槽231,卡扣片230与卡槽231相配合。卡扣片230与卡槽231之间的卡扣配合实现治疗仓20与支撑仓21之间的固定,保证在治疗过程中治疗仓20与支撑仓21之间的相对固定,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当需要对治疗位置变化而转动治疗仓20时,将卡扣片230从卡槽231内取出即可实现两者之间的连接松脱,操作方便。在药物治疗过程中或装置处于未工作状态时,为了避免外界对患者下肢或装置内部的影响,本技术中,治疗窗口22处铰接有盖板,且盖板的大小与治疗窗口22的大小相适配。通过盖板对治疗窗口22进行适当的盖合密封,在药物治疗时,有助于减缓药物挥发的速度,保证药物能在治疗仓20内的长时间良好作用;当装置未处于工作状态时,通过盖板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外界环境中的杂质进入到治疗仓20内,保证装置使用的安全性能。为了避免装置内部对患者下肢的挤压,本技术中,治疗仓20内壁与所述支撑仓21内壁上均设置有缓冲减压层,所述缓冲减压层由海绵或橡胶材质制成。缓冲减压层起到缓冲和减少压力的作用,有助于提高患者下肢治疗时的舒适度。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术后下肢治疗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支架(1)以及位于所述调节支架(1)上的下肢治疗机构(2);/n所述下肢治疗机构(2)包括治疗仓(20)以及分别连接在治疗仓(20)两端的支撑仓(21),且所述治疗仓(20)与所述支撑仓(21)之间转动连接;所述治疗仓(20)上开设有治疗窗口(22),所述支撑仓(21)位于所述调节支架(1)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术后下肢治疗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支架(1)以及位于所述调节支架(1)上的下肢治疗机构(2);
所述下肢治疗机构(2)包括治疗仓(20)以及分别连接在治疗仓(20)两端的支撑仓(21),且所述治疗仓(20)与所述支撑仓(21)之间转动连接;所述治疗仓(20)上开设有治疗窗口(22),所述支撑仓(21)位于所述调节支架(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术后下肢治疗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支架(1)包括外杆(11)以及与所述外杆(11)连接的内杆(12),所述外杆(11)内部具有空腔,所述内杆(12)置于所述外杆(11)的空腔内且沿所述外杆(11)的空腔滑动,所述外杆(1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内杆(12)滑动的限位件(13),所述内杆(12)远离所述外杆(11)的端部与所述支撑仓(21)的下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术后下肢治疗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杆(12)上设置有刻度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术后下肢治疗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仓(21)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治疗仓(20)转动的固定组件(23)。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小文王丹杜杰
申请(专利权)人:姚小文王丹杜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