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属于飞机发动机引气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气机引气结构,包括:静子外环,其上具有引气孔,其内侧具有引流槽;引流槽一端延伸至引气孔,另一端向静子外环内气流通道的来流方向倾斜延伸;静子机匣,其内设置静子外环,与静子外环之间形成与引气孔连通的集气腔,其上具有与集气腔连通的出气孔;引气管,其进口与出气孔连通。此外,还涉及一种压气机引流槽,其具有上述压气机引气结构中引流槽的全部特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气机引气结构及其引流槽
本申请属于飞机发动机引气设计
,具体涉及一种压气机引气结构及其引流槽。
技术介绍
飞机座舱空调和增压、机翼热防冰、发动机热端部件冷却等方面多需要适当温度、压力的气源,当前该种气源多是从发动机压气机上获取,其方案多是在压气机静子外环位于相邻两静子叶片间的部位开设圆形或异形引气孔,通过圆形或异形引气孔将压气机静子外环内气体流道中的气流引入至位于静子外环与静子机匣间的集气腔,其后通过引气管将进入集气腔中的气流引至飞机座舱、机翼、发动机热端部件的相关部位,以作为飞机座舱空调和增压、机翼热防冰、发动机热端部件冷却的气源,该种技术方案中,静子外环内气体流道中的气流在通过圆形或异形引气孔自静子外环内气体流道进入集气腔时,通常会存在大的气流转折角,使气流流动损失增大,容易导致对飞机座舱、机翼、发动机热端部件的相关部位供气流量或压力不足,难以满足飞机座舱空调和增压、机翼热防冰、发动机热端部件冷却的需要,严重时会导致危难事故。鉴于上述技术缺陷的存在提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引气结构及其引流槽,以克服或减轻已知存在的至少一方面的技术缺陷。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一方面提供一种压气机引气结构,包括:静子外环,其上具有引气孔,其内侧具有引流槽;引流槽一端延伸至引气孔,另一端向静子外环内气流通道的来流方向倾斜延伸;静子机匣,其内设置静子外环,与静子外环之间形成与引气孔连通的集气腔,其上具有与集气腔连通的出气孔;引气管,其进口与出气孔连通。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引流槽两侧壁面间的距离向远离引气孔的方向逐渐减小。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引流槽宽度方向的最大距离M为引气孔在引流槽宽度方向最大距离N的1/2~2/3倍。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引流槽远离引气孔一端的壁面向静子外环内气流通道的来流方向倾斜。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引流槽远离引气孔一端的壁面与静子外环内气流通道的来流方向间的角度α位于10°~20°之间。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引流槽远离引气孔一端的壁面与其位于静子外环内气流通道来流方向一侧壁面间的角度β不超过45°。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引流槽远离引气孔一端的壁面与其位于静子外环内气流通道的来流方向一侧的壁面相交部位圆滑过渡。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引流槽冲压成型。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还包括:静子内环,在静子外环内侧设置;多个静子叶片,在静子外环、静子内环之间沿周向排列设置;每个静子叶片一端与静子外环连接,另一端与静子内环连接;引气孔有多个,每个引气孔对应位于两个相邻静子叶片之间,与对应两个相邻静子叶片之间的距离L均大于1.5mm;引流槽有多个,每个引流槽的一端对应延伸至一个引气孔。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压气机引流槽,其具有任一上述压气机引气结构中引流槽的全部特征。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引气结构的示意图;图2-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引气孔、引流槽配合的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引气结构的局部示意图;图6是图5的A-A向示意图;图7是图5的局部示意图;其中:1-静子外环;2-静子机匣;3-引气管;4-静子叶片;5-引气孔;6-引流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清楚、完整的详细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其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其他相关部分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得到新的实施例。此外,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描述中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内一般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含义。本申请描述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中心”、“竖直”、“水平”、“内”、“外”等表示方位的词语仅用以表示相对的方向或者位置关系,而非暗示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发生改变后,其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发生相应的改变,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申请描述中所使用的“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类似用语,仅用于描述目的,用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而不能够将其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本申请描述中所使用的“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不应理解为对数量的绝对限制,而应理解为存在至少一个。本申请描述中所使用的“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在本申请的描述中使用的“安装”、“相连”、“连接”等类似词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领域内技术人员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其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7对本申请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一方面提供一种压气机引气结构,包括:静子外环1,其上具有引气孔5,其内侧具有引流槽6;引流槽6一端延伸至引气孔5,另一端向静子外环1内气流通道的来流方向倾斜延伸;静子机匣2,其内设置静子外环1,与静子外环1之间形成与引气孔5连通的集气腔,其上具有与集气腔连通的出气孔;引气管3,其进口与出气孔连通。对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压气机引气结构,领域内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可将其引气管3的出口连接至飞机座舱、机翼、发动机热端部件的相关部位,以能够将静子外环1内气体流道中的气流引至飞机座舱、机翼、发动机热端部件的相关部位作为飞机座舱空调和增压、机翼热防冰、发动机热端部件冷却的气源。对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压气机引气结构,领域内技术人员还可以理解的是,静子外环1内气体流道中的气流可沿引流槽6进入引气孔5,进而通引气孔5将静子外环1内气体流道中的气流引入至集气腔,其后通过引气管3将进入集气腔中的气流引至飞机座舱、机翼、发动机热端部件的相关部位,实现对飞机座舱空调和增压、机翼热防冰、发动机热端部件冷却,其中,使静子外环1内气体流道中的气流沿引流槽6流向引气孔5可避免气流分离,降低气流的流动损失,以此能够满足对飞机座舱空调和增压、机翼热防冰、发动机热端部件冷却的需要。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引流槽6两侧壁面间的距离向远离引气孔5的方向逐渐减小。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引流槽6宽度方向的最大距离M为引气孔5在引流槽6宽度方向最大距离N的1/2~2/3倍。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引流槽6远离引气孔5一端的壁面向静子外环1内气流通道的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气机引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静子外环(1),其上具有引气孔(5),其内侧具有引流槽(6);所述引流槽(6)一端延伸至所述引气孔(5),另一端向所述静子外环(1)内气流通道的来流方向倾斜延伸;/n静子机匣(2),其内设置所述静子外环(1),与所述静子外环(1)之间形成与所述引气孔(5)连通的集气腔,其上具有与所述集气腔连通的出气孔;/n引气管(3),其进口与所述出气孔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气机引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静子外环(1),其上具有引气孔(5),其内侧具有引流槽(6);所述引流槽(6)一端延伸至所述引气孔(5),另一端向所述静子外环(1)内气流通道的来流方向倾斜延伸;
静子机匣(2),其内设置所述静子外环(1),与所述静子外环(1)之间形成与所述引气孔(5)连通的集气腔,其上具有与所述集气腔连通的出气孔;
引气管(3),其进口与所述出气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气机引气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流槽(6)两侧壁面间的距离向远离所述引气孔(5)的方向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气机引气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流槽(6)宽度方向的最大距离M为所述引气孔(5)在所述引流槽(6)宽度方向最大距离N的1/2~2/3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气机引气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流槽(6)远离所述引气孔(5)一端的壁面向所述静子外环(1)内气流通道的来流方向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气机引气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流槽(6)远离所述引气孔(5)一端的壁面与所述静子外环(1)内气流通道的来流方向间的角度α位于10°~20°之间。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岩,蒋琇琇,苗雨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