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拧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8290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旋拧工具,包括主体与转动机构,该转动机构包括转动元件以及用于带动该转动元件的旋轴,该转动元件于口腔环境内施力;该主体包括拐头和手柄,该转动元件置于该拐头的一端,该拐头的另一端连接手柄;该手柄上设有握持位和旋拧位,且旋拧位比握持位靠近拐头,该旋拧位设置该旋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拐头,与现有专利技术的拆装工具或脱柄相比,龈合方向上的尺寸大大减小,拐头避免触碰甚至损害牙龈和唇部,安全性和舒适性显著提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手柄上设置旋轴,旋轴带动转动元件旋转,实现单手平稳操作。与之前的拆装工具或脱柄相比,极大地便利了医生的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拧工具
本技术涉及正畸矫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拧工具。
技术介绍
正畸矫治
中,所谓牵引/止锁托槽指的是,在托槽主体上设置有贯通弓丝槽的孔槽,孔槽匹配牵引止锁元件,现有技术的牵引止锁元件一般为钉体,通过调整钉体在孔槽中的深度,可以使钉体抵住弓丝从而减少弓丝的余隙,即止锁功能,也可以使钉体的杆体部分裸露在托槽主体外被牵引丝勾缠从而带动牙齿移动,即牵引功能。本申请人在先申请的技术专利CN201620359475.4牵引/止锁元件、牵引/止锁套装及正畸托槽系统,提供了一种牵引/止锁元件的拆装工具,其结构类似于该专利的脱柄。拆装工具在旋拧力不够时,还需要加装辅助套。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在口腔内部狭小的空间中,钉体在唇舌方向上十分靠近托槽的底板,钉体在龈合方向上十分靠近牙龈,这造成拆装工具的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旋拧工具,其在狭小的口腔空间内也能十分便利地调整牵引/止锁元件。本技术解决该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旋拧工具,包括主体与转动机构,该转动机构包括转动元件以及用于带动该转动元件的旋轴,该转动元件于口腔环境内施力;该主体包括拐头和手柄,该转动元件置于该拐头的一端,该拐头的另一端连接手柄;该手柄上设有握持位和旋拧位,且旋拧位比握持位靠近拐头,该旋拧位设置该旋轴。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积极效果:1、本技术采用了拐头,与现有专利技术的拆装工具或脱柄相比,龈合方向上的尺寸大大减小,拐头避免触碰甚至损害牙龈和唇部,安全性和舒适性显著提高。本技术有效在口腔内狭小的空间操作,不仅适用于牵引/止锁元件,还适用于口腔环境内设置的各种微细的其他旋接件,如种植钉。此外,本技术还适用于操作根管锉等一切在口腔内需要旋转带动的部件。2、本技术在手柄上设置旋轴,手柄的握持位让单手平稳握持本技术,手柄的旋拧位为单手带动旋轴转动进而带动转动元件转动提供了足够的、合适的空间,旋轴带动转动元件旋转,实现单手平稳操作。与之前的拆装工具或脱柄相比,极大地便利了医生的操作。3、相比起传统的电动式或长力臂式,本技术旋拧工具转动时是困难地、阶段性地、精微地,是为了避免施力过大或转速过快而损坏牵引/止锁元件或是其他口腔内细微的功能结构。具体地,该手柄的内部中空形成容腔,其侧壁镂空形成至少一个窗口,该容腔容置该旋轴,且该旋轴的部分侧壁暴露于该窗口。通过手柄设置窗口,窗口稳定容置旋轴于手柄内,使得旋轴的转动更为平稳顺畅。进一步,该旋轴与该手柄同轴设置。进一步,该转动元件用于连接口腔环境内的旋接件。具体地,该转动元件为套筒。具体地,该拐头与转动元件的俯视投影宽度均不大于5mm。在设计本技术的旋拧工具的过程中发现,由于牵引/止锁元件与托槽的底板十分靠近,限制该拐头的轴向尺寸,有效确保拐头与转动元件足够小能匹配连接设置在牙面上的托槽的牵引/止锁元件,或是其他口腔内细微的功能结构。进一步,该拐头和手柄之间设有颈部,该颈部的外径或俯视投影宽度不小于拐头的外径或俯视投影宽度。指的是,当颈部和拐头均为常规的管状,颈部的外径不小于拐头的外径,当颈部和拐头均为非常规的套筒状,无法测定其外径,颈部的俯视投影宽度不小于拐头的俯视投影宽度;当颈部为常规的管状,而拐头为非常规的套筒状,颈部的外径不小于拐头的俯视投影宽度;当颈部为非常规的套筒状,而拐头为常规的管状,颈部的俯视投影宽度不小于拐头的外径。在拐头之后设置较拐头粗的颈部,是为了给细小的拐头提供支撑力,避免拐头弯折。进一步,该拐头设有加强结构,是为了给细小的拐头提供支撑力,避免拐头弯折。具体地,该加强结构为加强筋,其设置在该拐头的内角。加强筋简单易得,便于加工制造。进一步,该拐头和手柄之间设有颈部,该颈部的外径或俯视投影宽度大于拐头的外径或俯视投影宽度,该手柄的外径或俯视投影宽度大于颈部的外径或俯视投影宽度。指的是,当颈部和拐头均为常规的管状,颈部的外径大于拐头的外径,当颈部和拐头均为非常规的套筒状,无法测定其外径,颈部的俯视投影宽度大于拐头的俯视投影宽度;当颈部为常规的管状,而拐头为非常规的套筒状,颈部的外径大于拐头的俯视投影宽度;当颈部为非常规的套筒状,而拐头为常规的管状,颈部的俯视投影宽度大于拐头的外径。当手柄和颈部均为常规的管状,手柄的外径大于颈部的外径,当手柄和颈部均为非常规的套筒状,无法测定其外径,手柄的俯视投影宽度大于颈部的俯视投影宽度;当手柄为常规的管状,而颈部为非常规的套筒状,手柄的外径大于颈部的俯视投影宽度;当手柄为非常规的套筒状,而颈部为常规的管状,手柄的俯视投影宽度大于颈部的外径。手柄作设有握持位,需要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因此尺寸需要大于颈部和拐头。颈部不仅作为支撑部件给细小的拐头提供支撑力,避免拐头弯折,同时,颈部作为极细尺寸的拐头和较大尺寸的手柄之间的过渡。具体地,该颈部和手柄之间设有过渡段,该过渡段圆滑衔接尺寸不同的该颈部和手柄。用于颈部的尺寸和手柄的尺寸差距较大,因此设置过渡段,避免出现尺寸变化过大的部位容易发生弯折的风险。具体地,该旋轴的侧壁设有防滑纹。防滑纹有助操作者旋动旋轴。进一步,该转动机构还包括传动部件,该旋轴通过该传动部件传动连接该转动元件,该传动部件设置于该主体内。具体地,该传动部件包括容置于该主体内的主动轴和从动轴,该主动轴的一端与该旋轴传动连接,该主动轴的另一端设有主动锥齿轮;该从动轴的一端与该转动元件传动连接,该从动轴的另一端设有从动锥齿轮,该主动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于该拐头内匹配连接。具体地,该传动部件为线轴或万向节。进一步,该拐头套接该转动元件,且该转动元件部分外露于该拐头,该转动元件外露的外侧壁设有标记。突出于拐头的转动元件设有标记,有助于操作者识别转动元件是否打滑。具体地,该手柄设有至少两个窗口,两个窗口相对。相对双窗口的设计,操作者可以运用两根手指同时操控,一根手指对应一个窗口,一根手指负责旋动,一根手指负责止动,对旋轴稳定控制。进一步,该转动元件的形状匹配该旋接件,和/或,该转动元件设有摩擦层,通过形状匹配对接和/或接触摩擦,从而实现该转动元件向该旋接件施加旋转动力。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1的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1的主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是其他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尺寸要求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1的旋拧工具,包括主体10与转动机构,该主体10中空为筒状,转动机构置于主体10的内腔中。具体地,该转动机构包括内六角套筒21、从动轴256、主动轴252和旋轴23。其中,内六角套筒21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拧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与转动机构,该转动机构包括转动元件以及用于带动该转动元件的旋轴,该转动元件于口腔环境内施力;该主体包括拐头和手柄,该转动元件置于该拐头的一端,该拐头的另一端连接手柄;该手柄上设有握持位和旋拧位,且旋拧位比握持位靠近拐头,该旋拧位设置该旋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拧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与转动机构,该转动机构包括转动元件以及用于带动该转动元件的旋轴,该转动元件于口腔环境内施力;该主体包括拐头和手柄,该转动元件置于该拐头的一端,该拐头的另一端连接手柄;该手柄上设有握持位和旋拧位,且旋拧位比握持位靠近拐头,该旋拧位设置该旋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旋拧工具,其特征在于:该旋轴与该手柄同轴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旋拧工具,其特征在于:该转动元件用于连接口腔环境内的旋接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旋拧工具,其特征在于:该转动元件为套筒。


5.如权利要求1所述旋拧工具,其特征在于:该手柄的内部中空形成容腔,其侧壁镂空形成至少一个窗口,该容腔容置该旋轴,且该旋轴的部分侧壁暴露于该窗口。


6.如权利要求1所述旋拧工具,其特征在于:该拐头与转动元件的俯视投影宽度均不大于5mm。


7.如权利要求6所述旋拧工具,其特征在于:该拐头和手柄之间设有颈部,该颈部的外径或俯视投影宽度不小于拐头的外径或俯视投影宽度。


8.如权利要求6所述旋拧工具,其特征在于:该拐头设有加强结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旋拧工具,其特征在于:该加强结构为加强筋,其设置在该拐头的内角。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旋拧工具,其特征在于:该拐头和手柄之间设有颈部,该颈部的外径或俯视投影宽度大于拐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健文钟庭进吉利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欧欧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