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位托槽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8289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09
一种定位托槽镊,所述定位托槽镊包括第一镊臂与第二镊臂,所述第一镊臂顺次包括第一镊柄、第一镊颈与第一镊尖,所述第二镊臂顺次包括第二镊柄、第二镊颈与第二镊尖;所述第一镊尖和所述第二镊尖各自设置有钳部,两钳部的钳刃相向设置,所述两钳刃对应卡接托槽的夹持位;第一镊颈与第二镊颈空间相交,使得所述第一镊臂与所述第二镊臂形成反向夹持结构,且所述第一镊臂与所述第二镊臂之间具有预置力,使得两钳刃相互靠近或抵顶,第一镊柄与第二镊柄相互远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定位托槽镊,该定位托槽镊具有夹持托槽的预置力,避免托槽掉落的同时不压损托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定位托槽镊
本技术涉及托槽辅助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定位托槽镊。
技术介绍
托槽是口腔正畸矫正的常用的器械,正畸医生使用托槽将患者排列不整齐的牙列排列整齐,提升面部的美观度,因而托槽越来越被广泛的使用。但是托槽是被粘接于牙面上,结构十分微小,使得正畸医生不方便握持并将其粘接于牙面上。目前,具有托槽镊子用于夹持托槽,将托槽镊子的两镊尖直接作用于托槽表面,依靠操作者的持续不断的对托槽镊子施加作用力,迫使托槽镊子的镊尖能够夹持住托槽。但是,现有技术的托槽镊子存在至少两个问题:1)上述托槽镊子需要操作者持续施加作用力,瞬间失去夹持力或夹持力不稳定,如护士将夹持托槽的镊子转手给医生的情况,托槽容易掉落,进而延误手术,增加患者痛苦和消耗医生的精力;2)为了避免托槽掉落,操作者需施加足够的作用力通过托槽镊子夹紧托槽,通常力度不可控,一般情况下,施加的力度会大于托槽所需的力,则,很有可能压损托槽,从而影响托槽的矫治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定位托槽镊,该定位托槽镊具有夹持托槽的预置力,避免托槽掉落的同时不压损托槽。本技术技术方案具体如下:一种定位托槽镊,所述定位托槽镊包括第一镊臂与第二镊臂,所述第一镊臂顺次包括第一镊柄、第一镊颈与第一镊尖,所述第二镊臂顺次包括第二镊柄、第二镊颈与第二镊尖;所述第一镊尖和所述第二镊尖各自设置有钳部,两钳部的钳刃相向设置,所述两钳刃对应卡接托槽的夹持位;第一镊颈与第二镊颈空间相交,使得所述第一镊臂与所述第二镊臂形成反向夹持结构,且所述第一镊臂与所述第二镊臂之间具有预置力,使得两钳刃相互靠近或抵顶,第一镊柄与第二镊柄相互远离。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定位托槽镊为反向夹持结构,第一镊臂与第二镊臂反向夹持具有预置力,使得两钳刃能够相互靠近或抵顶,托槽无需其他外力作用而能够被两钳刃稳定夹持,操作者轻力拿取所述定位托槽镊就可以实施手术,即使中途换手也无需小心翼翼,医生可以更加集中精神于粘接托槽。可见,本技术有利于缩短矫治手术时长,减轻患者负担及提高医生效率。进一步地,所述两钳部相向内拐形成钳刃,所述钳刃呈锋刃状。两钳刃相向设置,能更好的对托槽施加作用力,使得被夹持的托槽不轻易从两钳刃之间掉落。锋刃状的钳刃有助于将定位托槽镊的预置力集中于两钳刃上的与托槽接触的面或线上,使得托槽能稳固的被夹持,而不会掉落。进一步地,所述两钳部的钳臂之间设有托槽主体的容纳空间。本技术采用的是,两钳刃夹持于托槽夹持位处,两钳部包覆是托槽的托槽主体,则,在两钳臂之间留有托槽主体的容纳空间,避免钳部压损托槽主体。进一步地,所述钳臂自其一端朝其连接钳刃的一端厚度逐渐收窄。本技术通过调整钳臂的厚度以设置托槽主体的容纳空间,简便易操作,适用于不同类型、不同尺寸的托槽。进一步地,所述两钳部的钳臂向同一侧弯曲。使得医生能不被定位托槽镊本身阻挡视角,更有利于正畸医生调整定位托槽镊的角度,进而调整托槽粘接的角度,及选定托槽在牙面的落点。进一步地,两钳臂之间平行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镊尖和第二镊尖之间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固定连接第一镊尖或第二镊尖,所述限位块限制两钳刃的最小距离。本技术可以通过调整第一镊臂与第二镊臂之间的预置力,从而控制第一镊尖和第二镊尖之间的夹持力,避免压损托槽。然而,由此实现的预置力较难量化于镊臂上,也容易出现机械疲劳而使预置力发生改变。则,本技术提供另外一种技术方案,设置大于夹持托槽所需的预置力,并设置限位块,将多出来的部分预置力抵消,使得第一镊尖和第二镊尖提供刚好合适的夹持力。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镊柄的远离第一镊颈的一端与第二镊柄的的远离第二镊颈的一端重合,所述第一镊柄与所述第二镊柄自其重合处向其连接镊颈处呈锐角逐渐展开。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镊柄和/或第二镊柄具有握持部,所述握持部具有防滑纹。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镊颈包括第一缺口,所述第二镊颈包括第二缺口,所述第一缺口与所述第二缺口相向相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定位托槽镊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图1的定位托槽镊的镊尖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的定位托槽镊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图3的定位托槽镊的镊尖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的定位托槽镊的侧面剖面图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定位托槽镊;110、镊头;200、第一镊臂;210、第一镊柄;220、第一镊颈;230、第一镊尖;231、第一钳刃;232、第一钳臂;300、第二镊臂;310、第二镊柄;320第二镊颈;330、第二镊尖;331、第二钳刃;332、第二钳臂;240、限位块;250、防滑纹。具体实施方式除非另有说明,托槽是指口腔正畸矫正器械,托槽包括托槽主体与位于托槽主体之下的托槽底板,托槽主体的外侧面具有夹持位,该夹持位可与定位托槽镊100相配合,使得定位托槽镊100的能稳固的夹持托槽。该夹持位具体可为(1)托槽结扎翼下方内凹的空位或(2)托槽主体与托槽底板之间形成的内凹部分或(3)托槽主体的外侧面上具有的内凹部分或(4)托槽主体的外侧面。参见本技术的附图1-5,本实施例的定位托槽镊100包括第一镊臂200与第二镊臂300,定位托槽镊100具有反向夹持结构,第一镊臂200与第二镊臂300空间相交设置。第一镊臂200顺次包括第一镊柄210、第一镊颈220与第一镊尖230,第二镊臂300顺次包括第二镊柄310、第二镊颈320与第二镊尖330;第一镊臂200与第二镊臂300均呈类Z字型结构,且第一镊臂200与第二镊臂300之间反向对称。第一镊柄210与第一镊颈220和第二镊柄310与第二镊颈320之间通过形成X型的反向夹持结构,使得定位托槽镊100具有预置力。第一镊柄210与第二镊柄310相互配合形成V形结构,形成的V形结构具有预置的外扩力。第一镊颈220与第二镊颈320空间X形相交且相互限制移动距离,使得第一镊柄210与第二镊柄310将于一定范围内外扩,进而使得外扩力能维持于一定的强度。第一镊颈220与第二镊颈320将第一镊柄210与第二镊柄310之间的外扩力转换为第一镊尖230与第二镊尖330之间的夹持预置力,使得定位托槽镊100能稳固的夹持托槽。通过第一镊柄210与第二镊柄310控制定位托槽镊100的开合。在自然状态下,第一镊尖230与第二镊尖330之间通过定位托槽镊100的反向夹持结构所产生的预置力相互抵顶或靠近;施加握持力,第一镊柄210与第二镊柄310相互靠近,而使得第一镊尖230与第二镊尖330之间张开。第一镊柄210的远离第一镊颈220的一端与第二镊柄310远离第一镊颈220的一端相互重合形成定位托槽镊100的镊头110。第一镊柄210与第二镊柄310各自的另一端自镊头110处逐渐向各自的镊颈方向呈锐角状展开,即第一镊柄210与第二镊柄310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定位托槽镊,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托槽镊包括第一镊臂与第二镊臂,所述第一镊臂顺次包括第一镊柄、第一镊颈与第一镊尖,所述第二镊臂顺次包括第二镊柄、第二镊颈与第二镊尖;/n所述第一镊尖和所述第二镊尖各自设置有钳部,两钳部的钳刃相向设置,所述两钳刃对应卡接托槽的夹持位;/n第一镊颈与第二镊颈空间相交,使得所述第一镊臂与所述第二镊臂形成反向夹持结构,且所述第一镊臂与所述第二镊臂之间具有预置力,使得两钳刃相互靠近或抵顶,第一镊柄与第二镊柄相互远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定位托槽镊,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托槽镊包括第一镊臂与第二镊臂,所述第一镊臂顺次包括第一镊柄、第一镊颈与第一镊尖,所述第二镊臂顺次包括第二镊柄、第二镊颈与第二镊尖;
所述第一镊尖和所述第二镊尖各自设置有钳部,两钳部的钳刃相向设置,所述两钳刃对应卡接托槽的夹持位;
第一镊颈与第二镊颈空间相交,使得所述第一镊臂与所述第二镊臂形成反向夹持结构,且所述第一镊臂与所述第二镊臂之间具有预置力,使得两钳刃相互靠近或抵顶,第一镊柄与第二镊柄相互远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定位托槽镊,其特征在于,所述两钳部相向内拐形成钳刃,所述钳刃呈锋刃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定位托槽镊,其特征在于,所述两钳部的钳臂之间设有托槽的容纳空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定位托槽镊,其特征在于,所述钳臂自其一端朝其连接钳刃的一端厚度逐渐收窄,以形成所述容纳空间。


5.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利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欧欧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