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动脉的止血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8212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动脉的止血带,包括止血包、加压袋、加压装置及固定带,所述止血包其中一表面设有止血棉,所述止血包内部设有放置腔,所述加压袋设于所述放置腔内;所述加压袋的一侧设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为空腔结构,且两端均设有导通于所述空腔的连通孔,所述导气管穿设在所述加压袋上,且外壁与所述加压袋固定连接,所述导气管内设有通断机构,所述通断机构用于所述导气管的导通或关断;所述加压装置用于加压袋的充气加压;所述固定带用于将所述止血包固定在患者的动脉穿刺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动脉的止血带,能够便于控制压迫力,使患者的股动脉穿刺部位得到合适的加压止血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动脉的止血带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品
,尤其是一种用于动脉的止血带。
技术介绍
股动脉是下肢动脉的主干,由髂外动脉延续而来。在腹股沟韧带中点的深面入股三角。股动脉在腹股沟中点处位置表浅,可摸到搏动,是临床上急救压迫止血和进行穿刺的部位。股动脉穿刺术是一种外科手术,用于区域性化疗。现有的冠心病病人行冠状动脉造影术,从股动脉穿刺,术后需要沙袋加压四到六小时,采用沙袋加压的方式对股动脉穿刺处,加压压力难以控制,如果压迫力过少,起不到有效地止血效果;而当压迫力过大又会导致患者肢端肿胀以及血管封闭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动脉的止血带,能够便于控制压迫力,使患者的股动脉穿刺部位得到合适的加压止血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动脉的止血带,包括止血包、加压袋、加压装置及固定带,所述止血包的下表面设有止血棉,所述止血包内部设有放置腔,且在止血包的至少一侧设有与所述放置腔导通的开口,所述加压袋通过所述开口放入所述放置腔内;所述加压袋朝向开口的一侧设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为空腔结构,且两端均设有与其内部空腔导通的连通孔,所述导气管嵌装在所述加压袋上,以使得所述导气管其中一端的连通孔与所述加压袋的内腔连通,另一端的连通孔设在所述加压袋的表面;所述导气管内设有通断机构,所述通断机构用于控制所述导气管内部通道的导通和关断;所述加压装置包括加压囊球、加压管、第一单向阀及第二单向阀,所述加压管一端与所述加压囊球导通连接,另一端与朝向所述加压袋外的连通孔契合,且能够控制所述通断机构工作;所述第一单向阀与所述加压囊球连接,所述第二单向阀设于所述加压管上,以使所述加压管内的气体由所述加压囊球朝向所述导气管单向流动;所述固定带包括第一带体及第二带体,所述第一带体一端与所述止血包一侧固定连接,另一端的一表面设有第一粘贴层,以使所述第一带体粘贴在患者的皮肤上;所述止血包相对于所述第一带体的一侧设有连接件,所述第二带体一端通过第二粘贴层与所述第一带体连接,另一端缠绕在患者的大腿处并穿过所述连接件,通过第三粘贴层与自身连接,以使所述止血包固定在患者的动脉穿刺处。进一步地,所述通断机构包括塞体及密封弹簧,所述塞体包括抵接部及堵塞部,所述抵接部一端与所述堵塞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朝向所述加压袋外的连通孔契合,所述堵塞部与所述导气管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堵塞部环绕所述抵接部的外周贯穿设有若干导孔,所述密封弹簧设于所述导气管内,且一端与所述堵塞部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导气管朝向所述加压袋内部的一端抵接,在所述密封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使得所述抵接部嵌入朝向所述加压袋外的连通孔内,且所述堵塞部与所述导气管朝向所述加压袋外的一端抵接,以将所述导孔的一端封闭;所述加压管远离所述加压囊球的一端与朝向所述加压袋外的连通孔契合,且周壁设有排气孔,所述加压管能够将所述抵接部压入所述导气管内,以使得所述导孔导通,加压管内的加压气体能够依次通过所述排气孔、所述导孔进入所述导气管内。进一步地,所述导气管朝向所述加压袋外的连通孔内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所述抵接部密封配合。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带体及所述第二带体均为具有弹性的带体。进一步地,所述加压管上设有气压计,所述气压计位于所述第一单向阀与所述导气管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加压袋的表面周围设有若干螺纹孔,所述螺纹孔设有螺钉,所述螺钉一端穿过所述止血包背向所述止血棉的表面,且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以使所述加压袋固定在所述止血包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在第一粘贴层的作用下,能够将第一带体粘贴在患者的皮肤上,并且使止血包的止血棉位于患者的股动脉穿刺处,将第二带体的一端通过第二粘贴层与第一带体连接,另一端缠绕在患者的大腿处并穿过连接件后,通过第三粘贴层与自身连接,使得止血包能够对对患者股动脉穿刺处进行止血;将加压袋放入止血包的放置腔内,通过挤压加压囊球,将气体注入加压袋内,使得加压袋膨胀变大,同时在固定带的约束下,能够调整止血包对患者股动脉穿刺处的压力,保证患者的股动脉穿刺处的压迫力,从而实现有效地止血。2.在密封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使得抵接部嵌入朝向加压袋外的连通孔,且堵塞部与导气管朝向加压袋外的一端抵接,使得导孔被导气管密封,保证了加压袋内的气体不会被排出;通过将加压管嵌入朝向加压袋外的连通孔,使得抵接部被压入导气管内,同时堵塞部离开连通孔,从而加压囊球内的气体能够通过排气孔、导孔进入导气管内,以使加压袋能够获得充气加压。3.在螺钉的作用下,能够将止血包夹持在固定帽与加压袋之间,使得加压袋能够固定在止血包内,防止加压袋充气膨胀时出现偏移而导致加压位置不正确的情况出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用于动脉的止血带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用于动脉的止血带的通断机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用于动脉的止血带的加压管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用于动脉的止血带的加压袋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用于动脉的止血带的包扎示意图。图中,1-止血包,11-止血棉,12-连接件,2-加压袋,31-第一带体,32-第二带体,4-导气管,401-连通孔,41-塞体,411-抵接部,412-堵塞部,413-导孔,42-密封弹簧,43-密封圈,51-第一粘贴层,52-第二粘贴层,53-第三粘贴层,6-螺纹孔,61-螺钉,7-加压囊球,72-加压管,721-排气孔,73-第一单向阀,74-第二单向阀,75-气压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同时参见图1至图5,本技术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用于动脉的止血带,包括止血包1、加压袋2、加压装置7及固定带。固定带包括第一带体31及第二带体32,第一带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动脉的止血带,其特征在于,包括止血包(1)、加压袋(2)、加压装置(7)及固定带,所述止血包(1)的下表面设有止血棉(11),所述止血包(1)内部设有放置腔,且在止血包的至少一侧设有与所述放置腔导通的开口,所述加压袋(2)通过所述开口放入所述放置腔内;/n所述加压袋(2)朝向开口的一侧设有导气管(4),所述导气管(4)为空腔结构,且两端均设有与其内部空腔导通的连通孔(401),所述导气管(4)嵌装在所述加压袋(2)上,以使得所述导气管(4)其中一端的连通孔(401)与所述加压袋(2)的内腔连通,另一端的连通孔(401)设在所述加压袋(2)的表面;所述导气管(4)内设有通断机构,所述通断机构用于控制所述导气管(4)内部通道的导通和关断;/n所述加压装置(7)包括加压囊球(71)、加压管(72)、第一单向阀(73)及第二单向阀(74),所述加压管(72)一端与所述加压囊球(71)导通连接,另一端与朝向所述加压袋(2)外的连通孔(401)契合,且能够控制所述通断机构工作;所述第一单向阀(73)与所述加压囊球(71)连接,所述第二单向阀(74)设于所述加压管(72)上,以使所述加压管(72)内的气体由所述加压囊球(71)朝向所述导气管(4)单向流动;/n所述固定带包括第一带体(31)及第二带体(32),所述第一带体(31)一端与所述止血包(1)一侧固定连接,另一端的一表面设有第一粘贴层(51),以使所述第一带体(31)粘贴在患者的皮肤上;所述止血包(1)相对于所述第一带体(31)的一侧设有连接件(12),所述第二带体(32)一端通过第二粘贴层(52)与所述第一带体(31)连接,另一端缠绕在患者的大腿处并穿过所述连接件(12),通过第三粘贴层(53)与自身连接,以使所述止血包(1)固定在患者的动脉穿刺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动脉的止血带,其特征在于,包括止血包(1)、加压袋(2)、加压装置(7)及固定带,所述止血包(1)的下表面设有止血棉(11),所述止血包(1)内部设有放置腔,且在止血包的至少一侧设有与所述放置腔导通的开口,所述加压袋(2)通过所述开口放入所述放置腔内;
所述加压袋(2)朝向开口的一侧设有导气管(4),所述导气管(4)为空腔结构,且两端均设有与其内部空腔导通的连通孔(401),所述导气管(4)嵌装在所述加压袋(2)上,以使得所述导气管(4)其中一端的连通孔(401)与所述加压袋(2)的内腔连通,另一端的连通孔(401)设在所述加压袋(2)的表面;所述导气管(4)内设有通断机构,所述通断机构用于控制所述导气管(4)内部通道的导通和关断;
所述加压装置(7)包括加压囊球(71)、加压管(72)、第一单向阀(73)及第二单向阀(74),所述加压管(72)一端与所述加压囊球(71)导通连接,另一端与朝向所述加压袋(2)外的连通孔(401)契合,且能够控制所述通断机构工作;所述第一单向阀(73)与所述加压囊球(71)连接,所述第二单向阀(74)设于所述加压管(72)上,以使所述加压管(72)内的气体由所述加压囊球(71)朝向所述导气管(4)单向流动;
所述固定带包括第一带体(31)及第二带体(32),所述第一带体(31)一端与所述止血包(1)一侧固定连接,另一端的一表面设有第一粘贴层(51),以使所述第一带体(31)粘贴在患者的皮肤上;所述止血包(1)相对于所述第一带体(31)的一侧设有连接件(12),所述第二带体(32)一端通过第二粘贴层(52)与所述第一带体(31)连接,另一端缠绕在患者的大腿处并穿过所述连接件(12),通过第三粘贴层(53)与自身连接,以使所述止血包(1)固定在患者的动脉穿刺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动脉的止血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断机构包括塞体(41)及密封弹簧(42),所述塞体(41)包括抵接部(411)及堵塞部(412),所述抵接部(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乔琳唐素臣盘智颖
申请(专利权)人: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