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高温丙烯酸压敏胶及其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8205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耐高温丙烯酸压敏胶及其制备工艺,涉及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产业材料领域,包括单体、引发剂、残留单体处理剂、固化剂、乙酸乙酯,所述单体包括丙烯酸甲酯(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AA)、丙烯酸‑2‑羟乙酯(HEA),所述固化剂包括A组固化剂、B组固化剂。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耐高温丙烯酸压敏胶,是一种不含硅元素成分的“非硅”耐高温丙烯酸压敏胶,既解决有机硅压敏胶硅元素成分的释放,造成硅残留,影响下游产业链终端客户产品质量,及硅粉尘排放,破坏RTO循环系统设备与污染生态环境,也突破耐高温丙烯酸压敏胶长久积累耐高温性能不足的缺陷与技术壁垒,从而实现自主研发“非硅”耐高温丙烯酸压敏胶的生产加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高温丙烯酸压敏胶及其制备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产业材料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耐高温丙烯酸压敏胶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有机硅压敏胶,因具有150~260℃耐高温性能,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产业材料领域。其主要用途于锂电池电芯绝缘固定、电容器电芯绝缘固定,电极材料绝缘固定、LED封装固定,及PCB电路板、FPC柔性电路板、LCD显示屏、OLCD显示屏、偏光片、光学膜材、光学模塑,及关联性产业链和3C电子产品元件绝缘固定或遮蔽保护固定。但由于,有机硅压敏胶含有硅元素,在终端客户的高温加工使用制程,频繁发生硅元素释放与硅残留现象,严重破坏产品质量,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以及使用有机硅压敏胶,经由涂覆加工,制成耐高温有机硅压敏胶带的过程中,硅元素与硅粉尘释放,严重堵塞废气回收RTO循环系统,造成设备损坏,对生态环境,也造成重大的污染源与危害。于是,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产业材料领域,急切探求一种“非硅”耐高温压敏胶,以替代有机硅压敏胶的应用方式。通常,耐温性丙烯酸压敏胶,采用软单体丙烯酸丁酯(BA)为配方主要成分,以构建压敏性粘着作用力学性能,以及硬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T)、乙酸乙烯(VAC)的赋予,提供为最终共聚物内聚力与耐温性的补强措施,固然起到部分耐温性与粘着力性能的提升,但由于上述类型的硬单体属于无成膜性硬单体,当参与软单体丙烯酸丁酯聚合反应,所制成的耐温性丙烯酸压敏胶,成膜性偏硬,贴合性不良,断裂伸长率,均<350%,耐温性<120℃,热老化粘着测定,<180℃/30min,不符合下游终端使用者应用为耐高温遮蔽粘着固定使用。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应用结构力学原理,序列组合具有压敏性粘着作用力学性能的丙烯酸软单体,及非压敏性结构力学性能的丙烯酸单体,构建一种耐高温热老化粘着测定高于230℃/30min无溢胶、无蠕动、无移位、无脆化,及高于耐温性150℃/1h热剥离与常温剥离无脱胶、无残胶等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针对现有丙烯酸压敏胶的技术不足,要解决耐高温热老化测定>230℃/30min无溢胶、无蠕动、无移位、无脆化,及耐温性>150℃/1h热剥离与常温剥离无脱胶、无残胶等性能的具备,提供一种耐高温丙烯酸压敏胶及其制备工艺。一种耐高温丙烯酸压敏胶,其特征在于,包括单体、引发剂、残留单体处理剂、固化剂、乙酸乙酯,所述单体包括丙烯酸甲酯(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AA)、丙烯酸-2-羟乙酯(HEA),所述固化剂包括A组固化剂、B组固化剂。优选的,其中:丙烯酸甲酯:6.59%~10.09%;丙烯酸丁酯:29.18%~32.68%;以上均为质量百分比。优选的,其中:丙烯酸甲酯:6.59%~10.09%;丙烯酸丁酯:29.18%~32.68%;丙烯酸-2-羟基乙酯:0.47%;丙烯酸:0.47%;引发剂:0.17%;残留单体处理剂:0.02%;A组固化剂:0.50%;B组固化剂:0.30%;乙酸乙酯:58.80%;以上均为质量百分比。优选的,所述引发剂为过氧化苯甲酰。优选的,所述残留单体处理剂为过氧化苯甲酰。优选的,所述A组固化剂为氨基树脂(MF),所述B组固化剂为二异氰酸酯(TDI)。一种耐高温丙烯酸压敏胶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混合单体溶液:以乙酸乙酯为溶剂,溶解包括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丙烯酸-2-羟乙酯,加入引发剂,形成混合单体溶液;(2)垫底料混合溶液:取质量比为5%的混合单体溶液与48~50℃的乙酸乙酯溶剂混合均匀,形成垫底料混合溶液;(3)初期反应将步骤(2)中的垫底料混合溶液加热升温至66~68℃,加入引发剂,控制温度在75~77℃范围内,形成种子溶液;(4)滴定聚合反应将步骤(1)中剩余的混合单体溶液中滴定到步骤(3)中的种子溶液,搅拌滴定时间为4小时,保持反应温度在75~77℃范围内;(5)雏形共聚物步骤(4)结束后,继续保持反应温度在75~77℃范围内,搅拌1小时,形成雏形共聚物;(6)残留单体处理:对步骤(5)得到的雏形共聚物进行冷却,当所述雏形共聚物温度降至71~73℃范围内时,滴定加入所述残留单体处理剂,滴定时间为10min;(7)冷却将步骤(6)处理后的雏形共聚物继续冷至25~30℃,形成溶剂型丙烯酸酯四元共聚物;(8)固化依次滴定加入A组固化剂和B组固化剂,得到本专利技术一种耐高温丙烯酸压敏胶;(9)过滤包装。优选的,所述步骤(1)混合单体溶液中乙酸乙酯的用量为所有组分总质量的26.00%,所述步骤(2)垫底料混合溶液中乙酸乙酯的用量为所有组分总质量的28.84%。优选的,所述步骤(1)混合单体溶液中引发剂的用量为所有组分总质量的0.15%,所述步骤(3)初期反应中引发剂的用量为所有组分总质量的0.20%。优选的,所述步骤(3)初期反应形成种子溶液的过程中,如果出现温度快速攀升为78~85℃,回流现象逐渐产生或者产生激烈回流现象时,立即进行冷却处理,控制反应温度在75~77℃范围内。优选的,所述A组固化剂滴定加入的时间为5~8min、所述B组固化剂滴定加入的时间为10~12min。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达到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耐高温丙烯酸压敏胶,是一种不含硅元素成分的“非硅”耐高温丙烯酸压敏胶,既解决有机硅压敏胶硅元素成分的释放,造成硅残留影响下游终端客户的产品质量,及硅元素粉尘的释出与排放,破坏RTO循环系统设备和污染生态环境,也突破耐高温丙烯酸压敏胶长久积累耐高温性能不足的缺陷与技术壁垒,实现了耐高温丙烯酸压敏胶国产化的自主研发与生产加工。2、利用本专利技术制成的耐高温丙烯酸压敏胶,热老化性能测定>230℃/30min无溢胶、无蠕动、无移位、无脆化,耐温性>150℃/1h等性能,以及对PET薄膜的粘接剥离强度,附着性强,可免除底胶涂布直接使用的优势,对比性评比有机硅压敏胶,具有重大的技术突破。3、利用本专利技术制备耐高温丙烯酸压敏胶,成本低,方法简单,利于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产业等关联性耐高温丙烯酸压敏胶的生产链生产加工,以及耐高温胶带产业链的涂覆需求与应用,替代进口,填补国内技术空白,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对新技术丙烯酸压敏胶的研究发展与应用,也具备更大的意义。具体实施方式一种耐高温丙烯酸压敏胶,其特征在于,包括单体、引发剂、残留单体处理剂、固化剂、乙酸乙酯,所述单体包括丙烯酸甲酯(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AA)、丙烯酸-2-羟乙酯(HEA),所述固化剂包括A组固化剂、B组固化剂。具体的,各组分质量百分比如下:丙烯酸甲酯:6.59%~1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高温丙烯酸压敏胶,其特征在于,包括单体、引发剂、残留单体处理剂、固化剂、乙酸乙酯,所述单体包括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丙烯酸-2-羟乙酯,所述固化剂包括A组固化剂、B组固化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高温丙烯酸压敏胶,其特征在于,包括单体、引发剂、残留单体处理剂、固化剂、乙酸乙酯,所述单体包括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丙烯酸-2-羟乙酯,所述固化剂包括A组固化剂、B组固化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温丙烯酸压敏胶,其特征在于,其中:
丙烯酸甲酯:6.59%~10.09%;
丙烯酸丁酯:29.18%~32.68%;
以上均为质量百分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温丙烯酸压敏胶,其特征在于,其中:
丙烯酸-2-羟基乙酯:0.47%;
丙烯酸:0.47%;
引发剂:0.17%;
残留单体处理剂:0.02%;
A组固化剂:0.50%;
B组固化剂:0.30%;
乙酸乙酯:58.80%;
以上均为质量百分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温丙烯酸压敏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为过氧化苯甲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温丙烯酸压敏胶,其特征在于,所述残留单体处理剂为过氧化苯甲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温丙烯酸压敏胶,其特征在于,所述A组固化剂为氨基树脂,所述B组固化剂为二异氰酸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温丙烯酸压敏胶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混合单体溶液:
以乙酸乙酯为溶剂,溶解包括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丙烯酸-2-羟乙酯,加入引发剂,形成混合单体溶液;
(2)垫底料混合溶液:
取质量比为5%的混合单体溶液与48~50℃的乙酸乙酯溶剂混合均匀,形成垫底料混合溶液;
(3)初期反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博崇
申请(专利权)人:绿色轻化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