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地户外童车及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88026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山地童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山地户外童车及控制方法,前支架的上端焊接有握把,前支架下端通过螺栓与前高度调节器连接;前高度调节器下端通过螺栓与减震杆连接,减震杆下端通过螺栓与前轮支架连接,前轮支架通过转动轴与前轮连接;前支架通过长度调节器与后支架连接,后支架通过支撑轴与车座连接;后支架上通过螺栓与连接块连接,连接块通过角度调节器与连接杆连接,连接杆通过转动轴与后轮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前支架与前轮的连接处安装有减震杆,能够大幅度的减少震动,使骑行更加的舒适。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根据儿童骑行者的需要,对整体山地户外童车的长高进行调整,提高整体童车的广泛使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山地户外童车及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山地童车
,尤其涉及一种山地户外童车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山地车是专门为越野(丘陵,小径,原野及砂土碎石道等)行走而设计的自行车,一九七七年诞生于美国西岸的旧金山。现阶段,世界自行车行业的重心正从传统的代步型交通工具向运动型、山地型、休闲型转变,在美、欧、日等发达国家,自行车是一种较普遍的运动、健身、休闲和娱乐性产品。每年全世界自行车需求量巨大,日本CYCLEPRESS的数据统计显示,全世界自行车需求规模保持在1.06亿台的水平,自行车年交易额约为50亿美元。由于产业特性和劳动力成本因素,近15年来全球自行车制造产业向以中国为主的有工业制造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转移。到2013年,中国仍为世界自行车最大的自行车生产基地,整车生产厂、零配件生产厂分别达到500多家、700多家,世界前五大厂商主要基地均在中国。而随着世界各国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全球自行车需求量会进一步扩大,随着自行车进一步的结构升级,将给行业的参与者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中国自行车行业的发展前景也将更加广阔。为了提高儿童的运动素质,现有的山地户外童车为固定式,无法根据儿童骑行者的需要对整体童车进行调整,降低了整体童车的广泛实用性。同时现有的山地户外童车无法使家长时时监测到儿童骑行的位置,不便于家长监督儿童。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1)现有的山地户外童车为固定式,无法根据儿童骑行者的需要对整体童车进行调整,降低了整体童车的广泛实用性。(2)现有的山地户外童车无法使家长时时监测到儿童骑行的位置,不便于家长监督儿童。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山地户外童车及控制方法。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山地户外童车,所述山地户外童车设置有前支架;前支架的上端焊接有握把,前支架下端通过螺栓与前高度调节器连接;前高度调节器下端通过螺栓与减震杆连接,减震杆下端通过螺栓与前轮支架连接,前轮支架通过转动轴与前轮连接;前支架通过长度调节器与后支架连接,后支架通过支撑轴与车座连接;后支架上通过螺栓与连接块连接,连接块通过角度调节器与连接杆连接,连接杆通过转动轴与后轮连接。进一步,所述转动轴与踏板支架焊接,踏板支架上套接有踏板。进一步,所述转动轴输出端通过螺栓固定有速度传感器。进一步,所述后支架焊接有后轮挡板,后轮挡板上通过螺栓固定有太阳能板,太阳能板通过逆变器与蓄电池连接。进一步,所述太阳能板上通过螺栓固定有光照传感器,光照传感器通过电信号与控制器连接。进一步,所述蓄电池上设置有电量传感器。进一步,所述连接杆的侧端连接有制动器。进一步,所述握把的上方连接有制动器把手,左侧制动器把手右侧在握把上设置有控制器;控制器右侧通过螺栓固定有扬声器,扬声器右侧嵌装有蓄电池,蓄电池右侧通过螺栓固定有GPS定位器;GPS定位器右侧通过螺栓固定有语音喇叭,GPS定位器上侧通过螺栓固定有无线信号收发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所述的山地户外童车的山地户外童车控制方法,所述山地户外童车控制方法,包括:步骤一,速度传感器检测童车的速度,光照传感器检测光照强度,通过电量传感器检测蓄电池中的电量;步骤二,根据检测到的数据,控制器对车速、光照强度和电量进行判断分析;控制器分别控制语音喇叭进行提醒骑行者,对相应的器件进行调整;步骤三,扬声器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与无线信号收发器连接,无线信号收发器与云端连接,实现远程通话;步骤四,通过GPS定位器对山地户外童车进行定位,将位置信息通过无线信号收发器传递到云端,实现远程监控。进一步,所述步骤四中的远程监控方法,包括:儿童在骑行山地车过程中,可通过握把内置的GPS定位器和控制器进行导航;同时GPS定位器收集骑行的位置信息传输给无线信号收发器;无线信号收发器可将位置信息传输给儿童家长的手机客户端,方便儿童家长对儿童骑行位置的监控。结合上述的所有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具备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两后轮的角度可调节,初学阶段可将其分开一定角度,熟练之后可将两轮合并,既稳定又能够提高速度,所述后支架的中段安装有长度调节器,能够适应体型较胖的儿童,前支架与前轮的连接处安装有减震杆,能够大幅度的减少震动,使骑行更加的舒适。本专利技术可以根据儿童骑行者的需要,对整体山地户外童车的长高进行调整,提高整体童车的广泛使用性。(2)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踏板支架上套接有踏板,为山地户外童车提供动力。(3)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转动轴输出端通过螺栓固定有速度传感器,可以检测山地户外童车的行走速度,及时提醒儿童行车的速度,避免儿童在骑车时速度过快容易造成的安全事故。(4)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后轮挡板上通过螺栓固定有太阳能板,太阳能板通过逆变器与蓄电池连接,实现太阳能供电,增加器件运行的时间。(5)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太阳能板上通过螺栓固定有光照传感器,可以检测光照的强度。(6)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蓄电池上设置有电量传感器,可以检测蓄电池的电量。(7)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连接杆的侧端连接有制动器,实现对童车的制动。(8)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握把上设置有扬声器、GPS定位器、语音喇叭和无线信号收发器,实现远程监控功能,可以使家长时时监测到儿童骑行的位置,可以方便家长监督儿童。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山地户外童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山地户外童车的后轮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山地户外童车的握把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山地户外童车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山地户外童车控制方法流程图。图中:1、前支架;2、握把;3、前高度调节器;4、减震杆;5、前轮;6、踏板;7、长度调节器;8、后支架;9、后轮;10、角度调节器;11、车座高度调节器;12、车座;13、连接块;14、连接杆;15、太阳能板;16、制动器;17、制动器把手;18、蓄电池;19、扬声器;20、GPS定位器;21、速度传感器;22、无线信号收发器;23、控制器;24、语音喇叭;25、云端;26、光照传感器;27、电量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山地户外童车及控制方法,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详细的描述。如图1-图2所示,前支架1的上端焊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山地户外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山地户外童车设置有:/n前支架;/n前支架的上端焊接有握把,前支架下端通过螺栓与前高度调节器连接;/n前高度调节器下端通过螺栓与减震杆连接,减震杆下端通过螺栓与前轮支架连接,前轮支架通过转动轴与前轮连接;/n前支架通过长度调节器与后支架连接,后支架通过支撑轴与车座连接;/n后支架上通过螺栓与连接块连接,连接块通过角度调节器与连接杆连接,连接杆通过转动轴与后轮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地户外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山地户外童车设置有:
前支架;
前支架的上端焊接有握把,前支架下端通过螺栓与前高度调节器连接;
前高度调节器下端通过螺栓与减震杆连接,减震杆下端通过螺栓与前轮支架连接,前轮支架通过转动轴与前轮连接;
前支架通过长度调节器与后支架连接,后支架通过支撑轴与车座连接;
后支架上通过螺栓与连接块连接,连接块通过角度调节器与连接杆连接,连接杆通过转动轴与后轮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地户外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与踏板支架焊接,踏板支架上套接有踏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地户外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输出端通过螺栓固定有速度传感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地户外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支架焊接有后轮挡板,后轮挡板上通过螺栓固定有太阳能板,太阳能板通过逆变器与蓄电池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山地户外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板上通过螺栓固定有光照传感器,光照传感器通过电信号与控制器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山地户外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上设置有电量传感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地户外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的侧端连接有制动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克华张弘智王慧澄毛永琴高占冬王德远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贵州黔之境农旅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