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玉傲专利>正文

一种体能提升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7631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01
一种体能提升装置及方法,具体涉及天枢穴和哑门穴的刺激装置和刺激方法。固定架上端与佩戴架通过螺丝相连接,固定架下端通过螺丝与底座相连接,固定带两端与佩戴架两侧通过螺丝相连接,固定片与调整臂相连接,调整臂与底座相连接,电极头设置于底座中心位置,脉冲装置、控制器、电池均设置于底座内部,控制开关设置于底座侧面,输出孔设置于底座底部中心位置,副电极贴片通过带插头的导线插入输出孔与底座相连。脉冲装置传输脉冲电流至电极头进行单重脉冲电击、双重脉冲电击、混合脉冲电击。长期使用能够有效的调理使用者的脾胃肠功能,提升人体的体能,增强记忆力,治疗一些头部疾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体能提升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体能提升装置及方法,具体涉及天枢穴和哑门穴的刺激装置和刺激方法。
技术介绍
在中医中素来讲究通过对身体的穴位进行按摩,来起到养生防病的目的。其中,腹部便是人体的中心和重点部位,经常对其进行按揉能促进全身的气血循环,增强新陈代谢的速度,这也是维护身体健康的主要方法。在肚脐的部位有一个重要的养生穴位——天枢穴,经常对其进行按摩能很好的起到促进肠胃蠕动的目的,加快腹部的血液循环,促进肠胃中平滑肌的收缩,帮助清理肠道中的毒素,这是防止结肠癌产生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人体体能一种有效手段;哑门穴是治疗舌强不语,暴音,癫痫,癔症,头痛项强首选穴,可按摩,可针灸,能对头重、头痛、顽固性头痛、失眠、精神烦躁、鼻出血、呕吐不止、癫痫、瘫痪等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通过对这二个穴位的长期刺激、按摩可以调理人体的脾胃肠功能,提高大脑记忆效果,治疗头疼等一系列疾病。现有的按摩装置分为二种,一种为机械式按摩器,一种为电子脉冲按摩器,哑门穴在头顶部后正中线上,第一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后发际凹陷处),传统的按摩器在按摩这二个区域时存在以下问题:1.手持机械式按摩器需保持手持状态进行按摩,无法较长时间进行按摩;2.电子脉冲式按摩器需贴片与皮肤完全贴合时按摩效果才较好,贴合度不佳时会对皮肤造成强烈刺激给人体带来不适;3.现有按摩器或按摩装置都无法有效对这二个区域同时进行按摩刺激,不能达到调理身体,提升体能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体能提升装置及方法,可以对二个对应区域穴位同时干预刺激,装置使用简单,佩戴方便牢固,多种刺激方式组合,能够有效的对穴位进行刺激按摩,对增强记忆和提升体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一种体能提升装置它包含佩戴架1、固定架2、固定带3、底座4、固定片5、调整臂6、电极头7、脉冲装置8、控制器9、电池10、控制开关11、副电极贴片12、输出孔13,固定架2上端与佩戴架1通过螺丝相连接,固定架2下端通过螺丝与底座4相连接,固定带3两端与佩戴架1两侧通过螺丝相连接,固定片5与调整臂6相连接,调整臂6与底座4相连接,电极头7设置于底座4中心位置,所述的电极头7为半圆形凸起结构,脉冲装置8、控制器9、电池10均设置于底座4内部,控制开关11设置于底座4侧面,输出孔13设置于底座4底部中心位置,副电极贴片12通过带插头的导线插入输出孔13与底座4相连,所述的副电极贴片12包含硅胶粘连层121、副电极头122、电极扣123、固定板124,硅胶粘连层121为中空环形结构固定于固定板124,副电极头122为半圆凸起结构,副电极头122穿过硅胶粘连层121固定于固定板124,固定板124为与副电极头122连接部为导电金属,固定板124外侧中心设置有内凹卡槽,电极扣123中心设置有凸起卡扣,电极扣123通过卡扣与固定板124上的卡槽相连接,所述固定架2为镂空结构,所述的固定片5左右对称设置有二组,所述的调整臂6左右对称设置有二组。进一步的,所述的固定带3包含第一固定带31、第二固定带32、调节旋钮33、调节槽34、通气孔35,第一固定带31与第二固定带32连接部设置有螺孔,第二固定带32与第一固定带31连接部设置有调节槽34,调节旋钮33分别贯穿调节槽34与螺孔与第一固定带31、第二固定带32相连接,第一固定带31、第二固定带32上均匀设置有若干通气孔35。进一步的,所述的调整臂6上设置有调节螺丝61,调整臂6通过调节螺丝61与底座4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调整臂6与固定片5连接处上下面延伸处设置有连接条62。进一步的,所述的固定片5包含固定贴片51、固定片座52、连接槽53,固定贴片51固定于固定片座52,固定片座52顶部与底部设置有连接槽53,连接槽53与连接条62相对应,所述的固定贴片51为硅胶自粘贴片。进一步的,所述的底座4侧面设置有充电接口41。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体能提升方法为通过控制器9发送控制信号至脉冲装置8,脉冲装置8传输脉冲电流至电极头7、副电极贴片12进行单重脉冲电击、双重脉冲电击、混合脉冲电击。进一步的,所述的单重脉冲电击方式为电击间隔1.5秒电击时长为5秒的脉冲电流,电击循环时长为10分钟。进一步的,所述的双重脉冲电击方式为首次电击间隔1秒电击时长为3秒的脉冲电流,二次电击为间隔1.5秒电击时长为2秒的脉冲电流,首次电击与二次电击交替循环,电击循环时长为10分钟。进一步的,所述的混合脉冲电击方式为首次电击间隔0.5秒电击时长为0.5秒的脉冲电流,首次电击循环时长为10秒,二次电击为间隔1.5秒电击时长为2秒的脉冲电流,二次电击循环时长为10秒,三次电击为间隔1.5秒电击时长为5秒的脉冲电流,三次电击时长为10秒,首次电击、二次电击、三次电击循环交替,电击循环时长为10分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3是图1中底座4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中固定架2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副电极片12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的左视图。附图标记说明:佩戴架1、固定架2、固定带3、底座4、固定片5、调整臂6、电极头7、脉冲装置8、控制器9、电池10、控制开关11、副电极贴片12、输出孔13、第一固定带31、第二固定带32、调节旋钮33、调节槽34、充电接口41、固定贴片51、固定片座52、连接槽53、调节螺丝61、连接条62。具体实施方式参看图1-图7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体能提升装置它由佩戴架1、固定架2、固定带3、底座4、固定片5、调整臂6、电极头7、脉冲装置8、控制器9、电池10、控制开关11、副电极贴片12、输出孔13组成,固定架2上端与佩戴架1通过螺丝相连接,固定架2下端通过螺丝与底座4相连接,固定带3两端与佩戴架1两侧通过螺丝相连接,固定片5与调整臂6相连接,调整臂6与底座4相连接,电极头7设置于底座4中心位置,所述的电极头7为半圆形凸起结构,脉冲装置8、控制器9、电池10均设置于底座4内部,控制开关11设置于底座4侧面,输出孔13设置于底座4底部中心位置,副电极贴片12通过带插头的导线插入输出孔13与底座4相连,所述的副电极贴片12包含硅胶粘连层121、副电极头122、电极扣123、固定板124,硅胶粘连层121为中空环形结构固定于固定板124,副电极头122为半圆凸起结构,副电极头122穿过硅胶粘连层121固定于固定板124,固定板124为与副电极头122连接部为导电金属,固定板124外侧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佩戴架(1)、固定架(2)、固定带(3)、底座(4)、固定片(5)、调整臂(6)、电极头(7)、脉冲装置(8)、控制器(9)、电池(10)、控制开关(11)、副电极贴片(12)、输出孔(13),固定架(2)上端与佩戴架(1)通过螺丝相连接,固定架(2)下端通过螺丝与底座(4)相连接,固定带(3)两端与佩戴架(1)两侧通过螺丝相连接,固定片(5)与调整臂(6)相连接,调整臂(6)与底座(4)相连接,电极头(7)设置于底座(4)中心位置,所述的电极头(7)为半圆形凸起结构,脉冲装置(8)、控制器(9)、电池(10)均设置于底座(4)内部,控制开关(11)设置于底座(4)侧面,输出孔(13)设置于底座(4)底部中心位置,副电极贴片(12)通过带插头的导线插入输出孔(13)与底座(4)相连,所述的副电极贴片(12)包含硅胶粘连层(121)、副电极头(122)、电极扣(123)、固定板(124),硅胶粘连层(121)为中空环形结构固定于固定板(124),副电极头(122)为半圆凸起结构,副电极头(122)穿过硅胶粘连层(121)固定于固定板(124),固定板(124)为与副电极头(122)连接部为导电金属,固定板(124)外侧中心设置有内凹卡槽,电极扣(123)中心设置有凸起卡扣,电极扣(123)通过卡扣与固定板(124)上的卡槽相连接,所述固定架(2)为镂空结构,所述的固定片(5)左右对称设置有二组,所述的调整臂(6)左右对称设置有二组。/n...

【技术特征摘要】
1.佩戴架(1)、固定架(2)、固定带(3)、底座(4)、固定片(5)、调整臂(6)、电极头(7)、脉冲装置(8)、控制器(9)、电池(10)、控制开关(11)、副电极贴片(12)、输出孔(13),固定架(2)上端与佩戴架(1)通过螺丝相连接,固定架(2)下端通过螺丝与底座(4)相连接,固定带(3)两端与佩戴架(1)两侧通过螺丝相连接,固定片(5)与调整臂(6)相连接,调整臂(6)与底座(4)相连接,电极头(7)设置于底座(4)中心位置,所述的电极头(7)为半圆形凸起结构,脉冲装置(8)、控制器(9)、电池(10)均设置于底座(4)内部,控制开关(11)设置于底座(4)侧面,输出孔(13)设置于底座(4)底部中心位置,副电极贴片(12)通过带插头的导线插入输出孔(13)与底座(4)相连,所述的副电极贴片(12)包含硅胶粘连层(121)、副电极头(122)、电极扣(123)、固定板(124),硅胶粘连层(121)为中空环形结构固定于固定板(124),副电极头(122)为半圆凸起结构,副电极头(122)穿过硅胶粘连层(121)固定于固定板(124),固定板(124)为与副电极头(122)连接部为导电金属,固定板(124)外侧中心设置有内凹卡槽,电极扣(123)中心设置有凸起卡扣,电极扣(123)通过卡扣与固定板(124)上的卡槽相连接,所述固定架(2)为镂空结构,所述的固定片(5)左右对称设置有二组,所述的调整臂(6)左右对称设置有二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能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带(3)包含第一固定带(31)、第二固定带(32)、调节旋钮(33)、调节槽(34)、通气孔(35),第一固定带(31)与第二固定带(32)连接部设置有螺孔,第二固定带(32)与第一固定带(31)连接部设置有调节槽(34),调节旋钮(33)分别贯穿调节槽(34)与螺孔与第一固定带(31)、第二固定带(32)相连接,第一固定带(31)、第二固定带(32)上均匀设置有若干通气孔(3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玉傲王欣瑶王海军赵月琦周英刘贡怡王妍吴士伟王宁赵越高晨旭王海玉张晨熹
申请(专利权)人:王玉傲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