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计数功能的鱼苗放流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7439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渔业技术领域的一种带计数功能的鱼苗放流槽装置,包括与岸边基础相结合的主体槽;主体槽在整体上呈现为多级阶梯状结构,且主体槽的断面结构为开口朝上的U形结构;主体槽由导流段、放流段、缓冲段构成,导流段、放流段、缓冲段从高到低依次排布并接通;每个放流段由水平放流部和倾斜放流部组成;缓冲段、每个放流段均至少配置有一套监测鱼苗数量的红外线计数器,缓冲段、最高位置的放流段的水平放流部均配置有用于监测水流流速和流量的流速流量仪。配置了流速流量仪和红外线计数器,使增殖放流计数简便、准确,为渔业监管部门和科研人员提供准确的放流数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计数功能的鱼苗放流槽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渔业
,具体来说,是对于水域开展增殖放流鱼苗的专用装置。
技术介绍
增殖放流就是人类未来实现某一区域渔业增产、保护渔业水域环境和生态修复为目的,人为地向这一水系投放在池塘和相对静水环境中培育出的鱼苗、亲鱼,从而达到增殖渔业资源,改善水域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行为。目前国内在渔业增殖放流领域内,普遍存在对放流鱼苗数量计数不准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计数功能的鱼苗放流槽装置,配置了流速流量仪和红外线计数器,使增殖放流计数简便、准确,为渔业监管部门和科研人员提供准确的放流数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带计数功能的鱼苗放流槽装置,包括与岸边基础相结合的主体槽;上述主体槽在整体上呈现为多级阶梯状结构,且主体槽的断面结构为开口朝上的U形结构,所述主体槽具有开口结构的、用于承接带鱼苗的水流的最高端,所述主体槽还具有开口结构的、与河道连通的最低端;所述主体槽由导流段、放流段、缓冲段构成,且所述导流段、放流段、缓冲段从高到低依次排布并接通,其中所述放流段设置有若干级且按照水流方向由高到低依次接连且相通,所述导流段至少设有一个,所述缓冲段至少设有一个;所述导流段向下倾斜布置,所述导流段的最高端为开口结构并构成主体槽的最高端;所述缓冲段的出水端构成主体槽的最低端;每个放流段由水平放流部和倾斜放流部组成,所述倾斜放流部以水流方向为准相对于水平放流部向下倾斜,从水流方向看水平放流部、倾斜放流部依次接连且相通,所述导流段的最低端与最高位置的放流段的水平放流部进水端接通,最低位置的放流段的倾斜放流部最低端与缓冲段的进水端接通;所述缓冲段、每个放流段均至少配置有一套监测鱼苗数量的红外线计数器,缓冲段、最高位置的放流段的水平放流部均配置有用于监测水流流速和流量的流速流量仪。进一步地,所述缓冲段由缓冲平台部和出口部构成,所述缓冲平台部、出口部按照水流方向依次接连且相通,所述缓冲平台部水平设置,所述出口部向下倾斜设置,以水流方向为参照所述缓冲平台部的水平方向长度大于出口部的水平方向尺寸,所述缓冲平台部的进水端与最低位置的放流段的倾斜放流部最低端接通,所述出口部的最高端与缓冲平台部的出水端接通,所述出口部的最低端构成缓冲段的出水端且与河道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出口部从最高端到最低端由窄变宽。进一步地,所述缓冲段所配置的流速流量仪和红外线计数器均处于缓冲平台部的侧部位置上。进一步地,所述倾斜放流部以水流方向为准相对于水平放流部向下倾斜20°-30°。进一步地,所述红外线计数器、流速流量仪的检测端朝向主体槽内部的水流。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其一,配置了流速流量仪和红外线计数器,利用流速流量仪分别测算缓冲段、最高位置的放流段的水平放流部的水流流速和流量,以便控制放流水流的流速和流量处于安全的范围内,利用红外线计数器可检测水流中流过的鱼苗数量,水中鱼苗总数为每个放流段上的红外线计数器计数的加和平均,使增殖放流计数简便、准确,为渔业监管部门和科研人员提供准确的放流数据;其二,主体槽的结构形式能够使得鱼苗从放流船或放流车上下落的速度减缓,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倾斜放流部与水平放流部的夹角,放流段可设置若干级,数量可视需要而定;其三,导流段和若干放流段协同使用,以缓冲水流对鱼苗的压力,并降低对鱼苗的伤害。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配置示意图。图2是单个放流段的设置示意图。图中,1主体槽,11导流段,12放流段,12a水平放流部,12b倾斜放流部,13缓冲段,13a缓冲平台部,13b出口部,2流速流量仪,3红外线计数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结合图1、2所示,一种带计数功能的鱼苗放流槽装置,包括与岸边基础相结合的主体槽1。上述主体槽1在整体上呈现为多级阶梯状结构,且主体槽1的断面结构为开口朝上的U形结构,主体槽1具有开口结构的、用于承接带鱼苗的水流的最高端,主体槽1还具有开口结构的、与河道连通的最低端。上述主体槽1由导流段11、放流段12、缓冲段13构成,且导流段11、放流段12、缓冲段13从高到低依次排布并接通,其中放流段12设置有若干级且按照水流方向由高到低依次接连且相通,导流段11设有一个,缓冲段13设有一个。上述导流段11向下倾斜布置,导流段11的最高端为开口结构并构成主体槽1的最高端。上述缓冲段13的出水端构成主体槽1的最低端。每个放流段12由水平放流部12a和倾斜放流部12b组成,倾斜放流部12b以水流方向为准相对于水平放流部12a向下倾斜20°-30°,角度较为平缓,能够使得水流流速处于相对平缓的状态,达到保护鱼苗的目的,从水流方向看水平放流部12a、倾斜放流部12b依次接连且相通,导流段11的最低端与最高位置的放流段12的水平放流部12a进水端接通,最低位置的放流段12的倾斜放流部12b最低端与缓冲段13的进水端接通。上述缓冲段13、每个放流段12均配置有一套监测鱼苗数量的红外线计数器3,缓冲段13、最高位置的放流段12的水平放流部12a均配置有用于监测水流流速和流量的流速流量仪2。利用流速流量仪2分别测算缓冲段13、最高位置的放流段12的水平放流部12a的水流流速和流量,以便控制放流水流的流速和流量处于安全的范围内,利用红外线计数器3可检测水流中流过的鱼苗数量,水中鱼苗总数为每个放流段12上的红外线计数器3计数的加和平均,使增殖放流计数简便、准确,为渔业监管部门和科研人员提供准确的放流数据。上述缓冲段13由缓冲平台部13a和出口部13b构成,缓冲平台部13a、出口部13b按照水流方向依次接连且相通,缓冲平台部13a水平设置,以充分缓冲水流,使得鱼苗在进入河道前能够受到更加平稳的缓冲作用,出口部13b向下倾斜设置,以水流方向为参照缓冲平台部13a的水平方向长度大于出口部13b的水平方向尺寸,缓冲平台部13a的进水端与最低位置的放流段12的倾斜放流部12b最低端接通,出口部13b的最高端与缓冲平台部13a的出水端接通,出口部13b的最低端构成缓冲段13的出水端且与河道连通。上述出口部13b从最高端到最低端由窄变宽,类似喇叭状结构。使得鱼苗能够散开。上述缓冲段13所配置的流速流量仪2和红外线计数器3均处于缓冲平台部13a的侧部位置上。上述红外线计数器3、流速流量仪2的检测端朝向主体槽1内部的水流。以上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变换或改进,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总的构思的前提下,这些变换或改进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计数功能的鱼苗放流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岸边基础相结合的主体槽(1);/n上述主体槽(1)在整体上呈现为多级阶梯状结构,且主体槽(1)的断面结构为开口朝上的U形结构,所述主体槽(1)具有开口结构的、用于承接带鱼苗的水流的最高端,所述主体槽(1)还具有开口结构的、与河道连通的最低端;/n所述主体槽(1)由导流段(11)、放流段(12)、缓冲段(13)构成,且所述导流段(11)、放流段(12)、缓冲段(13)从高到低依次排布并接通,其中所述放流段(12)设置有若干级且按照水流方向由高到低依次接连且相通,所述导流段(11)至少设有一个,所述缓冲段(13)至少设有一个;/n所述导流段(11)向下倾斜布置,所述导流段(11)的最高端为开口结构并构成主体槽(1)的最高端;/n所述缓冲段(13)的出水端构成主体槽(1)的最低端;/n每个放流段(12)由水平放流部(12a)和倾斜放流部(12b)组成,所述倾斜放流部(12b)以水流方向为准相对于水平放流部(12a)向下倾斜,从水流方向看水平放流部(12a)、倾斜放流部(12b)依次接连且相通,所述导流段(11)的最低端与最高位置的放流段(12)的水平放流部(12a)进水端接通,最低位置的放流段(12)的倾斜放流部(12b)最低端与缓冲段(13)的进水端接通;/n所述缓冲段(13)、每个放流段(12)均至少配置有一套监测鱼苗数量的红外线计数器(3),缓冲段(13)、最高位置的放流段(12)的水平放流部(12a)均配置有用于监测水流流速和流量的流速流量仪(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计数功能的鱼苗放流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岸边基础相结合的主体槽(1);
上述主体槽(1)在整体上呈现为多级阶梯状结构,且主体槽(1)的断面结构为开口朝上的U形结构,所述主体槽(1)具有开口结构的、用于承接带鱼苗的水流的最高端,所述主体槽(1)还具有开口结构的、与河道连通的最低端;
所述主体槽(1)由导流段(11)、放流段(12)、缓冲段(13)构成,且所述导流段(11)、放流段(12)、缓冲段(13)从高到低依次排布并接通,其中所述放流段(12)设置有若干级且按照水流方向由高到低依次接连且相通,所述导流段(11)至少设有一个,所述缓冲段(13)至少设有一个;
所述导流段(11)向下倾斜布置,所述导流段(11)的最高端为开口结构并构成主体槽(1)的最高端;
所述缓冲段(13)的出水端构成主体槽(1)的最低端;
每个放流段(12)由水平放流部(12a)和倾斜放流部(12b)组成,所述倾斜放流部(12b)以水流方向为准相对于水平放流部(12a)向下倾斜,从水流方向看水平放流部(12a)、倾斜放流部(12b)依次接连且相通,所述导流段(11)的最低端与最高位置的放流段(12)的水平放流部(12a)进水端接通,最低位置的放流段(12)的倾斜放流部(12b)最低端与缓冲段(13)的进水端接通;
所述缓冲段(13)、每个放流段(12)均至少配置有一套监测鱼苗数量的红外线计数器(3),缓冲段(13)、最高位置的放流段(12)的水平放流部(12a)均配置有用于监测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子牛黄艇郑汉丰张胜茂王帅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