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据中心机房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873842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数据中心机房系统,包括机房和用于控制该系统的控制模块,所述机房包括设备放置室和循环风腔室,所述设备放置室内设有用于放置IT设备的若干组机柜,还包括至少一循环风回路,至少一机械冷却模块,至少一背板式间接换热模块,至少一新风回路,至少一新风模块。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室外自然冷源,减少对人工冷源的依赖,配合新风直接蒸发冷却和间热换热技术实现室内外之间仅传热但不传质,机房内的湿度及空气品质不受室外空气的影响,根本性地降低数据中心运行能耗,达到最佳的节能运行效果及最高的项目建设性价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数据中心机房系统
本技术涉及数据中心机房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中心机房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建设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城市与乡村。由于IT机柜这些通讯设备发热量大,同时这些IT设备的运行环境又对温度、湿度、洁净度有较高的要求,所以数据中心机房需要常年供冷,因此需要付出大量的空调能耗,空调系统的运行成本是数据中心运维的重要成分。随着IT设备的摆放密度越来越高,设备散热及空调能耗日渐升高的现象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传统数据中心机房空调主要采用电制冷方式,有部分数据中心为达到节能目的,将自然冷源用于冬季机房降温。具体做法有两种:一种是对自然冷源的直接利用,即当室外温度低于机房设定温度时,将室外空气直接引入机房降温,但由于大部分情况下室外空气品质较差,难以满足数据中心对空气品质的控制要求,因此限制了其应用;另一种是对自然冷源的间接利用,即当室外温度足够低时,利用室外空气换热得到低温介质并切换到空调介质管路系统,以取代机械冷源对机房进行降温,但需要有稳定的室外低温才能得到稳定的冷源,所以使得自然冷源的利用时间受到很大限制,节能效果也不够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数据中心机房系统,以解决现有的数据中心机房空调运行成本高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数据中心机房系统,包括机房和用于控制该系统的控制模块,所述机房包括设备放置室和循环风腔室,所述设备放置室内设有用于放置IT设备的若干组机柜,还包括:至少一循环风回路,所述循环风回路为密闭环境下空气循环流动的封闭式回路;所述设备放置室和循环风腔室设于所述循环风回路的路径上,所述循环风腔室内设有表冷器和循环风机;所述循环风机使得所述机房内的空气循环流动而形成循环空气;至少一机械冷却模块,所述机械冷却模块为所述表冷器提供冷源,使得所述机房内的循环空气被降温形成循环冷空气;至少一背板式间接换热模块,所述背板式间接换热模块包括相互不连通的吸热通道和散热通道,所述吸热通道内设有吸热部件,所述散热通道内设有散热部件,所述吸热部件和所述散热部件通过管道连接传递介质;所述吸热通道设置在所述循环风回路的路径上;所述循环风回路的空气依次经过所述IT设备、吸热通道和所述表冷器;至少一新风回路,所述新风回路的路径上设有至少一新风模块,所述新风模块包括新风风机,所述新风风机用于对所述散热通道提供室外冷空气,以对所述散热部件内的介质进行降温,所述散热部件内被降温的介质传递到所述吸热部件内,使所述吸热部件对所述循环风回路的空气进行降温。作为所述数据中心机房系统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循环风腔室布有设于所述表冷器两侧的出口和入口,所述循环风腔室的出口和入口分别与所述设备放置室连通,所述循环风腔室的出口和入口分布在所述机柜的两侧;所述循环风回路的空气在所述循环风机的驱动下,从所述循环风腔室的出口进入所述机房,再经过所述机房内的IT设备,再从所述循环风腔室的入口进入所述循环风腔室。作为所述数据中心机房系统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机柜为可通风结构,所述机柜将所述机房的内部空间分隔开,使所述机房内机柜一侧的空气必须穿过所述机柜才能进入所述机柜的另一侧。作为所述数据中心机房系统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循环风腔室设于所述设备放置室下方,所述循环风腔室设于架空的地台内。作为所述数据中心机房系统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背板式间接换热模块的所述散热通道设有散热出风口和散热进风口,所述新风回路提供的室外冷空气从所述散热进风口进入,经过所述散热部件后再从所述散热出风口排出;所述散热出风口上设有接力加压风机;所述吸热通道具有吸热进风口和吸热出风口,所述吸热进风口连通所述设备放置室,所述吸热出风口连通所述循环风腔室,所述循环风回路的空气经过所述IT设备后从所述吸热进风口进入,再经过所述吸热部件后再从所述吸热出风口进入所述循环风腔室中。所述吸热通道和所述散热通道通过隔板隔开。作为所述数据中心机房系统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吸热部件为蒸发器,所述散热部件为冷凝器。作为所述数据中心机房系统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新风模块410还包括新风过滤器413和直接蒸发冷却装置413。作为所述数据中心机房系统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地台内还设有新风腔室,所述新风腔室与所述散热通道的散热进风口连通,所述新风风机将室外冷空气送入所述新风腔室中,再进入所述散热通道内。作为所述数据中心机房系统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机柜的数量为两组,分别置于所述设备放置室内的不同位置;每一组所述机柜对应一循环风回路,两个所述循环风回路的路径有部分重叠,每一所述循环风回路上的机械制冷模块形成的循环冷空气汇聚成一股后再进入所述机房,汇聚成一股的循环冷空气再分成两股分别对两组机柜降温;每一所述循环风回路对应一所述背板式间接换热模块,每一所述背板式间接换热模块对应一所述新风回路。作为所述数据中心机房系统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机房设置在排风室内,所述排风室设有排风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有: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室外自然冷源,减少对人工冷源的依赖,配合新风直接蒸发冷却和间热换热技术实现室内外之间仅传热但不传质,机房内的湿度及空气品质不受室外空气的影响,根本性地降低数据中心运行能耗,达到最佳的节能运行效果及最高的项目建设性价比。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数据中心机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所提供的数据中心机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三所提供的数据中心机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背板式间接换热模块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5为本技术所述背板式间接换热模块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中:100、机房;110、设备放置室;111、机柜;112、机柜隔板;120、循环风腔室;121、表冷器;122、循环风机;123、循环风过滤器;130、循环风回路;200、机械冷却模块;300、背板式间接换热模块;310、吸热通道;311、吸热部件;312、吸热进风口;313、吸热出风口;320、散热通道;321、散热部件;322、散热进风口;323、散热出风口;324、接力加压风机;400、新风回路;410、新风模块;411、新风风机;412、直接蒸发冷却装置;413、新风过滤器;420、新风腔室;500、控制模块;600、排风室;610、排风机;A、冷通道;B、热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数据中心机房系统,包括机房(100)和用于控制该系统的控制模块(500),所述机房(100)包括设备放置室(110)和循环风腔室(120),所述设备放置室(110)内设有用于放置IT设备的若干组机柜(1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至少一循环风回路(130),所述循环风回路(130)为密闭环境下空气循环流动的封闭式回路;所述设备放置室(110)和循环风腔室(120)设于所述循环风回路(130)的路径上,所述循环风腔室(120)内设有表冷器(121)和循环风机(122);所述循环风机(122)使得所述机房内的空气循环流动而形成循环空气;/n至少一机械冷却模块(200),所述机械冷却模块(200)为所述表冷器(121)提供冷源,使得所述机房(100)内的循环空气被降温形成循环冷空气;/n至少一背板式间接换热模块(300),所述背板式间接换热模块(300)包括相互不连通的吸热通道(310)和散热通道(320),所述吸热通道(310)内设有吸热部件(311),所述散热通道(320)内设有散热部件(321),所述吸热部件(311)和所述散热部件(321)通过管道连接传递介质;所述吸热通道(310)设置在所述循环风回路(130)的路径上;所述循环风回路(130)的空气依次经过所述IT设备、吸热通道(310)和所述表冷器;/n至少一新风回路(400),所述新风回路(400)的路径上设有至少一新风模块(410),所述新风模块包括新风风机(411),所述新风风机(411)用于对所述散热通道(320)提供室外冷空气,以对所述散热部件(321)内的介质进行降温,所述散热部件(321)内被降温的介质传递到所述吸热部件(311)内,使所述吸热部件(311)对所述循环风回路(130)的空气进行降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据中心机房系统,包括机房(100)和用于控制该系统的控制模块(500),所述机房(100)包括设备放置室(110)和循环风腔室(120),所述设备放置室(110)内设有用于放置IT设备的若干组机柜(1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至少一循环风回路(130),所述循环风回路(130)为密闭环境下空气循环流动的封闭式回路;所述设备放置室(110)和循环风腔室(120)设于所述循环风回路(130)的路径上,所述循环风腔室(120)内设有表冷器(121)和循环风机(122);所述循环风机(122)使得所述机房内的空气循环流动而形成循环空气;
至少一机械冷却模块(200),所述机械冷却模块(200)为所述表冷器(121)提供冷源,使得所述机房(100)内的循环空气被降温形成循环冷空气;
至少一背板式间接换热模块(300),所述背板式间接换热模块(300)包括相互不连通的吸热通道(310)和散热通道(320),所述吸热通道(310)内设有吸热部件(311),所述散热通道(320)内设有散热部件(321),所述吸热部件(311)和所述散热部件(321)通过管道连接传递介质;所述吸热通道(310)设置在所述循环风回路(130)的路径上;所述循环风回路(130)的空气依次经过所述IT设备、吸热通道(310)和所述表冷器;
至少一新风回路(400),所述新风回路(400)的路径上设有至少一新风模块(410),所述新风模块包括新风风机(411),所述新风风机(411)用于对所述散热通道(320)提供室外冷空气,以对所述散热部件(321)内的介质进行降温,所述散热部件(321)内被降温的介质传递到所述吸热部件(311)内,使所述吸热部件(311)对所述循环风回路(130)的空气进行降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据中心机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风腔室(120)布有设于所述表冷器(121)两侧的出口和入口,所述循环风腔室(120)的出口和入口分别与所述设备放置室(110)连通,所述循环风腔室(120)的出口和入口分布在所述机柜(111)的两侧;所述循环风回路(130)的空气在所述循环风机(122)的驱动下,从所述循环风腔室(120)的出口进入所述机房(100),再经过所述机房(100)内的IT设备,再从所述循环风腔室(120)的入口进入所述循环风腔室(1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数据中心机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柜(111)为可通风结构,所述机柜(111)将所述机房(100)的内部空间分隔开,使所述机房(100)内机柜(111)一侧的空气必须穿过所述机柜(111)才能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东明王四海李朝文张晶轩吕晨辉唐士洲张婷婷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同方瑞风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捷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