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7275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移动电源,该移动电源,包括:电路板、电池、外壳和热量储存结构;所述外壳形成容纳腔;所述电路板和所述电池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热量储存结构位于所述电池与所述外壳之间,以及位于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外壳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电源,在移动电源放电尾段,释放的热量明显上升时,吸收并储存释放的大量热量,避免上升的热量对移动电源系统造成损伤,在吸收并储存大量热量之后,缓慢释放大量热量到外界环境,提升移动电源放电的稳定性,降低了移动电源的安全隐患,增加移动电源的适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电源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电源散热领域,尤其涉及移动电源。
技术介绍
移动电源是一种可以随身携带的自身储能设备,可以便携的为人们所使用的电子设备提供及时的电能,特别应用在没有外部电源供应的场合,由于其便于携带的特性,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变得越来越不可替代。由于移动电源是通过将外部供应电源的电能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在需要时,通过再由电池提供能量,从而产生电能,在能量的转换中,往往伴随着热量的交换。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移动电源内部对流的方式将热量传递出外壳,或者通过在移动电源中添加导热结构,并利用热传导、热辐射、对流等方式,与外界环境进行热交换,快速有效的将产生的热量带出移动电源。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移动电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移动电源中电路板1和电池2通过热传导,对流等方式与外界环境进行热交换,将热量传递出外壳3,从而释放移动电源产生的热量。由于移动电源并不是持续性发热产品,其电池在放电尾段时,释放的大量热量使得发热显著上升,导致温度明显上升。传统的散热结构在电池放电尾段发热显著上升时,无法快速有效的将大量热量释放出去,造成移动电源在该时间段内热量累积的温度上升过快,带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电源目的在于,减少移动电源在放电尾段产生的大量热量对整个移动电源系统的影响,提升移动电源散热的性能,降低安全隐患,解决了移动电源在放电尾段产生大量热量难以有效及时释放的问题。为达此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电源,该移动电源包括:电路板、电池、外壳和热量储存结构;所述外壳形成容纳腔;所述电路板和所述电池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热量储存结构位于所述电池与所述外壳之间,以及位于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外壳之间。可选地,所述热量储存结构为相变结构。可选地,所述热量储存结构的比热容范围为500-1900MJ/m3。可选地,所述热量储存结构的厚度范围为1-5mm。可选地,所述热量储存结构包括第一热量储存结构和第二热量储存结构,所述第一热量储存结构与所述第二热量储存结构相对设置。可选地,所述热量储存结构为围绕所述电路板以及所述电池的闭环结构。可选地,所述热量储存结构设置有多个导热通孔。可选地,该移动电源还包括:导热结构,所述导热结构位于所述热量储存结构与所述外壳之间。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电源,在外壳形成的容纳腔内设置电路板和电池,并在电池与外壳之间,以及电路板与外壳之间设置热量储存结构,由于移动电源并不是持续性发热产品,在移动电源放电的尾段,会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热量,通过在电池与外壳之间,以及电路板与外壳之间设置热量储存结构,在移动电源放电尾段产生激增的大量热量时,将产生的大量热量吸收并储存,避免激增的大量热量对移动电源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利用热量储存结构自身的性质,在达到热量储存结构阈值时,才开始对周围环境的热量进行吸收,并当热量储存结构热能存储饱和之后,就不再吸收热量,此时,热量储存结构再对外缓慢的释放吸收的热量,通过在移动电源放电尾段释放的大量热量激发热量储存结构进行吸热,避免由于移动电源内部热量激增而产生的安全隐患,之后,再由热量储存结构缓慢将吸收的大量热量释放到外界环境中,提高移动电源放电的稳定性,提升移动电源的适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移动电源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电源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移动电源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移动电源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移动电源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电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一种移动电源,包括:电路板1、电池2、外壳3和热量储存结构4;其中外壳3形成容纳腔;电路板1和电池2位于该容纳腔内;热量储存结构4位于电池2与外壳3之间,以及位于电路板1与外壳3之间。热量储存结构4是指可以吸收、储存并释放热量的结构。将移动电源的外壳3内部设置成为容纳空腔,方便将移动电源的电路板1和电池2设置在移动电源的外壳3中,同时有利于设置于容纳空腔中的电路板1和电池2与外界环境交换热量,有效的降低移动电源的温度。在电池2与外壳3之间,以及电路板1与外壳3之间设置热量储存结构4,使得移动电源在放电尾段产生的大量热量可以储存在热量储存结构4中,避免在移动电源放电尾段产生的大量热量造成热量积累的情况发生,从而对移动电源造成损害。将热量储存结构4设置在电池2与外壳3之间,以及电路板1与外壳3之间,使得热量储存结构4更为接近电池2以及电路板1,在移动电源的电路板1以及电池2产生大量热量的短时间内,及时有效的将电路板1和电池2产生的热量储存,减少电路板1和电池2产生的热量在外壳3的容纳腔中的扩散,当热量储存结构4将吸收的大量热量储存之后,再缓慢的将吸收的热量释放到外界环境,缓解了移动电源在放电尾段产生的大量热量无法及时释放的情况,有效避开了释放热量的集中时间段,有效保护了移动电源内部的系统不受高温影响,通过将短时间产生的热量先吸收储存,再缓慢释放的方式,减小了移动电源散热的负载,提升了移动电源散热的效率,避免高温高热对移动电源的损伤,提升移动电源的寿命。可选地,其中热量储存结构4为相变结构。相变结构是指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而改变物质状态并能提供潜热的物质。转变物理性质的过程称为相变过程,在发生相变的过程中,相变结构将吸收或释放大量的潜热。将热量储存结构4设置为相变结构,当移动电源产生的热量没有达到相变结构的阈值时,相变结构不对热量进行吸收和储存,在移动电源放电尾段产生大量的热量时,持续上升的高温使得相变结构达到阈值,相变结构发生相变,从而开始吸收并储存外界环境中的热能,当热量储存结构热能存储饱和之后,就不再吸收热量,此时,相变结构开始缓慢的释放之前吸收储存的热量。通过将热量储存结构4设置为相变结构,在移动电源放电尾段产生高温时,热量储存结构4可以更具产生热量的大小,自动开始进行热量吸收和储存,不必依靠人为设定开始吸收、储存热量,更不必通过监控的方式认为的控制对热量的吸收和储存,简单方便,减少工作量。可选地,移动电源中热量储存结构4的比热容范围为500-1900MJ/m3。通过将热量储存结构4的比热容设置为500-1900MJ/m3,提升热量储存结构4对温度的敏感度,同时提升热量储存结构4的吸热能力,使得热量储存结构4能够快速的将移动电源放电尾段产生的大量热量吸收,减少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路板、电池、外壳和热量储存结构;/n所述外壳形成容纳腔;/n所述电路板和所述电池位于所述容纳腔内;/n所述热量储存结构位于所述电池与所述外壳之间,以及位于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外壳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路板、电池、外壳和热量储存结构;
所述外壳形成容纳腔;
所述电路板和所述电池位于所述容纳腔内;
所述热量储存结构位于所述电池与所述外壳之间,以及位于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外壳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量储存结构为相变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量储存结构的比热容范围为500-1900MJ/m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量储存结构的厚度范围为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峰向东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紫米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